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乡记事-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瓦气得捶林远涛:“你给我吃啥了?!”

    林远涛赶着拿水给他擦洗:“那啥,那人参不是没用上吗?我合计放着也是放着,给你炖鸡了。”

    等到周瓦出了月子,觉得自己也太红光满面了。

    不但是周瓦,就连他们被林远涛起了小名叫夏生的孩子也是白白胖胖,脖子上好几道褶子。孩子太胖,周瓦怕起痱子,只能天天给洗澡。

    孩子满了月,脸庞也长开了,周瓦瞅着除了眉眼,倒是像自己多一些。

    出了月子,周瓦不肯天天呆在屋里带孩子。不为别的,林远涛这人不会伺候菜园子。后园子大概一瞅像是那么回事,其实一细看都不行。该掐尖的不掐尖,该打杈的没打杈,好些菜干长叶子不结果。

    周瓦把李进家的用过的悠车拿来,挂到后院的葡萄架底下,他在后院干活,孩子一叫唤他就能听见,带孩子干活两不耽误。

    眼见进了六月,村里头种了麦子的人家又要张罗收麦子了,去下洼子干活的人回来好些。据说周璋也跟着一起回来了,不过周瓦就听了一耳朵,也没咋上心。自从那一回之后,周阿嬷也没怎么过来了。

    林远涛和小秦也在忙。山上的蚕,还有蚕房里的,都要结茧了。这是最让人挂心的时候,忙了几个月,总算是要有个结果了。

    几个人为了这事,在院里扎了还几天的草靶子,都是给蚕结茧用的。

    几个帮忙的孩子,这几天连饭都不爱吃了,天天在山上瞅着。

    “小秦哥,这个虫子真能吐丝卖钱啊?”一个小子把剪下来的带着柞蚕的树枝送到搭好的窝棚里,问小秦。

    “不能挣钱咱们费那么大劲儿养它干啥?”小秦道,“还有,那叫柞蚕,别老虫子虫子的叫,让人听见笑话!”

    “这不就是虫子吗?还是肥虫子。”那孩子都囔着。

    小秦无语,真是的,这孩子真是不让人省心。“干活,干活。你们这些天勤来看着点儿,有结了茧的,立马告诉我。”小秦决定不纠结这些了,等真的吐了丝,结了茧,这些孩子自然就会改口了。

    小孩子的嘴都没有把门的,没多久,林远涛家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虫子要吐丝的消息就传遍了全村。林远涛家里头再一次热闹了起来。不时有人借着来看孩子,到林远涛家坐一坐。

    可惜蚕要结茧,这段时间是断不能随便让人去看的,林远涛倒是很好说话的,说是等结了蚕茧出来,就拿出来让大家都看看。

    一直忙着的李远也过来找林远涛。李远倒不是为了蚕,而是为了村里孩子上杨家庄念书的事。自从听着这个信儿,他就挺上心的。村里头认字的人不多,更别说是正经念过书的了。所以他特别想问问林远涛这个有见识的人。

    “我合计咱们村里头是请不起坐塾的先生,要是上杨家庄念书,得去跟人家说说情。”李远说,“倒不是我不想去求人,就是打听打听,这认了字的有啥好出路不?别到时候这脸也豁出去了,钱也花出去了,家里头的活也耽误了,末了末了的,念书不念书没啥两样的,这些功夫不就白搭了嘛。”

    李远挺实在的,他得问明白,在心里头比量完了之后,才能去做。当然了,这事他也能去问自己的爹李成,不过他总觉得林远涛比李成见识还多。

    林远涛明白他的意思,想了一下道:“这得看咋说了。一时的吧,你肯定看不出啥来。村里头人都是种地,家里头人手把手教就会了。要是孩子以后都在村里头种地,没有别的念想,这识不识字的,也没啥分别。要是往长远了说呢,那肯定是识字有用了。不说别的,你就说现在下洼子那修港口,一两年的港口修完了,那肯定买卖就得开起来,咱村里头要是有到那边讨生活的,识字肯定比不识字的强。”

    李远叹气,摩挲着膝盖:“不瞒你说,咱村里头不比外头,这能种的地有限,人口一年比一年多。要说这人丁旺盛是好事,但是人多地少的,吃的多了,交的税多了,就是地里的出产不多。这慢慢不就穷了?你到村里头也有日子了,俺们家的事,村里头的事,也都是听说过。有的人是不讲究,但是往深里头究,不就是穷闹的?你看人家杨家庄,一样的人丁兴旺,但是人家那村里头地多啊,那日子过得多好?我合计着,俺们这辈这么憋屈着,也就是这样了,俺们下一辈,要是能有啥别的出路,咋也比干等着受穷强。”

