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奇情柳永-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祖母当然知晓这孙子的能耐,颇能识文断字,但到底水有多深,并不十分清楚。平日里跟着父亲、堂叔和侄辈们,闲暇之余偶有吟诗活动,比试比试,突个好玩热闹,追求乐趣,借以消遣时光而已,祖母心中顿生疑窦,小小年纪,想干什么。

    祖母出于好奇,也想看个究竟,便吩咐道:“奉上!”

    文房四宝张罗妥当,祖母上前侍奉。

    柳三变挽起袖口,提笔在手,扒在桌上,饱蘸墨汁,调试笔端,可脚下一滑,笔尖拄在宣纸上,一团墨迹散发开来,更糟糕的是,鼻尖染墨,很是可乐。但谁也没敢笑出来。

    柳三变重新再来,他在刚才的墨团后面用正楷写下“题中峰寺”四字,并在四字之后有意再涂上一团墨迹。

第二节 巧借黄石引志趣() 
祖母见小耆卿竟有如此心机,赞道:“吾儿天才,应不辱其智!”

    女佣们惊讶莫名。

    更令祖母和在场之人惊讶之事终于发生了:只见小人儿爬上方桌,跪在宣纸上,艰难地写着,祖母一手托着砚台,一手准备着随时护住他,笑盈盈地欣赏着,稍顷,大功告成。

    其赞美之声不言而喻。当时女佣们出了在一旁协助保护少主之外,就是看着少主写字。谁都知道,奴仆在主人面前的表现,难免阿谀奉承,好听的话到底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也许只有奴仆们自己知道。不过,像在柳家这样的大家族中作奴仆的,尤其是长期做奴仆的,养成说好话的习惯,这就是她们混天度日的方式,也是一种上升为理念的技巧。

    老女佣当初年岁并不大,她赞曰:“少主太聪明,写得太好了!”

    其她两个女佣也随声附和着。

    继祖母虞氏笑着问道:“是字写得好,还是诗写得好呀?”

    继祖母这一问,可让三名女佣难为情了。为什么?她们压根儿就没有读过书,平时说话挺有文化修养的,其实都是在柳家学的,是耳濡目染的美好结晶,加上人也不笨,在外人面前也可以为柳家增光添彩的。

    继祖母问话之后就觉得不妥,她向女佣们笑了笑,表示歉意。

    老女佣回忆道,赞美之余,继祖母给大家讲述了一个与仙家结缘的故事。

    “与仙家结缘,吾儿可有兴趣?”

    柳三变歪着聪颖的小脑袋:“能够呼吸仙气,进入仙道,点石成金,遇难成祥,无所不能,长生不老,可是有这诸多好处?”

    “那还用说!”女佣们附和着。

    柳三变看了看祖母,祖母点头称是。

    于是,柳三变爬到祖母膝上,坐进怀里道:“善哉,善哉,快快道来!”

    话说汉初之时,有帝师之称的张子房,因为秦帝国的强大和扩张,灭了他的祖国韩国,从此,张氏家族三朝为相的历史就此宣告终结,于是,非常仇视秦国,不惜散尽殷实的家财,遍访刺客,刺杀秦始皇,这便是博浪沙刺秦之事。

    女佣们感慨张子房的撼天气魄,而柳三变则问道:“此与仙道何干?”

    祖母握住耆卿的小手抖着告诉他:“背景,即生存环境,所谓逆境出人才,对吧!”

    柳三变的回答让所有人都啧啧称奇,稚嫩的声音说:“吾日后不埋怨逆境,定要走出逆境,像帝师那样!”

    柳昶道:“少年立志,宏愿天大,三变祖宗终生果真不负誓言!”

    柳三变惊问:“果然如你所言?”

    女佣们担心道:“少主既然如此,岂不是要吃尽苦头?”

    “那是当然!”

    “哎,命中注定,认命吧!”柳三变舒了一口气,“我已经嗅到了这苦涩滋味!”

    柳昶安慰道:“终生与歌舞为伴,与美丽的歌妓为伍,人生岂不快哉!在我生活的时代,像你这种人,被称为艺术家或者艺术大师,享受着鲜花和掌声,享受着令人羡慕的荣耀,岂有不心满意足之理!”

    那老女佣继续回忆着:博浪沙刺秦失败之后,张子房受到通缉,不得已逃往下邳躲藏。为了避险,遮人耳目,更姓名曰张良。

    “了不起!”柳三变冲口赞道,“如此气魄,定是豪强之身!”

