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3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襄阳大战开始后,郢州城外的每个村落都组织了民团,罗丰村也有,不过,在嗦都所率的蒙古铁骑面前,根本来不及反应,便被洗劫一空,但同福镇不一样,当远远看见蒙古骑军出现时,同福镇镇长便立即下令关闭镇门,让数十名民团上到镇门前,准备迎敌,同时要求所有精壮男丁一起聚集在镇门前。
这也是嗦都点背,偏偏来到了郢州唯一一处有防御力的村落。尽管嗦都知道自己这批人马处在宋军的实力范围内,应当速战速决,但蒙古人出征不可空手而回的习惯让其做出了攻击同福镇的决定。嗦都相信,像同福镇这种没有正规军防守的村镇用不了多久便可被其轻松攻破。
从集合到赶至同福镇,宋军一共花了两刻钟的时间,半个小时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绝大部分人的眼里,半个小时只是一瞬间,一个点,毫无意义,但对于同福镇的百姓来说,这半个小时却是令他们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无论同福镇的百姓怎样顽强,却依旧无法和蒙古正规军相提并论,在坚守了两刻钟后,镇门终于被嗦都所部攻破。守在最前面的民防队员几乎全部战死,协助守卫的百姓也是个个带伤,不过,仅管如此,手握砍刀木棒的百姓们仍然守在门前,兀自不肯退后半步,他们知道,在他们身后就是他们生长的土地,那里有他们的家人,有他们的家园。
坚持住,坚持住,虽然他们知道,或许他们所做的都是无用功,但他们尽力了,他们只能做到这一步了。没多久,这些英勇的百姓们一个个全都倒在了地上。
“一个小小的同福镇,竟然这么费事。”嗦都不满道,“尽快抢,完事后立即”嗦都话音未落,就听后面押后的蒙古士卒远远地叫道:“千户将军,宋军到了。”
“什么,这么快,有多少?”
“大约二、三百人,全是马军。”
嗦都哼了一声:“儿郎们,上马,先将敌军击退。”
“得令。”安平应了一声,率先赶去。
来到阵前,安平发现对面三十米处的宋军大都下马在地,最前面的七、八十人半蹲着,手里平举着像是烧火棍的长棍,后面约有一百人站着,同样平举着一模一样的长棍,队伍两旁则是数十名骑在马上的刀盾手。
何去尘冷冷道:“你们是蒙古中路军?”
安平道:“正是,来将通名?”
何去尘想起家乡的父老,也不言语,眼中精光一闪,大声道:“放!”
第452章 初露锋芒()
自打从军时起,何去尘便一直在青年卫和御林军中服役,没有在传统的正规军中待过,对于两军阵前大将互通姓名之说自是毫无知觉,加上火枪的发射速度慢于弓箭,遂直接下令攻击。
刚刚组建青年卫时,我偶尔也会和文璋等主要将领们聊聊天,我灌输给他们的思想是,战争就是你死我活,不管用什么手段,能够取胜之法就是正道。
早已填装好弹药的前排八十名火枪手随着何去尘一声令下,立即点燃了火绳。
“这是什么东西?”安平暗道,一时之间竟然觉得有些恍惚。虽然不少蒙古士兵手中持有弯弓,只是没有得到指令,加上和安平一样十分惊讶,并没有放箭攻击,而是好奇地看着对面的宋军。
不到五息的功夫,八十支火枪一同开火,几乎在同时发出“砰、砰”的声响,随即,只见前列的蒙古人纷纷落马,最前面的百户长安平身中数弹,连哼一下都来不及便坠下战马,眼见不活。刹那间,硝烟四起,汇聚在一起的枪声震耳欲聋,引得蒙古阵中的战马开始狂跳起来,好在蒙古兵骑术精湛,尚能控制住战马。
紧接着,第二排的八十支火枪也在同时射出弹药,数十名蒙古兵伴随着阵阵惨叫声又落于马下,几乎没有停顿,第三排的火枪手眼睛一闭,又扣动了扳机。
三轮齐射后,一百多号蒙古骑军只剩下不到二十人还能骑在马上。
三十米的距离对于御林军火枪手来说,根本不在话下。
“都愣着干啥,弓箭手,射击。”从后面赶来的嗦都连忙大声呵斥道。剩下的十几名蒙古士兵这才反应过来,急忙将狂躁不安的战马稳住,反手取出羽箭。这时,原先蹲在第一排的八十名火枪手又已填装好弹药,并点燃了火绳,何去尘手落声响,“放!”
