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那些事儿-第4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多人关押起来,就是因为皇帝女儿医治无效,朝野一片沸腾。只不过许多没眼光的帝王,都认为民意算个球罢了。懿宗也是此类的人。眼里岂有百姓?朝廷上哪敢有人出来替这些冤魂说话?谁敢营救那些每天捶楚之下受苦受难的三百多无辜者?

    万马齐喑(读音),终究有人斗胆出来说话。起舞电子书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刘瞻抗不牢了,憋不住了。不是因为他是宰相,而是一颗不平的正直的心!他召集谏官,起草向皇上放映情况,提出意见。提意见本来就是谏官御史们的事情,他们就是拿这份工资吃这个饭的,但话之说对了一半。可是,历史上。敢于说话的御史有多少呢?在这种高压政策之下,哪一个敢飞蛾扑火啊!刘瞻看看这些人默不作声,一个个哑巴了,知道他们此时想的是什么。原谅他们吧。因为他们做官都是为了养家糊口,上有八十老母,下有黄口小儿。没办法,他来做飞蛾吧!即便是他死,即便是他一家死,换来三百多人的生命值得!上书!

    挑灯夜战。枯熬灯油,再三修改,反复推敲,东方鱼白,总算完稿,次日把奏书送上去了。

    皇上:一个人的生命长短是上天许给的。公主生病,皇上已经十分慈爱。韩宗邵等医生诊治公主的时候,他们也想公主早点康复。他们采用了各种办法,不是不尽心。可是公主的病难以康复,最后令人惋惜。仔细想一想,医生没有治好病,已经值得原谅了。现在又被严厉处罚,已经够了。如今连累这么多人,朝野议论纷纷,社会反响很大啊。您是一位英明达理的人,怎么能因此受到社会上的中谤呢!您这是处在平安时不考虑社会有不安定因素!希望稍作考虑,宽待那三百多人。【w ww。aixs】

    这些话说得很有逻辑,十分在理,不愧是一个翰林学士,有水平的。一讲天命难违,这是安慰皇上;二说皇上作为父亲尽力了,也是安慰皇上;三为韩宗劭等人讲了话;四提醒皇上居安思危,以天下为重。

    刘瞻已经看到政府和百姓、农民和地主的矛盾十分尖锐了。过了四年,也就是873年,王仙芝开始在濮州长垣起义,长垣在河南新乡市。而早在懿宗即位的时,浙东人裘甫树起义,原大唐属国南诏国主酋龙撕毁跟政府签订的盟约,开始交战,战争正式爆发。这都是正直的朝官看到的事实,所以刘瞻要皇上居安思危。南诏今云南全境以及贵州、四川、西藏、越南、缅甸的部分土地。

    懿宗看了后,气得把奏书扔到地上,皇上认为句句都是骂他的。

    刘瞻以为自己一夜辛苦会唤起皇上的良知,可是几天过去了,刘瞻见皇上一点动静都没有。他在想,是不是一个人说话不够分量,那就多叫几个。于是,他去找京兆尹温璋。温璋担任京兆尹时,对长安治安做出很多努力,因为刚正不阿,大家都怕他。

    他了解温璋是位爽快人,更是一位有良知有责任心绝对讲义气敢于担当的人。温璋即使京官也是地方官,韩医师以及其他几位医官的亲属都属他管辖,责无旁贷。当官不为民做主,不是回家卖红薯,而是活成了条虫。他们两人又连夜提笔,心灯似油灯,熬出一个奏书。

    次日,两人趁上朝的机会,把奏书亲手递上去。

    懿宗看了后,马上拉下脸。这次分外恼火,两人被骂出朝堂。从这种态度知道懿宗器量太小,做皇帝太不合适。

    报复

    刘瞻和温璋被骂出朝堂后,两人在门口面面相觑。心情沉重无比。营救失败了,那三百多人没救了。从朝上回去,厄运紧追上门。懿宗觉得不能便宜他们,一纸红头文件下去,贬刘瞻为荆南节度使。温璋到振州当个司马。更远,在海南三亚市西北。温璋将到一个极为陌生的地方,天涯海角无归路。皇上下令要温璋即日起,三日内离开京城,不得拖延。从古代诗文可以知道,官员离开京城都是没面子的事。范仲淹就在岳阳楼记写道:“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感极而悲者矣。”

