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各位,这位就是蒙古大神印天涯。”方晨乾起身证实道。

    “你就是天涯神尊印天涯?”方晨孝冷冷问道。

    “不错,正是老夫。”

    “好,很好。”方晨孝突然大笑起来,“五年前,我天道盟的少主方环就是被你们天涯长老所害,你竟然还敢孤身前来本盟,这份勇气,在下倒是十分佩服。”

    印天涯淡淡一笑道:“江湖争斗,刀枪无眼,身为武林中人,就要随时做好杀人或被杀的准备。”

    “既然如此,那就出手吧。”方晨孝说完,长剑在手,瞬间便离开座位,人剑合一,对着印天涯直刺过去。

    在天道盟中,方环和方晨孝的关系最好,自小到大,两人在一起的时间还多过方环和其父亲在一起的时间,方晨孝一直未婚,视方环为己出,自是疼爱万分。虽然印天涯不是杀害方环的直接元凶,但天涯却是印天涯一手创建的,在方晨孝心中,印天涯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此时见仇人在此,加上其本身性格急躁,哪里还能忍得住。

    八大长老中,方晨孝的武功处于中游,但其速度却能排在前列。这一剑唤作“不死不休”,实为方家剑法中一招极为凌厉的杀招,因其只重进攻不含防御,大有拼命的意思,所以得此名。方晨孝速度极快,又带着对印天涯的满腔仇恨,这招“不死不休”端的算得上是其巅峰之作。

    蒙古天涯神尊印天涯的大名在武林中人人皆知,但真正见过其出手的活人几乎没有。其他几位长老见方晨孝出手,齐齐望向方晨乾,但见方晨乾眼睛微闭,似乎对于场中的情形视如无睹,更不要说给出什么指示了。

    就在大家想要印证一下印天涯的武功究竟高明到什么程度时,两人胜负已分。谁也没有看清印天涯是如何出手的,恍惚中,只见印天涯的右手虚影晃动,在方晨孝的前胸上轻轻地拍了一掌,随即就看那方晨孝连哼都来不及哼上一声,便在众人的惊呼声中,倒在了地上。

    “五长老。”最先反应过来的庞泽耀低喝一声,急忙上前扶起了方晨孝,手指搭脉,却是毫无生息。

    “除了老大,盟中再无一人是其对手。”七位长老心里一寒,不约而同地想道。

    印天涯接过方赫端来的一把椅子,坐在了方晨乾一旁道:“老夫手下从无活口,当然,这只是针对老夫的敌人,在座的各位都是老夫的盟友,自然和地上那人不一样了。”

    “诸位,我和神尊大人已经商议完毕,蒙古进军宋朝之日,就是本盟出山之时,届时,蒙古大军会全力协助我等自两浙路举事,待本盟占领两浙路后,蒙古大军便挥师其他地方,我等便可独立建国了。”方晨乾有些兴奋道,“今神尊大人亲赴我盟,不就说明了蒙古方面的诚意吗?而且,神尊大人还说,会帮助本盟在明年的龙虎山论道会上获取第一。”

    方赫道:“双方结盟乃是互惠互利的好事,更难得神尊大人在新年前大驾光临,我等深感为怀。”

    印天涯呵呵一笑:“方公子深明大义,实为年轻人中的佼佼者。”

    “各位,大家表态吧。”方晨乾胸有成竹道。

第294章 国富民强() 
对我而言,十二月份的重头戏就是接见返回临安述职的驻外大臣了。去年年底,因为先帝理宗刚过世,而我也是刚刚登基,两眼一抹黑,所以我只是礼节性地接见了他们,走走过场,时间也很短,根本弄不清各人的能耐好坏,甚至连那些大臣们的长相名字都没能记住。

    一年下来,我在改变,我的朝代也在改变,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当然,距离宋蒙之战也就更近了。根据我的旨意,在吏部和礼部安排的本年度述职会议中,我亲自主持的就只有两国交界处的各路官员的述职会议,也即是以军事为主,至于内陆各区的述职会议则交由政务院负责了,有关会议的内容,我给文天祥他们两点指示,一是大力发展当地的经济和农业,倡导科技革命,二是坚持不懈地反腐倡廉,以民生为本。

