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那些事儿-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思政的情况比较复杂,作为孝武帝元修的好友。一门心思要帮助元修亲政,因此与高欢产生了矛盾,成为高欢眼中要清除的君侧之一,两人不可避免成为对立面。元修同高欢翻脸后,他劝元修出走关西依靠宇文泰的势力对抗高欢,谁想元修到长安后却被宇文泰杀了,在这种情况下,王思政的地位很尴尬,他不想为元修殉葬,又没有能力为元修讨公道,也不可能回到东魏,但元修虽死,大魏朝还在,所以继续效忠西魏不存在改换门庭,气节上没有亏,他这样的人与其说是对孝武帝忠心,还不如说是对国家忠心,当然要想继续混下去就要博取宇文泰的信任,他做到了,宇文泰给了他建功立业的机会,他当然要尽自己所能去做。事实上,从他与宇文泰的约定,陆攻一年,水攻一周,他还是清楚自己的弱点的,不过,他还是要赌敌人想不到用水攻。他没有算到的是,宇文泰竟然长时间不派救兵,他赌输了。
公元546年4城内月,高岳进军长社,王思政领导的颍川保卫战开始了。
王思政手下有士卒八千,高岳、慕容绍宗步骑十万,看起来似乎是一场结果没有悬念的较量,但王思政似乎并没有把高岳放在眼里。
徒弟韦孝宽的玉壁保卫战已经成为经典,这回该看师傅的了。
高岳大军来到长社城下,奇怪的是,长社城宛如一座死城,一点动静也没有,城头上甚至看不到守军的影子,难道西军见我军势大吓破了胆,已经弃城而逃了?
东军鼓噪而进,从四面架云梯入城。
然而,诡异的事发生了,突然鼓声大作,城上陡然出现大批西魏士兵,与此同时城门竟然大开,一队骁勇的黑衣战士,催马舞槊直冲东魏中军所在。
高岳没有想到,他的将士们更没有想到,他们做梦都想不到城中守军还有胆子主动发动进攻,在西军战士的突击下,东军登时乱了阵脚,前边的人往后退,后边的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往前走,相互践踏,乱作一团。
坐镇城头观战的王思政见突击队一击成功,敌人已经陷入混乱,当即率步骑三千出城截击,高岳根本无法组织抵抗。东军竟然全线溃败,后退数里。
王思政要的就是出其不意给敌人一个教训,所以一击成功便立即退回城里。毕竟,三千对十万不是闹着玩的。
高岳惊魂未定,他曾经以为赶走西魏人并不是一件难事。经此一败总算领教了王思政的厉害,回头想起随高欢打的两次玉璧攻坚战,一幕幕悲惨景象再次浮现,王思政还是当年的王思政,高岳不禁心中一寒,只觉得脊背阵阵发冷。
高岳同慕容绍宗、刘丰生商量了一下。决定调整之前制定的速战速决的战略思想,对付王思政这样的高人,不能操之过急,先切断长社的对外联系,再慢慢把王思政困死。一场持久战不可避免了。
东魏军开始在长社城四周修据点,步步为营逼近城池:我们后勤供应充足,没有后方支持看你还怎么打。
然而,王思政对守城很专业,他经手的弘农、玉壁都成了攻不破的碉堡,长社能不能复制玉璧神话呢?
