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那些事儿-第4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年秋天,南诏屡次进犯唐朝边境。李林甫趁机上言,兼任剑南节度使的杨国忠应该赶赴前方指挥军事斗争。

    李隆基显然无法拒绝李林甫的这个合情合理的理由。李林甫的真实用意就是将杨国忠排挤出中央政府。

    临行前,杨国忠向李隆基哭诉自己的委屈和李林甫的阴险。杨贵妃也在一旁劝李隆基收回成命。

    李隆基安慰道:“爱卿只管前去,朕很快便会召爱卿入朝!”

    尽管李隆基的承诺给杨国忠带来一丝慰藉。可是杨国忠仍旧带着无尽的遗憾前往曾经长期生活的剑南。

    失落的杨国忠不会想到局势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当年十月,李隆基照例前往骊山华清宫避寒。年老体衰的李林甫自然在随行官员的行列之中,可是他的病情却迅速恶化。

    鉴于李林甫病逝后可能留下的权力真空,李隆基急忙征召前往剑南任职的杨国忠迅速回朝。

    赴任途中的杨国忠见到李隆基派来的中使后大喜过望,于是策马扬鞭返回魂牵梦绕的长安。

    此时的李林甫已经在华清宫附近的私人宅邸默默地等待着死神的来临。

    李隆基本来想要前往李林甫的宅第探视,可是李隆基身边的人却说李隆基此时前去探视不祥。

    其实这些人不过是秉承杨贵妃的意志,因为她担心李林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出对杨国忠以及杨家不利的事情。

    李隆基登上华清宫降圣阁遥望李林甫的宅第,同时晃动手中的红色丝巾。

    卧床在家的李林甫在家人的搀扶下拖着孱弱的身体勉强站了起来,遥望着华清宫方向隐隐出现的红色。

    这是不远处的李隆基正在遥望着自己!

    身体孱弱的李林甫急忙命人代替他向着华清宫的方向参拜。

    第二天,返回京城的杨国忠以胜利者的姿态探曾经视势同水火的政敌李林甫。

    虽然杨国忠表面上流露出哀悯的神色。但是心中充斥着窃喜。

    苍天啊!大地啊!是哪位神仙姐姐给我出的这口恶气啊!

    自知将在不久告别人世的李林甫流着泪托付后事,希望与曾经的政治对手“一哭泯恩仇”。

    李林甫悲凉地说:“我将不久于人世,宰相之位非你莫属,以后的事情就烦劳您了!”

    杨国忠不仅没有显露出一丝窃喜,反而紧张得汗流满面,因为他不知道这位执掌朝纲仅二十年的政治强人接下来会对他做什么!

    行将就木的李林甫行在弥留之际仍旧具有如此大的威慑力。这反映出两人的政治操控能力实在相差甚远。

    这次会面不久,一代奸相李林甫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李林甫死后仅仅五天,杨国忠便接替李林甫出任右相。

    李林甫临终之际的政治哀求并没有唤起杨国忠的恻隐之心,反而激发了他的报复之心,因为政治斗争不相信眼泪!

    杨国忠诬陷李林甫曾经与叛将阿布思约为父子。意欲谋反。

    老练的李隆基当然不会轻信杨国忠,可是他后来却不得不信。

    李林甫的女婿杨齐宣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小人。他为了免受政治牵连而不惜对刚刚去世的岳父落井下石。

    信以为真的李隆基下诏斥责尸骨未寒的李林甫,而且追夺赐予的所有官爵,最终以庶人的礼仪下葬。

    曾经权势显赫的李林甫没有想到死后居然身败名裂。

    《资治通鉴》记载:“安禄山以李林甫狡猾逾己。故畏服之。及杨国忠为相。禄山视之蔑如也,由是有隙。”

    李林甫能够镇得住也就是能够“hold住”安禄山,而继任者杨国忠却没有如此高超的政治手腕。

    攀登到权力巅峰的杨国忠开始谋划属于自己的权力版图,而深受恩宠的安禄山成为杨国忠的眼中钉。肉中刺!

    虽然杨国忠将打击目标瞄准了安禄山。但他并不急于与他撕破脸。

    杨国忠推荐吉温为御史中丞,充京畿内采访处置使。在吉温升迁的背后,安禄山通过吉温控制河东镇的阴谋彻底破产了!

