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852铁血中华-第4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关外的这些旗人,百多年没有真正给朝廷上税,此时也得把上税的义务承担起来。至于种地的事情,也可以适当的干一干。譬如湘军和一部分山东苗沛霖投降过来的士兵,到也可以分些土地耕种。

    这些只是恭亲王奕欣不得不采取的手段,他真正在意的就是先弄清楚关内的情况,期待关内发生大变,那时候满清八旗就能再次如同他们的祖先一样杀进关内,重夺天下。

    恭亲王奕欣说这话的时候声音里面有种病态的热情,曾国藩听完之后忍不住怀疑恭亲王奕欣现在是不是在发高烧说胡话。只是他也不敢真的去这么批评。

    现在打探关内的情报分两种难度。想打探西北那边的太平天国相对比较难,那边的人都留长发。想化妆进去实在不容易。想打探光复军的情报相对容易,光复军现在流行短发,满清这边的人割了辫子,剃了光头,长上一个月就有了光复军的发型。而且满清这边还有出自好几个省的军人,口音上也不会被识破。曾国藩确定湘军在盛京附近得到土地开始耕种,就应恭亲王奕欣要求,派遣探子前去关内打听消息。

    这可真的不是容易事,满人还能化装成河北人,曾国藩的手下只能跑回南方。这一来一回就算是非常安全,时间上也会很久。最后曾国藩写了个名册,里面都是他曾经苦心孤诣的派遣的人员。他们也许有人打入了光复军,也许已经失败之后丢掉了性命。如果能够确定这些人的下落,那就努力建成情报交通线。从此可以得到更多重要的情报。

    人派出去之后,曾国藩对这些事情也没了想念。可满清朝廷看样子是要魔障了,在曾国藩派人去联络有可能潜伏下来的人员之后,一群王爷甚至花了一天时间争论怎么派人去南京暗杀韦泽,进而摧毁光复军政权。曾国藩一言不发,心里面只是好笑。满清朝廷理论上的核心是孤儿寡母,韦泽现在据说有好几个儿子,即便是韦泽死了,他的政权会有各种波动,但是却不会就此崩溃。只要韦泽的血脉没死光,光复军就有自己的核心存在。

    听着这帮王爷大谈韦泽死后怎么挑动光复军内部分裂,全面厮杀。曾国藩只想拂袖而去,即便是这种事情真的会发生,那也得是韦泽被刺杀之后。韦泽此时还活蹦乱跳的执掌大权呢。更何况光复军没有北上,那定然是遵守了韦泽的命令。如果韦泽一死,北上消灭关外的满清就是一件大功,那时候满清只怕是再也没存活的机会。连这样的事情都看不透,怪不得会被光复军打得江山不保。

    等着帮王爷们终于说完了自己的妄想,曾国藩建议满清小朝廷向高丽施压,要求高丽向宗主国满清进贡。这个正经的建议得到了满清小朝廷的欣喜,高丽比起满清小朝廷收入比较多,如果能从高丽那里得到物资自然是不错的事情。满清朝廷立刻向高丽派遣使者,要求高丽履行属国义务。

    到了四月,高丽使者抵达南京,希望新中国zheng府能够支援他们进攻关外。

    此时中央政府暂时平静下来,阮希浩试图勇敢承担责任的想法完全落空,他就老老实实在干校接受学习。中国报纸就开始进一步宣传起中华民族,中国与外国,还有国家利益的概念。有关泄密的问题暂时没人再提。

    但是兰芳附近的西班牙舰队却没有安生,在三月与四月中,加强了内部监控力度的南海舰队再也没有遇到伏击,却数次远远看到这支舰队的身影。打着西班牙海军旗的那支海军也没有贸然上来与南海舰队拼命,看到中国海军的行动之后,他们竟然就溜掉了。知道那支“西班牙”舰队的厉害,南海舰队制定的新计划是先拖住他们,然后其他军舰快速赶来,对敌人实施围攻。既然敌人不愿意作战,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

    在这种关头,高丽政府的要求在光复军里面引发了一些讨论。大家都是战火里成长起来的人,对于高丽的小心思再明白不过,某种意义上来讲,高丽这就是想趁机捞好处。有些性子比较直的同志就想痛骂高丽使者,竟然想从中国这边捞好处,纯粹是猪油蒙了心。

    不过韦泽的决断倒是有趣,“告诉他们,我们知道了。”