这一次射击的整齐度虽然不如第一轮,但也相差无几,再一轮的枪声响过,蒙古士兵再无一人能够完好地骑在马上,尽管有好几名士兵在坠马前射出了自己人生中最后的一箭。
何去尘佩剑一挥,大喝道:“刀盾手,跟我冲。”
六十名刀盾手放下盾牌,右手握刀,随着何去尘冲了出去。到了此时,刀盾手的任务也只是看看有没有活口留下,顺便将蒙古将士的战马圈在一起。二百多名火枪手也收起火枪,跨上战马,上前打扫起战场了。
这是自火枪问世以来首次应用在实战中,虽然只是一次小规模的战斗,而且又是在敌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以多打少,但此战的胜利无疑给与了御林军将士们极大的信心。
火器,从此走上了战场。
何去尘四下望了望,对六十六营营长汤宗旺道:“汤营长,传令下去,一连四处搜索,看看有没有漏网之鱼,二连打扫战场,三连及所有卫生员,随我立即进入同福镇抢救伤员。”
“是。”汤宗旺应了一声,随即吩咐传令兵,将旅长的命令传达给三位连长。
不过,何去尘并没有注意到,在最后一轮枪击时,嗦都趁着烟雾弥漫之际,悄悄地从北面溜走了。这倒不是嗦都怕死,相反,千户嗦都也是蒙古军中的硬汉,不然不会亲自率领两个百人队引开吴松含的大队人马了。
同福镇的镇门已经残缺不堪,但镇里的其它房屋都是完好无损。当何去尘率军进入镇里时,百姓们悬着的心才完全安定下来。
“是我朝的军队。”有人叫了起来。
“不错,我们是大宋的军队。”何去尘翻身下马道。
镇长孙祥福满脸泪水,激动道:“这位将军,你们来得及时啊,同福镇算是保住了。只是,唉,只是这数十条好汉转眼间就不在了。”
何去尘安慰道:“老人家,这个仇我们已经报了,围攻同福镇的蒙古兵已被我军全部消灭。”
孙祥福愣了一下道:“这么快?这才不到一刻钟啊?”
何去尘道:“老人家,我军正在外面打扫战场,你们要是不信,可以去看看,一百多号蒙古骑军全都落马,死伤情况正在清点中。”
孙祥福似乎还是不信,道:“将军,敢问你们是那支部队?刚才的巨大声响是你们发出来的吗?”
“老人家,我们是从郢州来的御林军,刚才的声音是我军新式武器所发出来的。”
“御林军?皇上的亲卫军?”
“是啊,老人家,你知道御林军?”
“是皇上救了我们,乡亲们,是皇上身边的御林军,我信,我信了。”孙祥福说道,“小将军,老夫祖上曾是岳家军中的一员,老夫也曾在军中服役多年,这么多年来,老夫还是第一次见到我大宋军队如此神勇,失礼之处,莫怪,莫怪啊。”
“这个哪能怪您呢?”
孙祥福双手作揖,郑重谢道:“小将军,老夫代表同福镇全体百姓谢过皇上救命之恩,谢过将军救命之恩。”
“老人家,休要言谢,皇上说过,我朝的军队就是用来保家卫国的,这是我们的基本职责。”
“皇上万岁。”
“老人家,组织大家抢救伤员吧。”
军中的随军医生宋耀远在检查完毕后道:“报,何旅长,同福镇百姓一共阵亡六十四人,轻伤十二人,重伤十九人。”
“全力抢救,宋军医,重伤者是否要送往郢州军医院医治?”
宋耀远摇摇头道:“何旅长,不可,这些伤员经不起途中的折腾。”
何去尘急道:“那该如何是好?”
“旅长,属下以为,可以派人回去,将军医院的医生请来此地,如此方有一线机会。”
何去尘想也不想道:“好,传令兵,你立即返回郢州,将同福镇的情况向张师长汇报,同时请师长安排军医院的医生及时赶来此地。”
“是,旅长。”
传令兵跨上战马,向郢州城飞奔而去。
何去尘对孙祥福道:“老人家,麻烦您将阵亡、轻重伤员的名字全都抄录与我。”
孙祥福不解原由:“这是为何?”
