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奇情柳永-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范履霜指了指自己的书案,那幕僚前往书案翻找。范履霜又指了指抽屉,并双臂张开,比划了一下墙壁上悬挂画幅的宽度。
那幕僚突然省悟了,惊异道:“此人新词闻名遐迩,我们算是有福了,既饱眼福又饱耳福,这当真是天大的喜事!”
另一位幕僚问道:“你们打的是何哑谜?”
先省悟的幕僚重复着范履霜的提示性动作,那人明白了:“大名鼎鼎的人物,为何要到此处来受苦,这些人在想些什么?”
“正因为苦,人家才愿意前往呀!”范履霜解释道。
第三节 两幕僚验明正身()
阴风阵阵,尘土蔽日,这塞北的气候真是风云突变。从旧历来看,正该是风和日丽的季节,正好是戍边将士厉兵秣马的好时候,也是必须提高警惕一刻也不能松懈的多事之时,范履霜率领将士们正在苦练保家卫国的杀敌本领。
操练连续进行了半个月了,将士们虽然精神十足,斗志昂扬,但也不是铁打的,毕竟是血肉之躯。因此,范履霜集合将士,集中训话,他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种道理大家都了然于胸,勿需多言,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一名合格的戍边人员,必须比敌人更加强大,更加凶狠,才能减少牺牲,保全自己!”
将士们并没有因为几句话而精神抖擞,变得无敌。范履霜看着将士们的疲惫之躯,非常心疼,他挥了挥手,让大家就地休息。
突然,幕府的一位幕僚急急忙忙跑步前来,到范履霜跟前,行礼后报告道:“范公子到了,儒帅可否先见上一面?”
范履霜向他的副将交代了几句,随幕僚一起走了。途中,范履霜问来人询问过情况没有,盘查过身份没有,那人回答,有他父亲柳宜的推荐信为凭。范履霜还嫌不够,若是被敌方探子钻了空子,那可不得了。
刚撩开幕帘,一位书生正在起身,站在范履霜面前。啊,好标致,简直就是玉面书生,白净而细腻的皮肤,显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风霜磨炼的样子。而柳三变也打量着眼前的人,古铜色的皮肤,健壮的躯体,炯炯有神的目光,一脸正气中透着英气。两人经过短暂的打量之后,手握在了一起。
范履霜热情地拉柳三变坐下,吩咐幕僚沏茶,相互寒暄,说了一些互相思念的客套话之后,范履霜指着茶杯请柳三变喝茶。
柳三变端着茶杯,揭开茶杯盖子一看,这泡的是什么茶,茶叶全在在水面飘着,一点都没有泡胀,怎么喝呀?
范履霜一看便知他心里所想,笑着道:“边塞与内地差异极大,这里只能是温水泡茶慢慢浓,慢慢喝就行了。”
“这不是新烧的开水泡的吧?”柳三变问道。
那位泡茶的幕僚回答道:“刚烧开的,你来时我才烧的。”
“这里沸点不比内地,即使烧开了,也是温水。”范履霜解释道,“否则,戍守边塞如此光荣的任务也不会交给我们这些人,这些身强力壮的人了。”
幕僚们看着这一对形成鲜明对比的年轻人,一黑一白,一个壮实,一个斯文,一个乐观,一个忧郁,一个发声粗犷,一个说话文静。这差异也太明显了吧!
教场的一个通讯兵跑进幕府,报告教场对练时,发生斗殴之事,有引发打群架的危险,请求儒帅赶去处置。
范履霜向柳三变点了点头,抓起佩剑,小声道:“暂且饮茶歇息,去去就来!”
“大事要紧,切勿拘礼!”柳三变起身相送道。
柳三变送到幕府门口,一股冷风透进来,他打着寒颤,浑身起鸡皮疙瘩,他搓了几下有些冻僵的手,赶紧回到火炉旁边。
一位幕僚将茶杯递给柳三变,问道:“公子果真是新词圣手,《望海潮》的作者?”
“惭愧,惭愧!”柳三变揭开茶杯盖子,看了一眼,又盖上盖子,“这茶怎么这样,怎么喝呀,你们一直都这样?”