    “都督,你这是什么意思?”陆军参谋长蔡鹏飞问道。其实这种问题一般是该陆军司令胡成和来问的,只是胡成和最近很少说话,蔡鹏飞忍不住就发问了。

    韦泽坦然答道:“湘军和八旗虽然在咱们面前不堪一击,但是他们怎么看都不是高丽能对付的。既然如此,告诉高丽人我们知道了,高丽人只怕就会轻举妄动。那时候我们就看戏呗。”

    蔡鹏飞觉得最近高层会议气氛不是那么对头,以前那种亲密无间的友好弱化好多,他当然知道韦泽在查泄密的事情,也知道不少老兄弟认为这么做是削了兄弟们的面子,大家有点怄气。所以他只能赞道:“都督决断事情还是一样的有看法。”

    没有之前的那种欢声笑语,其他同志都不怎么说话,这件事的讨论就到此结束。i1292

    <;b>;

第224章 跟对人(一)() 
三月的广东已经是花团锦簇,春意盎然。广州城的绿化带经过几年的种植,被偷,宣传,惩处,再种植,总算是稳定住了。这座岭南重镇此时已经大有冠绝中国的意思,人口,工业,商业,广州都已经是顶尖的城市。

    两边都是漂亮绿化带的宽阔马路上甚至行驶着煤气热球机驱动的公交车,掩映在市区各个小区绿化中的近万楼房里面住着数百万的人口,他们从事着自己的工作,有着自己的生活。不管生活是顺心,或者是不如意,至少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已经摆脱了以前的饥饿与无助。

    在靠近港口的一栋常见的四门洞的西头二楼,几个人一大早就摆开了饭局。说是饭局,其实就是几盘菜,几瓶酒。屋里面没什么家具,倒是在墙边放了好多酒瓶。脏兮兮的窗纱上满是灰尘,因为雨淋,不少地方干脆把窗纱上的窟窿完全堵死,成了一块块干结的污垢。

    参与喝酒的人中间,有个忍受不了从卧室散发出来的那种太久没有洗被褥的味道,干脆起身把卧室的木门给关上了。只是那木门的合页看来有问题,拉到一半门差点就要掉,关门那位想了想,也就把门给推回去了。

    坐在主位上的那个人转眼就几杯酒下肚,夹起一块牛肉丢进嘴里,嚼了几口咽下肚,他乜斜: 着眼睛看着对面的那个人说道:“你找我有什么事情?”

    “琛哥,你也是咱们广东的好汉,这就是来看看琛哥。”对面那人笑道。

    “郑天雄,当年我没和你们一起去香港,现在落到这个地步。我看你是来笑话我的的吧。”被成为琛哥的名叫韩琛,他说完之后冷笑一声,态度一点都没有故人相见的欢喜。

    郑天雄并不在乎韩琛的态度,他笑道:“琛哥,咱们广东豪杰当年遭了难,我们是实在待不下,才跑去了香港。这背井离乡的有什么好。琛哥,你这房子都买了,现在怎么会到如此地步。”

    韩琛瞪了郑天雄一眼,他也没为自己解释什么,只是说道:“你们当年是扒着英国人的船,不跑去香港,在广东等死么?”

    郑天雄、韩琛等人都曾经是广东佛山一带的豪杰,能打能拼,交游也广。郑天雄等人结交了英国朋友,光复军对他们的态度可想而知。在歼灭岳家的佛山战斗结束之后,广东豪杰与大户们瓜葛很深的那帮人遭到了悲惨的命运,不管武功多高,面对训练有素的军队除了死就是逃。郑天雄属于跑得还算是快的,抵抗新政府的好些家族被彻底剿灭了。

    即便是被韩琛嘲讽了一番,郑天雄也没有生气。他问道:“嫂子怎么样了?”

    “病死了。”韩琛冷冷的答道。

    “哎!嫂子那么好的一个人,可惜了。”郑天雄叹道。他说完之后,见韩琛眉毛一立大有想发火的模样,连忙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韩琛,“琛哥,嫂子不在的时候没能过来看你,这是兄弟的一点意思。”

    韩琛打开信封看了看,里面是一小叠人民币。他迟疑了一下,还是把信封撂倒郑文雄面前,“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哥哥我可没什么能帮得上兄弟的,这些钱我不能收。”