“哦。老人家,没有别的意思,我打算将这些英雄们的名录上报朝廷,他们是在和蒙古正轨军的战斗中伤亡的,完全有资格享受军人的待遇,我要为他们申请抚恤金,还要为他们请功。”
“这,这是真的?”孙祥福再次激动道。
何去尘神色坚定,看了看躺在地上死去的百姓道:“当然是真的,他们是英雄,就应该受到英雄的待遇。”
新的抚恤条例对于阵亡将士的补偿十分丰厚,如果这些死去的百姓也能享受到,那他们的家人便能生活无忧,要知道这阵亡的六十四人都是镇中的青壮,都是家里的主要劳力。
约莫一刻钟后,汤宗旺来到何去尘身旁道:“报告旅长,战场清点完毕,我军一共击毙蒙古士兵一百一十九人,另有十二名伤员,已被我军俘虏。我军将士则无一人伤亡。”
何去尘还未回答,就听孙祥福道:“小将军,老夫请问,你们一共来了多少人?”
“老人家,我军一共三百人。”
“三百宋军对阵一百三十一名蒙古军,一刻不到,战斗结束,而且竟然一人未伤。这,这可真是奇迹啊,就算当年的岳家军,也断然没有这等本事。”
何去尘微微一笑:“老人家,这损坏的镇门我会令将士协助你们重新建造,至于阵亡百姓的安抚工作就要靠您了。”
“将军放心。”
“恩,汤营长,你安排一连留下,余者随我返回郢州。”
“是,旅长。”
当天夜里,在通往襄阳城东南面的小道上,嗦都单枪匹马地极速驰行。
“火枪,火枪啊。这就是南朝御林军的秘密武器,没想到误打误撞之下,竟然完成了此次任务。唉,只可惜两百名勇士全都葬身于此了。”嗦都一边纵马北行,一边想道。
第二天凌晨,嗦都回到了襄阳城外的鹿门山。
“嗦都将军,您总算回来了,罕将军都急死了。”守卫一见到嗦都就叫道。
“罕将军在吗?”
“在呢。”
“好,我直接去见罕将军。”嗦都言罢,径直来到鹿门山先锋营的大帐内。
“末将嗦都参见罕将军。”
“嗦都,你总算回来了。”阿刺罕高兴道,“我还以为你阵亡了呢。”
嗦都笑道:“罕将军,末将没有完成任务之前,哪会阵亡?”
“是吗?嗦都,看来你有一番奇遇了?”
“罕将军,末将见到南朝御林军的火枪了。”
阿刺罕忙道:“嗦都,坐下,慢慢说来。”
十多天后,郢州的御林军收到了军务院的批示。
“师长?如何?”何去尘紧张道。
张世杰笑道:“怎么,紧张了?你在战场上似乎一点都不紧张啊?”
何去尘只是憨憨一笑,并不答话。
张世杰道:“对于此次出兵我军使用火枪之事,陛下一字未提,军务院的批示上只说了两条,一是让我们总结这场战斗的得失,二是同意我军的奏折,授予同福镇阵亡百姓烈士称号,并按相应的军人待遇给予抚恤。”
第453章 细作南山()
三月中旬,蒙古征南副元帅伯颜率领五千怯薛军抵达了位于河南省南部的南阳中路军大营。略作休息后,伯颜率领其中的三万大军向襄阳城开拔,于三月二十七日晚间到达襄阳城外白河城城堡内的蒙古基地。同时,宋朝江淮军区两个厢的援军也在江淮军区副制置使夏贵的率领下,陆续来到襄阳东部的随州城。
整个三月,双方都在调兵遣将,宋元两军在襄阳及周边一带投入的军队总人数一下便超过了二十万。
“嗦都将军,你将南朝火枪的情况向伯颜将军再做下介绍。”
在伯颜到达后的第二天,元帅阿术召开了由中路军主要将领参加的高级军事会议。唯一例席参加会议的中下层将领就只有千户嗦都……唯一见识过南朝火器的蒙古将领。
“是,大帅。”嗦都起身,首先向阿术行礼,接着又向伯颜行礼,随后讲述了他所见到的火枪发射情况。
伯颜听完后道:“对于南朝御林军所使用的火枪,本将军认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