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地烈风-第2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瓯城从战略上就是失去了退路,完全被包围了。
如果真能完成这一壮举的话,那么这一战例会成为经典,盖言晓和华猛大概也会成为一代名将。可惜的是他们在制定这个计划时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兵力。
就开战时的总兵力而言高丽和绢之国的相差并不大,在之前的交战过程中高丽损失了近两万人,而绢之国也付出了数千人的伤亡。现在崔健江通过搜集各地驻军在西瓯城聚集了将近五万大军,可安东都护府的兵力却没有因此多出一个来,华猛的快突击的确夺取了大片高丽的土地,可是也不能不在这些地区驻扎足以维持治安的部队才能确保安全,因此在战略态势上绢之国占尽优势,可是在实际兵力上却明显不足,难以再对高丽其他地区动进攻了。
战争打到这一步上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崔健江的部队人数虽多,却缺乏统一指挥和训练,同时粮秣辎重也严重不足,要让他采取攻势是力不从心的;绢之国也一样因为兵力不足而无法再战,最后郑梦龙的部队因为缺乏友军的支援而无法继续对全罗道进攻,不得不重新退回了海上,绢之国的战略优势得而复失。
此时崔健江也面临着痛苦的选择:他的确如计划中退到了西瓯城,并且聚集了相当规模的军队,可是他却因此失去了大片的领土,尤其是原州的失守更是让西瓯城再次变成了对敌的第一线。从这一点上来说现在的局面和他在开城几乎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却失去了更多的土地与人民。
从开城撤退令崔健江的名声蒙羞,而成云却完成了他的预定计划,虽然还是失败而回,却在一些高丽军人心中确立了他的位置。思前想后崔健江越觉得不是滋味,看见成云率军归还,整个西瓯城里最不高兴的人恐怕就是他本人了。
如果高丽还有可用的将才的话,那么崔健江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换掉成云,可惜放眼高丽已经没有一个能取代成云的武将,这逼得崔健江心中恨恨不已却只能继续与成云合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也派人四处打探,希望能找到像样的人才。
这一天正当崔健江埋头在成堆的事务之中的时候,侍者通报来了一名贵客,此人正是因为中风而不得不从宰相位置退下来的高丽老臣朴安在。未完待续。
第七十九章 二 将才()
朴安在作为崔文德时期的宰相,在朝中曾有着相当的威望,也是老将李成会的同盟。可惜的是由于他不幸中风而不得不结束政治生涯归隐田园,给阿乙支独揽大权留下了空间。如果他还能继续站在朝堂上的话,那么高丽的局面不至于落到如此的局面。这位早已归隐不问世事的老人突然不顾病体前来求见崔健江,一定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就算他什么事也没有,只要将他往朝堂上一供,凭借他的影响力就能够帮助崔健江稳住人心了,因此他的到来让崔健江欣喜不已,连忙亲自出迎。
长期的病痛将这位已经七十二岁的老人折磨得让人心痛,朴安在与崔健江印象中的已经大相径庭,往日那个红光满面的白胡子老爷爷已经变成了一个形容枯槁,面色蜡黄的老者,行动只能靠仆人抬着藤椅,还得有人不断擦掉他不经意流下的口水。
崔健江亲自将这位老人扶到了自己的殿中坐下,倒是朴安在先开了口,虽然他那不甚灵活的舌头让他的声音有些难以辨认:“陛下,草民这次来拜见陛下不为别的,是想向陛下引荐一个人。”
朴安在省去了一切寒暄之词,是因为如果那样做的话会浪费他更多的精力,对此崔健江也不想计较。既然是朴安在引荐的,那么他当然要重用了。
“不知宰相大人您想给朕引荐谁?”
