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第一猛人-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梦龙惊道:“礼部主事,皇上要任用我这个从来没有功名的人当礼部主事?”
礼部权力不大,却隐隐是六部之首。而礼部主事是正六品的文官,看来皇上真的十分欣赏冯梦龙,把这样一个重要的职务给他。
&错,皇上确实是这样说的。本来这几天就要上任的,不过信王爷强留,你这官还得等几天才能到手。”
&误你的前程了,我朱某人代表阿检向冯先生赔不是了。”朱由诚说道。
&事,没事,不过信王爷的老师找到了没有?”
&经派人去请了,这个人你或许认识,就是浙江的凌濛初。”
冯梦龙哈哈大笑:“朱大人,如果刚才你若说没有找到老师,你猜我会向你推荐谁?就是这个凌濛初啊。信王天资聪慧,爱好广泛,如果交给腐儒去教,只会教出一个酸秀才。我和凌濛初虽然不擅科考,但思想开明,却能开启信王爷的灵智。反正大明规定亲王不得参加科考,信王学不学那八股文章都无所谓,朱大人——我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凌濛初和冯梦龙是同时代的人,都是明末著名的文学家,考运都一样不好,终生没有中进士,不过凌濛初比冯梦龙稍微年轻一点。冯梦龙写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写了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两人的作品合称三言二拍。这两人都是朱由诚内定的未来崇祯朝的宣传班底。
&
三天后,魏忠贤在铁狮子胡同自家的豪宅里请客,请客的对象就是魏忠贤的孝子贤孙们。
听说干爹或者说干爷爷请客,这伙无耻之徒立刻激动起来,备好重礼,备好一肚子的马屁,准备在宴会上大出风头,搏得厂公魏忠贤一笑,能在现在这个位置上有所寸进。
魏忠贤和所有的太监一样,非常贪婪,但魏忠贤也有和别的太监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非常会做人,对待自己人特别大方,不管是权力、官位,还是其他方面。
魏忠贤的宴会京城闻名,山珍海味、珍馐佳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找不到的菜。有几个清水衙门的官员甚至做出很没志气的事,居然是扶着墙进来的,准备待会儿再扶着墙出去。原来,他们听说魏忠贤请客,连饿几天,准备大吃特吃一顿,撑到实在受不了再扶着墙走回家。
菜上齐了,所有的官员都不敢动筷子,因为厂公大人还没有说话呢,怎么能乱动呢?
见魏忠贤入席,孝子贤孙们赶紧欢迎,马屁滚滚,把厂公大人夸得天上绝无,人间仅有,魏忠贤的老脸都笑开花了。
魏忠贤站起来,双手虚压,道:“各位,今天把你们召集过来,主要是想和你们脱离干父子、干祖孙关系。”
孝子贤孙们一听,立刻推开凳子,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
一个干儿子泪如泉涌,看起来真是情真意切,美中不足的是他的眼角的气味不太好闻,走近他,一股大蒜味扑鼻而来。他哭道:“父亲,您为什么要抛弃儿子呢?天亲地亲,不如父亲大人您亲;天大地大,不如父亲大人您大。您抛弃我,那我可怎么活呀。”
一个孙子擦擦实际不存在的眼泪,说道:“天上太阳最红,地上爷爷最亲,您不要孙儿,我撞死算了。”
说完,他冲向一根大柱子,他的双手背在后面,希望有人来拉他,可惜众人都急着表忠心,没有人理会他。他只好慢慢地靠近柱子,双手垫在柱子上,用手拼命撞手臂,这样死倒不会死,就是手臂有点痛。
&收藏,,下章预告:第九十七章十三太保(下))
第九十七章 十三太保(下)()
众人都在争先恐后地表忠心,努力装出一副伤心欲绝的样子。他们才不相信魏忠贤会把他们赶走呢,只不过是试试他们的忠心而已。这些死太监基本都是断子绝孙的,虽然有些死太监会把亲兄弟的儿子过继来继承香火,但毕竟有些生疏,多收些干儿子、干孙子才能更加安心。
