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乡记事-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瓦看得热闹,道:“还是等你卖了再说吧,小心味儿不好,让你折了本钱。”
钱掌柜扒拉着算盘珠子摇头:“以前吃过老林腌的菜,知道味儿好我才要他的呢。不把钱给的利索些,他就不肯给我留几坛子,都要卖给酒楼里的了。”
周瓦有些好笑,看来这城里头的人是缺菜吃的,要不钱掌柜也不能这样。周瓦想到这,心里头突然微微一动,开口问道:“钱掌柜,你这里要新鲜发的豆芽不要?”
“黄豆芽绿豆芽?”钱掌柜的问,“如今缺菜,自然是要的,只是肯发豆芽的少,又卖不上多少价,没人肯做呢。”
周瓦就道:“钱掌柜的要是要的话,以后送豆腐就一起送过来。”
钱掌柜当下就给了定钱:“咱们都是信得着的人家,你只一样先送十斤过来,卖得好,再加。”
周瓦笑着答应了。
等出了门,林远涛就问:“你这是给你香草哥他们想的法子?”
周瓦点头:“人家卖牲口的人家催着他去取牛呢,去年冬天里已经留了定钱了。眼见着再过些天,再热些,豆腐就放不住,就得做的少了,他正愁呢。”
林远涛就道:“你只跟他说,实在缺钱了只管张口才是。他们两口子我都是信得过的。”
周瓦摇头:“香草哥要强着呢,轻易不肯跟人开口的。他们家老爷子一直也没断了药,钱花个没够呢。”
“你瞅着啥地方,咱家能帮的就帮吧。”林远涛说,“也就是救救急,李成不是走的挺稳当了,话也说得清了?过了这阵子,肯定就缓过来了。”
周瓦点头:“我再劝劝他。”
林远涛给酒楼里送了腌萝卜干,酒楼的人跟他也是认识,开了一坛子尝了味,当下就把车上剩下的都留着了,又做好做歹的问了林远涛家住哪:“要是不够了,我就打发人上门去拿。”
卖萝卜干的钱,林远涛转手就交给周瓦收着。周瓦颠着分量不轻的钱袋,有些吃惊:“这些萝卜竟然能卖出这个价?让人知道了,以后家家地里都种萝卜了。”
林远涛拉着周瓦又去买骨头买鱼:“那倒是不能。家家都种萝卜,那就卖不上价了。何况这萝卜不值钱,值钱的是我腌萝卜的手艺!”
周瓦就夸他:“果然能耐,啥地方也能让你找出钱来。”
林远涛就道:“不到处寻摸钱,可怎么养家呢?眼瞅着又要多一张嘴了。孩子他阿姆,给点钱我砍点儿排骨!”
***
回去之后,周瓦就先找了李进家的说了豆芽的事。李进家的果然高兴了:“我可不跟你客气了,就占了这个买卖。瓦片,你这回可是救了我的急。”
周瓦就道:“这算啥?也就是顺道的事。豆芽子发出来,就让俺家那口子顺便带过去。这细水长流的,也能剩下点儿。”
李进家的就道:“我承你的情就完了,等孩子出来,小衣裳都包我身上。”又道:“我得跟虎头他阿姆说一声,他跟我一样难,我跟他俩合伙。”
“香草哥,你手里头钱要实在不够,就跟我说一声,先把定的牛拉回来再说。”周瓦劝,“都留了定钱了,再说俺们家那口子也说呢,你们人品都是信得过的,先拿点儿钱应应急也不算啥。”
李进家的有些意动,下了定金的牛,不买的话留的定金可就拿不回来了,而且今年种地,老爷子肯定干不了活,家里头还得有个人伺候他,一下子少了两个劳力,没有牲口得多吃力。
不过,李进家的还是先问了一句:“瓦片,你家林远涛真是这么说的?可别是你自己拿主意,到时候不好交代?”
“真是这么说的。”周瓦道,“我骗你干啥。瞅瞅,上赶着要把钱借给你用,还这么费劲儿。”
李进家的就道:“行,回头我让毛头他爹过来跟你们当家的说,先借几个钱用着,慢慢再还你们。”
晚上,林远涛跟周瓦说起小秦的信:“这小子说时候还早呢。他到时候先托人把桑蚕卵送回来,等到柞蚕卵好了,他再带回来。”
周瓦就着急起来:“也不知道咱们这树能活多少棵?到时候要是树叶不够吃可咋整?”