高岳在长社城外地势高的地方筑起两座土山,对长社城形成居高临下之势,用飞梯、火车不分昼夜地攻击城墙。王思政制作了火攒,顺着风势投到土山之上,又用火箭射击。将土山上的攻城战具尽数烧毁。
这还不算,他乘着夜色用绳子放下一支敢死队冲向敌营,东军一直防备从城门出来的突击队,哪里想到这次会神兵天降,惊惧之下士兵们争先恐后地后退逃命,土山的上的人见自己人纷纷后退。生怕自己成了孤军,也丢弃土山逃命。王思政占领了两座土山,在土山上修筑防御工事。为长社城建立了一座外围防线。
双方僵持日久,东军用尽招数,长社城依然纹丝不动。
转过年,宇文泰又加封王思政为大将军,大将军位在柱国大将军之下,是西魏除了宇文泰之外的最高军衔,另外他又派赵贵、怡峰率军救援,长社城看到了一丝希望。
然而,面对十万东魏精锐,赵贵顿军穰城按兵不动。想一想也不难理解,他能带多少人?从李弼、独孤信几次出兵带五千兵马看,赵贵带的人也不会更多,所以加上怡峰,顶多也就有一万人马,虽然赵贵还挂着节度东南诸军的头衔,然而州郡兵不过三五千人,且战力弱,以这样一支军队对付高岳、慕容绍宗、刘丰生等东魏名将,赵贵自忖没有把握。
更不幸的是,怡峰得病去世了,赵贵更觉势孤。
就在赵贵观望的时候,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刘丰生终于记起了李虎和宇文泰先后攻打灵州的故事,水攻的建议终于被提出,王思政最担心的事最终还是来了。
公元549年4月,高岳、慕容绍宗、刘丰生三位东魏名将决定在洧水筑坝引水淹长社城。
在东魏工兵们的努力下,颖川境内洧水河水改道冲向长社,说来也怪,高岳的大坝隔一段时间就被冲坏一次,不过长社被折腾了几次,多处出现塌方。
高岳继续攻城,王思政身先士卒,亲挡矢石,与士卒们同甘共苦,高岳仍是奈何不得。
既然如此,还是把王思政淹死吧。
一座更加坚固的新大坝起来了,河水再次滚滚而来。
这下城四面洪水滔滔,长社成为一个孤岛,城中四处水如泉涌,西军只好悬釜而炊。
更要命的是,王思政百密一疏,粮食虽然还没有断顿,但食盐已经耗尽,士兵们开始全身浮肿,病死的人越来越多,饶是如此,没有一个人抱怨,没有一个人想投降,长社仍然是一座同仇敌忾的坚城。
赵贵看到颖川一带的大片沼泽的时候,他知道自己的铁骑兵没有用武之地了,他所能做的只是在河边叹息。
其实,宇文泰根本没有打算深陷河南战事,王思政自己去折腾,胜了固然高兴,不胜也不会动摇西魏的根本,长社保卫战打了**个月,不派援兵实在说不过去,所以援兵来得勉强。
因此,当赵贵报告长社城已成孤岛,骑兵无法进军因此退兵,宇文泰默许了。
有了河阴失利和邙山大败的教训,西魏方面已经不敢轻易跟东魏开战,至于王思政,权当年三十打了兔子——有它也过年没有他也过年。
王思政此时实际上已经成为弃子。
看不到援军的影子,但王思政并没有动摇,为了理想,为了荣誉,他依然要守下去。
上天似乎也为王思政的决心所感动。
就在东魏大军找到破敌之法,眼看王思政就要束手就擒之时,意外就这样突然发生了,东魏三大主帅一下折了两个。
为了进攻长社岛,慕容绍宗造了一艘巨大的楼船,站在船上可以俯视城里,也可以居高临下向城内放箭。
慕容绍宗、刘丰生和部将慕容永珍站在楼船上观察敌情,突然平地里起了一阵大风,大船一晃将栓楼船的缆绳挣断了,大风吹着楼船一直飘到了长社城的城墙,城中守军一看楼船变成了冲车,赶紧放长钩子勾住楼船,同时城中弓弩齐发射向大船。
慕容绍宗自知不免,长叹一声投水自尽,刘丰生落水后游向土山最后中箭身亡,慕容永珍被俘虏,王思政将慕容永珍斩首,然后将三位的尸体以礼安葬。(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六章【尾声】()
东魏的三名主帅中的两位稀里糊涂的就这样挂掉了。
慕容绍宗、刘丰生在东魏军中属于名将系列,他们的阵亡震动了整个东魏。
高岳彻底吓破胆了,从此再也不敢主动进攻。
颍川攻城失利的消息传到邺城,已经进位齐王的高澄亲率步骑十一万增援高岳,东魏军继续筑坝引水灌城。
这次高澄在新河道上筑坝,待水位升高后突然掘开大坝,洪水翻滚着巨浪呼啸着冲向长社。
北城被彻底摧毁,长社城被大水冲得七零八落,王思政率残兵退守土山依然做困兽之斗。
高澄对王思政简直佩服地五体投地,敬重之情油然而生,心中起了爱才之意,他担心王思政舍身成仁,于是让手下士兵们喊话:有能生擒王大将军者,封侯,重赏;倘若大将军身有损伤,亲近左右,一个也不留。
王思政手下不为所动。
王思政以八千士卒,守城一年,身边只剩下三千残兵,眼望着援军也不会来了,自知再守下去已经失去了意义。
他对左右说:我受国家重托,本想平难立功,但是,一片忠心却无法感动上苍,徒辱使命。现在力屈道穷,计无所出。而今只有一死,报答天恩。
话毕,仰天大哭,左右无不落泪。王思政面向西方深施一礼,拔刀就要自刎。
左右赶紧把他拉住,都督骆训道:公常常对我等说,只要取我的人头去降,不但可得富贵。也可以使一城之人活命。高相已经发话了,公不吝惜自己的性命,难道也不替城中的士卒着想吗?
