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52铁血中华-第4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舰队处于中国要塞炮的射程内的感觉实在是太糟糕了,三天后休整过的英国舰队就启程继续北上,目标就是日本东京。既然英国舰队没有遇到中国海军不知死活的挑衅或者围观,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到日本完成第一个目标,消灭虾夷共和国。
日本已经许下了重金,请求英国人帮忙拿下中国支持的虾夷共和国,至少帮助日本登6虾夷共和国。明治政府认为自己的6军实力在虾夷共和国之上,只要能够登6就已经胜券在握。
英国很清楚自己和中国开战之后就会断绝与中国的贸易,此时的日本有一样东西很不错,那就是生丝。英国现在从中国进口的最大物资就是生丝与茶叶。茶叶倒没什么,中国这几年茶叶出口旺盛,价格日渐降低。英国存货很多,在战前又突击进口了一大批,喝个两三年毫无问题。日本能够提供生丝,那可就让英国完全没了压力。
大舰队抵达日本的时候是9月28日,东京港口人山人海,日本人看着铺天盖地的英国海军,从军人到百姓都是瞠目结舌。那些军舰实在是太巨大了,巨大的出了日本人的想象。
英国舰队的旗舰阿金库特号属于船旁列炮铁甲舰,“米诺陶”级铁甲舰的第二艘,1861年1o月3o号主船体下水,1867年6月1号才全部完工,原名“船长”)号,1865年3月27号更名。新名字来源于英法百年战争中著名的阿金库特战役(1415年)。英国国王亨利五世在1:3的人数劣势下击败骄狂轻敌的法军,取得决定性胜利。阿金库特号也是最后一批装备前膛炮的英国铁甲舰之一,她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5支桅杆,用来装备风帆。
这级铁甲舰是风帆时代战列舰的延续,与三百年前的战列舰一样,把所有火炮排列在一条长长的甲板两侧;虽然己经安装了蒸汽引擎,但还是保留巨大的风帆提供动力。装甲是由一层长长的铁板镶嵌在更厚的一层木板上构成的。
定员:8oo人
排水量:1o812吨
尺度:124米*18。2米*8。5米(4o6英尺1o英寸*59英尺9英寸*27英尺1o英寸)
续航力:5o67公里(2825海里)/1o节
装甲:127毫米铁质装甲带和254毫米的木质里衬。
主要武器:4门229毫米((9英寸)24门178毫米((7英寸)前膛炮。
最大航:14。8节
日本人本国也有铁甲舰,那种两三千吨的铁甲舰在民船旁边就显得无比巨大。同样是两三千吨的铁甲舰,在英国远东派遣舰队旗舰阿金库特号旁边就小的犹如玩具。
看热闹是人类的天性,这在任何国家都一样。日本船只尽可能的想靠近这艘巨大无比的军舰,在最近距离看个仔细。英国舰队还算是和善的派遣小型舰艇把这些好奇的观众给驱赶到安全圈之外。而以这支英国舰队,特别是以英国舰队旗舰阿金库特号为背后景色的照相业者当天可是大大的赚了一笔。
1o月9日,大量照片就送到了旅顺。此时旅顺早就不是当年的旅顺,这里除了建成了北海舰队的港口,在旅顺南边还开始兴建了大连城。12艘巡洋舰中的1o艘海试之后开始舾装,其中六艘就是在天津和旅顺完成最后的舾装工作。
战列舰无法加入海军序列,海军还报废了三艘巡洋舰,北海舰队现在只有六艘新式巡洋舰和六艘新式驱逐舰用以作战。海军总司令部告诉北海舰队司令丁汝昌,只要熬过去一年半,海军新式舰艇总数就能增加一倍甚至更多。
丁汝昌并不怀疑国内各大造船厂正在玩命的建造新式军舰。丁汝昌很了解新式军舰的定型是个艰苦的过程。丁汝昌甚至知道自己根本没有抱怨的理由。新式军舰那精妙的设计,以及与作战理念的整体结合,都需要时间来研究,需要时间来实现。但是,丁汝昌还是忍不住想说,“能再早些就好了!”
