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地烈风-第3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珀农卡尔一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试图利用宰相的地位作为诱饵让权臣们与拜巴斯巴恩作对,从而达到消耗权臣实力的目的从表面上看是没有什么不对,可是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国王本身的实力。

    帕斯国王的实权早已经被他的父王比喀留斯四世给消耗得只剩一具空壳了,权臣们明知道这是国王的计谋,那么又何必要遵从国王的计谋去和巴丹那领主斗个你死我活呢?退一步讲,即便要和巴丹那领主斗,也不能白白便宜了国王一个,让他渔翁得利。珀农卡尔这个计策非但没能如愿,反而让权臣们感受到了国王的野心,明白了这位年轻的国王不会像比喀留斯四世那样仅仅是制衡他们,而是要开始对他们下手了。那么权臣们理所当然的会认为直接废掉国王另立一个傀儡国王更加符合他们的利益所在了。托珀农卡尔的福,他的所作所为倒是迫使原本尔虞我诈的权臣们破天荒的决定联合起来解决掉国王。

    在军务大臣比哈布的策谋之下,权臣们取得了第一步的先机,他们利用拜巴斯巴恩后院起火出兵西域的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度动了政变把珀农卡尔赶下了台,扶植年仅十三岁的王子鲁达内尔登基,从而掌握了主动权。

    但是在政变成功以后,权臣们的联盟关系却开始出现了裂痕。按照比哈布的计划,他们应该立即调动军队驻防边境,防止拜巴斯巴恩出兵的,可是一牵扯到这个问题,权臣们就都动起了自己的小算盘——谁把自己手头的军力派往边境就意味着在宫廷内的实力受损,况且也意味着有可能在与拜巴斯巴恩的战斗中消耗战力。松格瑞斯提议军队均摊,但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因为均摊的结果只有本就拥有大量军力的军务大臣比哈布和能够雇佣兵力的松格瑞斯可以获得利益,而且联合军队由谁来指挥也成了一个大难题。克巴尔多则提议按照各派掌握的军力比例来分摊出兵的量,结果却招来了其他两大派的反对,因为卡巴多尔掌握的贵族们的主要力量是私人武装,他拒绝将这部分力量算到军事力量中显然是别有所图。结果就在这无休止的争论中,拜巴斯巴恩的攻击开始了。

    明明在一开始占据了先手优势,却偏偏被拜巴斯巴恩给打了个措手不及,这下这些帕斯的权臣们简直悔得肠子都青了。拜巴斯巴恩从一开始就把帕斯军队打得晕头转向,以至于权臣们都搞不清楚他究竟动用了多少兵力,甚至有人推断他拥有二十万大军。等到他们察觉到拜巴斯巴恩的实际兵力只有五万而已的时候,拜巴斯巴恩已经走完了一大半的路程,而且他还招纳了一大批被他打败的帕斯军队,这个时候他的总兵力已经过十二万了。

    到了这个时候权臣们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心思再次选择了联合,因为再不行动的话就真的死路一条了。身为军务大臣的比哈布认为拜巴斯巴恩目前固然声势浩大,但是他的强大军力是靠着连胜才获得的,只要帕斯军队打赢了他的主力部队,那些扈从的降卒就会不战自溃,所以帕斯必须集中最大力量出击才行。

    这些权臣们一旦放下争执之心联合起来的话,他们的力量其实十分可观,仅仅四天他们就聚集起了十八万大军,加上原本耶克巴达的卫戍部队算在一起,共计动员了二十五万大军,是拜巴斯巴恩的两倍之多。在领军的将领方面,松格瑞斯派出了经验丰富的帕斯老将古格挂帅,克巴尔多则让他最信任的贵族将军修巴诺尔伯爵出战,比哈布则派出了希尔门和洪克利这两位善战的将军。由此帕斯军组成了近十年来最强大的阵容,浩浩荡荡的除了耶克巴达城,朝东方进,准备迎击巴丹那军。

    拜巴斯巴恩再次让古格大跌眼镜的是他的大军刚刚开出不到一百里就得到了报告说拜巴斯巴恩的前锋将在两天后到达此地。古格一边咋舌对方的进军神,一方面命令大军安营扎寨准备迎战,因为这个时候他的二十五万大军所处的地方是共戈平原,非常适合大兵团作战。未完待续。