    林远涛点点头,表示理解。

    李远就接着往下说:“你是城里头来的,肯定比咱们明白,也比咱们村里头的看得长远,我跟你说说,心里头也能有点儿底。不是说舍不得给孩子花钱,就是这钱挣来的不容易,总得先打听明白了再说。”

    “这话对。”林远涛说,“要我说呢,念书肯定是长见识,也能明白道理。咱村里头孩子念了书,不说去考学,就是能记个账,会写个契书,那也是有用的。再一个呢,这念书也不是送个孩子去,就能念进去的,有的孩子长了念书的脑袋,有的孩子呢,没通那个窍,那就咋的也是白搭。”

    李远点点头,“到时候肯定得跟村里头的人说明白。”

    林远涛就说:“村里头这些孩子,天天跟俺们家这跑前跑后的,我也是心疼他们。这么的吧,要是你去找杨家庄的里正去说这个事,我跟你一起去。以前我跟他打过交道,也算半个熟人。”

    李远就道:“那敢情好。我就怕白让你搭人情,没好意思开这个口。”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zozozo和sophia94的地雷

    明天要上一天的学习班,会比较晚更。提前说一声,省得大家白等。

68蚕吐丝了() 
林远涛说到做到;果然和李远一起去了杨家庄。杨家庄的里正已经和林远涛打过几回交道;又知道李远是有名的孝顺,县里头的陈捕头都是赞过的;当下一口应许:“这有啥?就是几个娃娃来念书呗,乡里乡亲的还用特意跑一趟。”

    李远赶紧欢喜谢过。那里正干脆好人做到底;直接带了他们去见教书先生。

    那姓赵的先生摸摸胡子;也答应了下来——主家都不说啥;自己额外还有束脩;何乐而不为呢?

    当下李远就跟先生定下了等忙过了麦收,就亲自来送孩子们来拜先生。

    事情办得顺利;李远脸上的笑忍也忍不住。自从李成病了以后;他就很少这么高兴过。

    李远这人,以前就因为家里头拿钱给李达他们娶亲;让虎头他阿姆不得不冬天的时候还得抛家舍业的去娘家村里做豆腐,心里头过意不去。后来直到周瓦和虎头阿姆,毛头阿姆,三个哥儿一起开起了豆腐坊才好些——自己也能帮得上忙,而且虽然辛苦,日日挣钱却是不少的,家里头眼见着就好了起来。

    李进还背地里跟他说过,已经看中了一头牛,等过完年就能牵回来了。

    那时候,虽然还有点儿闹心事,日子却是有奔头。

    没想到,没高兴几天,自己家的爹就病了。这一病,病的憋屈。家里头也顾不上别的,先给李成治病,城里头的大夫给开了药,针了灸。药不算贵,架不住日日都要吃。自家屋里的、老二家的都是好的,不用人说,就把家里头的钱拿出来用。

    李远又是高兴又是心酸,又觉得实在是对不起俩孩子和他们阿姆——事都是李家人闹出来的,末了,还得是家里头人一起扛着。

    李远被村里人推举接任了里正,心里头却没有高兴多少。自从开了春,李远就埋头在地里干活。老人得孝顺,可是他也是心疼自己的孩子和侄子的,还有孩子他阿姆。要是自己能多干点儿,虎头他阿姆也能少干点儿。家里境况好些,孩子也能过得快活些。

    “说啥也得让孩子去念书去。”李远在回去的路上,难掩兴奋,“瞅人家先生,说话做事的多让人敬重,俺们村里的孩子,不说能学那样,就是能学上一星半点儿的,也是出息。”

    “那几个孩子,个个都机灵,脑子好使着呢。”林远涛也高兴,“就你们家的虎头、毛头那机灵样,我瞅着肯定能会念书。往后你就等着享福吧,你家这两个,以后肯定有出息。”

    李远笑着摇头:“能念啥样就念啥样,俺们家从来没有念书的苗子。要是真能念,俺们当爹当阿姆的,砸锅卖铁也得供。要是念不成,俺们也不强求。”

    李远这话是说成这样,那脸上可是还有着浓浓的希冀,还泛着兴奋的红。

    林远涛哈哈一笑,拍了拍李远的肩膀。他也是当了爹的人,为了孩子,让他掏心掏肝的,他也乐意啊。

    能让孩子有个地方去念书,那束脩钱差不多的人家还能拿的起,村里人都说这李远和林远涛是给村里头办了大好事了。

    李远把这事跟村里头老老少少的一说,就得了大大的叫好声,一个胡子头发都白了的李家族人,还拉着李远的手,夸他给村里头的后代积德积福了。

    李远回到家,把俩孩子叫到身边,“等收了麦子,就送你们俩念书去。进了私塾,得听先生的话,好好念,知道不?”

