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乡记事-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完这些正经的,梁大夫自觉已经看完了脉,林远涛虽然找了个岁数大又骨架子大的,但是也有好处:怀了身子就比一般人的稳当。

    林远涛不肯就走,围着梁大夫左转右转的,有一句没一句的搭着闲话。梁大夫忍了一会儿终于不耐烦:“到底还有啥事?有事说事,没事赶紧走。你老围着我转灯什么?碍事不?”

    林远涛脸皮厚也不好意思把屋里的事当众说,看看周围没啥人,才凑过去挨着梁大夫耳朵问。

    梁大夫脸一板:“就这点儿事?你跟我这转半天?没一点儿汉子样,让你家哥儿笑话你!”

    林远涛才不管他说啥呢,只管搓着手问:“到底行不行?你给个准话。”

    “行倒是行,他肚子挺稳当,没啥大事。”梁大夫眼见林远涛喜形于色,立即道:“不能多,也不能孟浪了,得加小心。”

    “知道,知道。”林远涛得了肯定的答复,美得要找不着北了,梁大夫说啥他都一叠声的答应着。

    梁大夫又嘱咐周瓦:“你自己多注意,要是有哪不舒坦,别忍着。”说得周瓦满脸通红,抬不起头来。

    ***

    眼看要到冬至节,豆腐坊里每天要做更多的豆腐。大豆腐村里有人买几块,剩下的就冻成冻豆腐。干豆腐也有不少人要买了去走礼。

    周瓦他们定的价,村里人买要比外面便宜些,因为这个,还有别的村的,在村里头有亲戚的,托了亲戚代买,就为了省下些钱。

    这倒是给周瓦一个启发,他跟李进家的、李远家的商量:“现在有不少别的村的上咱这买豆腐来,都是托村里亲戚帮忙买,就图咱们便宜。我合计着,人家城里头都是多少年的主顾,咱们冷不丁的也插不上多少。像那些比咱们村还离城远的地方,咱们去卖肯定也能有人买。”

    “咱们也没那些人手啊。”李远家的道:“现在咱们忙着做豆腐都忙不过来,有时候还得家里人帮帮忙,上哪找卖豆腐的去?”

    李进家的也说:“要是雇人就不合算了,咱们一共才挣多少啊?”

    周瓦就说:“我合计这么着:咱们给村里人价钱本来就低,要是再让一点儿利,让村里人出去卖去,挣多少算他们的,肯定能有人乐意干。这冬天又没啥活,这不也算是个营生吗?周围的小屯子也不少,咱们就是没有人手呗。”

    几个人合计了一会儿,李远家的道:“这么说的话倒是也行,等明儿跟人说说,看有人干没。”

    李进家的就说:“也得定个规矩,拿多少斤以上才能便宜,要不村里人买个一块两块的也便宜,咱们就不合算了。”

    他们就商量着定了干豆腐得十斤以上,冻豆腐二十块以上的,这才能便宜。

    这话一传出去,别说,还真有人乐意干。当下就有要了二十斤干豆腐的:“我正好回娘家那边,连走亲戚都有了,要是能得几个脚钱那就更好。”

    有一就有二,有那得了利的做榜样,上周瓦他们豆腐坊拿豆腐的人越来越多。周瓦他们利得的少了,架不住量大,虽然辛苦些,钱倒是进来不少。

    李进家的数着钱:“今天家里都能扯件新衣裳。”最主要的是,照这个架势下去,开春买牛差的钱,都能挣出来。

    李远家的也高兴:“今年冬至能给虎头外祖家好好备份礼,先前搁那连吃带住好些天的。”

    说道冬至节礼,周瓦还是托李进家的给带过去。不外乎还是一块肉,几尺布,这都没啥稀奇的,关键是周瓦还拿出一口袋小米,差不多能有十来斤:“这口袋小米,给那孩子吧。”

    李进家的跟他说过,周璋家的那个孩子,喝米汤都不怎么足,瘦的可怜。自从周璋家的娘家闹出那事之后,周璋家的日子更加不好过,连带孩子也受罪。大人也就罢了,周瓦现在怀着身子,对小孩子总是狠不下心。

    李进家的知道这小米的来历,头几天林远涛特意淘登来的,曹碾子的小米出了名的好。掂量掂量分量,李进家的问:“你家那口子知道不?”十斤小米也算是不轻的礼了。

    周瓦点头:“还是他跟我说的,前几天赶车进城遇见周璋家的背着孩子抱柴火,说是孩子哭得跟猫似的。”

