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娱之皇-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扶摇果然够牛逼,刚去过了一把导演的瘾,现在又回来进军历史界了,这可是大手笔!全力支持的有没有?”
“虽然我一看历史就瞌睡,但是既然是扶摇写的,就算我用火柴棍把眼皮支起来,也得看完!顶起来!”
“扶摇写正史?表示不看好!不过我会为他造势的!”
“大家快来看啊!扶摇又开始不务正业啦!额,不,这次好歹是写文字,不过却不是小说,而是正史……而且是三年前就开始构思了……看到这句话,我怎么这么想笑呢?”
“用流行的写法来写正史,扶摇,不得不说,你的创意永远都是一流的!我会为你祈祷,你也自求多福啊!”
“麻蛋,感觉扶摇有点太不安分了……从帅哥变逗必的节奏?老老实实写小说好不好?干嘛写这东西?写得不好了的话,会被喷死的!”
虽然是这么说,但是看得出来,扶摇的读者都是支持他的,不管他能不能成功,他们至少是站在扶摇这一边的。(未完待续。)
ps:今天到此为止,明天爆发,写多少更多少,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
第二百四十章 这是啥历史?()
林笑要写历史,引起了广泛的热议,这次不同以往,林笑在界中是被认为几乎不犯错的,他写的东西,从不被人诟病,之前有质疑他的,后来脸都被打得肿成猪头了,很多人对林笑都心存不服,但是却无从下手,这一次,在很多人眼中是林笑自寻死路,怪不得他们了。:
很多人都为林笑的选择而窃喜,甚至有的人还为此出去喝点小酒庆祝一下,除了一些林笑的铁粉,其余的人都一边倒都看不好林笑写历史,而且还是写正史……正史是谁都能碰的吗?
就连胡文东,徐长林,房抒桓,还有上次一起参加交流会的李天明都私自问过林笑,表示担忧,但是只有一个人没有丝毫的担心。
这个人就是安庆林,他对林笑是比较了解的,他知道林笑这个人是很有分寸的,他既然准备这么做了,就一定有把握,所以,他只是静静的等着,等着看林笑到底能够带给大家什么样的惊喜。
东海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张德开,率先炮轰林笑的所作所为,言辞颇为激烈。
“扶摇的才能,总所周知,他在方面的造诣,已经达到了华夏的高水平,在华夏畅销小说作家之中,他也是独占鳌头,不过在历史方面,我可就不敢确定了。”
这开头开算是比较温和的,先把林笑捧了一下,然后准备打压。
“历史,是不容许有半分差池的,需要严谨,严谨,在严谨,扶摇在方面的成就再高,也不代表他了解历史,而且了解的深透,更何况他在方面也只是高水平而已,还没有达到顶尖的层次。
用流行的手法写历史?这简直就是对历史的侮辱。还要对人物心理和市场经济作出分析?这种难度超高的事情,没有个几十年的功底如何能够做得到?我认为扶摇在这里说大话了。
至于他所说的对之前看过的历史书籍很痛恨,并称为学究书,这一点我更是不敢苟同。那些历史书籍是学者们的心血之作,怎容你侮辱?历史要的是严谨,是真实,而并不是趣味!
这个态度不端正,何以谈历史?”
张德开义正言辞的把林笑痛骂一顿。并且扣上了不尊重历史的帽子!
林笑对此笑而不语,在张德开教授的带动之下,很多从事历史相关工作的人纷纷站出来指责林笑胡闹,而且不尊重历史,不尊重前辈……
还有很多人在观望的,林笑的厉害他们是见识过的,那小脸打的那叫一个溜呀,在没看清状况之前,他们是不会贸然出手的……
现在,林笑要写历史书籍的这个话题被炒热了……关于林笑的话题。总是不自觉的就被炒热……
在万众期待中,《明朝那些事儿》更新了第一章《童年》。
“朱元璋篇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
父亲:朱五四,农民
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 年-1344 年放牛
1344 年-1347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 年-1352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 年-1368 年造反(这个猛)
1368 年-1398 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一切的事情都从1328 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
一开篇,就把所有人都镇住了,闪瞎了无数钛合金狗眼……有的人直接吐血。有的人则拍案叫绝!
但是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现在不管对这第一章的内容是不屑还是觉得惊艳,他们都有一种想要看下去的**。
直到把第一章看完,所有的人不管是什么心情的,都感受到一股意犹未尽的感觉!
整个第一章的文字,就是林笑为《明朝那些事儿》所写的开头。如此介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来的史书中可以说是新的尝试。
这种写作手法诙谐,幽默,而且用一个现代人的眼光和事物来描写,让所有的读者不论文化高低,不论对历史了不了解,都能一下子就看得明白。
第一章更新不久,网络上立刻就炸开锅了!
微型博客下面的留言区,全都是对这部书的评论,而最火热的,当属百家论坛这个网友集散地了。
“靠!扶摇是要逆天吗!居然创出这种写法!前面那份朱元璋的简介,简直叫我笑翻了!真有才……”
“看到没?这就是扶摇所说的现代流行写法,这种历史看起来,果真是很有趣啊,比那些死板的传统历史书籍要强太多了!”
“我一开始还很奇怪,朱元璋为什么叫朱八八,原来是这个原因的,并不是因为他们家是搞数学的,哈哈哈……逗死我了……”
“能把历史写成这样,我真是给跪了!大神收下我的膝盖骨吧……”
“我是笑着看完的,看完之后我肠子都快断了……扶摇,咱能不能不逗比啊?能不能愉快的写书了?”
“扶摇一再重申他写的这是正史,我怎么觉得这货是在搞笑呢?这是正史?简直就是大话西游流好不好?”
