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庭-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神情变得无精打采,挺得笔直的脊梁软塌塌的弯下来,不断的朝军营里看似乎恨不得早点回去,胯下的坐骑也感受到了主人的不耐烦,焦躁的打着响鼻,蹄子在地上刨来刨去的。
“一群养不熟的狼羔子。”这一幕都落在萧庭眼里,熊二骑着马跟着萧庭身后,小声的骂了一句。
“养不熟也得养,要是没之前那些养着,连今天这点子面子上的情分都没有。”萧庭倒是早有所料,也没什么失望的,冲前面扬了扬下巴。
义从里几个不同国家带头的头目首领倒是比普通的小兵要识大体明白些事理,见萧庭没带东西来,也没什么牢骚废话,依旧是笑呵呵的迎了上来,围在身边,用发音各不相同的唐话,一通将军将军的叫唤,马屁阿谀之词不绝于耳。
要不说同样是义从,他们就能当官当头目呢,至少演技要比普通义从强好几倍。
到了中军大帐,萧庭也不晓得应该干嘛好,没带过兵脑子里实在没什么套路,眼珠子转了转,先点个名吧,都见见面,露个脸熟悉熟悉。
虽说有些奇怪,不过毕竟属于阅兵一类的事情,几个义从头领各自拿出了他们自己国家的花名册,落在一块厚厚的一大叠,随手一翻,里面少说有几万个人名。上次打仗战死的,还活着的,全部在这些名册里,几个月过去了,这帮子带兵的家伙,竟然还没把已经战死的人从名册里挑选出来勾掉。
这还点个屁的名,叫十个能出来一个应声的就不错了。点名不成,那就换一个逆向思维,死了的别说话,活着的站出来自报姓名。
这倒是成,几千人聚在一块,一个接一个出来报名。
“这带兵嘛,总不能连自己手下有多少人都搞不清,总要有个名册才成。你们说是这个道理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萧庭笑呵呵的问那几个各国的头目。(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五十七章 造册()
该干的事情总得干,今天偷懒明天就得还回来,几个部族的头目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着都尉的话说的的确有道理,不管怎么说,好歹是个正儿八经的军营,怎么可能连个当兵的名册都没有。
既然要有新名册,就得有人来造。这事自然不能让萧都尉亲自动手,那个熊护卫据说也是不识字的,至于军营里的文书?好像这个军府没那高端配置,算来算去,也只有这几位部族的头目亲自动手了。相对于其他义从,这些人在本国还算是不大不小的贵族,来大唐之前也学过唐字,以前引以为傲的能写会算想,现在倒是变成了包袱,没办法,谁让你会写呢。
一共六个来自不同国家的部族头目,其中五个都会写,剩下一个躲一边看哈哈笑,心想从小我阿爹就骂我没出息,连几个字都学不会,现在看来,会写字也不是啥好事,这不,这几位就给抓了苦力。
“几万人的名册,他们出来报名,你们从当中找名字,这似乎有点麻烦,搞个七八天也未必能做得完,是吧。”萧庭一副好心好意为你着想的样子,问那几个头目。
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同时点头不跌,一个原本是贺鲁部下管辖的小部族后来被贺鲁差不多灭了族转而死心塌地跟着大唐混的小头目用不太标准的唐话说:“都尉说的太对了,七八天恐怕都不够,至少要十倍的时间,七八个月……”
这人估计也是书没念好的,大概不清楚在唐话当中,月代表的意思是三十天。而不是十天。萧庭也懒得纠正他这个错误,戚戚然道:“这样的话也太麻烦,不如干脆不从原来的旧名册里找,新建一个名册,谁出来报名字的,就给他写上。这么一来就减少了在大量名字里寻找的时间,我估摸着,也就两三天就能完事。你们看怎么样?”
“这样最好,这样最好,以前那个名册里面的人十有八九都死了,本就是没什么用了。”一个头目点头说。
另外几个头目想想,觉着好像也没什么不妥,又省心又省事,于是一致同意。
集合了队伍。开始报名,每出列一个报出自己的名字年龄,就由执笔的头目记上,五个会写字的头目轮流执笔,写累了就换一个人接着记,进度倒是飞快。
萧庭坐在台上看着下面的点军过程,熊二站在后面,小声问:“爵爷您造这个名册。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的意思?”