    “这本来就是兄弟的意思,琛哥你想多了。”郑文雄解释着。

    双方好多年没见,什么情谊都是个说辞,大家有的没得说了一阵,郑文雄等人就告辞了。韩琛想了想,最后还是没有把放在桌上的信封还给郑文雄。

    等离开了韩琛家,跟着郑文雄的一个人忍不住骂道:“你看韩琛现在的穷样子,还照样在摆谱。也不撒泡尿照照他的嘴脸。”

    郑文雄倒是不在乎这点,“他要是日子过的好,我们还不来找他呢。最近韦泽那边把英国在中国海关的人都给辞退了。香港那边可是头痛的很,此时就是赶紧布局的时候。”

    即便是郑文雄很有信心,和他一起来的家伙却没有同样的信心,“雄哥,若是韩琛拿了咱们的钱,却不来找咱们怎么办?那些钱岂不是亏了。”

    郑文雄明显没有把韩琛放在眼里,“切!你看韩琛现在过成的模样,老婆死了,孩子只怕也不想理他。你注意到没有,他右腿走起来很不方便,应该是受过重伤。现在他都四十多岁了,黄土埋到胸口的年纪。不来找咱们,他韩琛还能去找谁?”

    虽然嘴上说的轻松,郑文雄他们的行动却没有丝毫的张狂,几个人在路口散了。广东做生意的人很多,几个人分别在不同的商行藏身。接下来的日子里面,他们联系着那些日子过的并不如意的人,主要是港口和货运公司的人员。

    整个三月过去,到了四月一日,韩琛终于按照郑文雄留下的联系方式联络了郑文雄。中间经过了两层的情报转递,两边终于在约定的夜市上碰头了。

    华灯初上,广州铁塔依旧在灯火映照下看着流光溢彩,广州人对此早就习惯,大家只顾着自己吃喝。传统的海鲜类因为开始出现近海养殖而丰富起来,不仅仅是海鲜,包括烤鸡之类的菜品也开始出现在夜市里面,可选的菜品越来越多,空气中弥漫的香气也因为孜然等佐料的出现而变得更丰富起来。

    “咱们也别说废话,你到底想让我做什么?”啃完了两串烤鸡翅,灌下去一大口啤酒,韩琛爽快的问道。

    “也不用琛哥做什么特别的事情,琛哥只用把每天你知道的航船出海情况,还有你见到的军舰情况告诉我们就行。”郑文雄也回答的很坦率。

    “你们要这些情报做什么?”韩琛警觉的问道。

    郑文雄笑道:“这是我们自己有用,琛哥你也不用特别的用心,把看到的消息给我们,琛哥你除了拿份薪水之外,我们也会给琛哥一份更高的辛苦费。”

    说完之后郑文雄把一份烤牡蛎推倒韩琛面前,“琛哥,现在生蚝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宜了。兄弟我能拿出的钱让你每天吃几十斤的生蚝都没问题。你觉得如何?”

    这个比方倒也有趣,韩琛笑了一声,“几十斤牡蛎,我却怕自己被撑死。”

    “放心,琛哥你不过是把看到的东西告诉我们就行。谁会知道琛哥你还在帮我们的忙。我们更不会让琛哥为难。”郑文雄说的非常诚恳。

    韩琛盘算了好一阵,终于说道:“话说头里,我只能告诉你们我看到的,我没看到的我也不会专门去告诉你们。”

    “就这么办。”郑文雄脸上露出了笑容。

    谈妥了主要的事情,郑文雄就与韩琛谈起了普通的生活。韩琛心中也有抱怨,几瓶啤酒下肚,他也敞开了话匣子。因为韩琛在本地颇为有侠名,也从来很反对大烟,光复军也没把韩琛怎么样。后来韩琛就去了货运码头工作,最初的时候还不错,他练武出身,身体结实,一个人能顶几个人。码头生意很好,韩琛也赚了不少钱。

    但是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原本的车子开始换成极为轻快的架子车,而且各种吊车也开始大量出现。体力劳动强度开始下降,不少以前身体不够好的人都能在码头混生活。特别是机械操作等工种,连女人都能开始干。

    韩琛练武出身,文化学习水平不行。年纪大了,身体没以前硬朗,可他性子还是要强好胜,结果在一次搬货的时候不慎摔倒,伤了腿。这下搬货的差事是办不成了。反倒是他老婆上了夜校之后学会了算术,在码头上当了巡检员,搞进出口货物记录。随着工作经验的累计,薪水也逐渐高了起来。

    家里面的挣钱能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韩琛对这样的变化非常不满意。和妻子的争吵也越来越多。韩琛的儿女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