“我无语了,我可以说,这本《明朝那些事儿》将来会完爆所有现代人编写的明朝历史书籍!”
“我就说了,扶摇不会自寻死路的!我现在倒是想看看张德开老不死的啥表情,一定是丰富极了,哈哈。”
张德开此时的脸色的确是丰富极了,他看了林笑所写的《明朝那些事儿》第一章关于朱元璋的介绍之后,他有点懵了……
他想到了种种可能,就是没有想到林笑会这么写……通篇下来,居然没有漏洞!这是啥历史?(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一章 历史该怎么写?()
张德开很是恼火,在他看来,林笑写的这些,明明就是胡闹,可是他却偏偏反驳不了……不过,如果就这样沉默了,让他这个华夏名牌大学的历史系教授情何以堪?
黑!当然得黑!
很快,他就在微型博客上面发表了新的文章。:
“看了《明朝那些事儿》第一章,我笑了,无语了,没想到扶摇所说的创新,就是这种小儿科的东西,这能被称之为写历史吗?一点严谨的态度都没有,只会误导对历史了解不深的人罢了!
扶摇所谓的现代流行手法,其实就是哗众取宠罢了,根本没有丝毫的营养!而且解析的也不深入,都是一些皮毛罢了,这种书籍,会给学生们,孩子们,甚至是社会都造成不好的影响!
呼吁各位专业人士,一起站出来,不要让这样的文章荼毒我们华夏人!”
张德开越说越嗨,最后竟然上升到国人高度……
张慧基本上是在林笑更新的第一时间就看了,看过之后,她简直对扶摇佩服的五体投地了,她喜欢扶摇的书,但是却第一次感觉扶摇这么让人佩服,这种才华,真是没法形容了。
首先能将历史写的这么幽默,这么直白,本身就不容易,看似一些搞笑的手法很简单,但是实际上却不然,运用编排起来极有难度,这些暂且不说,首先这种写法,这种创意,就是无比难得的。
历史,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因为它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不说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单说明朝三百年来说,这期间发生过多少事情,有过多少名人?这些人都做了什么?对历史走向有什么影响?对外交有什么影响?对民生有什么影响?皇帝都下了什么决策?这些决策最后的作用和结果是什么?
等等等等,历史太复杂了,不是谁都能写的。就是因为这样,很多人根本无法深入的分析,读者们看的也不是很透彻,理解不到当时的状况。可是林笑这本就不一样了,《明朝那些事儿》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读者们只要一看上去,就会自然而然的被吸引,甚至期待接下来的内容。
就那这次的第一章来说吧。基本上是有的人都在期待第二章的更新,不是因为扶摇断章断的好,而是因为他写的有趣,能够让严肃的历史变得生动起来,他运用的很多词汇,都是现在人一下子就能够理解的,而且有着形象生动的比喻,把当时的事物用现在的事物来解释,比喻,一目了然;而且印象深刻。
张慧是看得很投入。也很期待后续的内容,在她看到被转载出来的张德开教授的文章时,立刻在张德开的微型博客下面回复。
“张德开教授作为历史专家,对这件事情很有发言权,但是我想说的是,在不违背历史真相的情况下,让故事变得生动起来,让大家简单易懂,有什么不好的?这更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的了解,我认为扶摇此举。是一次改革,一次可以改变历史书籍风向的创新,就像他之前开创新武侠小说的时候那样,有什么奇怪的?历史就应该这样!”张慧和张德开虽然是本家。但是丝毫没有偏帮的意思。
张慧是一个理性的人,没有激烈的言辞,只是分析《明朝那些事儿》的好处,而其他人可就没张慧这么理智了,在看到张德开依旧这么诋毁扶摇后,立刻对张德开展开骂战。
不过张德开也并非一个人在战斗。华夏著名历史学者牛黄山站出来力挺张德开,牛黄山是华夏公认的历史大家,对历史很有研究,曾经写出过《华夏上下五千年》这样厚重的历史书籍,主要是针对华夏从古至今所有时代的重大事件的解析,很有研究价值,他主张的就是历史要严谨,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学术研究,就要态度端正,他对林笑的这种看似儿戏的写作方法很不喜欢。
他在自己的微型博客中这样说道:“历史,是我们的镜子,通过研究历史,我们能够得到很多经验教训和反思,所以,在创作历史书籍的时候,要反复的查证资料,而且不能有半点的私自改动,其实历史书籍的创作,更加类似于整理,加上自己的客观分析,可以成为一本历史读物,但是像扶摇这种嘻嘻哈哈的写作方法,首先在态度方面,就是不够严谨,不够端正的,这是大忌。
历史本身就是严肃的事情,不容亵渎,我们要尊重历史,所以,尽最大能力写出真实的历史,才是对历史的尊重,才是对读者的负责。
在看了《明朝那些事儿》之后,尽管第一章中我没有发现错误的资料,但是这种写作手法,会让这本书失误不断的增加,就算是扶摇这种创新是好想法,可是如果为了追求写作手法而忽略了历史本身,未免就本末倒置了,所以奉劝扶摇一句,还是安心的写小说吧,历史这一块儿,不需要你来掺和。”
黄牛山说的很不客气啊,直接说林笑不要在这个圈子混了,编写历史读物的伟大重任,就交给他们专业人士吧!
林笑看过这篇微型博客后,心里有点恼火,越是有名的学者,专家,就越目中无人,自以为是,遇到了不合自己胃口的,就被贬得一无是处……如此下去,华夏文坛怎能发展下去,华夏的历史怎能轻松的弘扬下去?
历史读物应该怎样写,好像只有他们这些专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