第九十七章 二 共戈平原会战(一)() 
拜巴斯巴恩当然不是不知道对方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是他认为凭借自己的主力五万人是不可能在短期内攻克耶克巴达的,那样劳师远征的巴丹那军就会陷入不利的地步。反之如果在这里击破这二十五万大军,无疑会严重打击权臣们继续抵抗下去的信心,而且只要阻止这支军队回到耶克巴达城,那么城中能够用来抵抗的军队数量就非常有限了。为了这个他必须打赢共戈平原这一仗。

    但是这一仗确实不好打,表面上看双方的兵力比为二比一,实际上拜巴斯巴恩的主力只有五万人,剩下的部队并非没有战斗力,而是缺乏忠诚心和斗志,可以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因此这一场仗是五比一甚至更多的劣势。拜巴斯巴恩唯一的优势是对方是一支联军,尽管领军的都是帕斯名将,但是却不属于一个派别,他们之间的作战协调一定会有问题,而这也是拜巴斯巴恩唯一的机会。

    会战的日子到来了。当太阳在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双方便已经列阵完毕。由于帕斯军占优势,因此拜巴斯巴恩不得不将自己的阵列拉长应对,由此他的阵列纵深就显得单薄了许多,但是他摆出的阵势却让帕斯统帅古格吃了一惊。

    拜巴斯巴恩让他最信任的将军阿兰特兰率领三万巴丹那步兵组成了中军;客将达达兰率领一万本部骑兵和五千帕斯骑兵为左翼;由帕斯将军提里斯带着七万帕斯军作为右翼。拜巴斯巴恩本人带领一万骑兵坐镇后方。

    拜巴斯巴恩对于提里斯的指挥能力并没有什么期待,他选中提里斯的唯一原因是提里斯是米迪尔公主的侍从队长,比喀留斯四世如果不是对提里斯极度信任的话是不会把自己的掌上明珠交给他来保护的,拜巴斯巴恩期望的也就是他的忠诚以及他帕斯将军的身份而已。

    面对拜巴斯巴恩的阵型,帕斯军统帅古格将军陷入了沉思:巴丹那军的阵型在人数上明显不对等,左翼仅仅一万五千骑兵,中路三万,右路七万人,显得极其不对称。而且在古格看来这三路其实是人数最少的左翼最强,右翼则最弱,因为帕斯降卒在情感上是不会愿意和自己的同胞同室操戈的。

    看来拜巴斯巴恩是舍弃了帕斯降卒了,他希望让右翼的数量来消耗帕斯军的攻击力,等到他们顶不住了的时候自然会逐渐后退,这个时候帕斯军的主力必定会出现涌向这个缺口的趋势,而这个时候拜巴斯巴恩就会让左翼开始压迫突破,而他本人则率领着本队骑兵以逆时针的突进攻击自己的右翼,以图突破右翼部队与中路军夹击帕斯军的本阵才是。古格做出了如此的判断。

    真是个大胆的计划啊,如果他这么做并且成功了的话,那么帕斯军恐怕会陷入混乱,到时候的局面就很难控制了,因为自己率领的其实是一支级杂牌的部队,一旦失去统一指挥就会成为敌军各个击破的对象了。

    不过古格可没有配合拜巴斯巴恩行动的意愿,在他脑中立即想出了一套应对之策,他立即召集了高级将领们进行了小小的部署调整。

    在帕斯军进行调整的期间,拜巴斯巴恩并没有采取行动,因为他是人数少的一方,贸然进攻不是个好的选择;而帕斯军也没有任何动作,因为巴丹那军是背对着太阳列阵的,如果太早进攻的话,阳光会让士兵们睁不开眼,反倒是维持阵列不让对方有机可乘更好些。

    时间在双方紧张的对峙中一分一秒的流逝,渐渐的太阳上升到了头顶的位置,这个时候帕斯军动了,古格已经完成了新的部署,便展开了行动。

    从一开始,帕斯军就几乎出尽了全力。由希尔门将军率领的左翼六万人率先朝着巴丹那军的右翼展开了进攻,紧接着由修巴诺尔伯爵率领的八万中路军也投入了战斗,洪可利将军率领的五万右翼也紧随其后开始朝对方的左翼攻去。

    整整十九万大军铺天盖地的朝着巴丹那军涌来,可以想象面对这一场面的士兵们心里是何等的震撼,但是拜巴斯巴恩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端倪——帕斯军在隐藏实力!