    在此之后,杨国忠安插自己的亲信杨光翙出任河东道治所太原府府尹。这也使得安禄山始终无法完全掌控河东镇。

    虽然杨国忠这样做是为了一己私利。但却在客观上拯救了河东地区。

    打击武将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说他谋反。杨国忠毫不例外地使出了这招杀手锏!

    安禄山真的为叛乱准备好了吗?

    叛乱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将士、武器、马匹和军费等方方面面的准备。

    将士方面,安禄山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三镇管辖近二十万精兵,军队数量竟然占到所有唐帝国整个边防部队总数的百分之四十。这对于帝国而言是极其危险的。

    安禄山利用职务便利和个人魅力使得他的身边汇聚了一大批谋臣武将。

    高尚、严庄和张通儒成为安禄山的高级智囊。

    孙孝哲、史思明、安守忠、李归仁、蔡希德、牛廷玠、向润容、李庭望、崔乾祐、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珣、能元皓、田承嗣、田乾真、阿史那承庆成为安禄山的心腹将领。

    安禄山收养归降的同罗、奚、契丹等三个少数民族的八千勇士为养子,号称“曳落河”,其实就是壮士的意思。这八千“曳落河”日后成为所向披靡的先锋。安禄山还在家奴中挑选数百名善于射箭的人严加训练。

    武器方面,以抵御契丹进攻为名,安禄山在范阳城北侧筑起雄武城,用以储藏兵器和军粮。

    马匹方面,马匹是最为重要的作战工具和运输工具。马匹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支部队的战斗力。

    河北位于中原农耕文明与塞外游牧文明的交汇处。安禄山通过边境贸易囤积了大量马匹。光品种优良的单于、护真大马便达三万匹。安禄山后来又兼任国家养马场的场长后又搜罗了一批优质马匹装备自己的部队。

    军费方面,买军粮需要钱,买武器装备需要钱,派发军饷需要钱,赏赐将士也需要钱,到处都需要钱,可是安禄山拿得出那么多钱吗?

    安禄山兼任度支使、营田使、陆运使以及转运使等名目繁多的经济使职。

    尽管如此,安史之乱前的节度使们并没有真正独立的财权。军费来源分为自筹和划拨两种方式。

    朝廷调拨给各大军区的军费主要包括衣赐与军粮两部分。关于军粮的数据不完整而且不同史书的记载差异较大,所以不具备分析比较的价值,现只比较各大军区衣赐数值。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各大军区人均赐衣数值相差悬殊。虽然帝国各地的军费执行标准略有差异,但是却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也就是史书中屡屡提及的“以长行旨为准”,可是范阳人均衣赐数值却明显低于其他军区。

    这说明一个鲜为人知但是却极其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范阳镇自筹军费在整个军费开中占很大比例,对于中央拨款的依赖程度有限。自筹军费主要来自营田和地租收入,而安禄山完全可以自由支配这笔巨额收入,所以范阳的部队离开中央的财政支持仍旧可以生存。

    这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天宝时期,河北道的户数占全国总户数的16。57%,而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20。09%。在整个帝国十五道中位居第一位。

    虽然唐朝还没有gdp统计数据,但是古代一般用人口来衡量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因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帝国经济体系中占据绝对主体地位。河北道的经济总量在整个唐帝国内肯定是名列前茅的!

    安禄山显然具备发动叛乱的实力,但是他真的会铤而走险吗?

    两个汉人的推波助澜使得安禄山最终走向反叛的不归路。一个是掌书记高尚,负责“典笺奏”,职责相当于机要秘书。一个是孔目官严庄,负责“治簿书”,职责相当于办公室主任。

    高尚祖籍范阳郡雍奴县(今天津市武清区),可是高尚并不甘心老老实实地在家务农或者在私塾教书。

    中国有句古话:“父母在不远游”,可铁杆驴友高尚却并没于受传统思想的羁绊和束缚,甚至连年迈的母亲因穷困而乞讨的时候,高尚仍旧没有回家的打算。

    既然选择奔向理想的远方,那就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停下前进的脚步。

    一个人拥有梦想并为之坚持不懈固然是一件好事,可使高尚却为了实现理想表现得急功近利,不择手段。

    他曾经仰天长叹:“宁可轰轰烈烈地死也绝不窝窝囊囊地活!(当举大事而死,岂能啮草根求活邪)”。

    高尚游历在外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为了寻找机会,因为他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高尚的自信是有资本的,因为他“笃学善文辞”。潦倒而又落魄的高尚终于凭借自己的才华博得了一个人的赏识。这个人就是令狐潮!