    腊月十五日,我在皇宫大庆殿中接见了所有来京述职的外区大臣,这些大臣大都是各路、各省的最高军政大臣。由于事先我认真看过吏部提供的详细资料,所以对于这些官员的情况基本了解。

    “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免礼平身。”

    “谢皇上。”

    偌大的大殿似乎一下变得拥挤起来,增加的五六十人全都站在大殿中间,等候我的接见和指示。

    吏部尚书叶梦鼎首先向我一一介绍了这些大臣,除了来自各大战区及福建省的官员外,其他官员我基本上都没有印象,所以我和这些大臣们稍微多说了几句,不过也无非只是些勉励他们要好好为官,为我朝之中兴努力奋斗之类的冠冕堂皇的语言。

    “请陛下训示。”马廷鸾见叶梦鼎介绍完毕后禀报道。

    “各位爱卿,自最近几个月以来,朝廷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涉及我朝的各个方面,有反腐倡廉的,有促进各地经济发展的,有农村土地改革的,也有军事方面的,对于各位而言,应当将这一系列的措施和自己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因时、因人地制定出当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朕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们各位都是我朝之上层栋梁,就更应该担负起振兴我朝的重任,你们都是各地军政的首脑,你们的一举一动,上,代表着朝廷,代表着朕,下,即可以说你们是各级官员的榜样,也可以说是百姓的榜样。”

    “在很大程度上还可以说,一个区域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这个地区的高层领导。善恶忠奸的选择其实很简单,就在你们的一念之间,是以民为本,还是以私为本,是心怀百姓,还是只知道自己,朕相信大家都会选择善念的,人之初,毕竟性本善嘛,你们说呢?”

    “皇上英明,臣等必会遵从圣意。”

    “恩,下面朕来说说明年我朝的重点事项。首先是各地经济和农业的发展,这是我朝稳定的基础,大家都知道,仓廪实而知礼节,只有让百姓丰衣足食,他们才能安居乐业,这也是国富民强的前提。其次是科技的发展,各位爱卿,你们之中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科技的含义,这不要紧,朕告诉大家,科技的发展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于国还是于民,其好处都是巨大的,所以明年朕会进行一场科技革命,具体事宜你们在政务院述职时会知道的。第三就是有关反腐倡廉的了,这是一项长期国策,而且会越来越严格,只要在我朝为官,就必须要有准备,要有奉献的准备,要有时刻为我朝献身的准备,而不是像从前一样,官员可以高人一等,可以尽情享乐,今后,没有这种思想准备之人,朕以为就不要为官了。我朝范仲淹说得好,‘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这句话就可以作为为官者之准则。自明年起,朝廷会在各地陆续设立廉政公署,以监督各地官员。”

    “最后一点是有关各边境之地的区域,那就是军事战争了。这点朕会和大家再行详细商议,其它方面的具体事情会由政务院和大家说明的。”

    “各位爱卿,国富民穷会让百姓心生怨言,进而引起社会动荡,国穷民富则会让敌对之国有机可趁,所以只有国富民强才是唯一的正道,这就是我朝的国策,国富民强。好了,今日之朝会就到这里,下面请各位爱卿前往政务院,参加由政务院、吏部、中书省召开的述职会议,明日下午,朕会亲临军务院,和边境之地的各大战区商议有关军务。”

    下午的述职会由政务院院士文天祥主持,这也算是一种信号,代表着政务院已经凌驾在中书省之上,而文天祥则极有可能会成为政务院首任院长。

    阳光照在御书房内,冬天的阳光虽然没有春天的明媚,夏季的灼人,但在寒冷的冬季里,却带给人们暖意,带给人们对于春天的期盼,带给人们对于未来的希望。

    我躺坐在窗前,看了会书,便闭起双眼,静静地享受起这冬天里的日光浴。

    “官家,袁先生和陆大人求见。”小七的声音不知何时响起。

    “宣。”

    “陛下,自十一月起,龙牙情报部针对扬州、襄阳等前沿战区的防务进行过一次暗访,发现一个极大的问题。”陆秀夫一进屋便忧心忡忡道,“陛下,请看,这是襄阳军事地图。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有蒙古人设置的榷场,这些榷场外通“互市”(两国交界处公认的集市),内筑堡壁,大有形成包围之势,倘若蒙古进军襄樊,这襄阳和樊城便会成为两座死城,更可怕的是还会和我朝孤立,陷入极其不利之局面,这吕文德吕大人真是糊涂啊。”

    “岂止糊涂,以臣看,这和卖国并无区别。”袁棘也愤然道。

    历史上的吕文德心存侥幸,认为蒙古的进攻路线还是在四川,而不会选择襄樊为突破口,这才接受了蒙古人的贿赂,任其在襄樊周边设置榷场,1267年,蒙军果围襄、樊(今合并为湖北襄阳),文德深悔,叹曰:“误国家者,我也!”

