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境指南-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隐的波动,好似看不见的风。

    司徒朝天空看了一眼,又朝对面的敌营的方向望去,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

    “我知道你想问什么,这个话题以后再聊。”他站起来走向营地前方的高坡,“现在,我得去看看青木干了什么。”

    “青木?”苏蕙兰隐约猜到发生了什么。

    司徒刚走了两步,突然回过身来,用权杖虚空点了一下苏蕙兰怀里的猫。

    酣然喵呜一声叫,弓起背,炸了毛,如临大敌般看着司徒手里的权杖,一只前爪抬起,锋利的爪尖已经张开,停在离权杖前端不到十厘米的地方,喉咙里发出呼哩呼哩的低吼。

    司徒只是虚点了一下,没有给猫下爪的机会,就把权杖收了起来,说:

    “你是怎么跑到这只小黄猫身体里去的呢?这不像是你家爨老太太的作派,她喜欢干净,绝不会看上这一身肥肉和黄毛的。”

第492章 了不起的女人() 
爨家村在爨州城郊,四面都是大山,只有一条道,从爨州城里出来,在山的夹脊耸背里蜿蜒着,像一条绕在巨人腰间的灰白色的细飘带。

    姚菁菁开着车,从春爨高速的陆良口下去,走上了这条飘带。

    车子是她从春城的租车店里租来的。姚妈妈说要坐火车回去,姚菁菁担心妈妈的身体,刚下飞机,马上又要赶火车,而且要去乡下老家给外祖奶奶上坟,还是得有辆车。

    姚妈妈又说到了爨州可以问朋友借一辆车,姚菁菁不愿意。她不想麻烦别人,借车这种事情对于有车的人来说是很烦的,不借吧,说你小气、不够朋友,开个车又不会开坏;借吧,就怕出事儿,大事儿出了大家都倒霉,小事儿呢,闯个红灯划个小痕,你说你还跟朋友计较这个?

    姚妈妈却不这么想,亲戚亲戚,要常走动,有来有往、互相帮衬,这关系才瓷实。你不求人,人不求你,时间一长,亲戚就淡了,朋友也没了。

    姚菁菁觉得这是老一辈儿的思想了,虽然有道理,却已经不符合如今的时代了。这年头的社会节奏那么快,谁又顾得上谁?自个儿的事,能不麻烦别人就尽量不麻烦别人。

    她还是坚决地去租了车。姚妈妈看见她拿手机扫几下,车子就租成功了,不免咋舌:“现在租个车这么快?我记得以前跟你爸出来,他去租个车,又是验身份证,又是交押金的。”

    姚爸爸说:“那都是哪年的老黄历了,后来不也只要信用卡刷个预授权就行了么,现在都用手机了,就更方便啦!”

    “就你能!”姚妈妈嗤之以鼻,“你显摆你能你怎么不买个车?还要让菁菁来照顾我们!”

    姚爸爸被她呛了一句,也不恼,只嘿嘿的笑笑不说话了。姚妈妈当然不是有意呛他,只是这么多年习惯了,大概是老爨家的女人大多强势的缘故,她总喜欢跟丈夫怼着说话。其实她哪里会不知道,他们从农村搬进城里,安家立业,丈夫有多不容易。要不是她生了这场病,他们的小日子过得也算不错,不买车也就是为了省下钱来给女儿留点嫁妆。

    “就知道傻笑!”姚妈妈伸手帮丈夫把大衣领子整了整。这件大衣是女儿买的,知道价格以后,把老头儿心疼了好几天。

    整完大衣领子,忽然发现丈夫两鬓的白发又比以前多了很多,脸上的皱纹也更深了些。姚妈妈就去摸他的脸,说:“都是我不好,我不该生这样的病。”

    姚爸爸握住她的手:“这不都好好的嘛,病也好了,女儿也出息了,你该高兴呀!”

    姚妈妈就笑起来:“知道你这辈子干的最成功的事情是什么吗?”

    “什么?”姚爸爸问。

    姚妈妈说:“就是帮我生了个这么能干的女儿呀!”

    姚爸爸腾一下跳起来,脑袋撞到了车顶,哎哟一声又坐回去,捂着头说:“什么叫我帮你生了个女儿?你这话有毛病啊,应该是你帮我生了个女儿,菁菁可姓姚!”

    姚妈妈说:“去去去,我让菁菁跟你姓,那是给你面子,你还蹬鼻子上脸啦,菁菁骨子里流的是我们老爨家的血,要不然能这么出息!”

    姚爸爸把脖子一梗:“那她也姓姚!”