    令狐潮的家成为他暂时的港湾,而这次短暂的停泊却成就了一次美丽的邂逅。

    高尚与令狐潮家中的一个婢女坠入爱河而且还生下一女。(未完待续。)

第19章 【安史之乱19】() 
readx;

    尽管高尚的行为遭到社会的非议,可是高尚那颗冰冷的心却得到了久违的温暖,可这并不是他想要的全部!

    一个人要想迈向成功需要四个要素。小说/

    你自己本身要很有能力,这是前提;

    国家迫切需要有能力的人,这是天时;

    有人认可你的能力而且这个人比你更有能力,这是人和;

    在别人的推荐和提拔下,你有机会施展你的能力并且使之提升或升华,这是机遇。

    身为帝国基层官吏的令狐潮虽然为高尚提供了较为安逸的生活环境,但是他显然并不是那个可以帮助自高尚迈向成功的关键人物。

    高尚那颗不安的心又变得躁动起来,因为蛰伏在他心头的出人头地的**不允许他继续呆在避风港,而是继续踏上

    风雨兼程的追寻之路。

    那个改变高尚命运的人终于出现了。高尚被慧眼识珠的新平太守李齐物发现了。

    李齐物不仅将高尚介绍到京城而且给了他一笔高达三万钱的活动经费。

    高尚怀着惴惴不安而又欣喜如狂的心情来到梦寐以求的京城。经过多方活动,他最终成为高力士门下的一个门客。虽然他此时仍旧是一个平头老百姓,可是他的仕途却豁然开朗。

    在高力士的推荐下,高尚很快便当上了左领军仓曹参军这个一个小官,开启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后来,高力士又将他推荐给时任平卢节度使的安禄山。安禄山自然不能不给高力士面子。高尚摇身一变成为平卢掌书记。

    身材肥硕的安禄山特别喜欢睡觉,估计是因为他血脂高而且血粘度高。

    每当安禄山呼呼大睡的时候,高尚总是通宵达旦地拿纸笔守候在床边。他不仅要忍受瞌睡的袭扰,长夜的孤寂,更要忍受安禄山震天动地的呼噜声。

    高尚的付出终于收获了回报。安禄山将他作为自己的铁杆心腹,而他也在高尚的怂恿下选择了叛乱这条凶险莫测的道路。

    诗人北岛有这样一句著名的诗句:“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可是卑鄙却成为高尚的通行证。勾心斗角成为他此后生活的主旋律,而他最终在**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终无法自拔!

    高尚想要成为开国元勋。而这一切的前提便是安禄山成为皇帝。

    这也就意味着也许会失去现在的一切甚至包括自己的身家性命,所以安禄山陷入了痛苦的抉择和无限的彷徨之中。

    成功地说服安禄山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高尚却并不气馁!

    势单力孤的高尚决定寻找同盟者。严庄最终进入了他的视野,因为野心勃勃的严庄同样不甘心安于现状。两人最终一拍即合。于是精心炮制了图谶。

    这个上天的意思。我们两个人的话可以不听,但是上天的意思不可违背!

    安禄山终于被说动了!

    尽管关于安禄山叛乱的言论一时间甚嚣尘上,可是李隆基却对安禄山一如既往地信任,因为他有着自信的资本。

    在开元与天宝四十年间,李隆基任命共了82名节度使。此前仅有一人发动叛乱。

    碛西、北庭节度使刘涣发动的叛乱当月便被朝廷镇压。这场短暂的叛乱对政局的影响微乎其微,以至于史书对这件事语焉不详,仿佛这场叛乱从来没有发生过似得。

    这主要得益于朝廷实行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节度使管理方法,形成了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的用人原则,而且“边帅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