林远涛道:“放心吧,我上后山看过,树皮都泛青,肯定活的不少。我不是跟小秦说过少试验点儿桑蚕吗?他不能多拿。”
周瓦这才放下心来,又问:“也不知道小秦在那头过得好不好?那么大点的人,还是在外乡。”
林远涛就笑:“他走的地方可是比你多,你用不着操心他,肯定过的好。”想了想又道:“我像他这么个岁数的时候,也是到处走的。”
周瓦撇他一眼:“你能耐,行了吧?”
林远涛故作受用的点点头:“下回夸别人先夸夸我。瓦片,晚上想吃啥?”
***
村里头有去了下洼子的,有两个人回来了。他们是回来拿薄衣裳啥的:“下洼子那活也不算多重,吃的睡得也不错。俺们在那,眼瞅着有人干活,天天结工钱呢。趁着现在还没种地,俺们合计着再多干几天,挣点儿钱。”
这两个人给村里头去了下洼子的人家都带了信儿,也帮着带了薄衣裳过去。
等到这俩人上门找上周家的时候,周阿嬷和周璋家的都不相信:“周璋那时候是没说去下洼子啊?不就是在以前的地方吗?”
那带信儿的人就说:“这俺们不知道,反正在下洼子是瞅见他人了,也没跟俺们住一起。他特意托俺们给他带衣裳,还有再多带双鞋,他脚上的磨得不成了。”
周阿嬷忍不住就眼泪出来了:“我的儿子,咋就跑到下洼子去了?这得啥时候能回来啊?”
带口信儿的人就劝:“周阿嬷,这可是好事,过了十五天,干活就挣钱,平日里都没地方找这好事去。再说你家周璋腿脚不好,人家都用他了,你得替他高兴啊。你哭啥啊,咱村里头不是那么些人都去了吗?都好好的。”
周璋家的显见的就比周阿嬷冷静得多。他把怀抱的孩子放到周阿嬷怀里,转身去给周璋收拾东西,衣裳鞋袜的包在一个大包里。还托那人给周璋带话:“让他放心多干些时候,家里头不用他操心。对了挣的钱别胡乱花了,家里头好几张嘴等着吃饭呢。”
那人也不乐意再跟哭哭啼啼的周阿嬷说话,痛快答应了:“放心吧,那地方想花钱都没地方花去。我还得上别人家,先走了。”
等人一走,周阿嬷又冲着周璋家的淌起了眼泪:“巧哥啊,你咋那么狠心?就让你当家的在外头那么干活啊?腿脚多不好。再说了,过一阵不种地了?就剩下俺们几个在家,能顶啥事啊?”
周璋家的把孩子抱起来哄着:“他就是在家也顶不了啥事啊?种地,那些地他能种过来吗?还不如在外头挣点儿钱。到时候我在家种上两亩口粮,剩下的地佃出去,秋上还能收点儿,这不就够了吗?周璋这顶门立户的汉子,咋也得挣点儿钱养家吧?”
“他腿脚不好……”周阿嬷哭着道。
“人家不是没嫌他吗?照样给钱的。”周璋家的不耐烦了,“阿姆,孩子饿了,你去给孩子熬点儿米粥去。别说啥腿脚不腿脚的了,有腿没腿都得吃饭!”
下洼子干过活的人回来这一趟,倒是让好些人打消了对下洼子的恐惧,也有家里头人手有空闲的,打听起下洼子的事来了。等着种完了地,闲下来上下洼子干几天活,挣点儿钱也是不错的事啊。特别是年纪轻的,已经有了还几个商量好了的,要结伙过去呢。听说下洼子港口修完以后,那一年就有老多大船来往了,到时候还不得跟县城里头一样的热闹?要是能在那找个活,不比在村里头土里刨食的强?
下洼子服徭役的人有的留在那再干些天,也有到了日子就回来了的。李远带着这些人回来了。这下村里头人活动的心思都稳当下来了。李远也算是有见识的人,有啥事帮着拿个主意,村里头也都是信得过的。
李远作为里正,倒是不反对村里人农闲的时候到下洼子去干活,不过,他看的中最重的,还是种地:“都把家里头地都种好了,再说旁的。这地里头才是咱庄稼人的本分,那下洼子现在是挺好,干活按天给钱,但是谁知道那边修到啥时候啊?别整的两头空!”