“一个叫明义的和尚,”朴安在答道:“他在出家前名叫盖杰布,是盖祖大人的小儿子。”
崔健江听了大吃一惊。在高丽要是提起盖祖那是没有人不知道的,因为这是传奇武将李成会的老长官。就是这位盖祖大人现并提拔了李成会。如果说李成会是传奇武将,那么盖祖就可以称得上传奇中的传奇了。他和李成会不同的地方是李成会是以武勇著称,他的谋略都是由这位盖祖大人传授的,而盖祖本人则是文武全才。即使是比武艺他也不会比李成会差,而指挥才能更是在李成会之上。唯一的遗憾就是他的年纪太大,在与倭国作战的后期他就因病去世了。
这个盖杰布是盖祖大人的儿子,这也是崔健江第一次听说,因为他所知道的是盖祖是个不幸的武将,他的六个儿子全部在他之前为国捐躯,老将军是带着满心的遗憾闭上了眼睛的。那这个盖杰布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看到崔健江的眼神,朴安在便道出了盖杰布的生世:“当年盖祖大人六子俱亡,晚年才得了这个儿子,自此子一出生便将他送入了空门,为的就是避免让他再上战场。知道此事的只有数人而已,草民与已故的李成会大人有幸是其中之一。如今国家有难,草民这才前去与盖杰布大人商议,经他本人同意之后才来向陛下引荐的。”
“原来如此。只是这位盖杰布大人自幼便在空门,他对军旅之事······”
“陛下不必担忧。所谓将门虎子,盖杰布大人自幼便力大无穷,身轻体健,年纪轻轻就习得一身好武艺。成年后更是博览群书,深谙用兵之道,以草民看。此人纵然比不上盖祖,李成会两位大人。也可与卢炫大人相若。”
“真有如此将才,那真是高丽之幸了。敢问丞相大人此人现在何处?”崔健江喜形于色。如果这个盖杰布真如朴安在所说的话,那他便不用再依仗成云了。
“正在宫门外候旨。”
“立即宣入殿来。”崔健江道。
侍从们答应一声便传下话去,过不多时只听殿外有人朗声说道:“贫僧明义参见我主陛下。”
紧接着殿门口走进一名僧侣,崔健江见此人三十来岁的年纪,身高八尺开外,体健貌端,尤其是两条剑眉又粗又浓,让人过目难忘,站在殿中不怒自威,英武非常,心下很是欢喜。
“明义大师,寡人有礼了。”崔健江站起身来行了一个礼。
明义忙稽道:“小僧何德何能,难当陛下如此盛情。”
崔健江笑道:“当得,当得。如今国难当头,凡是能为国效力的人都当得寡人的这一拜。明义大师请坐。”
“多谢陛下。”明义深施一礼,坐了下来。
崔健江道:“大师将门之后,气宇非凡,只是令尊盖祖大人一门忠烈,为我朝鞠躬尽瘁,只有大师一脉,如今寡人违背令尊遗愿又要请大师出山,心中甚是不安。”
“陛下多虑了,”明义站起身来稽道:“小僧早已遁入空门,俗家的事情早已忘却。小僧此番前来并非为盖家世代忠烈之名,而是为了身为一名高丽子民的责任。望陛下恩准小僧为国效力。”
崔健江听了大喜,便道:“大师深明大义,真不负法名明义啊。大师可否一现身手让寡人开开眼界?”
明义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当即命人取过了他的兵器熟铜棍。这条棍比寻常的棍子长了两尺,粗了一圈,看上去便有近百斤的份量。
明义当下来到殿外的空地上舞了一套棍法。这一套棍法急如流星,虎虎生风,甚至连站在殿门口的侍卫的衣襟都被棍子吹了起来。崔健江虽然不是武学大家,但是他从小到大也见识过了无数高手的手段,深知其中的厉害。只见明义一套棍使完,将铜棍往地上一插,那棍子顿时砸碎了殿外的石块地面,插入了地下一尺有余!