那个幕僚把凳子拉近火炉,回答道:“对呀,谁让这里的环境艰苦呢?为了给你泡茶,还特意把水烧得很开,浪费了不少柴禾。”
柳三变一看所谓的柴禾,其实就是牲畜的干粪便,他指着道:“这便是柴禾了?”他看了看茶杯,更不想喝了。
那位幕僚向另一位幕僚努了努嘴,那人点头问道:“《望海潮》真的是你写的?”
“对呀!你怎么知道这首词?”柳三变有些诧异。
那个幕僚眨了眨眼睛,狡黠地道:“没有亲自拜读过,只是听儒帅说过而已。”
柳三变想了想,突然笑出声来,已经意识到这是查问核实,竖着大拇指赞叹道,“嗯,军事重地,警惕性就是高,佩服,佩服!”
“据说《望海潮》写得非常好,倘若是你写的,总应该记得写了些什么吧?”那位幕僚才不会管你的甜言蜜语哩,他要完成儒帅交给他的任务,弥补刚才的不足,他问过之后,故意敲了敲自己的脑袋,自我埋怨道,“你看我这木鱼疙瘩,儒帅告诉过我,我怎么记不起来了,写的是什么呢?”
“写的是杭州的景色,尤其是钱塘潮。”柳三变知道他在核查自己的身份,也认认真真地回答,以免造成误会。
另一位幕僚问道:“自己写的东西,应该记得一些优美的词句吧?”
“这话就有些为难于人了,谁说自己写的就一定记得,要知道,写作能力高超的人,识记能力往往低下。”柳三变解释道。
那人站起身来,一字一顿地追问道:“这么说,你是想不起来了?”
“你不会把我当成间谍了吧?”柳三变看在眼里,微笑着试探后道,“你们只是听说过,我念出来你们也不知道真假。”
那人够机敏的,他走到儒帅的书案边:“你念,我核对一下。”那书案上只是堆放了一些便笺,那来的《望海潮》词呀。
柳三变站起身,双手背在身后,念了几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柳公子果然好记性!”书案边的幕僚赞叹道。
柳三变并没有因此而高兴,他在想,好你个范履霜,假仁假义,表面是人,背后是鬼,设局刺探于我,简直不够朋友,倘若把我当作朋友的话,就明说好了,难道我柳三变就那么冥顽不灵,那么不懂事吗?我知道你这里是军事要塞,如若不然,请我来我还不来哩!
柳三变平复了一下心态:“你们儒帅是个怎样的人?”
火炉边的幕僚回答道:“少年得志,文武全才,爱兵如兄弟,军纪特严明。”
“此话岂不矛盾?”柳三变笑着问道,“爱兵与军纪二者能兼顾吗?”
“怎么不能?”火炉边的那名幕僚瞥了柳三变一眼,心想,这那里是你这种书呆子能懂的,“爱兵即是在战术布局方面,力求保障安全,不无端涉险,不作无谓的牺牲,尽量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军令如山,事关战斗力和执行力的强弱,一旦命令下达,那怕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一往无前!”
柳三变点头称赞,在解释的幕僚肩上亲昵地拍了两下,以示佩服。
第四节 两兄弟要塞相聚()
三日后的一个夜晚,范履霜为柳三变设宴接风洗尘,主人的热情贴了客人的冷屁股。范履霜当然能看得出来,他想,这个心结若不解开,酒喝得不痛快事小,对不起忘年交事大,于是,范履霜直截了当地问:“公子心中似有不快,可否相告?”
柳三变犹豫了片刻,心直口快地道:“罪你有二……”
话刚出口,范履霜微笑道:“罪状不算多,若有怠慢,绝非吾之本意。”
“一是你对我不够尊重,据说得到我的新词《望海潮》并不珍惜,随意丢弃在书案上;二是你待人不真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柳三变谁也不看,低着头只管一吐为快。
作陪的一位幕僚大笑不止,站起身来,走到柳三变身边:“柳公子误会了,书案上怎么可能有新词,我家儒帅得来偶然,也很庆幸,视为珍宝,只是给我们阅读之后,便锁了起来,再没有谁见到过。”
柳三变仰面问道:“你为何刚才说是核对?”
那位幕僚笑得更加开心了,几乎语不成调:“我说过与原词核对吗?”
柳三变也摇头笑道:“不曾说。”
“他使诈呢!”范履霜听出了其中的奥妙,“书案上能有什么呀?”