“那是自然,要是仅仅为了造名册。我何必费这么大功夫,绕一个圈子,还亲自盯着。”萧庭笑笑:“你刚才也瞧见了之前的名册,还记得有几本嘛?”
“一共七八本的样子。”熊二想了想道。
“我当时看了一下,按理说每一本的厚度都该差不多,可实际上却不是。我大约的翻阅了一下。原先的名册,是按照国籍来的,同一个国家的义从在同一个册子里,所以会有几本名册厚度不同的情况。换句话讲,原先的名册。就等于把这些人,天然就划分成了不同的团体。”
萧庭笑笑:“就这几千人,还划分个七八派,怎么打仗?怎么调度?况且你发现没有,那些个旧名册,都是分别掌握在下面这几个部族的首领手里的,一个部族的名册,另外部族的首领是看不见的,名册里的人升迁调动,立功阵亡之类的信息,只有他部族的首领可以决定。换句话讲,这个军府,说白就是这几个头领带来的私军,表面上恭敬着我,可实际上我这个都尉怕是没什么权力,总得给他们都打散了才好。”
“只怕他们不愿。”熊二道。
“这就由不得他们了。要是放在从前,四万多义从编制完整的时候,自然是无从下手的,可现在队伍打散了,人心也不像之前那么齐了。你看看……”萧庭一边说,一边朝下面校场里站着的几千无精打采的官兵努努嘴:“一场大战下来,劫后余生的,这些人现在想的就是混吃等死,只要能吃好喝好比什么都强,之前争斗夺权的心思也少了很多。以前四万人,争得好,说不定朝廷能给一个十二卫大将军的头衔,或者一个什么大都督之类的官儿。现在呢,你瞧瞧,撑死了也就几千号人马,打不得仗,干不了活的,上头还有朝廷管着,就是争死了,也争不到什么太大的好处,连个四品都尉都没他们的份。所以说,现在是他们最没有斗志的时候,下手打散他们正是时机。”
熊二瘪瘪嘴:“他娘的,管人实在是太烦,乱七八糟的事情一大堆,还是上阵厮杀来的简单些。”
萧庭看看熊二,哈哈一笑,说:“我两却是正好相反,你要是让我上阵厮杀,那就要了我的命了。对于我来讲,还是管人来的安全些。”
“您那五禽戏也该勤练练了,说不准早晚要上阵。”熊二也不傻,最近朝廷的一系列变动,他也能从中闻出些味道来。
孙思邈给的加强版五禽戏萧庭倒是一直在练着,每天无论再忙,都会抽上至少半个时辰,这玩意朝小处说,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朝大处说,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能保自己一条小命。不过在战场上个人武力实在微不足道,再厉害的高手面对千军万马万箭齐发朝阳得歇菜,李连杰那种会飞得高手都给射到了墙上,何况萧庭一个练五禽戏的。
“说到这个,我倒是想起来了,是不是得弄一群亲卫?”萧庭问熊二。
“亲卫那东西不是弄出来得,是打出来的,关键时刻想都不用想就能为您挡刀子的,一时半会的咋弄?”熊二摇摇头。
萧庭挠挠头,这兵还真不好带,且带且学吧。
他在上面坐着,一边阅兵,一边和熊二扯淡,头一天没登记完,第二天接着来,一连用了三天半时间,几千号人马的新名册才总算完成。拿着新名册看了看,萧庭才发现,有点不对头。(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五十八章 我们为大唐流过血()
花名册造好之后萧庭翻阅一看,上面竟然有四千八百六十二人的名字,而不是战报上说的一共回来四千四百人。
按照朝廷的规制,一个上府四千四百人已经算是顶了天,抛开战力不算,一个四千多号人的上府恐怕也是全国最大的一个军府。当初朝廷组建这个军府,也就是按照四千四百人的规模来的,无论是军需粮饷一应按照这个数字。话句话说,现在的情况是超标了四百六十二个人,整整超过编制一成还多。
“这怎么回事?”萧庭把花名册一丢,皱眉问。