魏忠贤尽管现在权倾天下,但总归是一个死太监,怎么可能不收干儿子、干孙子呢?一定是当时东林党攻诘厂公大人时,自己的表现太糟糕了,所以他老人家生气了。
魏忠贤的孝子贤孙们的官微职小,东林党围攻魏忠贤时,他们大多只能留在金銮殿外面的大广场上,不能入殿为魏忠贤摇旗呐喊。不过,在群臣下跪逼宫的时候,他们倒是保持了气节,直挺挺地站在下跪的大臣中间,如同在风中飘摇的蜡烛,虽然光线微弱,却也为魏忠贤提供了些许支持。不是他们不想改换门庭,而是东林党的记性太好,即使投降,也要被东林党清算,不如死硬倒底,在东林党报复自己时,崩坏他们的一口钢牙。
东林党围堵皇宫时,他们躲在家里惶惶不可终日,有些人甚至已经将家中金银细软打包,打算送魏忠贤上路后,弃官而逃,浪迹天涯。
想到这里,他们不由心生怨恨:“我们为你拼死拼活,顶着东林党的压力支持你,明里暗里为你做了不少事情。可你倒好,富贵起来就翻脸不认人了,和我们划清界线逼急了,我们就就就没什么办法了。”
这些孝子贤孙们投靠魏忠贤之前,也是有理想、有气节、有文化、有礼貌的四有青年,初入北京之时,他们也不想牵扯进党争中,只想为皇上做些事情,换来高尚的名誉、众人景仰的地位及舒适的生活。可是现实很快给了他们一个狠狠的教训,朝中党争激烈,根本无法独善其身。东林党、齐党、楚党、浙党各党竞相攻诘,党同伐异,得罪一人,全党齐上,不把你打到连妈妈都认不出你来绝不收手。就连朝中素有清名的左光斗也放话,非我东林党人,虽贤不用。
他们决定投靠某一党派,可是齐党、楚党、浙党等党的地域色彩非常浓重,不是老乡,绝不收编。找东林党吧,不仅得有文化、有能力,还得有背黑锅的觉悟。东林党的高层人物,气节是有的,不过办事能力值得商榷,进入东林党的下级官员,得不时地为高层们的眼高手低善后,还得帮他们把办事不力的罪名担上。历史上,东林党人接管征税权之后,税款大幅缩水,生生把富裕的大明王朝变成了连军费也出不起的穷叫花。崇祯元年,东林党人努力征收茶税,共收到江南全境茶税12两纹银之多,而天启七年,魏忠贤征收的茶税是二十万两白银。这么一口大黑锅,还不得找个人来背背呀。
魏忠贤可不一样,这个死太监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投靠他,只要听他的话,按他的命令行事,基本上不会办错事,所以也就无须背黑锅。不仅如此,魏忠贤还是个非常大方的死太监,只要有点能力,就会大力提拔。历史上他力排众议,把李春烨从一个正九品行人司行人火箭式地提拔为正二品的兵部尚书,可惜李春烨害怕和建奴打了败仗以后背黑锅,仅仅当了一年兵部尚书,就借口母亲年龄太大,回老家侍候母亲去了,临走时,魏忠贤还送了少保和太子太师头衔给他。从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魏忠贤的仗义。而且魏忠贤还是个宽宏大量的死太监,他手下犯错以后,只要认错,通常不会遭到太大的处罚。不像东林党一样,出了点纰漏,那可是泼天大祸,全党齐上,穷追猛打――这种政治洁癖,为东林党制造了一大批敌人,这也是人们常说“东林党在没有敌人的时候制造敌人来斗争”的原因。
综合以上几点,魏忠贤的孝子贤孙们还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死太监的,这么好的干爹实在不好找。
看见孝子贤孙们真挚的眼神,魏忠贤长叹一声,道:“你们的想法,咱家都知道,可是朱诚不,是咱家认为,你们对我的忠心无须用亲戚关系来巩固,大明虽然以孝治国,但乡间也有忤逆之徒,这父子关系未必十分牢靠。”
一个干儿子大叫道:“厂公,那些村野匹夫岂能与我们相提并论。我们都是读过书的,知道我们今天的一切都是厂公大人送给我们,怎么会背叛厂公大人您呢。前些天,东林党权势薰天,逼迫群臣下跪,我们可是像钢枪一样站得笔直呀。”
&正因为你们是读书人,所以朱不;是我认为,要给你们尊严,以免你们在青史上留下骂名。读书人不是常说,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吗?”