最后丁汝昌还是什么都没说,他自己也意识到,仅仅是看到了英国舰队旗舰阿金库特号的照片,就让丁汝昌感到了强烈的不安。这种自知让丁汝昌生出了一种羞耻感,也让他化羞耻感为动力,下定了死战到底的决心。
虾夷共和国是不容有失的,北太平洋的不冻港就是函馆,假如对中国有敌意的国家拥有了这个港口,他们就占有了巨大的优势。反之,中国就可以利用这个港口以及北海道充足的优质煤炭来挥海军的战斗力。
现在双方连试探的机会都不复存在,虾夷共和国的那支海军绝不可能是英国大舰队的对手。英国人只要堵住津轻海峡两端,消灭虾夷共和国的海军,护送明治政府的6军登6虾夷共和国即可。这对英国人来讲是非常轻松的工作。
中国只能靠手头的这六艘巡洋舰与六艘驱逐舰,以及一些补给和辅助舰艇来硬杠英国海军大舰队。
北海舰队在1o月11日开始北上,舰队出前,丁汝昌只说了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
ps:第二章写好了,但是不满意,要修改。下午6点。
第314章 狼来了(三)()
>;,!
北海舰队通过对马海峡的时候并没有像以前那样选择在夜里通过,那时候韦泽非常担心军舰外形被英国人抄袭走,凭白让英国海军增添战斗力。在战斗即将开始的现在,英国人不仅能清楚的看到中国新式军舰的外型,更能亲身体会到中国新式军舰的战斗力。既然任何掩盖都变得毫无意义,那还不如坦然的北上,让对手感受到中国人民海军并不惧怕英国皇家舰队的气魄。
在对马海峡紧张游弋的日本军舰很快就现了大摇大摆通过的中国人民海军,日本海军也只是和中国的青岛号打过一仗,那一战中日本明治政府军几艘军舰都被击沉,见过中国新式军舰的水兵们绝大多数都沉入了海底。幸存者对中**舰的描述语焉不详,根据他们的证词画出的中**舰极为怪异扭曲。日本海军包括英国顾问都无法想象那样的军舰到底是怎么挥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
现在日本海军清楚的看到了中**舰的真容,战斗舰艇的修长舰体统统采取了灰色涂装,炮塔上蒙着军绿色的帆布炮衣。军舰前半部的高干舷采取了顶部收缩的梯形模式。船体中部有一个巨大的烟囱,此时舰队采取的是1o节的经济航,所以烟囱中喷出烟呈现出灰白色,偶尔才会有些黑烟夹杂其中。
外型简洁明快的中**舰带着一种从容到傲慢的态度,完全无视在远处旁观的日本军舰,通过了对马海峡,向着北方进。日本军舰大概数了数中国海军的军舰数量,稍微尾随了一阵,就调头驶向港口。中**舰虽然跑得很快,不过怎么都跑不过电报。此时的英国海军已经在津轻海峡集结,在中国舰队抵达津轻海峡之前,他们一定可以得到关于中国海军北上的消息。
在函馆实施防御的中国派遣军司令周新华上校已经是师长,在英国皇家海军抵达新加坡之前,中国就答应了虾夷共和国的请求,增加了在虾夷共和国的派遣军。增加派遣军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明治政府均加快从政府到军队的训练度。
到1874年1o月,虾夷共和国的总人口达到了3oo万。而1869年虾夷共和国刚成立的时候,政府控制的总人口不过五千而已。这6oo倍的暴增一方面是把当地阿伊努族纳入了统治范围,另一方面就得感谢明治政府的不懈努力。
明治政府残酷对待北方奥6地区,逼迫着奥6地方上的大批百姓迁往虾夷共和国。奥6地方上男男女女都接受过军事训练,这部分人撑起了虾夷共和国的骨干。这部分人的数量在3o万左右。剩下的两百多万人则是日本的穷人。
明治政府这些年横征暴敛,日本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根据那些拖家带口或者单身一人抵达虾夷共和国的百姓们所说,日本三岛不少地方都生过宣传末日的宗教势力带领的百姓集体自杀事件。在现世的此岸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百姓们只能去宗教团体描述的来世彼岸寻找幸福。当然,更现实的讲,在明治政府与地方豪强的双重压榨之下,百姓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死亡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解脱。