    温璋接到圣旨,他在想,自己为了百姓说几句公道话。也只是为官的本分和良心,对朝廷并无伤害。且自己平日里小心翼翼,殚精竭虑,没少给朝廷做事,如今竟换来如此结局!人生在世,不遇明君,如此遭遇,枉费一生。这一去,山高水险,酷吏的呵斥。这把老骨头还不知道丢在哪里啊!到时候老婆孩子都找不到尸骨。罢了罢了,本来也是抱着必死之心,才答应刘相的。懿宗会恶作,奸臣会陷害也曾考虑过的。自然如此。活着有何用?用自己的生命为三百多人做一次绝地呼喊!想到此处,不绝悲从中来,叹道:“生不逢时,死何足惜!”当天就喝了药自尽了。

    让温璋没想到的是,皇上竟然下圣旨诬陷他:“苟无蠹(读毒)害,何至于斯。恶实贯盈,死有余责。”意思是说,要不是你这厮跟他们一起暗害公主,担心处罚,哪里会自杀呢。这么大的罪行,就是死了也不能抵销!

    懿宗下令三天之内暂且安葬在荒野,等到恩准,方可归葬。死了也不能让他安息,也是一种处罚。

    这种做派,哪里有帝王的风度和心胸?跟社会上烂三流有什么区别?圣旨最后还加了一句,为何要这样处理他呢?因为这样才能使“中外快心,奸邪知惧”。真是颠倒黑白,让人义愤填膺!野史上说他得到过韩宗劭家人的好处,《资治通鉴》没有这类记载。

    温璋不幸离世,懿宗要朝廷挽回面子,开始清查跟刘瞻和温璋有关系的官员。

    在昏庸的懿宗纵容下,谏议大夫高湘,郎中杨知至、魏筜、孙煌等人,一个个被驸马韦保衡和路岩联手赶出京城,发配到岭南。

    事情到这里,死的死,贬的贬,总算完结了吧?没有。

    路岩和韦保衡两个奸臣,扇阴风点鬼火,向懿宗奏了一本。他们诬陷刘瞻跟医生韩宗劭是同谋,误投毒药。等于说刘瞻工作不负责任,失职,公主是被他们毒死的。懿宗听他们加油添醋,无中生有的汇报说,重新发落刘瞻。刘瞻被重新发配到康州当刺史。康州在越南了。那时,越南还是大唐帝国的疆域。

    高湘为官清正廉洁,要让他“服罪”,让朝廷内外服气,没有着力的措辞,肯定难以压得住阵脚。他们让郑畋(读田)来写这个圣旨。

    郑畋是翰林学士承旨,笔头非常厉害,水平之高。朝廷许多难处理的文字经他笔下,妥帖如熨,恰如其分。他并不推辞,拿起笔就写道:安数亩之居,仍非己有;却四方之赂,惟畏人知。

    路岩一看,不但没有按他们的要求写,还替高湘脸上贴金,这不是嘲笑朝廷,鄙视他们,为高湘说话吗?这样的话,你郑畋一定是他们的同伙。这样不配合,你到广西梧州去当个刺史吧。郑畋为了正义,为了真理,不怕得罪权贵,令后人佩服。

    郑畋写的那几句话意思是说,高湘现在住的地方还是别人借给他的,他连房子都没有啊;他当官办事拒绝很多人的贿赂,还担心别人知道他这样做。

    郑畋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资治通鉴》对他后来活动记载比较详实些,他反对招安黄巢,被罢官。他为何因此而丢了宰相的位置呢?黄巢此879年开七百里山路,越国浙闽交界的仙霞岭,艰难地到了福建,进军岭南。不久克广州,在广州上书要官要职,遭到郑畋的反对。宰相卢携想给他官。他是郑畋的反对派,卢携的靠山是大权在握的田令孜,郑畋自然斗不过卢携。不管怎样,黄巢都没有要到官。

    此年,黄巢从广东出发,带着五十万兵马,从广西桂林入湖南,乘湘江南下,打下了潭州也就是长沙,接着占领了江陵。880年,沿长江东下,攻下江西、皖南、浙西。同年冬,黄巢进攻潼关,次年,即881年攻入潼关,进入长安,僖宗出逃四川。正月十六,元宵的次日,黄巢登基。黄巢杀了大量皇室成员,解了大恨,还杀了很多读书人,他太爽了。然后是没收土豪吏绅不良官僚的土地,分给农民,实现他平均土地的梦想,更爽了。