    李进家的叹口气:“你家那口子心肠也真是好。周璋家的也是造孽,孩子跟着遭罪。”

    李远家的也道:“看在孩子份上呗,不帮一把心里头也不能好受。”

    周瓦点头:“要是大人也就不管了,反正也饿不死,日子总能过下去。孩子可怜。他一说那孩子,我就想我以前是不也是这样不招人待见,长这么大也不容易。”

    李进家的说:“这么的,我到时候特意说一声,小米是给孩子的。唉,周璋也是个没谱的,生了哥儿又能怎么的?想要小子不还是得李巧给他生?就他那样的,还能有本事另娶咋的?”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宝石花、蔷薇绯红、坏宝宝灬优的地雷

46冬至() 
“阿姆;给你送节礼了。”李进家的进了门;就对冯阿嬷说。

    冯阿嬷迎出来:“咋拿这些东西来?也太多了。”说是这么说;东西还是收下了。

    李进家的坐下,手里摆弄着一副鞋垫。冯阿嬷放好东西;就问:“你拿副鞋垫干啥?还来回看,绣花了?”

    李进家的就道:“不得看看怎么的,十斤小米子换来的呢。”

    冯阿嬷接过来瞅一眼:“啥,十斤小米子换的?你犯啥病了?”

    “不是我的。”李进家的说,“我替瓦片给周璋家的那孩子带了十斤小米;周璋家的给瓦片的。”

    “大小也不合适啊。”冯阿嬷可是知道周瓦的脚;比这鞋垫大出两圈去呢,“唉呀;那你给带去吧;周璋家的现在也不容易。”冯阿嬷叹口气:“我和你周阿嬷认识半辈子了,我才知道他心狠哪。踩死个蚂蚁都得哭半天,结果自己的孙孙就能忍下心不管,小孩太可怜了。”

    李进家的就问:“周璋他们咋合计的?他还能再娶吗?想要小子不还得李巧给他生?这都多长时间了,还这么不依不饶的。啥事都往李巧身上怪,他也真算是个汉子!”

    “唉呀,你年轻不知道,这外头撑不起来的才家里头横呢,把气都撒家里头了。”冯阿嬷说,“我也有些日子没去了,你说我一去就哭,一去就哭,我也不耐烦了。就算周璋家的再不好,那也是生下周家的血脉了,就没见过这么当嬷嬷的。”

    “真不知道瓦片怎么摊上这么个哥哥,你说瓦片又能干,心眼也好,和李巧那么大的过节还能想着孩子呢,周璋怎么这么个德行呢?”李进家的都觉得憋得慌。

    “这是随根。”冯阿嬷压低了嗓子跟李进家的说,“他们老周家啊,以前就这样,这时候长了,我都忘了。”

    “啥随根啊?还以前就这样?”李进家的好奇道。从他记事起,差不多周家就那么几个人了,从前的事情他还真不知道。

    “以前周璋他爹也有个同辈的哥儿,后来也不知道给哪去了,周璋他爹才娶得你周阿嬷。那个哥儿啊,也是精精神神挺能干,可惜啊,家里不看重。到了周瓦这辈还这样。”冯阿嬷叹息,“村里也有重小子的,像他们这样的也少。”

    李进家的把鞋垫给周瓦:“这是你那十斤小米的回礼,好好收着吧,能从周家拿着回礼也算是不错了。”

    周瓦莫名其妙的接过来,比量了一下:“你这个给我,俺们家谁能用啊?”

    李进家的坐下,自己倒了热水喝:“我把小米一给周璋家的,他可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死活让我给你捎个鞋垫来。他还算是有良心,多少是个心意呗。”

    周瓦把鞋垫扔一边:“我也不是看他,我是看在孩子的份上。孩子怎么样?”

    “就是瘦点儿,别的还好。”李进家的说,“李巧再怎么的,也能顾全孩子。”

    做豆腐辛苦,只是家里头自从把豆腐交给村里人去卖,倒也用不着那么起早了。磨豆子又有牲口,也就没有那么累。

    因为三个人合伙,每天卖多少钱都得记得明白。本来挺好的关系,咋也不能因为几个钱就生隙了。因此,林远涛在耍了百般的无赖之后,终于肯教周瓦记账。当然,现在周瓦也不能一下子学会,就用纸画了冻豆腐和干豆腐的图形,每卖出一斤或者一块,周瓦就在后头画上一道,一天一张纸,到时候好结算。等周瓦学会了记账,再改用账本子。