此言一出,有些孝子贤孙不由地低下了头,读书人特有的气节逐渐浮现在心底,谁愿意甘心做别人的儿子呢?如果不是东林党步步紧逼,他们何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午夜梦回时,他们偶尔也会为将来的污名而忧心忡忡。
魏忠贤见他们低下了头,放柔声音道:“咱家现在执掌内廷,位高权重,你们是不是怕咱家报复你们哪。放心,咱家说话算数,只要你们听咱家指挥,把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不管你是不是咱家的儿孙,咱家一样把你看成自家人。”
这些孝子贤孙沉思片刻,还是认为魏忠贤在试探他们――他们在这方面吃的亏可不少,不敢轻易相信别人的话。何况死大监一般气量狭窄,喜欢说假话、反话,万一这次真是试探,那可就糟糕了。于是,他们又纷纷向魏忠贤表忠心。
一个孙子大叫道:“厂公大人,我们不在乎身后的骂名。只要为皇上、为朝廷、为厂公大人做事,就算被以后被刨坟掘墓、挫骨扬灰我们也认了。”
魏忠贤微微一笑,又被朱由诚算准了,这些孝子贤孙是不会相信自己的话的,于是他拿出和朱由诚商量出的第二套方案,道:“这干儿子、干孙子,咱家是绝对不会承认的。不过,咱家麾下,还差十三太保,你们可愿意呀?”
十三太保的说法源自后唐晋王李克用,他把自己的一个亲儿子和十二个养子封为十三太保,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后来,在演义话本里,许多人物都收过十三太保,这十三太保相当于十三个干儿子,比如说唐里,靠山王杨林就有十三太保,其中最著名的太保就是第十三太保秦琼。
众儿子们一齐点头,当儿子的本质没变,只是换了个好听的名字,而且还有良好的寓意,便欣然同意。可是孙子们一听,只有十三个太保,魏忠贤的儿子已经有十多个,这太保的称号肯定轮不到自己的头上,纷纷抗议。
魏忠贤踌躇半天,他和朱诚只商量了如何安置干儿子,把干孙子忘了,但现在总不好离席去找朱由诚商量吧。
他思量半天,道:“小太保,你们就叫小太保。咱家有十三太保,还有四十小太保。”
众孙子一起拍掌大笑,齐声道:“我们就是小太保!”
&收藏,,下章预告:第九十八章谁在科场放鞭炮?)
第九十八章 让你名落孙山()
魏忠贤一顿饭收了十三太保和四十小太保,收获颇丰,不过他和朱由诚的关系也慢慢泄露出去了。
他在宴会上的两次失言被太保和小太保听得真真的,四下一打听,朱诚原来就是朱由诚,是魏忠贤的亲外孙;他和皇上关系非常好;这次东林党被镇压据说就是他的主意;前些天还拆了宗人府,拆完了居然屁事没有,宗人府的老大宗人令秦王朱谊漶反而被迫下台,而且连王位也没保住,提前禅让给他儿子。
太保和小太保们想拍朱由诚的马屁,却连人带礼物全被朱由诚叫人扔了出去,这才断了想和朱由诚搞好关系的念头。不过不要紧,朱由诚和魏忠贤有亲戚关系,自己是魏忠贤的太保,也算沾着亲了。朱由诚看起来虽然是大明第一莽撞之人,但实则心思细密,做事滴水不漏,以后怎么也得给自己一点面子。
&
过年前,派往江南的锦衣卫终于把凌濛初带了回来,这下总算可以告慰天启皇帝求贤若渴的心灵了。
凌濛初是一个秀气斯文的中年人,细眉长目,留着浓密的一字胡,颏下短髯。
和朱由诚设想的一样,凌濛初听说可以得到一个从六品的副千户职位,就屁颠屁颠地跟着锦衣卫赶到京城来了。这也难怪,世人常说:“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只有当上官,才能为皇上出力,为百姓谋利。
见到朱由诚,凌濛初提了一个和冯梦龙相同的要求,就是请千户大人准许他参加科考。这也很好理解,明朝的政策是以文制武,武官的品级再高,见到文官也得规规矩矩的。
朱由诚一口答应了下来,他和冯梦龙一样,都是考运不佳的倒霉书生,不管参加多少次科考也是白搭,朱由诚倒不怕他的副千户离职。
凌濛初进京的时候,冯梦龙刚好写完东林风声。见到凌濛初,冯梦龙把作品拿出来和他一起参详,两人越谈越投机,冯梦龙把珍藏多年的乐园佳酿拿出来,两人边喝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