    看似浩大的进攻却不符合战理,本来任谁都能看出巴丹那军的右翼其实是薄弱环节,那么按常理来说就应该集中精锐部队击破这个点才是,当然这也是拜巴斯巴恩希望看到的情况。可是古格的做法却恰恰相反,希尔门率领的六万人几乎全部都是各个权贵们的私人武装部队。这些部队如果论起单兵作战能力来甚至优于帕斯正规军,但是由于他们的规模较小,而且组成他们的多半是游侠,剑客,雇佣兵,因此非常欠缺配合,因此在这种大兵团作战中反而难以施展拳脚。如果是一两千人的突击的话其威力着实不可小觑,但乱哄哄的一拥而上简直不知所云。这是不正常的现象,唯一的解释就是古格希望在给自己施压的同时保存真正的战力。

    另外拜巴斯巴恩注意到另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帕斯军右翼的指挥官洪可利。这位现年四十一岁的将军向来以豪勇和急躁著称,每次作战他都是冲在最前面的人,但今天他一反常态的留在了最后,显然右翼也不是帕斯军的主攻方向。结合左翼的异常来看,古格显然想突破中路,那说明他已经看出了拜巴斯巴恩摆的破绽,并且想通过中路突破破坏巴丹那军的指挥系统,那样的话右翼的帕斯降卒将不攻自破,而左翼的也将难以挥力量。

    真是个难对付老将军呐。拜巴斯巴恩把嘴角的微笑藏在他的漂亮胡子下面,对于这位成名已经的老将军他早有了解,本来他也不指望这小小的手段能瞒过古格将军的眼睛,古格的反应正是拜巴斯巴恩希望他做出的反应,这样他才好实施下一步的行动。

    但是要能够实行下一步的关键,先是巴丹那军的中路不被帕斯军突破,面对名将修巴诺尔伯爵,阿兰特兰的压力可是相当之重的。

    想到这里拜巴斯巴恩不由得朝着中路军望去,那里有他精心训练出来的三万精锐步兵的背影,以及曾是他侍卫队长的将军阿兰特兰策马而立指挥的英姿。未完待续。

第九十七章 三 共戈平原会战(二)() 
帕斯军不但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在骑兵的数量上也占据着巨大的优势。巴丹那军总共是两万骑兵和三万步兵,加上归降的帕斯军里的五六千骑兵,骑兵数量不到三万;而帕斯军则有七万骑兵部队,这还不包括一些私人武装的骑士所骑乘的马匹。

    帕斯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擅长骑马的民族,因此骑兵的比例远比其他国家要高,其作战水平也同样高于周边国家。可以说除了突契骑兵可以与之抗衡以外帕斯骑兵足以傲视整个大。如果不是这次权臣们仓促应战的话,那么他们原本可以调动的骑兵数量可能高达十万以上,从这一点上来说拜巴斯巴恩还算是幸运的。

    当然巴丹那的骑兵也不比帕斯骑兵差,因为作为帕斯的属国,巴丹那骑兵可是长期替帕斯镇守东北部边境与强大的突契骑兵作战的人,他们的作战能力可以说是吸收了两大骑兵强国的特点,外加战火的检验的,只不过他们的名声还不如这两家而已。

    遗憾的是眼下要承受帕斯骑兵冲击的并非巴丹那骑兵,而是步兵部队。

    面对骑兵的冲击力,步兵以人的力量是很难抵挡得住的,一旦密集的步兵阵被骑兵冲得支离破碎的话,那么他们很容易成为对方肆意斩杀的对象。可是巴丹那的步兵并非普通步兵,在拜巴斯巴恩精心的训练之下,他们早就掌握了对付骑兵的战术——很多人都忽略了拜巴斯巴恩曾经在九年前打败了突契大汗伊迷迪的大军,那时他的主力就是步兵部队。

    当帕斯骑兵接近竖起盾牌的第一排巴丹那步兵那一瞬间,阿兰特兰猛然高喊道:“出击!”

    随着这一声令下第二排的巴丹那步兵们突然竖起了放在地上的一排长矛!那些避让不及的马匹顿时就被长矛扎透了胸膛,骑兵们被强大的冲力掀翻在地,立刻就遭到步兵们如短斧的攻击,刚刚遭受落地冲击还没有完全清醒的骑兵很难避过这样连劈带砸的攻击,纷纷丧命当场。

    但是勇敢的帕斯骑兵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继续向前冲锋,此时第一排的巴丹那步兵在攻击落地骑兵的动作完成后迅后撤,第二排的步兵竖起了盾牌,第三排的步兵则拿起了长矛,于是刚才的那一幕悲剧又重演了一遍。

    紧接着第三波的帕斯骑兵也倒在了这个战术之下,仅仅在这么几个瞬间的时间内就有将近八百名勇敢的骑兵倒下。这惊人的一幕让帕斯骑兵们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