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平真解-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午饭过后,大仁提出想去算上一卦,外公外婆自是应允,老太爷和家住王兴该干嘛干嘛去了,外婆则高兴的带着舅妈和三个表兄弟来到神算先生的房间,外婆要跟着,大仁自是无法拒绝,舅妈要伺候外婆,当然也是跟着,三个表兄弟喜欢热闹,又是第一次见表兄,当然也是跟来。有王家人在,神算先生怕再次遭到攻击也是不敢多说什么,大仁也没办法,只能是草草算了几卦,当然,外婆最感兴趣的婚姻自然必不可少,还有财运事业之类,和普通人算卦几无两样,神算先生也是说了不少华丽辞藻,想要借此弥合一下和大仁背后那位的关系,他可不敢对大仁再有不敬了。外婆第一次见外孙,当然不可能让大仁离开身边,这一天的一切活动全把大仁拴在跟前,直到晚上休息才让大仁回房。

第八十一章 初识权谋() 
夜深人静,所有人都已睡去,大仁用神识感知大家都已熟睡,轻轻开门,不敢弄出大声音,生怕吵醒大家,悄悄走到神算先生房前,刚想敲门,耳边就响起神算先生传音:“小友直接进来吧,门没有关。”大仁轻轻推开门,看见神算先生正盘坐在床上笑眯眯的看着自己,那眼神带着原来如此的意味,让大仁感觉似乎他知道什么。没等大仁提出心中所问,神算先生率先开口:“小友来此目的我已知晓,我是何人就不必告知小友,我的目的,是广结善缘广收子弟,为将来的某一天埋下伏笔,某自认算术盖世,未来将有大变化,我算来却是一片混沌,于是不得不提前埋下伏笔。对小友的查探很简单,我通过算术算出那些只能算到一个大概的存在,这些一般都是有大气运之人,得天地眷顾,未来能走很远的路,首先要保证能活下去才有做我弟子的资格,每有这种人,我就派分身过来收为弟子传授功法,这与各门派收徒专收灵根资质好的是一个道理,只不过标准不同,希望小友不要见怪,我绝无坏心。”

    大仁明白神算先生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天地大变化布局,每逢这种变化不管修为高低都要死去无数人,也有无数英杰应世而生,无数天骄各领风云,心下甚是感慨,一将功成万骨枯,大变之时出多少天骄就要有乘以万倍甚至更多的人化为白骨,这是万世不变的规律,纵然大仁心中有些许不忍,也没有办法,神算先生此举恐怕也是为了保命吧。大仁心想自己五行灵根修为增长缓慢,还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呢,还是不操那份闲心了。其实大仁修为增长已经很快了,三十岁不到筑基中期,很有可能五十岁不到结丹,这算得上华夏大陆标准的天才。大仁三十年的经历给他带来太大的影响,如果没有这些经历,是绝对没有现在的成就。历朝历代的末代君王未必都是无可救药的昏君,末代王朝也未必是如朽木般不堪一击,像崇祯皇帝那也是一位明君。只不过当天下当变之时,久居深宫出身高贵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干不过那些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泥腿子,虽然泥腿子未必能成功,但却是真真正正废掉每一个末代王朝的人。

    既然明白神算先生的目的,大仁就不想再打扰,时间毕竟很晚了。“我已明白先生心意,奈何先有师承,多谢先生好意,大仁告退。”“小友且慢,这是一个聚宝盆,专门用来检测方圆百里能量波动,小友将其炼化,可助小友在此界一臂之力。”“收下,”大仁刚想拒绝,脑海中就传来苍生老人的声音,“仁儿,虽然这东西对你将来没什么用,现在却是极好用的,你神识庞大,正可模拟修炼聚宝盆的探宝之术,而且他是向你赔罪,你必须要收,这是双方拉好关系的纽带,人际关系就是这样一点点得来的,双拳难敌四手,可以的话,尽量多交朋友少树敌人,朋友多不是坏事。”大仁心里点点头:“那我就却之不恭了,谢过先生。”“不必客气,本来我就想要收你为徒的,不过你有了师承,我就不夺人所爱了。明天我就离开这里,临行前我送你一个忠告,你的前路虽然我算不出,但各种坎坷磨难却是极多,我希望你坚定本心,同时也要保持高度警惕,不管是谁,你将来都要小心,包括你身边的所有人。好了,我言尽于此,若有缘,以后再见。”大仁点点头,知道神算先生说的话是对的,像神算先生这样悄悄默默就收徒的恐怕大有人在,说是收徒,其实就是棋子,将来不知道自己身边就是谁的棋子呢,瞬间想通之后,就告辞回房打坐。

