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文娱高手-第3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他几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丑陋学派?这是什么鬼?我怎么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一个丑陋学派?还有,我只是乱说的没有制定什么标准,你们是不是搞错了?

    朱子清一脸懵逼的看着几人。他突然有一种错觉,如果这个情景放在一百年前,妥妥的我党创始七人小组会议啊。

    “丑陋学派?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朱子清压低声音问道。

    “现在不是讨论这个的时候,事后我在告诉你。”李小平轻声说完,马上高声对五人说道:“标准已经有了,那么我们来继续交流各自的心得吧。”

    在朱子清茫然的目光下,六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起来。刚开始他还有点摸不着头脑,可是听着听着他的脸色就变了。

    这几个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一方大拿,绝非沽名钓誉之辈。这从他们的言语里就能听的出来,真正让朱子清惊讶的是这些人对丑陋的解读和扩展。

    比如,松下康夫认为想解决一个民族当下存在的缺点,不能只着眼于现在,要从他的历史文化中寻找答案。

    约翰·格雷认为,男女关系也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要认识和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了解当地男女关系的变迁。

    从历史中寻找答案朱子清不觉得奇怪,但从男女关系的角度去剖析,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打死他都想不到,丑陋还能从这个角度着手。

    仔细想想,又觉得他说的也挺有道理。人类就分为男女(你确定?),从某个角度来说,男女关系涵盖了整个人类所有的问题。

    几人越聊越投入,很快就忽略了朱子清的存在。不过他并没有觉得受到冷落什么的,反而觉得很庆幸。

    和这几位比起来,他这个创意人太名不副实了。真让他继续说,还真就无话可说了。忽略反而更让他高兴。

    而且他坐在旁边也一点都不觉得无聊,听几人交流,他也觉得获益匪浅。

    人一旦投入精力去做一件事情就会感觉时间过的很快,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当朱子清回过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接近黄昏。

    一般情况下,这种时候大家应该一起共进晚餐增进友谊的。但让朱子清奇怪的是,五人组直接起身告辞,李小平也没有挽留。

    等把人送走,朱子清迫不及待的对李小平道:“快说,到底怎么回事儿。”

    “这么急干什么,你肚子不饿啊,吃过饭再说。”李小平不紧不慢的道。

    “我现在一肚子的疑问,吃什么吃。快说,说不清楚别想吃饭。”朱子清急道。

    “好好好,我说还不行吗。”李小平笑道。

第七十六章 学派2() 
“你知道对一个文人来说最大的成就是什么吗?”李小平反问道。

    “这个……”朱子清一下被问住了,作为一个文人,他还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李小平并不是故意卖关子,也不是故意吊他胃口,所以直接就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对一个文人来说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开创流派。”

    “你们……丑陋流派,我终于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了。”朱子清又不笨,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岂能想不明白到底出了什么事儿。

    “康夫这些人虽然都已经功成名就,在业内拥有巨大声望。但都面临一个困境,上面有前人大山般压着,本身又面临瓶颈。想突破实在太难,最好的办法就是另辟蹊径。”李小平接着说道:

    “然后他们在《丑陋》上看到了突破的可能性,于是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了中国。

    正所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我们大家聚在一起交流看法,才发现原来丑陋这个题材还有这么大的潜力可以发掘。于是我们就一拍即合决定组建丑陋学派。”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算是每一个文人最大的梦想了。这三者不要说全部都能做到,哪怕做到任何一个,都是很困难的事情。

    松下康夫几人已经功成名就,在各自领域都是一方旗帜性人物。但他们都没办法摆脱前人的窠臼,不管多么努力,都是在为前人打补丁。

    看起来享誉一时,身后就不好说了。青史留名也有很多种,有一种是一笔带过,有一种是浓墨重彩。

    松下康夫等人的追求就是在史书上占据更多的笔墨。成一家之言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

    但成一家之言又岂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从古至今,能成一家之言的凤毛麟角。

    陈启明的《论语正义》是,高析的《论语解析》是,朱子清的《文化苦旅》算是触摸到了门槛,《论语别裁》标志着成一方大家。

    他们是在正统文学下自成一家流派。

    《丑陋》如果真成学派,算是剑走偏锋。不入主流,但也弥足珍贵,足够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作为学派的创始人和奠基人,肯定能留下重重的一笔。

    “开创学派是好事儿,可是找我过来还搞个什么标准出来是什么意思?”朱子清问道。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们虽然是合作关系,但内部也存在竞争,谁都想当学派的领袖。谁都不服谁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矛盾激化,只能找你这个创意人来当精神领袖。”李小平无奈的说道。

    朱子清也是无语,这学派还没影呢就开始争权夺利了,你们确信这个学派能发展壮大?

