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地烈风-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日子来多亏了高定边的维护,绢之国的粮食运输才没有出现纰漏,沿途大量的农民义军摄于他的威望不敢轻举妄动,可是高定边由于缺乏动力并没有对这些乱民采取任何积极态度,接到王汉新脱困的消息,他的战意突然高涨起来,沿途那些乱民可就倒了霉;而周嗣义在那之后一直没有积极进取进攻釜山要塞的意愿,在得到消息以后他毅然决然的向盖言晓提出辞呈,然后赶往辽东。对于盖言晓的挽留和威胁他一概视若无睹,他表示他之所以会在军中效命完全是为了看护自己的四弟王汉新,因此王汉新在哪里他便会在哪里,至于官阶军法什么的,全都不在他的眼里。

    面对周嗣义的离去,盖言晓纵然感到气恼,却也不得不感叹王汉新能有如此肝胆相照的兄弟相伴。可是周嗣义的离去却让绢之国对釜山要塞的围困出现了一丝纰漏,而那个纰漏本身就是绢之队的总指挥盖言晓本人。

    众所周知盖言晓是个不折不扣的猛将,虽然他并不缺乏统御部队和实战指挥的能力,但是冷静的判断却是他最为欠缺的一环。周嗣义在时,他的冷静和稳重多少对盖言晓还有一定的影响,现在他一旦离去,高定边又不在军中,旁人的话语盖言晓多半听不进去,于是绢之中几乎就成了他独断专行的天下了。这本来也并不是什么太大的毛病,只不过碰巧在这个时候高丽方面偏巧有了变故,以至于事情演变成了大家都意想不到的方向,那就是月夜突袭事件。未完待续。

第八十三章 三 月夜之战() 
这场被称为月夜突袭事件的起因其实很离奇,归根结底都是因为高丽国王崔健江的一时糊涂。他不顾宰相朴安在和将军明义的规劝,执意要道釜山要塞外的神庙去向海神祈求对绢之国作战的胜利。本来在釜山要塞里的军民们都是抱着一颗与高丽共存亡的必死之心参加的这场战斗,但是可能是因为长期的围困让崔健江的心理失衡的缘故,又或者他有意借助神的名义来振奋低落的士气,崔健江铁了心要离开釜山要塞。最后明义和朴安在不得不做出妥协,决定趁着夜色悄悄出城。

    为了能躲过绢之队的耳目,这次出行的规模被降到了最低,明义精心挑选了十名武艺高强的战士陪伴国王趁着黑夜悄悄除了城。神庙就在釜山城外不到两里地的地方,这一来一回用不了太长时间,即使这样明义仍不放心,为确保万一,明义亲自带着一支军队随时准备接应。

    按理说在夜幕的掩护下又不是去偷营袭寨,别说是十个人,就是百人也未必会被现,可以说是万无一失。可是事情偏偏就是这么凑巧,这一夜正好赶上盖言晓巡视各处防务,那神庙所在的位置幽静,借着残月的光芒,海面上微微泛起的波澜吸引住了这位猛将,于是他现了崔健江的行踪。

    刚开始的时候盖言晓并没有对崔健江一行太过关注。先天色太暗他分辨不出对方的身份,更弄不清楚对方有么有后援,加上他自己的随从也不多,因此为了安全起见,他决定一面派人前去求援,一面潜伏起来观察敌情。然后再相机而动。

    可是随着盖言晓的观察他开始觉察到对方的身份非比寻常——那些随从的礼数和他们所去的神庙,绝不会是一般的高丽贵族,就算不是国王,那么起码也是个身份尊贵的人才对。这个时候盖言晓不禁开始手痒起来:这几个月来的围困不但让高丽军士气低落,绢之队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而且他们的居住条件还劣于对方。如果能趁机拿下这个不期而遇的高丽贵族的话,至少可以提振一下士气。盖言晓此时殷切期盼着后援部队的到来。

    他的期盼在崔健江一行完成了祭拜打算离开时才得到了正面的回应,附近的约四百步兵匆匆赶来。盖言晓此时不再犹豫,立即指挥这些士兵冲杀了过去。

    当听到对方说出“保护国王”这几个字时,盖言晓顿时大喜过望,没想到自己居然钓到了这么大一条鱼,瞬间他就出现了战意过剩的状况,一马当先就冲了过去。可是崔健江的那几个护卫真不是白吃饭的,面对四十倍于己的敌军丝毫不乱。拼命掩护主君向釜山城逃遁。即使是以猛将闻名的盖言晓也费了一番手脚才斩杀了其中三个,眼看着釜山城越来越近,盖言晓心中急,手中剑加紧,又斩杀了第四名护卫,终于赶到了崔健江近前。