    姚菁菁看着二老的样子,心里想笑,就说:“爸,妈,你俩都多大了,还这么腻歪!”

    姚妈妈嗔道:“我们哪儿腻歪啦?”

    “这还不腻歪呀,整天谁帮谁生孩子的,你们倒是再给我生个弟弟呀!”姚菁菁笑道。

    姚爸爸说:“你妈生你的时候吃了一回苦,就再也不乐意生了,要不然早就给老姚家添丁了。”

    姚妈妈说:“你想得美,要生也是生个小女儿,谁给你生儿子!”

    姚爸爸说:“女儿也行啊!这可是你说的,要不回去就弄一个,反正你病也好得差不多了,我都憋了小两年了。”

    姚妈妈听他忽然没正经起来,呸了一口:“当着孩子面,说什么呢!”

    姚菁菁脸一红:“爸!妈!”

    盘山路一圈一圈,忽高忽低,从车前窗望出去,刚刚还觉得已经到头没路了,忽然又看见它像拉面师傅手里的面条一样,悠悠地变得无止境的长了。云雾就在车外的山腰间缭绕,开起车来真的像在云端飘一样。

    姚菁菁把车窗开了一点,让新鲜的空气钻进车里,虽然有点冷,但胜在清爽。

    姚妈妈还在责怪丈夫刚才的口不择言,看他那嬉皮笑脸的样就想在他身上掐几把出出气,但碍着女儿的面又不好,这一下子闻到新鲜的山里空气,舒畅地吸了一口:

    “啊,又闻到老家的气味了,真舒服!”

    “我咋闻不出来?”姚爸爸耸着鼻子嗅了嗅,“不就是土腥子味儿吗!”

    姚妈妈气道:“什么土腥味,这叫乡情,没文化!”又发感慨念起了诗,“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姚菁菁说:“妈你可真厉害,这也能想起来念诗。”

    姚妈妈叹口气说:“唉,老啦,记性越来越差,也就这些小时候背过的东西还能想起来。”

    姚爸爸说:“你妈年轻的时候,还真是个才女,用现在的话说,叫美貌与智慧并举,要不然我也不会看上她。”

    姚妈妈心里高兴,嘴上嗔道:“谁稀罕你看上啦!唉,我小时候正闹文革,没书读,要不然怎么也能上个大专。”

    姚菁菁说:“妈你没书读,那小时候教我背的那么多诗从哪儿学来的?”

    “那都是我奶奶教我的。”姚妈妈说。

    “太姥姥?”姚菁菁奇道,“太姥姥不是乡下人吗,难道是解放前的大家闺秀?”

    姚妈妈说:“老爨家祖上也阔过,你太姥姥可是当年远近闻名的人物。她年轻的时候还上过军校呢!”

    “啊?”姚菁菁惊讶地叫了一声,“妈你说笑吧,太姥姥年轻的时候还民国呢,那时候军校哪有女的?”

    姚妈妈说:“那我倒是不知道,就记得小时候看到过我奶奶年轻时穿军装的照片,可帅啦!后来我问她,这是在哪儿拍的,她说这是在武昌。”

    姚爸爸说:“这个我知道”

    姚妈妈说:“你知道个屁!我都不知道的事儿你怎么可能知道?”

    姚爸爸说:“我还真知道,黄埔军校武昌分校招过一批女学生,两百多人,是中国第一批也是解放前唯一一批女军官。上过战场,都是了不起的女人。四一二政变后不久就解散了,有的去了苏联,有的去了各部队的宣传队,也有些回乡了。有个作家叫谢冰莹就是那一批的学员,她写过一本从军日记,讲的就是这段故事。”

    “那么说我太姥姥还真上过军校?”姚菁菁不免向往起来,脑子里冒出来一部电视剧了的双枪老太婆的形象。

第493章 遗梦芳华() 
爨家村原来叫爨底坝子,坐落在一座大山的半山腰上。挺拔险峻的山势在那里猛地顿了一顿,就顿出了一大块平地,向前突兀的耸出来,又缓缓朝两边落下。爨家人的祖先一千多年来到这里,就在这块平台上开荒造屋,定居下来。

    爨底坝子地势险要,视野开阔,又有田屋可居,在旧时代曾是土匪最理想的据点。但无论哪伙土匪,都不曾占领过这里,据说是因为这里有神灵护佑,每每危急之时,总有奇迹发生。

    最为爨家人津津乐道的一个传说是,当年唐继尧落难曾躲回老家会泽,后被匪兵追赶至爨底坝子,正无路可逃之际,那些匪兵不知何故,全都中了邪一般从坝子前方的悬崖跳了下去。唐继尧后来总督滇南,权势一时无两,就回来给爨底坝子立了一块碑,上刻一个大大的爨字,两边刻一联:

