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地烈风-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嗣义听了频频点头:“四弟谋定而后动,真是用兵之良将。”

    陈世杰开口道:“四弟想要了解的那个邪教,碰巧我知道一些里面的内情,不知道四弟想不想听?”

    “三哥,你要是知道就赶紧说吧,情报不嫌多。”

    陈世杰道:“好好,那我就说说,这是我从江湖上的朋友那里听到的。虽然是道听途说,但是其中的准确度应该很高,这些朋友们可不是会胡说八道的人。

    颍州的邪教是信奉一种叫做什么依极由尼的邪神,据说是从辛德拉传来的,也有说是从帕斯传来的,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宗教把自己的神祗奉为唯一正确光荣的主宰,所有不信奉它的人就全部是邪恶的魔鬼,进而神的代言人也就成了代表正确的化身,凡是与之持反对论调的人就全部成了恶魔。对于恶魔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除掉。”

    “这算是什么狗屁神?这愚蠢的逻辑简直比狗屎都不如。”王汉新骂道。

    陈世杰继续道:“四弟不要着急,下面才是重点。这种愚蠢的邪教本来是不会有正常人会相信它的,所以这邪教进入我国境内已经多年,却一直无法展起来。可是最近几年情况突然生了改变,他们突然改变了布教的方式,不但严密控制着教徒内部的统属关系,也开始改变了招募教徒的方式,他们不再靠劝说而是用武力胁迫普通百姓入教,一旦进入教内他们就会用严密的制度来控制教徒,然后进行洗脑攻势,直到那些百姓屈服,甘心接受他们的指使。而之所以会有如此的改变,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教派里引进了一个人,这个人用他的才干做了这些改变,甚至已经控制了这个教内的实权。此人名叫安在道。”

    “等等,三哥,你说那个人叫什么?”

    “安在道。四弟你认识这个人吗?”

    “被你说着了,三哥,这个人我虽然没见过,却是早就知道的。”王汉新说着便从席间站了起来,这个安在道正是晋王之乱时晋王刘潜的幕僚,整个事件中一直逃匿至今的唯一一个漏网之鱼!“三哥,看起来这个安在道就是邪教的中坚力量,你的朋友们能找到这个安在道的确切位置吗?”

    “这个不敢确定,但是有可能。”

    “好!三位哥哥,看来我们要开始做出征的准备了。”王汉新朝三位新结拜的兄长举起了酒杯。未完待续。

第七十二章 五 朝议() 
刘龑看到由兵部侍郎薛伯仁转交的王汉新的奏章以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薛伯仁也在一旁笑而不语,惹得一旁的伍思成有些不明所以。伍思成再要问时,刘龑却摆摆手说明日在朝堂上让他当众读给诸位大臣们听。

    等到第二日早朝时,伍思成当着所有大臣把王汉新的这份奏章念出来的时候,连他自己也差点撑不住笑出声来。尽管他早就知道了王汉新这次又惹了个大祸,不由分说的将卫州三十四名官员尽数诛杀来平息民怨,可是他也想不到王汉新竟然没有上表请罪,反而厚颜无耻的要求皇上封赏自己的不世奇功。因为根据他的谬论来说他仅仅用了三十四颗无耻官员的人头就成功平息了民怨,为皇上重新赢回了卫州的民心,而且还在这些官员的府邸中查抄出大量被他们私自扣下的赈灾粮食以及收敛来的民脂民膏,确认了这些人玩忽职守,中饱私囊,祸国殃民的真凭实据,为朝廷铲除这些蛀虫节省了大量调查的人力物力,这样的大功皇上若不能论功行赏,恐怕无法激励臣子们为皇上效命的热情。

    要严格说起来,王汉新的行为是非常符合皇帝刘龑的意思的,只不过刘龑可不能这么毫无凭据的胡乱杀死官员,然后再抄家收集证据,王汉新做了刘龑身为皇上都无法执行的事情,将卫州的官场一锅端了,一劳永逸的解决了这盘根错节的问题。但问题在于他这么乱来造成既成事实也就够可以的了,现在还腆着脸讨封赏,实在是有些忘乎所以了。最过分的是皇上一时心头大快还让自己在朝堂之上把这份奏章读出来,伍思成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有些大臣气得浑身抖,因为那些被杀的官员不是他们的亲信党羽就是他们的门生故吏,王汉新这一举动无疑得罪了朝廷中的不少人。

    等伍思成读完,刘龑才道:“各位爱卿,这个王汉新在卫州干了什么想必大家都听说了,现在又上了这么一份表章。各位爱卿觉得应该如何处置此事呢?”