    我当时也是一阵恼怒,手掌重重地拍在桌上:“他妈的吕文德,害人不浅,竟然敢做出这种事情来。这周边尽在蒙古人人中,我朝无以为援,襄阳孤城一座,岂能长久?”

    袁棘等人很少见我发火,而且还第一次爆出粗口,一时愣住,不知何为。倒是小七还保持着几分冷静:“官家息怒,蒙古人还没有侵犯我朝,当有时日可以修正之。”

    我坐下后,猛地喝了一大口茶道:“吕文德这厮,着实该打。”

    小七给我倒好茶,又给袁棘和陆秀夫各自倒了一杯,道:“先生、陆大人,请。”

    我的手指不停地敲打着桌面,心道,现在就令吕文德摧毁那些榷场吗?如此一来,虽说可以很快解除襄阳周边的被围之危,但却是失信于天下,蒙古人和吕文德有协议,而吕文德又是代表朝廷所签,假如我单方面撕毁,倒是给了蒙古人一个很好的南下理由。

    袁棘和陆秀夫各自喝着茶,见我在发怒中,也不敢打扰。

    “君实,你意下如何?”

    陆秀夫道:“陛下,据龙牙情报部门的了解,吕文德和蒙古人所签的协议为五年,如果要以合理的方法去变更协议是不可能的了。臣以为,此时我朝无需执行此协议,就以吕文德没有通报朝廷,私自和蒙古人签约为由,拒不承认该协议,并强令蒙古人撤离。”

    “如果蒙古人不撤呢?”

    陆秀夫毫不犹豫道:“那就只有开战了。”

    “开战?现在就开战?我朝胜算几何?”

    “陛下,胜算极少。但臣以为蒙古人也同样没有什么胜算。”

    “恩,此时开战,双方均无胜算,那就得看各自的应变力了。”我想了想道,“我军劣势也。”

    在两军都没有准备好时,一旦发生遭遇战,就要看双方将士的个人能力了,从目前的战力来看,蒙古铁骑的单兵作战能力无疑是大占上风的。

    袁棘道:“陛下说得对,目前我军还不是蒙古之敌,所以还不宜开战。”

    我起身在屋里来回走了几圈,脑海里快速搜寻了后世的经典战役,突然冒出一个计划,我回到书桌前,仔细地又看了看襄樊军事地图,心道:“包围,反包围?是了,既然蒙古人意图以榷场包围襄樊,那我干脆就来个将计就计,以襄樊为诱饵,实施包围与反包围,再围点打援,集中军力在襄樊和蒙古人打一场歼灭战,如果可行的话,便能消灭蒙古军队的有生力量,这无疑又是一场淮海战役。”

    历史上的襄樊,孤军奋战也能守上好几年,如果我提前做好准备,再配以火器,完全可以在襄樊拖住蒙古大军。

第295章 吕氏兄弟() 
想到这里,我长长地舒了口气,指着地图道:“君实,先生,你们来看。这是襄阳、樊城,这是城外的榷场,蒙古人既然意图以榷场形成对襄樊的包围,那就让他们包围吧。在榷场之外,朕再设置一处大包围圈,让位于中心的襄樊守军拼死守住城池,再以大军从外围实施反包围,如此以来,双方都会在此投入大量的兵力,只要我朝事先准备充分,便可一举消灭蒙古军队的有生力量。”

    陆秀夫心里突然产生一种冲动之情,道:“襄樊大决战?”

    “呵呵,君实,你这么叫当然也可以。”

    “陛下,只是吕文德能守住襄阳城吗?”

    我笑笑:“朕认为没有任何问题,哪怕坚持五六年都行。”

    袁棘点头附和道:“陆大人,老夫去过襄阳。襄阳城比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