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地烈风-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的谣言满天飞。接到报告的苏成栋只觉得天旋地转,差点没昏过去。
王汉新这次的祸闯得太大了,已经不是想替他描补就能蒙混过关的了。如果是在攻陷平壤城时将高丽王室斩尽杀绝那还有得说。最多算是太过狠毒了一点。可是现在不同,高丽国王已经投降绢之国,身为俘虏的他依然享受着比对绢之国王族的待遇。而王汉新居然把这么一位身份尊贵的俘虏给杀了,就连他的家人也一个没放过。这无疑把整个绢之国。乃至于皇帝刘龑至于背信弃义的位置上。从此高丽百姓再也不会相信绢之国的任何承诺,那现在所占领的地区该如何维持统治?那些未被统治的地区也必定将绢之国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这样一来战事恐怕根本无法停止下来,继续连绵的战事势必会拖住绢之国与突契作战的步伐,这一桩桩一件件的连锁反应全部都是因为王汉新为了个人恩怨而做下的这件事。这么大的责任别说是苏成栋了,就算常邈在世也是捂不住的。那这件事究竟该如何收场呢?
就在苏成栋急得团团转的时候,高定边创帐来见。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自己的兄弟王汉新求情。由于这次的祸太大,因此深知其中利害的高定边根本没有二话,直接表明了愿意用自己全部功绩官位为交换,宁愿降职成为一名士兵,只求苏成栋能够从轻落王汉新。
对于高定边的要求苏成栋只有苦笑的份儿。说实话如果自己真能帮忙的话,他是很想保住王汉新的。虽然这个刺儿头老是给自己惹麻烦,还屡教不改,可是就连苏成栋也不得不承认王汉新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作为一个仅仅从军六年就能以二十一岁的年龄做到从六品上的人,只能解释为他很有军事天份,而且在最近这几年王汉新的表现越出色,辽东军中最抢眼的将领就是此人,如果不是因为惹了太多麻烦的话,只怕他的官阶会比现在更高才是。像这样一个人才如果因为这次的事情而被处决实在是太过可惜,同时也是绢之事人才上的巨大损失,可是要不将他明正典刑的话又确实说不过去。
就在他犹豫时,王汉新又做出一项惊人的举动,他率领着几十名死士举行了盛大的公祭仪式。他们拿着被烧焦的高丽王室成员的尸体面朝着家乡的方向焚香祭拜,王汉新一干人等放声痛哭以至于几近昏厥,满营将士看了人人落泪。公祭完毕之后这些人一起来到苏成栋的帐前肉袒谢罪,声称自己大仇得报已经无憾,愿意任凭苏成栋落绝无怨言。
在王汉新向满营军兵秀过这一幕之后,居然有不少士兵对他也起了同情之心,一起跪下来替王汉新求情。最后局面闹得几近失控,苏成栋为了稳住局面只能妥协。他向士兵们说明此事事关皇上名誉,已经不是他自己所能处理,为今之计只有上报皇帝陛下,如果皇帝愿意赦免王汉新的话自然最好不过,如果皇帝要他死,那么也只能认命,最后总算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于是苏成栋把王汉新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皇帝刘龑。未完待续。。
第六十五章 六 处理罪犯()
一个人惹出来的祸却让整个绢之国朝廷为之头痛,眼下这个帝国的皇帝刘龑正在薛伯仁的府邸内秘密会谈,讨论该如何解决这件事情。
商量的双方立场都不太稳定,这也充分说明了他们内心的纠结。一方面他们对于王汉新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以解心头之恨,另一方面他们又确确实实的舍不得在绢之国即将对突契用兵的当口损失这么一位有前途的年轻人才。于是商讨变成了一场双方没有立场的辩论,每当其中一方试图为王汉新开脱时,另一方则立即提出大量的依据反驳,反之已然,直到两人都心力交瘁也没争出结果来。
看着君臣两人为了这个话题搞得焦头烂额却不得要领,一直在边上作壁上观的伍思成轻轻咳嗽了一声,开口道:“请容在下插一句嘴。如果我们把王汉新斩示众以谢天下,我们是不是就能获取高丽百姓的欢心,从而好好的统治他们呢?”
刘龑想了想道:“不能。”
“那便是了,既然我们处罚了王汉新也无法再挽回声誉,那么又何必再多此一举的处罚他呢?”