    刘龑这么一说,众臣都默不作声。这群人都不是笨蛋,如果皇上对于此事大动肝火的话,根本用不着找大臣商量,完全可以按照律法来办事,一道圣旨就能把他给办了。会把这件事公然放到朝堂上来商量,那就是没打算要严办此人。反而是打算拿这件事来敲打与之相关的人员的意思,这会子贸然表态是非常危险的。

    过了一会儿,前科的榜眼邱逸儒站了出来,道:“启禀皇上,王讨逆所行之事究其结果而言,或许是让卫州重新归于平静,百姓能够重新安定生活的办法。可是其行事之初衷却是严重违反了国法的行为。而且还大言不惭的上表请功。微臣以为此事断不可行!一旦开了这样一个头,国家的法律。陛下的威严将荡然无存,应该严惩不贷以儆效尤才是。”

    刘龑听了点点头:“邱爱卿所言极是。朕也觉得王讨逆此举不妥。只是一来颍州之乱尚需其领兵平定,二来此事就结果而言确实可称之为一功,既要稳住此人。又要兼顾国法,确有两难的抉择,所以才请诸位爱卿来一起商议此事。不知邱爱卿有何良策?”

    邱逸儒拱手道:“陛下,微臣以为有功不赏。有过不罚,则国法不行,天子威严不存。可事情不能一概而论,功不可没,当赏则赏,过不可抵,当罚则罚!”

    刘龑笑着一拍龙椅,道:“邱爱卿说得好!此论甚合朕意!王汉新擅杀朝廷命官,有失国体,朕立即修书一封严斥其罪,并免去其讨逆将军之职,削职为民,暂领讨逆将军印继续讨伐颍州之乱。但其平定卫州之乱有功,且查处卫州各级官员渎职罪行,着加封安远将军职,另赏出征将士每人银二十两,酒一坛,以资鼓励。”

    众位大臣一听心里都是一凉:这哪里是惩罚,安远将军和讨逆将军都是正五品下,可是位阶还在讨逆将军之上,而且并没有夺取王汉新的节仗,他依然可以临机专断,里外里王汉新就受了一顿训斥,还白拿了几十万两白银的赏赐。皇帝今天这一出就是为了向大家宣布他对王汉新的绝对支持么。

    由于邱逸儒的这番话义正词严,大家谁都不便提出异议来,反而给刘龑省了不少是非,经过这次朝会以后,邱逸儒反倒成了名人。其实他的本意是想让皇帝严厉惩罚王汉新的,只不过没料到皇帝借力打力把事情转了个儿,结果邱逸儒由于和皇上配合的十分默契,以至于大家都认为邱逸儒是皇上事先安排好的托儿,由此纷纷以为邱逸儒已经深受皇上信赖,转而有不少人开始巴结起他来,这位邱逸儒以后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退朝以后伍思成向刘龑建议道:“陛下,微臣以为应该借此机会褫夺王汉新的节仗。此人行事往往出人意表,给他太大的自由恐怕会难以收拾。”

    刘龑叹了口气道:“你的忧虑朕不是不知道,可是这节仗当初是他问朕讨了去的,为的就是能够按照他自己的意思用兵。这一点上朕认为没有做错,王汉新是个不能用常理去拘束的人,给他自由挥的余地他或许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这次的卫州平定战,按照常理行事恐怕无法在短短一月之中做到这一点,何况这一个月中还有一大半是在路上的时间。可是有利有弊,有了显著的成果,也会有明显的弊端,这就是用王汉新这个人的代价。如果此时束缚住了他的手脚,反而会使得事情变得复杂化,而且也会使他产生退缩的念头。如果你想早点把这头野狼关回笼子里,倒不如尽力配合他早日凯旋而回,这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伍思成低头行礼道:“是。陛下既然已经深思熟虑,微臣就放心了。微臣必定尽力为王安远提供情报,助他早日平定颍州之乱。”