    郑畋组织军队抗击黄巢军。他是880年出任凤翔节度使的,凤翔在陕西西面,距长安四百多里。岐山脚下,周天子老家,周朝的地望,今属宝鸡市。

    881年在陕西岐山败黄巢部将尚让,又与西北诸镇约盟,号召藩镇合兵攻打长安。这年,朝廷召郑畋到成都,复官司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管军务。882年,真是黄巢最伤心的一年。他的大将,也是大齐宰相小名“朱三”的朱温背叛了他。朱三在同州,今天的陕西大荔,也就是现在的大荔县。加上883年,李克用的部队突入长安,黄巢吃不消了。

    三年后,也就是884年,黄巢军从长安撤退,退入山东。僖宗大摇大摆地回到长安,继续过他花天酒地的日子。(未完待续。)

第37章 【暴风骤雨15】() 
极度奢侈

    懿宗是唐朝最腐化最浪费的皇帝,也是唐朝最后一个不要颠簸流离的皇帝。他带着皇室人员,过着十分安逸的生活。他对孔子孔圣人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理解最透彻。据说有一道菜叫“灵消炙”,从羊肉里精选出来,一只羊只能得一两肉,可以保鲜甚久,“虽经暑毒,终不臭败”。

    他想做一个最不忘祖宗的皇帝,十六处皇陵,分头去一次。每次“钱十万,金帛五车,十部乐工五百人,犊车朱网画香车五百乘,诸卫士三千”。

    到懿宗时代,安史之乱过去已经百年,虽然谈不上有伟大的唐太宗、了不起的唐玄宗时期的富裕,但百姓的小日子过过还是风平浪静的。

    为什么呢?文宗827年即位,到懿宗859年,三十多年时间里,经历了武宗和宣宗,他们都很注意节约。文宗的衣服破了,补了三次,还在穿。这些帝王真是知道艰难的,所以都很注意节俭,所以都能把国家治理好,百姓生活安定。他们省吃节用,本来是想为子孙在艰难时帮一把的,可是,却不知道,为懿宗准备了一张安逸的温床。真实可惜。

    汉朝有一位宰相叫疏广,他说“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多留财富给子孙并不是好事。要是子孙聪明,会使他们丧失志向。要是子孙愚笨,会给他们带来侮辱。

    本来懿宗可以用三十二年的积余,加上小太宗宣宗皇帝的治理,在国家中兴气象初现,要是有点作为,能在宣宗治理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唐朝再次强盛是完全做得到的。但是,那财富来得太容易了。是宣宗害他,还是他没有事业心。读者自己去思考。

    历史上下来,纨绔子弟总是败家子多。懿宗生在深宫。长在温室,没接触社会,没看到百姓的艰难。他根本不知道创业的艰难,不知道社会的艰险,国运的逼仄。他一生的特点就是大手大脚花钱,大把大把地扔钱,。

    下面这样的几件事,只有很烂的皇帝才能做得出来的。对一个破败唐朝两百多年根基的败家子。只要从他的所作所为去了解,就出发现当皇帝真太容易了。

    **之一,公主出嫁。

    同昌公主是懿宗跟郭淑妃生的。他很喜欢郭淑妃,对此女也特别喜爱。因为他父亲宣宗不喜欢他,每天都夹着尾巴,似乎没人看好他。郭淑妃十分漂亮,而且女红也做的非常好。他每天依偎在美人怀里,就这样晒晒太阳,抱抱女人,似乎把日子都过发霉了。郭淑妃给他生了一个女孩。且是女孩中最大的。这个女孩说来也奇怪,平时该到会说话的年龄,却没有说过一句话。家人以为是个哑巴。要不是出奇的漂亮,谁也不把她当人看。

    奇怪的是,有一天,她突然说话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这下活了!话音还没落地,仪仗到门口了,原来宣诏他登基!懿宗特别喜欢还不止于此。像她的妈妈郭淑妃一样,此女心灵手巧,聪明绝顶。琴棋书画样样都像样,据说她在绢上绣的十二只鸟。色彩逼真,灵活灵现。似乎要飞。

    懿宗和郭淑妃给女儿找驸马,费了好多心思。韦保衡是新科进士。长得伟岸,一表人才。这一门婚事,给韦保衡及家人带来了飞黄腾达的机会。韦保衡由右拾遗提拔为起居郎和驸马都尉。“倾宫中珍玩以为资送”,赐第于广化里,黄金地段,**万一平方。别墅的窗户和门框架、门槛,全是用玉石打造,还装饰金银。真是富丽堂皇之极,仙人居所。天井的井栏、床和桌椅、凳子以及生活器皿都是金银打造而成。针线笸箩,扫把畚箕全都缀以金银。怕她到夫家受苦,还赐钱五百万缗,别的东西更是不消说了。

    可是,同昌公主结婚一年不到就生病。那些御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