“什么!不处罚他?!”这回是薛伯仁和刘龑同时叫了出来。
伍思成点点头道:“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很简单。我朝要与突契作战需要大量的军事人才,而王汉新就是我们所需要的,那么为了不可能挽回信任的高丽子民去杀死一个我们有用的人才是非常不明智的。这件事情其实不光是陛下,薛大人。就连苏副都护,满朝文武想的都大同小异。真正困扰大家的只是内心的道德和良知不能容许他的这种做法,大家之所以这么绞尽脑汁不过是为了给王汉新一个足够严厉的警告。同时还要不伤及他的性命,又能兼顾国体面子的办法罢了。请恕在下直言,这样的方法是不存在的。所以无论怎么讨论和思考,都不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的。”
薛伯仁被伍思成这么一点,这才醒悟过来,手拈胡须说道:“的确如此,的确如此,当局者迷,微臣和皇上都被绕进去了。所以反而看不清楚这些。那以伍大人之意,该当如何呢?”
伍思成先向刘龑施了一礼,道:“依在下看来,王汉新不适宜再留在高丽。先,他这几年来所作所为令高丽百姓对他深恶痛绝,有他在容易激起民变;其次,他杀害了高丽王室一族,恐怕想要取他性命的高丽人也不在少数,继续留在高丽对他而言也不安全;第三。我朝对突契用兵,正是用人之际,将其调回京城听用反而更加有利;最后,将此人调走。从高丽消失多少也可以缓解一些民怨,方便对高丽的统治。”
刘龑摇头道:“王汉新这么一闹,高丽的福王崔健江岂能善罢甘休?他定然会招募兵马再与我们作战。高丽的战事不会就此了结,加上现在何灵染病不能理事。苏成栋要代理辽东都护一职,这个时候从前线指挥里把王汉新调走恐怕不合时宜。”
薛伯仁觉得刘龑的说法实在是可笑。刚才他还在为要不要处决王汉新伤脑筋,现在又把他放在与高丽继续作战的将领序列中,显然从心底压根儿就没打算要处罚他。看来自己也真是糊涂,皇帝上自己这里来其实只是要找个台阶下而已,自己居然认认真真的和他争论起来,实在是有够不识时务的。想到这里,他开口道:“陛下,关于这一点微臣也同意伍大人的说法。高丽战事虽然还没有结束,但是高丽军的名将和主力已经被我军歼灭殆尽,福王崔健江纵然想要领兵来与我国交战只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高丽的战事已经不再是我国的重点所在,我国应该将战略的要目标转到突契国上来才是。况且调走一个王汉新影响也不会很大,那里还有盖言晓,华猛,高定边坐镇,应该足以应付了。相比之下倒是要尽快委任一位治理那片土地的行政官员才是。”
刘龑听薛伯仁这么说,这才点点头道:“薛卿家如此说,朕也就不再坚持了。此次与突契作战中幽州防御使杨莲表现欠佳,这原本也不怪他,他本来就不是武将。倒不如就此机会,将高丽的土地设为安东都护府,由杨莲任都护负责那里的行政治理,盖言晓为都护府司马,华猛,高定边为副将,负责军事事务。朱天顺此次作战有功,升任幽州防御使,薛爱卿以为如何?”
“皇上赏罚分明,微臣附议。”
刘龑笑了笑道:“那咱们还是回到正题,该怎么安置这个王汉新?”
薛伯仁听完一愣,随即答道:“这小子屡教不改。从高丽战场上将他调回,对他而言是件真正折磨他的处罚。不过仅仅如此而已实在是难以服众,这小子年纪轻轻就平步青云,当年仗着常都护对他青眼有加胡作非为,如今更是变本加厉,不好好惩治一下他他也不知道安分守己的做陛下的臣子,这样恐怕反而对他将来的仕途不利。至于如何处置么,微臣全凭陛下圣断。”
刘龑想了一会儿,道:“不如这样吧,他现在是从六品监门校尉,这次平定高丽也算是有他的功劳在,就封他一个正六品上威远将军的虚衔,让他领受着正六品的俸禄,然后罚他在长安街头做个巡街的役卒,这样可以借机好好打压一下他的气焰,而一旦有战事,只要恢复他的身份领军出征便是,如何?”