超编这种事可大可小,放在前隋甚至是贞观时期,都不算大问题,朝廷各个衙门里都有超编,有的甚至能超编多达五成,朝廷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养着,前隋时候是因为吏治腐败没人计较这些破事,反正花的都是国家的钱,落得都是个人的情面,而贞观时期是因为国家百废待兴,事事处处都需要大量的人手,编制上那点子人根本不够用,所以超编也就超了。可现在这局面不一样,李世民留下的这一摊子事,有好有坏,好的方面很多不必一一来说,坏的方面便是国家财政有些捉襟见肘,贞观时期藏富于民,几场大战也没多收什么税赋,搞得李治上台之后,国库和内库都有些空虚,于是开始清查各衙门的超编事宜,大有搞精兵简政的架势。
这种情况下,超编就成了一件比较敏感的事情,很多衙门不仅要裁撤超编的人,甚至搞到后来,就连编制内的都不满员,诺大一个京城朝廷。三省六部各监寺,包括京兆尹在内,总共只有六百多职事官,编制紧俏的狠,以至于连萧守道这样的人物都没个实际的事情可做,如果不是萧庭横空出世。萧守道这位国公家的公子,说不准还得混上个三五年才能轮到一个实差。
更何况,这超编的不是普通衙门,而是军府。军队里的事,向来是最为敏感的,何况又是离着长安城极近的军府,一个不小心就容易惹出乱子来。超编整整一成,这事不及早解决,时间久了再给有心人翻出来那可不妙。
“我们也不晓得怎么会多出来四百多好人马。”几个头目的回答让萧庭想一脚踹他们脸上:“一开始在庭州收拢溃兵的时候。的确就是四千四百人号……”
“说老实话!”萧庭看说话这人神情有些闪烁,挥挥手露出一丝不耐烦:“恐怕一开始连四千四百都没吧!”
那个头目一愣,几个人相互看了看,都露出怪异笑容:“嘿嘿,都尉说的是,一开始就四千号人左右,咱们想着万一再有兄弟回来,那不是糟糕?于是就朝上多报了四百。哪知道报上去之后,又零零碎碎的回来了一些兄弟。咱们也没在意,这不,咱们也没想到居然回来这么多兄弟,今天一数,咱们也吓了一跳。”
“好好好,你们倒是治的好军。”萧庭给他们气笑了。这帮子没心没肺的家伙,一开始虚报了一成,无非就是想吃些空饷,吃空饷你就吃吧,可好歹也要吃的明明白白。一下子多出八百号人他们竟然懵懵懂懂的不清楚。
“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萧庭想了想:“我立刻上报朝廷,人数不对,多出来的四百来号人,全部卸甲归田。”
萧庭话还没说完,几个头目就叫起来了,解甲归田这事听着挺爽,不用拿命去拼,朝廷给你一块地,安安稳稳的种田过小日子,还有个老兵的光荣头衔,深受四邻八乡的敬重爱戴……可这些好处的,都是针对那些原本就是农户的唐人而言,对于这些在马背上长大,一辈子不是杀人就是被人杀的,连锄头都没用过的义从而言,他们哪会种地,只能望着田活活饿死。
更何况,种地有什么意思,一年到头撑死了也就混个肚饱,遇上年景不好连饭都吃不饱,整个人还要被困在这一块地上面,还有纵马弯刀直接抢掠战利品来的爽快……虽说如今义从部队给打残了,出国抢怕是没这个实力,在大唐境内抢也没这胆量,可不管怎么着,好歹朝廷能白白养活着他们,按月发钱粮,屁事不用干,整天晒晒太阳扯扯淡,就有吃有喝,旱涝保收,谁还愿意去辛辛苦苦靠着自己劳动去赚那口吃食?
“都尉老爷,这些兄弟们都是一起从突厥杀回来的,天神让我们的血脉融合在一起,早就成了像亲兄弟一样,我们也没有办法决定,让那四百人卸甲,都是亲兄弟。天神告诉我们,要向对待自己一样,对待自己的兄弟。”一名头目一手摸胸,一手指天。
“对,要不一个都不卸甲,要不我们四千八百个血脉兄弟一起卸甲。”另一个头目睁大了眼睛,信誓旦旦的发誓:“绝不会做对不起兄弟的事情!”
他们对待兄弟的感情萧庭是了解的,之前还用兄弟来吃空饷,现在就变成了血脉相连,要说相连,你一个吐蕃的人,和高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