    “错矣,错矣!”祖母更正道,“据史书所载,张良貌似一介漂亮女流似的文弱书生。”

    当时,岁数最小的女佣道:“男生女像,或顶天立地,或乞丐模样!”

    柳三变转动着灵活的眼珠,拍手叫道:“甚妙甚妙!”

    “为何?”祖母问。

    “男扮女妆,岂不可避险境?”柳三变说完好奇地问,“与仙道何干?”

    三位女佣中岁数居中而惜字如金的人道:“果真机敏过人!”

    “张良要成为顶天立地之人,靠什么呀?”继祖母虞氏卖起了关子。

    “啊,是了是了!”老女佣反应过来了,“必然该与仙道结缘了!”

    柳三变一听,精神倍增,睁大眼睛等待下文。

    祖母继续讲述着。

    一日,一个白发苍苍,衣衫破败,浑身散发着臭味的老乞丐来到张良跟前,故意将脚上的鞋脱下,扔进河里,要求张良下河去拣,并给他穿在臭脚上,如是多次,张良跳下河坎,爬上河岸,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均能予以满足。

    “真是好耐性!”柳昶称赞道。

    “杰出之人高于普通人者,全在耐心,忍他人所不能忍,受他人所不能受!”柳三变慨叹道,“而今的我虽有子房之耐性,但时有浮躁之气进入五脏六腑,很难笑对人生,笑对波折,笑对屈辱。”

    “三变祖宗不必妄自菲薄!”柳昶安慰道,“忍耐过程之痛苦可想而知,忍耐之后的荣耀能够受用者也寥寥无几,而往往成为激励后人的生动教材!三变祖宗在历史长河中,虽有波折,但还算能见到忍耐成效的幸运星!”

    “孺子可教也!”张良的耐心圆满地通过了老乞丐的考验,老乞丐赞赏后相约道,“五日后在此相会。”

    连续若干次,每到相约之期,张良总是提前到达,可老乞丐总是比他更早,每次都指责他不够诚心。

    最末一次,张良子时之前便匆匆前往,这次没有让老乞丐占先,老乞丐十分高兴,取出一编竹简,递给张良,并嘱咐张良好好阅读,认真研习,仔细思考,领略其中奥妙,若不偷懒,若不马虎,若能融会贯通,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十年工夫,必成帝王之师,建立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何种竹简如此之神?”柳三变质疑后认真地道,“果真如此,吾岂可不读!”

    女佣们几乎异口同声的问道:“竹简何名?”

    柳三变点头表示这也是他想问的。

    柳昶大笑道:“老祖母岂能放过如此教育良机,定然会说,明日上山求学!”

    “正是!”柳三变回答道。

    柳昶与龚勋虽各在古今领域活动,而他俩心灵之相通,契合度之高,不由得不竖起大拇指:“此乃前景激励之妙!”

第三节 分主次学政通理() 
祖母的精彩讲述引发了柳三变幼稚的童心和好奇心,他一个劲地追问:“张子房真的成了帝师,他如何办到的?”

    祖母并不正面回应,继续引导道:“子房与道家结缘,也与武夷山结缘,山中道家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便是潜心研习之所,子房曾在此隐居苦学《太公兵法》,也许会因此留下与有缘人喜结衣钵传承之缘。”

    柳三变听祖母如是之说,激动万分,转动灵活的眸子里装满了渴望,他走到祖母身边,牵着衣襟恳请道:“一定与子房结缘,熟读《太公兵法》,明日便可前往!”

    祖母十分满意,也十分得意:“好好好,我儿志趣高远,目光远大,岂有不助一臂之力的道理,明日前往,陪我儿好好学习!”

    于是,祖母吩咐女佣们各自准备第二天游山求学之所需。

    次日,曙色未露之时,柳三变便在屋里来回走动,时儿看看准备的饮食,时儿检查可能需要的纸笔墨砚,兴奋异常,兴致极高。

    祖母自然高兴,尤其高兴的是小小年纪便能有如此周全的自理能力,她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她想,这个小孙子,绝对是个可造之才,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即使再怎么辛苦,无论如何受累,心里也是甜滋滋的。

    “祖母祖母,子房在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哪里研习《太公兵法》,我们便前往那里,可好?”小三变太有目的性了,这便是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备的性格特点,也是性格优势。

    “那是当然!”继祖母更加喜爱这小孙子了,她蹲下身子,握往他的小手,亲了一下道,“吾儿并不知晓,子房是三国游龙,大海任其潜游,必然追求思维灵动,技巧灵活,运用灵便,并无精习之定所!”