想了想又道:“县太爷也是让先回家种地的,家里头人口少的都打发回来了,说是乐意干得等种完地。你们瞅瞅这官都这么说了,俺们肯定的听。”
一番话,总算把躁动的村里人安抚住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各位的支持
rachel扔了一个地雷
千梦扔了一个地雷
zozozo扔了一个地雷
dorainll扔了一个地雷
扔了一个地雷
扔了一个地雷
说一下养蚕的事,我是真心没有养过,家附近也没有。但是查的资料,东北这边柞蚕还是很有名的。大体上是春蚕结茧产卵,作为秋蚕,收的是秋蚕的蚕茧。好像是叫二化性。现在有技术想要把二化性改成一化性的。如果有懂这方面的朋友,可以留言跟我交流一下。如果这方面内容有疏漏,大家指出来吧。
ps:暖茧什么的,好像是要的。另外,丝绸什么的肯定比一般的布贵,而且放柞蚕是利用山上的柞树林里,不耽误种田,所以总的来说,会比一般种地的要挣得多。
64小秦回来了养蚕()
李进两口子还是跟林远涛借了钱;把冬天里定下的牛给牵回了家。这倒不是他们俩非得借钱买牲口;实在是当时留的定钱不少,要是真不买了;这定钱就拿不回来了。
李进家买的牛,是头半大的牛犊;如今买了回来;一时倒是干不了太重的活。好在这时候青草已经冒芽;就交给虎头毛头牵着出去吃草。牛的性格温和;小孩子放牛也是无碍的。
眼见村里村外,地上已经是蒙蒙的一层绿,外头服徭役的人也都回来了。眼看要种地了;家家都忙了起来。
周璋倒是还没回来,有从下洼子回来的人给周家带信儿:“听说你们家今年要把地佃出去,那边当官的就把周璋留下来,让他在那干活挣钱。说起来,你们家还真是结了门好亲,这个时候,就是咱村里头的人想在那干活,人家都不一定让呢。你家周璋腿有毛病还能留下,真是借了人家林远涛的光了。”
好几个人都眼红周璋能留下干活呢。周璋那腿脚有毛病,虽说算不上啥大事,但是咋说也比不上胳膊腿都好好的人那。就周璋那个干活法,家里头种地有他没他也差不了啥。但是周璋在外头干活,一天二十文钱,就算是今年把地都佃出去,今年的日子也能好过了。
要说林远涛这人,真是不错。该关照亲戚的地方,那真是一点儿也不含糊。带口信儿的李四带着满心的羡慕走了,他回去就要好好叮嘱家里头的人,以后跟林远涛家多打些交道,这人真是太可交了。
“巧哥儿,李四说啥?”周阿嬷等人走了才开口问:“林远涛让人把周璋留那干活了是不?这人咋能这样呢?好好的人硬是不让放回来!”
周璋家的听了李四的话,就站那一直愣愣的想着心事,被周阿嬷一叫,才回过神来:“阿姆,你说啥呢?人家不都说了吗,这是关照俺家周璋呢。要不就周璋那个腿脚,上哪能挣恁么些钱去?”
周阿嬷急了:“巧哥儿,这钱不钱的,咋也没有人重要啊。人好好的在家里,不比在外头好啊?咱们得找人说说,得想法让周璋回来呀!”
“回来了吃啥喝啥?”周璋家的不乐意了,这话就有点儿冲了:“当汉子的不挣钱养家,让俺们一家子都跟着喝西北风啊?就周璋那个慢腾腾的劲儿,一天能种二分地不?活干不了多少,吃的倒不少,这会儿有个能干活挣钱的地方,就老老实实呆着吧!”
“以前……”周阿嬷话还没说完,就被周璋家的打断了:“以前有周瓦养着他,现在谁养他?有能耐你就找周瓦去,别跟我说!要是你能说动周瓦接着养活他,别说不出去干活,就是天天躺炕上睡觉都行!要是没有那能耐,就老老实实干活,能挣一天是一天!”
周璋家的转身回屋去带孩子,他还没糊涂到底,知道林远涛送的礼啥的,面上都是给周阿嬷的,所以也不敢对周阿嬷太过分。
周阿嬷心里头一直都把周璋当成依靠,这周璋一不在家,他这心就慌了。满心里都想着能让周璋早点儿回来。可是李巧不听他的,他也不敢得罪李巧。李家在村里头家大业大的,去年因为李巧生了个哥儿,周璋对着李巧没了好脸色,结果惹急了人家,李巧就敢拿着菜刀跟周璋干仗,后来李家人还找上门来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