    “安心受死吧!”盖言晓出胜利的呼喊,一剑猛然挥下。

    可是他忽略了崔健江本身的抵抗,崔健江的武艺自然无法和他相提并论。可是仍用手中剑奋力拨开了他的剑,剑锋划过崔健江身际。斩断了一侧的缰绳。崔健江一时失去了平衡,就在他努力调整姿态的时候盖言晓的第二剑又到,这一次崔健江可无法避开了,本能的用左手一挡,那条左臂便连着袖子被整个砍了下去!

    崔健江惨叫一声伏在了马背上,此时盖言晓要是再补上一剑。崔健江非命丧当场不可。可是就在这时飞奔来一人一骑,大吼一声:“休伤吾王!”

    来者正是将军明义,他听到城外起了刀兵,立即率兵赶来,却还是晚了一步。眼看这崔健江被砍断了手臂。此时他怒从心头起,手中舞棍朝着盖言晓便砸。

    盖言晓便是平时遇见明义也绝然不是他的对手,更何况今夜出巡手头上都没有称手的兵器?当下不敢硬接他的棍子,拨马跳了开去。明义怒极,催马在后面就追,那些挡住他去路的绢之国士兵被他的棍子砸了个七零八落,死伤累累。

    此时崔健江早被明义的手下搭救回城去了。

    再说明义一路追着盖言晓直奔绢之营而来,眼见得盖言晓要是逃进营中那便无计可施了,此时绢之营中也得到消息,纷纷涌出营来接应。明义见已无望追上,便取下弓箭瞄准盖言晓的背心一箭射去。

    明义的箭法称不上多么高明,只是他的这一箭势头太猛,盖言晓听得身后疾风已到,急忙用手中剑去拨打,谁知那剑竟然被箭势所激弹了开来!那箭准头略偏,一箭扎进了盖言晓的左腰,盖言晓忍住痛,败回营去。明义见已经射中,也已经来不及再追,当下便拨马而去,路上又把那绢之国的残兵杀了个人仰马翻方罢。

    至此月夜突袭事件告一段落,这完全是一次偶事件,双方都没想到事情会演变成这个结果。可是事实又活生生的摆在面前,经过这一夜的激战,高丽国王崔健江断了一条左臂,由于釜山城内缺医少药,最终崔健江因此一病不起;而绢之国主将盖言晓也中了明义一箭,这一箭受创极深,盖言晓为此也陷入了长期的病痛之中,最后不得不离开第一线指挥工作,以至于后来这箭伤成了他的顽疾,最终不治身亡。当时为了这一次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惊讶不已的人们都没料到事情会向更糟糕的方向展,只是尽力的救治着这两位受了伤的当事人。

    后世的历史学家们一直弄不明白崔健江为什么会做出去祈祷这种荒唐事来,似乎是冥冥之中有种不可言喻的力量将他导引到那里去的,而崔健江的病故也最终导致高丽国的灭亡,因为他的孩子都过于年幼,根本无力主持大局。他的死亡实际也就等同于高丽政权的结束。未完待续。

第八十三章 四 遗诏() 
崔健江的伤情越来越严重,只要面见过他的人都明白国王已经时日无多了。年仅二十六岁的国王即将抛下复国重任撒手人寰,釜山城内的人们都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能够留在釜山城内的人,都是舍弃了自己的一切决心与高丽共存亡的人,可是如果没有了效忠的对象,这些人是否还能维持信念继续战斗下去就成问题了。因此宰相朴安在和将军明义对外下达了缄口令,可是国王病危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传遍了全城,好在叛逃的现象并没有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崔健江开始经常处于昏睡状态,就算醒来的时候神志也不十分清醒,长时期的高烧不断吸取着这位年轻国王的生命力,一点一滴的将他拉向死亡的边缘。

    “将宰相大人和明义大人请来。”再次清醒过来的国王突然说出了这句话,服侍的宫人们吃了一惊,立即有人飞奔而去。

    两位高丽仅存的重臣闻讯匆匆而来,国王见到他们露出了一丝微笑,可他那苍白的脸色和满头的虚汗并不能起到安慰两位大臣的作用。

    “两位爱卿,朕今天请两位前来,有一事相托。”虚弱的国王勉强说完句话,不得不喘息片刻。

    朴安在和明义对视一眼,他们已经明白了国王的意思。明义忙跪倒在地道:“微臣谨受命!”