“役卒吗?”薛伯仁想想王汉新这个嚣张无比的小子被迫在长安街头巡街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听起来挺解恨的,陛下真是英明睿智。”
就这样,刺头王汉新的命运在远离高丽数千里之遥的长安一隅被决定了下来,绢之国历史上最奇葩的人事命令就这么被刘龑,薛伯仁和伍思成炮制出炉。从此也掀开了王汉新军旅生涯的新一页篇章。未完待续。。
第六十五章 七 分离的双壁()
接到皇帝的圣旨说将犯王汉新押解进京候审,苏成栋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如果皇帝要杀了王汉新的话,最好的地点当然是当着万千高丽百姓的面来杀才是,既然已经要将他押解进京候审,那么这条命算是保住了。
不过刘龑可没有傻到在圣旨里说明会如何处置王汉新,这样的话他就会丝毫没有精神压力的踏上旅途了,所以苏成栋自然无法获悉王汉新此行的吉凶。向这位犯事儿的主宣读了圣旨之后,看着主事者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苏成栋心里不免有些不快,他用一支胳膊撑住了桌案,歪着头道:“王汉新你听着,就算圣旨上说的表明了不会要你的小命,也不代表你就会有什么令人向往的结果,这一点你最好有个心理准备。”
王汉新点点头:“属下很清楚这一点,不过在下既然连死都无所谓,恐怕也就没有什么待遇令人困扰的了。”
“你就是嘴硬,虽然事不关己,不过还是希望陛下对你能有个令人满意的裁决吧。”
“多谢大人关心,属下不胜感激。”王汉新如此回答道。
虽然他尽力显得漫不经心,但是苏成栋还是可以看出他掩饰的激动。这个年仅二十一岁的年轻将军或许经常显得很老成,但其实内心还是那个十五岁的少年而已。就是这一点最讨苏成栋的喜欢,可惜这个人即将离开自己的身边,不知何年何月再得相见了。
为王汉新的饯别会办得相当简单,参加的人只有苏成栋。盖言晓,华猛。郑梦龙和高定边五人而已。这个爱惹麻烦王汉新不知怎么在辽东军中颇具人望,如果不限制人数的话恐怕会演变成整个辽东军为他送行了。众人对王汉新多是寄予厚望。因此临别时的赠言都比较煽情,搞得大家都唏嘘流泪起来。会后王汉新便要搭上郑梦龙的船飘过大海前往青州,从那里进入黄河逆流而上前往长安。高定边也登船相送直到大同江出海口。与众将依依惜别之后,王汉新头也不回的踏上了船,避免再与大家直面相对。
高定边在身后拍了拍王汉新的背,道:“想不到竟会和你分别,正是造化弄人啊。”
“别说了,大哥。”王汉新回过头望着高定边,眼眶中滚动着泪水:“将来咱们总还会再见面的。在那天到来之前。请大哥好好保重吧。”
高定边也觉得鼻子酸,只得尽力仰起头来,不然眼泪滑落。过了一会儿才道:“此去长安人地生疏,贤弟不可再像往常那样任性行事了,京城不比军前,那里的人们关系复杂,随便哪个人背后都有你不能想象的强大后台,得罪了那些人可就麻烦了。”
王汉新听了嘿嘿一笑:“大哥你还不知道兄弟我吗?咱们在战场上生生死死爬过来的人会怕这些?倒是大哥你,一定要多留些神才是。”
“我又有什么好留神的?”高定边不解的问道。
“我一走。你就是辽东军中最年轻的将军了。如果我推算不错的话,应该不会仅仅让你负责一个虎卫营而已,恐怕还有更多的责任会压到你的身上的。可是我觉得今后我国的要目标不会再是高丽,而会转到与突契的作战上去。因此辽东军中有相当一部分精锐部队会被抽调走,由此留在高丽的军队数量会明显下降。但是高丽的威胁却没有完全消除,福王崔健江还在。如果留给他太多准备的时间的话,他就会积聚力量取得优势。到那时候再要收拾他可就麻烦了。”
高定边笑了笑:“这一点恐怕不是你我能决定的,朝廷如果无意再与高丽作战。我们只能固守而已。”
王汉新朝他眨眨眼,笑道:“朝廷是命令固守,不过好像没有说过不能朝对方的攻击动大规模的反击吧?”
“你这个坏小子,还是这么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