    卫州的这场风波至此大致落下了帷幕,可是伍思成的忧虑还是有先见之明的,果然王汉新又在颍州闹出了更大的动静来。未完待续。

第七十二章 六 邪教() 
与急袭卫州不同,王汉新在赶赴颍州的时候行军度并不快,这当然不是他想这么做,而是因为他还没有获得必要的情报。

    颍州的依极由尼教徒数量固然不如卫州民变的百姓那么多,可是他们却有着普通百姓所没有的狂热,以及更为严密的组织结构。而且他们的行动模式十分诡异,对于这群邪教徒而言什么利益,战略都不重要,他们完全凭借着神的指引来行事,因此很难掌握其动向。更可怕的是他们每攻陷一处都会引一场灾难,凡是拒绝入教的百姓全部会遭到屠杀,之前在他们人数尚且单薄的时候他们还只敢打劫行人扩展势力,慢慢开始攻掠村庄,然后就是城镇和县城了。由于数量急剧增加,他们的行动规模也越来越大,攻击效率也是越来越高。终于,他们的力量强大到了可以瞄准颍州城的地步。

    四万邪教徒围住了颍州城,如果不是颍州城的城墙尚算坚固的话,恐怕城内的百姓将面临一场巨大的灾难。

    颍州城危急。王汉新等待的机会也终于来临了。

    邪教徒的士气高昂,可是武器却很简陋,从县城收罗来的兵器数量有限,其余的武器都是铁匠临时打造,用这些武器来攻城势必会造成巨大的伤亡。为了给部队打气,依极由尼教的教主决定亲自赶赴前线煽动部队,而王汉新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在两天内,王汉新的骑兵急行四百里成功突袭到了敌后的依极由尼教教主一行。

    然而这一场拥有绝对优势的战争却演变成了难以想象的苦战,仅仅五百人随从的依极由尼教教主一行人在遭到王汉新骑兵突袭的状况下依然死战不退,他们高喊着神的名字不顾死活的缠斗在被全歼之前给予王汉新部极大的损失,尽管最后教主连同绝大部分教徒以身殉教,可是王汉新的骑兵受到了过卫州平定战全部伤亡两倍的损失。

    这还不是最让人震撼的事情,战后王汉新部抓了大约二十名俘虏,这些人中包括了王汉新此行的最大目的——安在道。原本这是一件大喜事,可是事实上王汉新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些俘虏中除了安在道和另外一名高级神职人员之外其他人的眼神中明显可以感受到他们已经不是正常人了。在他们的眼睛中只有那种属于宗教的狂热以及对于杀戮的渴望,完全看不到属于人类良知的那部分。

    面对这种情况,王汉新一边组织撤出敌占区,一边提审了安在道。已经是天命之年的安在道看上去略显苍老,尽管王汉新之前并没有见过这个晋王刘潜的幕僚,可是他却坦然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安在道,你对这些教徒干了些什么!”王汉新对于他这种人毫不客气。因为这场恶战让他感觉到了一股由衷的恶心。

    安在道干笑了几声,道:“我干了什么?我不过是帮助他们坚定了信仰,同时帮助他们把原本惨淡经营的教务变得风生水起而已。”

    王汉新啐了一口,道:“你把这些人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就为了你个人的野心,对抗朝廷?”

    “对抗朝廷?哈哈哈哈哈”安在道突然狂笑起来:“开什么玩笑!就凭这点人能对抗朝廷?!真没想到你把老夫想得如此浅薄!如果老夫还有时间的话,绝不会现在就向朝廷难。老夫至少会让这个宗教展到横跨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后再动手!可惜,天不假年。老夫已经时日无多,只能像现在这样做了。也罢,虽然此事不可能成功,至少能让天下都记住老夫安在道!”

    “你这个疯子!天下只会记住倒行逆施。泯灭人性!”王汉新听了以后勃然大怒:“把他的手脚经都挑断!不准让伤口愈合,在押送回京城之前让他好好体会一下别人受到的苦痛!”

    盛怒之下的王汉新所作所为往往会引来后人的非议,但是这一次的行为却让后人颇为称道,因为紧接着又生了一件事。引了更加坏的结果。

    那二十来个俘虏在撤退的第二天晚上全都犯了病,他们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两眼凸出且布满血丝,喉咙里出的声音完全不像是人类,倒像是野兽的嘶吼。随队军医在诊断之后向王汉新禀报说这些人全部长期服用了某种药物,使得他们一但停止服用就会变成这个样子,只有那药物可以使得他们维持健康的状态,但是可能会使得心智迷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