    “此是为何?”柳三变歪着小脑袋问。

    这时女佣们准备妥当,等待出发,继祖母点头表示可以出发,一边回答小孙子的提问:“人活,便学问活;人呆,便学问死。活学助世,死学害世。活学者青史留名,死学者默默无闻。活学者建功立业,惊天动地;死学者碌禄无为,销声匿迹。”

    老女佣问祖母道:“如此高深,小小年纪可懂?”

    “为何小觑于我?”柳三变抗议道,“活学才能活用,活用更可活学,尔等可懂?”

    虽说柳三变不会也不敢在女佣们面前颐指气使,但在学问方面,他可是寸步不让的,别说是女佣,就是家中的众多进在举子面前也是如此,这也是不随波逐流的成功人士必备的学术品格,是独树一帜的先决条件。

    到了一处洞天,洞门开凿于丹霞石壁之上,洞天门槛开凿得整齐讲究,给人金碧辉煌之感,祖母协助柳三变翻过门槛,里面宽广幽深,再进二十余丈,来到一处地方,洞顶有一小孔透进一束亮光,照着五个蒲团似的石墩,中间那个石墩高耸而宽大,四周各一个稍微显得低矮而窄小。

    “这是为何?”柳三变指着石墩问道,“奈何会有如此明显的差异,莫非学问也是可以厚此而薄彼的吗,也需要等级划分的吗?”

    “相传此乃子房聚众研习之所!”继祖母吃惊这小孙子能有如此高妙的问题,若不是生在官宦之家,这么丁点儿大的孩子,还在野跑,还没见过任何世面哩!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

    “为何有五个座位?”

    “开放之学,有缘者众,精思者助,精进而获益深,精用而成果显。”祖母一边讲一边观察柳三变的反应,见他若有所思,但一脸茫然时,又浅近地道,“集思广益,让有兴趣的人一起来研究探讨,所谓学问之于实践,不思则不深,不辩则不明。吾儿,可知?”

    柳三变眨着灵动的眼睛:“子房聚五人研习,子房居中?”

    柳昶佩服这祖孙的对话蕴含着大学问之外,对女佣们的文化素质也赞叹不已,他想,若无真才实学,岂是鹦鹉学舌所能及也,女佣如此,家学氛围可见一斑!

    “非也非也!”祖母就近在最边上的一个石墩上坐下,然后将小孙子安置在正中位坐着,挥手让其他三个女佣也落座,“今日吾儿主讲,你且说来!”

    柳三变未必真懂祖母用意,便道:“为何要区分居中者与旁边者?”

    女佣们不知如何回答,望着继祖母,她笑答道:“同为探讨,必有主次之别,犹朝堂有君臣之分一样,君为主,臣为次,不可坏了章法。学亦相同,能引导学问方向者为主,有深刻见解者为主,有精进创意者为主,其余次之。为主者居中,次者从属。”

    “君臣之礼有何说法?”柳三变聪明至此,祖母与女佣皆惊。

    柳昶大为吃惊,一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居然能想出如此高深的问题,这不得不归功于上天的垂青,慧根的遗传。

    小鹃激情饱满地解说道:“如此表情,应该不会是游览武夷山,途中遇险,或长虫侵袭,或悬崖欲坠,或地动山摇,这些均属惊恐之状。这与柳太史的惊奇有别,或惊异于少年奇志,或惊异于少年奇情,或惊异于少年奇智,或惊异于少年其理。柳太史穿越千年会祖宗,神童三变常惊喜,乃常事常情也!”

    刘莹也觉小鹃分析在理,激动地拍了一下小鹃的后脑勺,并在她后颈上亲了一下。

    柳师娘在小鹃笑得难以自持,又断断续续地蹦出“亲错了”而躲进她怀里时,她紧紧地搂住她的秀肩,疼爱之中也许还掺杂了对才女的佩服之意。

    柳昶则更惊异于老祖母的回答。

    虞氏欣赏着眼前的天才童子,心里有说不出地高兴,她略加沉思,启齿道:“君主纲,臣主目,纲举才能目张;君从天,臣属地,天差地别可分;虽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