    朴安在行动不便,此时也奋力挣扎着扑倒在地。

    崔健江轻声道:“朕时日无多,可叹我高丽立国二百余年,竟至此而绝,朕真是愧对历代先王啊。”

    朴安在哽咽道:“陛下!陛下切不可自弃!陛下春秋正盛,高丽国还需要陛下!”

    明义则道:“陛下,今日局面并非陛下之失,陛下面对社稷危机竭尽全力,实在无愧于先王!”

    崔健江歪了下嘴角,眼中却流下泪来,仰天长叹道:“两位爱卿不用相劝,朕都明白的。高丽国走到今天已经到了尽头,朕之所以不肯出降只不过是要向世人证明高丽国可以灭亡,但是高丽王室的男人不会被征服。可是现在,一切都结束了。”

    崔健江说这段话,中途足足停下来休息了五六次。明义忙道:“陛下不要灰心,太子尚在!高丽尚在!”

    崔健江叹道:“太子年幼,什么也不明白。就算继位也于事无补。朕请两位爱卿来并非为了请两位扶植幼主,而是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相托。”

    朴安在道:“微臣俯请陛下诏命,微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如果上天要高丽灭亡的话,那么就让它灭亡好了。可是朕要你们两位替朕带着志同道合之士继续战斗到最后,高丽或许会走向灭亡,可是高丽人民不能被征服!哪怕战斗到最后一人,流尽最后一滴血,也绝不会屈服!就用我们这些人的鲜血来唤醒所有的高丽人民!这样我们的人民或许还有赶走侵略者重新复国的机会!”

    出人意料的是崔健江的这一番话连一点迟疑也没有,就连他的脸色都突然有了些红润的感觉。

    明义似乎有所领悟的点点头,再次俯下身磕头道:“陛下是想替我高丽国保留一股男儿之气,只要这股气不灭,我高丽便有复国之日!”

    崔健江点点头,眼中却露出一股期盼的神色。

    明义道:“陛下圣明,微臣愿以这身残破之躯为高丽之复兴战至最后一滴血!”

    “老臣亦然!”朴安在道。

    “如此就拜托两位卿家了。”崔健江说完便闭上了眼睛,幽幽道:“朕死后,城中之人若有愿意离去的,不必阻拦,勉强留下反为不美。”

    “臣等遵旨。”

    之后崔健江便不再开口,又过了将近半个时辰,众人才确认国王陛下已经去世了。

    公历八零七年十月,高丽最后一位国王崔健江驾崩。由于他的遗愿,明义和朴安在并没有将他的幼子扶上高丽国王之位,而是对外宣布了国王驾崩的消息,同时宣布釜山城将为了高丽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绝不向绢之国屈服。受他们的感召,釜山城内的军民们竟没有一人选择离开,连同伤病在内的四千七百四十一人依然坚守着城池对抗绢之国的军队。

    釜山城的这份对外宣告极大的鼓励了那些自组织起来对抗绢之国的百姓,他们如同星火燎原一般的起义,几十人,几百人的对抗着绢之队,尽管他们没有像样的武器装备,粮草更是缺乏,也没有统一的指挥和行动,可是依然给绢之国安东都护府的统治造成了巨大的麻烦。这个局面直到很久以后才得到改观,可是在当时安东都护府的局面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在前线围困釜山城的绢之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局面。最高指挥官盖言晓负了箭伤,虽然只中了一箭,可明义的这一箭已经伤及盖言晓的脏腑,因此伤情十分严重。盖言晓为了稳住军心又强行搭理军务更是导致了情况的恶化。直到十几天后高定边押运粮草赶到前线这个情况才得以改观,高定边几乎是半强迫性的要求盖言晓立即卧床休息并接受治疗,自己则代理起总指挥的职务。后来盖言晓因伤情迁延不愈不得不回到平壤接受治疗,高定边才正式接过指挥权。

    可是高定边这么做却引了另一个后果,那就是自从他代理指挥以后,绢之国的运粮路线就无法再向之前那么保持畅通了,在高丽义军的不断骚扰下,这条粮道断断续续,给前线的士气造成了严重的打击。未完待续。

第八十三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