    山神护佑,尧舜千古。

    又有小字刻着唐继尧在爨底坝子获救的经过,自是添油加醋一番,无非是想说明他是天佑之人,尧舜在世,连神灵都保护他。

    爨家村的老人还记得这块碑,一直立到解放前,就在解放军进入爨州的前一夜,爨底坝子当时的当家人,也就是姚菁菁的太姥姥——爨老太太命人把碑上的余字全都凿去,只留下一个“爨”字。当时坝上人都不解,直到十多年后,他们才看到了老太太见时知几的英明。

    爨底坝子什么都好,有山有水,有田有屋,还有山神护着,唯一的缺点就是山势太险,路不好走,从坝子里下山要走两个小时的险道,再赶到附近的集子早已半天过去,这一个来回就是一整天,要是天不好碰上雨雪,赶趟集还得在外面住一天。

    山下通了公路以后,爨底坝子的人就陆续搬到了山脚下的公路旁,也不再叫坝子了,改名叫了爨家村,后来因为爨字难写,他们就和爨州城里的人一样,改成了姓寸,反正发音差不多,那时候的人也不在乎身份证上怎么写,叫起来一样就行了。

    在姚菁菁的记忆里,寸家村就在这条飘带一样的公路旁,至于那个山腰上的坝子,她模模糊糊记得小时候跟着妈妈去过,不过儿时的记忆已经不是很清楚了。她只记得那里的山很高,水很甜,房子前面就飘着云。

    车子停在新的寸家村,村子里的老老少少都出来了,和姚爸爸姚妈妈打招呼,年长的女人们把姚菁菁拉着看来看去,一个劲地说姑娘长大了,越来越水灵了,又问姚妈妈女婿选好了没,姚妈妈就说选好了,人在吴中,开大公司的,把我们都接过去了,这不刚从吴中回来嘛。

    姚菁菁被闹了个大红脸,连声阻止妈妈不要乱说,姚妈妈却完全不听,越说越离谱。姚菁菁干脆不管了,由她去,反正她几年也难得来一次。

    在寸家村的堂舅家吃了晚饭,又住了一晚,姚菁菁才跟着爸爸妈妈上山,往记忆中的老爨底坝子走去。

    上山的路不好走,清晨的阳光照得石阶上的青苔亮晶晶的,许多藤蔓都已经爬到路中间来了。这几年虽然开发了旅游,但来爨州旅游的人不像春城和大理那么多,更何况爨底坝子还那么偏僻。

    姚菁菁担心妈妈的身体,姚妈妈却身轻似燕,走得飞快。家乡的山水给了她极大的精神动力,她恨不得一步跨上山,看看她小时候住过的屋子。

    走了大概一个多小时,姚菁菁就看见了掩映在古树和雾气中的烟灰色的坝子了。坝子口立着一块一人多高的大石碑,碑身早就风化斑驳不堪,但碑上的那个爨字因为刻得极深极大,所以还是清清楚楚,上面还残留着一些当年刻好后漆上的红漆的痕迹。

    除了一个爨字,石碑上还有大片的空余,走近了就能看见上面坑坑洼洼全是被凿过的痕迹,使得这块碑看起来有些奇怪。

    姚菁菁当然也听过太姥姥命人凿去余字的事情,小时候不太懂,现在想来,太姥姥果然是先见甚明,不免又对她多了几分崇敬。

    走过了几畦长满了野草的洼地,一些石头垒砌起来的石墙拦在许多已经爬满了藤蔓的灰瓦房前。

    姚妈妈抱怨道:“唉呀,真是的,搬到山下了,老房子都没人管了!”

    姚爸爸说:“不是开发旅游了吗,怎么看去像个荒村啊!”

    同行陪来的堂舅说:“嗨,一年也来不了几个,都是夏天来,立了秋就没人了,我们都是每年清明扫墓的时候顺道来打扫一下老房子。”

    他们原本打算先去上坟的,但看到老屋的破败样子,姚妈妈就忍不住要先进去看一看,生怕奶奶的屋子被人糟蹋了,到了坟头她都没脸跟奶奶说话。

    堂舅拿着钥匙帮他们开了祖屋,屋子里倒还好,没有什么霉气,就是屋顶的瓦掉了不少,需要修缮了。

    姚妈妈带着姚菁菁去了太姥姥的房间,堂舅和姚爸爸在屋外抽烟。据说太姥姥爱干净,生前都不让男人进她的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