    俩孩子规规矩矩的站着,小脑袋一点一点的表示听明白了。

    李远又拍拍他俩:“去跟你爷说一声,就说俺们李家以后也要出念书识字的人了。”

    李远家的站在一边听着,忍不住推了他一把:“字还没识一个呢,就把你乐这样了。”他也是高兴,他能吃苦,也不怕吃苦,可是他不想自己的孩子以后吃苦受罪。能出息出息,他过得再苦也心甘。

    “爷,俺以后跟毛头俩去念书。俺们老李家也出识字的人了。”虎头拉着毛头跑到李成跟前说。

    “好,好。”李成一边点头一边说,末了还掉下眼泪来,“爷好了,干活,给孙子,念书。”李成抬起手摸摸两个孙子的头。自己的这个病,拖累的家里头都受苦,特别是孙子。

    ***

    “慢走啊,有空家里头来坐坐。”周瓦送走有一个说是来看孩子,其实是来送东西的村里人。庄户人家也许会过日子仔细,也许有时候小器,但是真的得了别人的好,也是会真心实意对你好的。

    这不,林远涛帮着说合的,村里头孩子能去杨家庄念书,就有几家打算把孩子送去的,提了鸡蛋啥的过来。周瓦咋推也推不掉,非下了死力推辞,反倒不好,也只能受了人家的心意了。

    周瓦占了人便宜总觉得不安,跟李进家的说起这事。李进家的就道:“这算啥?给你你就收着吧。也送到大哥家里头去了,因为这点儿鸡蛋,推推搡搡的,知道的这是送礼,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打架呢。人家这是感谢你们家林远涛呢,多少是份心意。”

    周瓦为难道:“我这人不是没见过这样的嘛。俺们家里头也有鸡蛋,再加上人家送的,也吃不了啊。天还热,可咋能搁住啊?别白糟践了,多可惜了的。”

    李进家的去周瓦放鸡蛋的地方看看,果然是冒尖的一篮子:“如今你们家正忙着呢,也没有就为点儿鸡蛋就特意进一回城的,不值当啊。要不这么着吧,你弄点儿咸盐水,把鸡蛋腌了吧。这不就是能放住了吗?”

    周瓦一想也是,李进家的就帮着他翻出一个大肚子坛子来,洗涮干净,又用开水沏了大粒盐,等晾凉了再放点儿白酒,把鸡蛋洗干净放进去,过个二十多天,就能吃了。

    刚忙完这摊子事,就听见小夏生哭了起来。

    李进家的乐道:“哎呦,你家这个小夏生,这嗓门可真亮。离着多远就能听见。”干紧洗了把手,过去帮着周瓦。

    周瓦已经把小夏生的包裹皮打开了:“拉了。”

    李进家的就帮着周瓦把一边干净的尿布、包裹皮拿过来,给小夏生收拾干净了,周瓦把脏的拿出去洗,李进家的把夏生包好,抱着跟在后头。

    院子里就有井。周瓦扔了桶下去,三晃两晃就拎了一桶水上来。蹲下开始洗。

    李进家的跟在后头道:“夏生啊,你看你阿姆,多疼你,一堆一堆的给你洗尿布。哎呦乖宝啊,长大了可得孝顺啊。”

    这么点儿孩子懂啥?不过能被抱着在外头走走,夏生也许也觉得惬意吧,小嘴里吐着泡泡,瞅着挺高兴。

    周瓦细细搓了几把,又换了干净水洗。

    李进家的看他来回的打水,就问他:“你们家后院不是有现成的水吗?咋非得搁前院洗,费劲不?”这院子后头有从山上引下来的溪水,原本石家吃用都是用后院的水的。等到了林远涛买了这宅子,才在前院打了口井。

    周瓦一边洗着一边说:“俺们家那口子说后院的水肯定没有井里头的水干净。我合计着,大人的衣裳搁后院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