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52铁血中华-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军队杀了个大败。”
“呃?这也行?”张应宸愣住了。此种小把戏对于韦泽的部队根本没用,别说进老乡家,部队连喝老乡一碗水都不允许。每天都要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歌,歌里面反复强调不允许私入民宅。听了李开芳失败的教训,现这本身是强调军纪的歌曲中竟然也貌似蕴含了不少与战争有关的要点呢。
“我军东进的时候,要不要让吉文元丞相派一个军的部队来帮我们守卫**?”参谋提出了这个建议。吉文元手下有两个军,都是按照韦泽部队整编的各五千人的军。现在清军在皖中已经没了力量,五千人守滁州完全够用。吉文元还能再派出五千人来帮忙守**。
从滁州向东进军扬州,有两个重要的城市,靠近滁州的是**,靠近扬州的是仪征。让吉文元五千人守**,张应宸一万部队攻下仪征之后,守住仪征。江北大营就惨了,他们完全处于太平军夹击之下。仪征还控制着渡口,江北大营的清军想逃到长江以南,非得经过仪征不可。到时候张应宸也大可以逸待劳,轻松作战。
张应宸最终同意了这个作战计划,他随即把吉文元请来商量帮忙的事情。虽然吉文元乃是丞相,张应宸不过是个军帅,可吉文元很清楚自己没理由去命令张应宸。再说他也不用打仗就能立下功劳,吉文元很爽快的就答应了张应宸的请求。
就在太平军做着军事准备的时候,江北大营的游击熊启也向江宁将军,江北大营的总头子托明阿提出了建议。熊启先预言了太平军会进攻**与仪征,接着自告奋勇的申请去守仪征这个要地,“将军!不知道张国梁将军何时能前来援助,若是仪征有失,张将军可就到不了我们这里了!末将愿去守仪征!”
第82章 东进序曲(十四)()
如果把战局上四个比较重要的地方为顶点画个长方形的话,长江从这个长方形中间穿过。长江以北的长边顶点是**与扬州。长江以南的长边顶点是南京与镇江。
左边的短边的两个顶点中,左上角的**此时还在清军手中。从**南下,渡过长江之后就是南京。而右边短边的两个顶点则是扬州与镇江,此时两地都在太平军的控制之中。
从地图上看,清军的江北大营在清军的江北大营在长江以北,位置在居于右上角的扬州的左下方向。清军的江南大营在长江以南,位置在左下角的南京的东边。某种意义上,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之间有点隔着条长江“背靠背”的意思。
**在南京正北,在长江以北,沿着**再向东走就是仪征,从仪征继续向东,就是扬州。基于如此的地形,总参谋部命令张应宸从滁州出进军**。从地图上看,夺取了**就等于夺取了整个长方形的四个顶点。占据了四个顶点的太平军能够向居于正方形内部的清军江北、江南大营动围攻。
这个长方形地区的面积有3oo平方公里左右,有清军与太平军在内的接近3o万的军队。尽管天京城中的十万太平军里头有七八万是老弱妇女,不过这样的军队密度在满清的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对歼灭战有着异样热情的韦泽认为此地乃是打歼灭战的绝佳场所,先是太平军控制了从淮安到扬州的运河,江北大营的粮饷供应被切断。而太平军控制着了从安徽到天京城的长江水道,太平军的粮食供应源源不断。其次以清军的兵力密度,他们很可能的彼此互相掩护,而不是撒丫子就跑。最后,就江北大营清军的垃圾战斗水平,他们还敢主动进攻韦泽的行为,让韦泽看到了机会。在清军吃到大大苦头之前,他们只怕是还敢战斗的。那么战斗无疑能让清军吃到极大的苦头。
张应宸进攻**的作战非常轻松,以眼下韦泽部队的训练水平以及装备水平,普通的清军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半日之内就攻破了**。
张应宸在**整顿队伍,要求滁州的丞相吉文元快派兵到**接替防御。原本的计划中需要大概两天时间,主要是吉文元部队行军的时间。