    豆腐坊让几个哥儿理得顺溜,林远涛就跟着李进他们兄弟上山接着收拾柞树林子。在林远涛看来,豆腐坊啥的都是小钱,后头那么大的一片山,要是都能养上蚕,光是卖生丝就不少挣,恐怕比种地要强些。就算一时比不上他去平州府的利,天长日久的也很可观,关键是稳当。

    李进是个肯干的,况且毛头他阿姆日日的掰着手指头算又挣了多少,让他心里又是高兴又是不是滋味的,越发卖力的干活。林远涛就觉得这可真是个老实忠厚的人,有什么事也愿意带着他。

    冬天的日子虽然冷,却让几家人都觉得分外的有奔头。

    ***

    冬至的规矩是要吃饺子的。

    林远涛早早就准备好了馅料:一样是白菜猪肉的,一样是酸菜猪肉的。这两种馅算是村里人常吃的。白菜算是北方冬天难得见到的几样菜,切成细丝用盐去了水,和猪肉包在一起很是鲜灵。而酸菜最是开胃,又吸去了肉里的油脂,更是村里人离不了的。

    平日里周瓦俭省,就算是做面食也要在白面里掺上些苞米面、黄豆面什么的,今天冬至也算是个大节,难得的舀出了磨得细细的精白面做饺子。

    林远涛则干脆又多舀了些面出来:“难得做一次,咱们多包点儿。反正外头冻得住,也能搁些日子。到时想吃直接一煮就完了。”

    周瓦也道:“馅儿里多搁些菜,肉太多了,香是香,就是吃几个就吃不下了,反倒是菜多的好些。”

    林远涛好声好气的答应了。

    周瓦还在钻牛角尖:“你说以前吃饺子,恨不得里头都搁上肥肥的肉,那才觉得香,现在怎么一想就吃不下去了?我这人真是矫情,日子好过了就要找事。”

    林远涛一边剁着馅儿,一边笑道:“不用问也知道,你以前平日里定是少油水的,自然觉得肥肉香,现在你又不缺油水,就想吃素一些,这有什么好矫情的?你这怀了身子,老爱多想。”

    面揉到时候,放到一边醒着。林远涛这边就开始拌馅儿等两盆的馅儿拌好,面也醒的差不多,一个擀皮,一个就开始包饺子。

    擀皮是个技术活,周瓦是做不来的,他只好坐在一边拿着中间厚四周薄的饺子皮包饺子,还得听着林远涛不停的指导:“今天要做煮饺子,馅儿不要放得太多,边上要捏紧,可别一下锅就成了片汤了。”

    要说林远涛手脚就是麻利,擀出一堆饺子皮,周瓦也只包了五六个,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林远涛快速的拿起一张皮,加上馅儿,两只手一捏,一只肚子圆鼓鼓的白胖饺子就好了。周瓦看看林远涛包的,再看看自家包的,忍不住泄气:这就是白胖的地主和干瘦的雇工的区别啊。

    周瓦心里发酸,坐着发呆的功夫,林远涛已经包出了两排整整齐齐码着的饺子,又开始揪剂子擀皮,还支使周瓦:“去把盖帘拿来,码好了放外头冻着吧。”

    等到两盆馅儿都见了底,林远涛把最后的留出来今天吃。终于把擀面杖扔到一边,坐到周瓦跟前:“快帮我揉揉,擀了这些皮,累得我胳膊都酸了,抬都抬不起了。”

    周瓦信以为真,觉得自己没派上什么用场,林远涛劳苦功高的,只好任劳任怨的给人揉肩膀,又被趁机占了便宜去。

    白胖的饺子下到滚水里,灶里的火旺旺的,不一会儿就都摇摇摆摆的浮上来了。热腾腾的饺子沾上林远涛调出的蘸料,一咬一口香。吃饱了饺子再喝上热腾腾的饺子汤,躺在热炕上歇一歇,别提多舒坦了。

    ***

    冬至节过完,天气越发的冷起来,这就正式入了“九天”。不管天气咋样,该做的营生还是要继续。只是周瓦没想到,自己家的豆腐坊还引发了两个家里的“战争”。

    头一个的就是李达家。李达家的大高个儿自从得了李进家的提点,动不动就愿意揪着李达到屋里头“商量事”。李达也很无奈,他家屋里的个子高,力气大,难道他好意思说自己每次在屋里都是在挨揍吗?再说说了也没人信,那个彪悍的哥儿心里坏透了,专门找那让人看不出来的地方下手。这样的事情就算是跟自己的亲兄弟都没法说,丢人啊,难道还能见人就脱下衣裳让人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