“大师真乃神力!寡人今日真是开了眼界了。”崔健江不禁鼓掌叫好。
明义脸不红气不喘,俯道:“陛下过誉了,小僧的这些微末技艺不足为道,武艺再高也不过为百人之敌,要打赢绢之国的强敌,需要的是能够指挥大军的人才。小僧不过一介武夫,不敢妄受陛下赞誉。”
崔健江摇头道:“大师何必过谦?朴宰相引荐的人绝不会错。即日起寡人任命大师为护国国师,领庆尚道总兵,与成云将军一起训练我军士兵。”
“小僧多谢陛下隆恩。”明义说着便跪倒在地。
至此,绢之国又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只是这个时候还没有任何一个绢之国的人知道这一点。未完待续。
第七十九章 三 求援()
在崔健江稳定局面招揽人才的同时,杨莲也在向皇帝刘龑上表,请求援军。
原本作为安东都护,杨莲完全可以自己募集士兵,可是他所处的治所全部是属于原来高丽的领土,这片土地不但满目疮痍,根本无可征之兵,而且就算有兵可征杨莲也不能相信这些士兵会真的全力与高丽作战。如今与高丽作战已经出现战线过长兵力不足的现象,后方维持治安的军队数量也出现了明显的缺失,长此以往控制局面尚且有危险,就别说针对高丽的战争了。因此杨莲在奏章里明确表示,既然朝廷决心与高丽决战到底,那么就必须的兵力才行。
收到杨莲奏章的刘龑陷入了两难。攻击高丽的确是他下达的旨意,可是这也并非是他的本意。如果不是高丽先破坏和平采取行动的话(其实是高定边诱导所致),刘龑原本是打算维持现状好腾出手来对付突契的。现在绢之国全部的国力都被用来筹备对突契的战争,现在处于财政吃紧的状态,要在这个当口在扩大对高丽的战争的话,确实力有不逮。
刘龑最希望出现的情况就是在安东都护府大力的打击之下,崔健江再次提出和议的要求,借此绢之国可以处于在谈判中更为有利的位置。可是现实与想象相去甚远:尽管杨莲攻陷了高丽的新都开城,却没有打垮崔健江的抵抗意志,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还激了高丽人同仇敌忾挽救国家危亡的爱国情绪,如此看来与高丽的战争非但没有划上句号的迹象。反而要做好长期战争的准备,这显然与绢之国的利益不符。
为此他召集了兵部的官员一同商量此事。王汉新作为曾参与对高丽作战的一线武将,也出席了这次御前会议。
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该不该继续对高丽进行战争?如果会对整体国家战略造成影响的话,那么哪怕主动向对方提出和议也是必须接受的事情。
众人的意见分为两种,一方以兵部尚书安靖边为,他们认为绢之国已经无力在两个方向上动战争,既然要全力对付突契,那么就应该及时从高丽抽身才对。如果以将开城一线的城池还给高丽作为停战条件的话,那么高丽应该会欣然接受和议的。
持反对意见的另一方(如果能称之为一方的话)只有兵部侍郎薛伯仁和安远将军王汉新两人。这两位参与过对高丽战争的将军都认为不能就此半途而废,高丽与绢之国结怨已深,只要他们恢复力量一定会在绢之国背后插上一刀的。与其等到那个时候不得不回过头对付高丽。还不如趁着现在与突契的战争还没有全面升级之前先彻底解决高丽这边比较好。
安靖边与薛伯仁不和是众所周知的,他们在同列朝堂以后几乎就没有意见一致的时候,这一次也不例外。安靖边捋着胡须对薛伯仁和王汉新道:“在下很理解两位的心情,作为曾在那片土地上浴血奋战的人,一定有许多同僚好友战死在那里,当然希望能够彻底消灭掉高丽了。可是请容在下提醒两位,我们在讨论的是我国的根本利益和战略大计,是不容个人情绪来影响判断的。”
安靖边咄咄逼人的言辞刺激了薛伯仁,他正打算反唇相讥的时候。王汉新却抢先了一步:“尚书大人说得不错。对于高丽我的确是有极其强烈的个人情绪,就我个人而言不把它灭亡就觉得有什么没有做完一样。不过请尚书大人不要误会,在下并不会因为这种个人情绪就忽视我国的根本利益,只不过要做出的正确选择正好与我个人的目的相吻合而已。高丽是心腹大患。我们绝对不能养虎为患,只有现将他彻底打垮才能放心的对付突契。”
“可是我们现在需要对突契作战,没有余力对付高丽!这一点请王安远考虑清楚!”安靖边毫不退让。
王汉新摇头道:“如果把眼光放长远点来看就会明白了。眼下我们分出力量来对付高丽,正是为了将来能更好的战胜突契!与国力尚且完备的突契比较起来高丽已经是一个垂危的病人。此时不将他置于死地,等到他养好了病再要对付他就麻烦了。同时面对两个强敌才是真正的于国不利!眼下我们正寻求与帕斯帝国联合进攻突契的可能,那么就是说在采取全面进攻之前还有相当的一段时间,利用这一时间来彻底解决高丽问题难道不是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