然而吉文元的部队尚未赶到**,东王杨秀清的命令却已经到了**。清军江北大营占据了天京城北的江心洲,杨秀清命令张应宸与吉文元合兵一处,共同攻打位于江心洲北边的清军。江心洲在长江以北,在天京城的正北偏东一点。从整体围攻战略上来讲,进攻此地的清军,至少看着是在不断拔除清军在天京城外的据点。
张应宸是第一次直接接到东王杨秀清的直接命令,这道旨意让张应宸感到一阵阵难以遏制的激动。在韦泽的部队中一般性的认为,东王杨秀清乃是比天王洪秀全更伟大的存在。这是韦泽有意宣传的结果。张应宸作为最早跟随韦泽的老兄弟,对此的态度更加明确。
不过激动归激动,张应宸却对这道命令中的一个情况比较在意,那就是杨秀清命令“张应宸与吉文元合兵一处”的事情。韦泽的部队除了尊重杨秀清远过尊重洪秀全之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大家对太平军现在的军制与官制创造出来的各种名不副实的将领很是不满。
例如张应宸是个军帅,他手下实实在在掌握着经过严格训练,能够攻城破阵的万余部队。而其他的太平军部队中有大量的军帅,他们指挥的部队从五百到八百不等。战斗力根本无法与张应宸相提并论。可级别倒是一模一样。
且不说与张应宸同级的太平军将领,就算是春官副丞相平胡侯吉文元,张应宸也不觉得他有什么了不起。从收集到的情报来看,如果没有韦泽的部队北上援救,这三位丞相天候必然会面对覆灭的局面。而且他们眼下完全靠了韦泽提供的部队与武器恢复了元气,张应宸不认为自己有任何理由要接受吉文元的指挥。
可从制度上看,张应宸身为军帅,还就得接受春官副丞相平胡侯吉文元的指挥。
**距离南京城比距离扬州还近一点,张应宸反复的拿着东王杨秀清给他的文件来看,那上头明明白白的写着张应宸的名字。张应宸的心情越看越是激动,这对他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体会,这道旨意是他与杨秀清直接的沟通。
虽然觉得这件事最好还是先与韦泽商量一下,但是张应宸强烈的觉得自己没必要这样做。在张应宸看来,杨秀清下这样的命令完全是没有搞明白前线的具体情况,没有弄明白韦泽的部队与太平军其他部队之间的实力差距。如果张应宸能够让杨秀清弄明白的话,那么韦泽的部队定然会被杨秀清更加重视。理所当然的,在这件事上起到了很大作用的张应宸也能够得到更快的提拔。
出于这样的想法,张应宸咬咬牙,提笔给杨秀清写了份奏章。奏章是按照他在总参谋部接受训练时候学到的作战报告的模式来写的。张应宸把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向杨秀清陈述了一番,他在报告的最后表示,张应宸所部从各个角度来看,战斗力都在吉文元所部之上,所以没必要让吉文元参战了。而且即便是参战,也请杨秀清考虑一下双方互相之间的指挥归属问题。
写完了之后,张应宸终于壮着胆子把这份奏章给杨秀清了出去。完之后,张应宸本想给韦泽封信,想想又觉得有些不安。把东王杨秀清给张应宸的旨意抄了一份送给韦泽,张应宸继续等待吉文元派来支援的部队。
等吉文元的部队一到,张应宸直接带兵出。他没有选择按照计划进军仪征,而是按照杨秀清所命,直奔仪征西南的江心洲而去。张应宸觉得不管情况展到什么地步,只要他能够打仗,能够打胜仗,那一切都好说。
清军在江心洲北设了一个营地,有不到一千人在此地驻守。张应宸行军一日之后抵达清军营垒外,又是非常轻松的击破了清军的营地,全歼了这不到一千的清军。
张应宸赶紧把俘获的清军军官,以及清军俘虏全部送往天京城。又写了一份送给杨秀清的奏折,告诉杨秀清说,他已经完成了任务,现在要继续北上攻击仪征。
此时天色已晚,张应宸并没有连夜赶路,只是派人连赶紧把奏折送去了一江之隔的天京城。有了上一份奏折的经验,张应宸觉得写第二封奏折的感觉就远比第一封的时候要好很多。
天刚亮,张应宸刚睡醒,就被人唤醒。原来一水之隔的天京城里头的东王杨秀清下了旨意,要张应宸前往天京城里头接受命令。