    第二天一早,大仁就早起给外公外婆请安,这么懂事的外孙让王老太爷和王老太太都是喜爱不已,若不是大仁昨天说过修炼之人寻找道侣都极为延后,王老太太都想就地给自己的宝贝外孙说一门亲事好抱重孙了,王家虽然算不得富商巨贾,在蓟州城还是身家不菲的。接下来的日子里,外婆带着大仁吃遍了蓟州城附近的名吃,游历了不少名山大川,就连大仁当初隐居的南石村都去了一遍,当年的小伙伴们都已经是拖家带口成家立业了,大仁又给小伙伴们不少的丹药,在南石村住了好几天才惺惺惜别。

    就这样白天陪着外公外婆,晚上打坐修炼,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大仁的修为稳定在筑基中期巅峰,长达一年的亲情的滋润让大仁心境更加稳固,只有各种经历都充实了才是完整的人生。

    一年后,告别依依不舍的外婆外公和舅舅一家,大仁启程来到大赵国都邯郸,看望当年的好友赵千昊。展开神识,很快就探索到赵千昊所在,正在御书房批阅奏章,运起气息转换诀,把自己的气息转化成风属性,隐去身形,悄悄来到赵千昊身边。看着认真批阅奏章的赵千昊,大仁心想也许子彬还在的话她应该轻松很多吧。大人刚要说话,外面就进来一个太监:“启禀陛下,内阁大学士章翰林求见。”“宣。”很快,一个国字脸浓眉大眼一身书生打扮的人就进来了。“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章爱卿所来为何?”“陛下,如今我大赵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已经连续十余年丰裕,臣考虑是否削减一下百姓的财富。”大仁一听楞了,国泰民安是好事啊,没事削减百姓财富干嘛,不解的看着赵千昊。赵千昊眉头紧皱:“如今国库兵员俱充足,爱卿可有何良策?”“兵衅不可轻启,臣建议启用国库存粮低价销售,降低市场粮价,然后再大规模收购,以期达到平缓削弱民力,使削弱程度在可控制范围之内。”赵千昊点点头:“你下去办吧,与户部协商出一个章程来。”“遵旨,臣告退。”大仁不明白,一国君王为何要削弱民力,这不是自毁长城么?难道千昊这些年变了?大仁的心里极度矛盾,这还是当初我那兄弟么?心中没有主意,大仁决定再看看。

    刚才传话的太监又进来了:“陛下,镇国将军求见。”“宣。”只见一英武粗犷黑铁塔般的汉子进来跪拜:“臣,镇国将军,叩见陛下。”“爱卿平身,赐座。”“陛下,太行与秦岭两股山匪已被我大军驱赶龟缩山中,臣如今赶来,就是要请问陛下,可否进山清剿?若陛下批准,臣保证,三年内,太行秦岭再无匪患,百姓再无生命之忧!”大仁心中点头,这个将军还是靠谱的。“不必”,大仁又是一愣,赵千昊发话了,“我大赵为中原之国,四面与大国接壤,平时军士训练虽无懈怠,但仍未与敌交手,若将来开战,必然吃亏,留着这两股匪盗,也好磨练士兵。”镇国将军点点头:“还是陛下考虑周到,不经生死战,难出英雄兵。”赵千昊轻轻点头:“秦岭山脉与太行山脉何其广大,养活两股山匪足够了。兵衅不可轻启,只好拿他们来练兵,希望你能理解寡人的苦衷。”镇国将军单膝下跪拱手行礼:“陛下圣明!”

    镇国将军刚走,大仁忽然听到轻微的敲砖声,赵千昊随即屏退左右,只见墙角一块玉石板从下被人举起,一个蒙面黑衣人从暗道中爬出。“暗卫统领焦葛拜见陛下!”“查的怎么样了,”赵千昊平静的问。“回陛下,二王爷、三王爷、辅国将军、侍卫副统领吕一蒙九门步兵司赵尔琢相互勾结,意图谋反的罪证已然掌握!”“哼!”赵千昊面露不屑,“二叔三叔还真是好算计,这些不臣之人既然想找死,朕就成全他们!全力加强监视,将暗卫大量安插进二王府三王府辅国将军府以及吕一蒙和赵尔琢家,父皇毕竟不是修士,寿元有限,待父王仙游之日就是他们造反之时!他们螳螂捕蝉,我就黄雀在后,彻底断绝叛乱的根源!”“是,陛下!”暗卫统领说完,就将数封书信呈上,然后沿密道离去,离去时将玉石板合好,居然严丝无缝,看的大仁心中直叫佩服。