另一位幕僚,也就是去教场通报范履霜的那一位,他解释说:“验明正身是我们的工作职责,与儒帅无关,要罪就罪我好了!”
柳三变奇怪地观察着范履霜的反应,他拍了一下柳三变的肩膀:“看你细皮嫩肉的,一副公子哥儿的模样,怎么可能是敌方的探子呢?他们全都像我这样,放在染缸里染上三百年也是这副黑煞模样。”
席间笑声四起。可心情释然的柳三变笑着道:“你就那么放心我吗?”
“放心?”范履霜道,“实话告诉你,我见过令尊大人,我们还是忘年交,倘若你不是与令尊长相酷似,仪表堂堂,英气勃发,我的盘查可能比他们更严,更加不择手段,这毕竟有关军国大事,而不是个人小事。”
“现在你该放心了吧?”柳三变端着酒杯,开起了玩笑。
“那到没有!”范履霜借玩笑之机说出话来,令柳三变极为赞赏,可见其尽职尽责的戍边精神和睿智,“最好你不是被人利用,否则,这酒味……”
范履霜虽然没有说出来,但酒席上的笑声很热烈,大家都明白其意。
“我们儒帅的确收到了令尊的托付信件。”另外一位幕僚疑惑道,“这边塞有何吸引力,让一向过着潇洒而奢华生活的柳公子前来受苦,谁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还请柳公子能够理解我们的苦衷。”那位幕僚闪烁其词道,“这地方没有什么玩的价值,公子此举的确让人怀疑,敌方借故收买公子,你不想想,书信能写的人多了,墨迹也能模仿,柳公子真的不会让人为难吧?”
柳三变虽说不谙此道,但也略懂其中的道理:“诸位放心,如果我要是间谍的话,也太不称职,肯定只能自投罗网!”
那位闪烁其词的幕僚道:“公子真是大智若愚,越来越令人佩服了!”
“是越来越像间谍了,对吧!”柳三变更顽皮了,端着酒杯邀请道,“借花献佛,请,灌醉了才好偷窃情报哟!”
“到此为止,谁也别再说此事!”范履霜举起酒杯道,“有朋至远方来,不亦说乎,喝酒,难得快乐一回,干了!”说完,举杯相撞,十分豪爽,一饮而尽。
“柳兄随便,我们酒不过三!”范履霜颁下规矩,“多吃菜!”说完,他一手持刀,切下一片牛肉,放进柳三变碗中,叮嘱着,这是难得的佳品,内地不易有这等口福,千万不要客气,好好品尝品尝,新鲜着哩。
柳三变端着碗闻了一闻,啊,好香啊,他用筷子夹起来,咬了一小口,慢慢咀嚼,太好吃了,入口化渣,爽口细嫩,似乎还带着青草味。他端着酒杯,呷了一口,啊哟,简单是平生吃过的最佳美味,他连连点头,然后便狼吞虎咽起来。
一个幕僚借敬酒之机道:“柳公子乃当今新词圣手,甘愿来到此处受苦,无论是来体验生活还是另有原因,勇气可嘉,值得尊重,来,先干为敬!”
“为悔婚而来。”柳三变又不是傻子,能听不出弦外之音,他干干脆脆地道,“为了愚蠢的所谓冲喜,顺从父母旨意,奉命成婚,借宝地躲上一躲。”
“此乃人之常情,也算尽了孝道,为何要躲?”另一位幕僚问道,“莫非是妻子不漂亮,还是门不当户不对?”
“非也,非也!”柳三变非常肯定地答曰,“都不是!只是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让人难以接受,如是而已。”
“逼婚不成?”那位幕僚分析道,“倘若不是逼婚,就应该承担起男子汉的责任,否则,对**就不公平。要是我有这种好事,做梦都想!”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柳公子是从杭州而来,那可是一个盛产美人胚子的地方。”范履霜推测道,“由京师逃往杭州,由杭州逃到这里,公子也够坚决的。”
柳三变听到此处,突然想起《望海潮》新词的事情来了,他猜测范履霜一定与孙知府是要好的朋友,范履霜直接告诉他仅见过一次面,便彼此欣赏,各自珍藏这份忘年友谊,多数时间只是神交罢了。
“我是来向儒帅学习的。”柳三变自顾自地饮酒后,耍花腔道,“履霜履霜,便是不畏艰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