打了打胜仗,张应宸心里面非常安心。若是面对的韦泽,张应宸或许还得考虑一下自己打仗事后的指挥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但是面对的是东王杨秀清,张应宸相信杨秀清是不会对这些细节一个劲询问的。命令部队再休整一天,张应宸高高兴兴跟着东王府的使者前往天京城。
上次见到天京城的时候,张应宸只在城外看了看。这次能够亲自到了天京城,张应宸却觉得实在是大开眼界。如此恢宏的大城是永安城出身的张应宸想都想不到的。城内长长的街道,街道两边的建筑,都让张应宸根本无法想像。
安庆是安徽的省会,比永安城要繁华太多,然而与天京城一比就根本不算什么了。张应宸是从来想不到,自己能在一座城里头连着走快十里地都没走到头的。
到了东王府,张应宸被这宏伟的建筑给惊得一句话都不敢说。而此时东王没有回来,张应宸在门外等候。只等了一阵,远远就听到鼓乐之声。天京城的东王府外本来就没什么老百姓敢胡乱通行,此时更是在侍卫等的命令下,百姓们纷纷下跪。张应宸好歹是军帅,不用那么害怕,他只是在东王府的官员命令下跪下而已。
过了一阵,只见一座巨大的轿子出现在张应宸的视野中。那轿子的豪华程度难以想象,从外部看上去,就是一座缩小了的宫殿。这宫殿金灿灿,明晃晃,香喷喷。若是没有那四十八名抬轿的轿夫,就宛若天宫下凡一般的华丽。
永安城出身的张应宸瞠目结舌的看着这四十八人抬的大轿,已经看傻了眼。他固然听说过排场,不过因为出身的限制,行军打仗讲得乃是效率而不是排场。在亲眼见到这四十八人抬的大轿之后,张应宸突然觉得自己以前见到的所有的东西都什么都不算了。
见到张应宸这痴痴呆呆的模样,东王府的人说了句什么,张应宸是听而不闻。而太平天国只讲跪,不讲叩头。张应宸又是军帅,更是齐王韦泽麾下的将领。傻乎乎的盯着东王杨秀清的大轿看,对张应宸来说可不是什么罪过,顶多是看着挺傻。东王府的官员所幸也不说什么了。
直到大轿消失在张应宸视线之外的时候,他才从敬畏中缓过劲来。又等了一阵,杨秀清传张应宸觐见。
对着官员进了东王府,一见到坐在正殿中的杨秀清,张应宸立刻跪倒行礼。方才见到那轿子的冲击感依旧强烈,所以张应宸对待杨秀清的态度是自内心的恭敬。因为不用叩头,所以张应宸好像看到杨秀清的脸上有了一丝疑惑。
然而这疑惑并没有维持太久,杨秀清开口问道:“张应宸,你知罪么?”
第83章 东进序曲(十五)()
“张应宸,你知罪么?”这句话从杨秀清嘴里头说出来,张应宸听的头嗡的一下,整个人都呆住了。{顶}{点} 因为过度震惊,他觉得自己仿佛被雷击一样定在当地,耳朵里头一阵阵的嗡鸣声,杨秀清的声音仿佛从极为遥远的地方传来,声音又细小又飘渺。
不过张应宸毕竟是出生入死的军人,这种不适应的感觉消褪的比较快。片刻之后他就逐渐恢复了正常。可就这么一个很短时间内,质问张应宸的人就换了另外的家伙。张应宸并不认识此人,不过听次人所说的话完全围绕张应宸的奏章中所说的关于吉文元的事情展开。
早在永安建制时就明确规定“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严”。所以张应宸这就是以下犯上,在太平天国制度里头是要杀头的。张应宸一听这话,心里头大定。这根本就不算什么理由。在太平军中,还真没有因为这个理由遭到惩处的人。至少在韦泽的部队中,这从来不是惩处人的理由。
心里头一安定,张应宸就觉得自己很委屈。合着他立下了那么多功劳,包括昨天击破了江心洲附近的清军营垒的功劳就根本不算事,反倒是说了几句实话就成了不可饶恕的罪孽。
张应宸突然间鼻子一酸,眼圈红了,他喊道一声,“东王,属下委屈啊!”
这一嗓子里头的确包含着极大的委屈,强烈的情绪感染力让殿内的众人都是一怔。张应宸接着喊道:“东王!属下在齐王麾下,齐王经常对属下们讲,东王您乃是我们太平天国的第一人!为人公正、严明,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而且明是非,懂道理,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