    赵千昊看完暗卫统领留下的数封信和其它证据,在屋子里缓缓踱步,似乎是下定了什么决心,最终长舒一口气,高声喝道:“来人,宣左丞相、兵部尚书、吏部尚书、侍卫统领、九门提督!”很快五位大臣齐齐来到,一起参拜:“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赵千昊很平静:“诸位爱卿免礼,赐座,看看这是什么。”很快,五位大臣就将这些证据看完,知道现在是自己站队表忠心的时候,皇上能叫自己来,是给自己机会,抓住就飞黄腾达封妻荫子,抓不住就人头落地满门抄斩,这么重要的信息都让自己知道了,不站在皇上一边就不用指望活着出去了。左丞相率先磕头表态:“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剿灭叛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他四位大臣也是赶紧磕头,说一样的话:“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剿灭叛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八十二章 天下太平() 
赵千昊见五位大臣表态,满意的点点头:“不知各位爱卿有何良策?”五位大臣都是人精,能做到这个位置的,脑子都不是一般的好使,迂腐的人早就在尔虞我诈中不知死哪去了,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全都是老炼成油。陛下既然这样问,就说明陛下心中已有决策,此时就要靠自己多年来养成的揣摩圣意的功夫,站在皇上一边的确能得皇上重用,但站在他们五个的位置,考虑的就不是自己得重用了,而是自己子女还能继续得重用,圣意揣摩的好不好,这是给自己的子女留福荫的关键,而陛下第一次问策,就必须说出还可行还有问题的策略来,将最好的决策留给陛下自己说出,这样才能得陛下欢心。左丞相率先开口:“陛下,不知太上皇知否?”“我还未禀告父王。”兵部尚书道:“不若陛下以雷霆之势扫之?”“不可,赵千昊摇摇头,父皇年事已高,经不得如此波折。”吏部尚书说话了:“请陛下容臣几日,待老臣明察暗访,将叛逆一党摸清底细,各自悄悄监事起来,处于陛下掌控之中,一旦叛党起事,陛下便可以雷霆之势扫之。”赵千昊点点头:“策是良策,只是还过不了我父皇那关。”众臣沉默,太上皇年岁大了,还真是经不起自己的兄弟被抄家灭族了,就算是叛臣,也恐怕会受到刺激,对身体不利。侍卫统领与九门提督互相看了一眼,明白对方心中意思,相互一点头,同时说道:“臣愿与九门提督(侍卫统领)合作,加强京城防务,剪除叛逆羽翼!”赵千昊又点点头:“想法不错,却仍旧会打草惊蛇。”左丞相又开口:“臣建议派人打入叛党内部,以获悉叛逆何时起事。”“叛党最好的时机无疑是太上皇仙游之时,”兵部尚书道。吏部尚书似乎是下定了某种决心,坚定的问道:“微臣斗胆,不知陛下下了何种程度的决心?”赵千昊很是欣赏的看着吏部尚书:“朕之决心,无比坚定,清洗皇族!”“嘶!”除了吏部尚书坚定的看着赵千昊外四位大臣都深深的倒吸了一口冷气。见四位大臣如此,赵千昊继续不紧不慢的道:“若皇族不除,我儿难继大位,在皇族眼中,我儿再好,也是外人,我登基尚可,我儿登基,就是大权旁落,这就是为何我至今未立太子,立我儿为太子,二叔三叔怕是要当场叛乱。”

    四位大臣都不是傻子,瞬间就想通了,太上皇只有一个女儿,其他皇族可是有儿子的,皇室还有金丹老祖,怎么可能让外姓人继承大统,一旦太上皇百年之后,皇上与皇族之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吏部尚书表态的真及时啊,皇帝既然问了就肯定有办法解决,不行,我等必须赶紧表态支持皇帝。四位大臣同时磕头:“臣等愿肝脑涂地,辅佐陛下,拥立太子,一统王朝,千秋万代!”吏部尚书见其他四位磕头了,自己也及时磕头:“臣愿肝脑涂地,扫除皇族,助陛下稳固江山,助太子荣登大统,千秋万代!”虽然赵千昊还没立自己儿子为太子,但现在已经很清楚了,她就是要这么做,甚至要为儿子扫除皇族,几位大臣干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