王思政长叹一声,将佩刀插入鞘中。
正在此时,土山下有人高喊:王大将军慢做傻事。大魏朝通直散骑常侍赵隐来访。
赵隐到了土山上,深施一礼,将手中的白羽扇交给王思政,开口道:“这是高丞相的信物,如大将军肯降,必保全城士卒的性命。”
为了挽救身边这些跟自己生死与共不离不弃的兄弟们的性命。事到如今,王思政身不由己,只好跟着赵隐下了土山来见高澄,面对胜利者,王思政仍是辞气慷慨。涕泪交流,豪无挠屈之色。
高澄因为王思政忠心可嘉,不以为意,对他仍礼遇有加。为了奖励赵隐说服王思政,高澄将王思政的佩刀解下送给赵隐。
然而,高澄并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长社三千守军被分别押送到各州地牢,不出数年。全部被杀。
从此,王思政就在时代舞台消失了,终生没有为东魏献过一计攻过一城。一代名将最终善终,也算是不错的结局。
宇文泰听说颍川城破后,立即命令河南诸州的守将全部撤回关内。
得到命令后,襄州刺史杞秀大喜过望,顾不得部下们,当即收拾细软仓皇出逃。豫州刺史权景宣整顿部众,全师而还。宇文泰下令将杞秀问罪,对权景宣大家赞赏。命其率部驻扎于荆州,负责鸦南事宜。
东魏重新占领了河南诸州。
对于颍川陷落,宇文泰本人是有责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既无救兵,也不下达撤退命令,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王思政是一个人在战斗。
宇文泰一定心存了歉疚,王思政已经尽了力,以一城之力拖了东魏举国之兵近一年,仅凭这一点,王思政也是有功的,至于最后投降,相互理解吧。
宇文泰没有难为王思政的亲属,当初杀韦子粲全族是必须的,现在赦免王思政家族也是必须的,政治永远都是对的。
在两晋南北朝,王思政跟斛斯椿一样,都属于有理想的人,他常常以“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自励,以大贼未平不准家人置办产业。就是因功所赐的田园也禁止家人耕种,某次出征后家人觉得闲着地着实可惜,就随便种了些桑果树木,思政还家后命左右拔而弃之。
所以,身后家里一点积蓄也没有。
由于侯景在南边折腾,梁朝内部大乱,东魏军队在南方战场也节节胜利,江淮之北二十三州尽归东魏。
打输了,西魏这次河南地争夺战最终以完败结束。而东魏不但平定了侯景叛乱,还捎带着将版图向南推进了不少。
不过,虽然东魏领土不可图,但西魏的机会仍然很快就来了,因为梁朝已经被侯景糟蹋成了残花败柳,南边有大片大片领土可以争夺。
在东、西魏在颍川斗得不可开交的这段日子里,南下的侯景已经把江南搅了个天翻地覆。
当初;慕容绍宗本来有机会灭掉侯景,但侯景又用了当年宇文泰对付彭乐的绝招:侯景若被擒,朝廷留公何用?是啊,传说高欢把慕容绍宗留给高澄的目的就是关键时刻对付侯景,侯景完蛋了,高澄对公认的天下第一智将慕容绍宗能放心吗?慕容绍宗被说动了。
侯景带八百步骑渡江南下,一到江南就显示出其豺狼本性,以诈计夺了寿阳,寻得一处安身之地。
就是这样一条丧家之犬,佛门天子萧衍却把他当做了宝贝疙瘩,对于非法侵占寿阳的事不但没有加罪,反而顺势授给南豫州刺史封号,正式承认了侯景对寿阳的占领,不惟如此,他还对侯景有求必应,要钱给钱,要东西给东西,生生地把饿瘦了的狼给养肥了。
侯景南渡后,老婆被高澄让人剥去面皮拿大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