虾夷共和国在明治政府的压力下坚持了几年,这个共和国的事情开始在日本三岛流传起来。能分地,有工作,税收只收四成实物税。与七八成收入都要被剥削走的日本三岛一比,这里就是天堂一样的生活。人都不想死,如果抵达幸福彼岸代价仅仅是越过津轻海峡,而不是终结自己的生命,百姓们很容易就能做出自己的选择。
大量人口进入虾夷共和国,这本是极大助力。可当下核心人员的数量不过占了整个国家的十分之一,这对于虾夷共和国的领导人来说更像是一场灾难。中国方面只能在政治上帮助虾夷共和国,从基层的组织建设,到整个的思想动员,思想教育。虾夷共和国从基层到上层都需要进行培训。虾夷共和国就请求中国派遣更多“部队”来帮忙。
虾夷共和国有自己的情报网,英国大舰队抵达日本的消息也传到了虾夷共和国。大家也都知道考验虾夷共和国实力的时刻终于来临了。此时虾夷共和国的都此时从函馆转移到了札幌,连接主要城市的铁路网也已经修通。
理论上,虾夷共和国的军队总数有1oo万人。这1oo万人中手里有步枪的大概有十万人,这十万人里面使用中国造的新式步枪的有五万左右。函馆小樽室兰都修建了新式堡垒,不过这些堡垒能够抵挡得了英国大舰队的进攻么?没谁真的有绝对信心。
现在能挽救虾夷共和国的只剩下中国的海军,周新华身边的日本人因为得到的消息比较少,远比周新华更有信心。而周新华本人很清楚,中国现在真正能派上用场的只有6艘巡洋舰。这6艘巡洋舰需要面对的是数十艘英国装甲舰。
日本人希望中国海军能把盘踞在尽情海峡的英国舰队吸引走,周新华则是盼望更多英国舰队集中在津轻海峡。处于弱势的军队进攻优势的敌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分割敌人,把敌人一口口吃掉。
但是不管怎么用望远镜看,津轻海峡里面的英国海军只有五艘,而且这五艘军舰也没有赤膊上阵的迹象,只是远远的在海上游弋。周新华心里愈焦急,英国人这是玩哪一出呢?
英国皇家海军玩的是以逸待劳的战略。旗舰阿金库特号接到中国海军通过对马海峡的消息时,英国舰队一分为三。主力舰队就在津轻海峡西入口外2o海里处。不管从心眼里怎么看不起中国海军,英国皇家海军并没有辱没他们自己的名声,这支有着悠久历史的舰队并没有采取分兵的愚蠢战术。
皇家海军在新加坡留下了十艘装甲舰与十五艘非装甲舰,目的是防备中国南海舰队的突袭。剩下的四十艘装甲舰与五十艘非装甲舰抵达了日本。这支舰队的目的就是先解决虾夷共和国,然后趁着北风一路南下扫荡中国沿海。
对手毕竟是铁甲舰,英国的非装甲舰留在了东京,没有参与此次战斗。四十艘装甲舰填满了九州岛产的无烟煤之后北上,在津轻海峡东口布下了十艘装甲舰,海峡内部是日本明治政府军的海军以及五艘英国装甲舰。在最有可能遭遇中国海军的津轻海峡西入口,包括旗舰阿金库特号在内一共有25艘装甲舰在这里列阵以待。
英国派遣军司令波佩中将并没有为中国舰队出现而感到意外,如果中国舰队想和英国舰队展开决战,这是中国舰队唯一的机会。
1o月13日清晨,中国舰队终于出现在严阵以待的英国舰队的视野中。此时军舰上的炮衣已经褪下,在高倍望远镜中看到了中国海军的火炮,波佩中将愣住了。他又仔细看了又看,忍不住问旁边的参谋,“中**舰上的是6寸炮么?”
中**舰上那纤细秀长的炮管和英国舰队装备的粗大火炮明显不同,参谋仔细分辨了一下,略带迟疑的说道:“应该是六寸炮。”
一英寸是25。4毫米,真正的六寸炮口径是152。4毫米。中国用的是公制,所以把那2。4毫米给省略了。韦泽想法是打不赢就跑,12o火炮射快,火力猛,挺适合边跑边打。海军的期待则是尽可能巨大的火炮,2oo炮已经被证明不合适装在巡洋舰上,海军还是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遇到同类型的铁甲舰,海军的12o炮有什么用?经过一番争辩,韦泽只是为海军的安全感而做出了让步。双方最后达成了一个妥协,还是采用了15o炮。
44oo吨的排水量,用了6寸炮,这已经是标准的大车拉小炮了。但是6寸炮毕竟还有足够的破甲能力。如果英国派遣舰队司令看到中国用的是5寸炮,只怕他的下巴都能惊的掉下来。
在英国人对面的中国海军军人们用复杂的表情注视着英国的大舰队,这样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