    “虽然丑陋最初是我提议的,但研究发展都是你们在做,我基本没有什么贡献。把最大的功劳让给我,你们愿意?”

    “你以为你这个精神领袖是白当的?”李小平笑道:

    “一个学派想发展壮大,要快速传播,最好的办法就是拥有足够优秀的作品以及足够影响力的成员。你朱子清不管是在学界还是在普通人中间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让你当精神领袖,可谓是一举多得。”

    说白了就是要借助朱子清的名声壮大丑陋学派的声势。被利用了,朱子清生气吗?有一点,但更多的是复杂。

    成一家之言,这是所有文人的追求,朱子清也不例外。

    虽然已经有了《文化苦旅》和《论语别裁》,但这种学派开创者的名头绝对没有人嫌多。

    至于这些人能不能把所谓的丑陋学派搞起来,他是一点都不怀疑的。通过刚才的交流他能看得出来,这些人是有真才实学的,对丑陋是真的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想法。

    经过发展完善,拥有更深含义的丑陋一旦成型。到时候《丑陋的岛国人》、《丑陋的美帝人》等等作品同时问世相互声援,将会在学界造成多么巨大的影响。

    声势被炒作起来,拥有完整的学术思想以及创作标准,丑陋学派必将势不可挡。

    而作为学派的创意人、精神领袖、标准的制定者,朱子清将获得更大的好处。

    可以说,这几乎就是一个双赢的事情。朱子清付出的是名声,收获的是更大的名声。

    同时,这件事儿也再次为他敲响了警钟。

    不可否认,作为穿越众,拥有一个世界的知识。哪怕他不停的提醒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里,难免会产生一些骄傲自得的情绪。

    今天,这些人为他上了生动的一课。

    哪怕前世他在孤陋寡闻,也知道《丑陋》并没有形成什么学派,反而因为原著过于消极,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列为禁书。

    在这个世界,《丑陋》才出现一两年,就有人要以此创建学派了。还不是空想空谈,而是有依有据切切实实的在行动。

    这一事实再次告诉他,‘土著’并不土,他这个穿越者实在没有什么好骄傲的。如果不抓紧学习提高真实水平,光靠前世的东西是走不远的。

    怀着复杂的心情,朱子清返回了自己的住处。接下来几天他什么事情都没做,每天都去李小平家听他们交流,观察事情的进展。

    毕竟这是关乎声誉的大事儿,他也不敢轻易做出决定。好处不是那么容易拿的,万一失败了呢?

    虽然他还有《文化苦旅》和《论语别裁》支撑,不至于一蹶不振。但失败总归是失败,没有人愿意失败。

    了解的多了,他的心才算逐渐放进了肚子里。这些人确实不简单,也都是真的在把这件事儿当成生死大事在做,而不是在玩笑。

    随着交流,新丑陋的大体框架逐渐完善。朱子清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可行性非常大。

    他在这里为新流派的事情忙碌,外界也没闲着。

    关于朱子清被武大开除的事情也是逐渐发酵。和之前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同情起朱子清,认为情有可原,武大的处理办法太简单粗暴了。

    然后,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出现一股风潮,号召大家去武大官网请愿,让他们收回处罚决定。

    当然,相应的人并不多。嗯,也不算少,毕竟朱子清的粉丝基数在那里放着。

    而各大媒体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大多都对这股风潮进行了报道。报道里对网友的这种行为都给予了积极肯定。

    然后,不知不觉就营造出一种朱子清被开除是不应该的,是值得同情的。

    武大顺势响应的民众的心愿,发表了第二份公告,大意是:朱子清的行为确实应该开除,哪怕他是名人也不行。学校是一个公平公正的地方,不能为了一个人置规矩于不顾。

    但考虑到大家的意愿,以及朱子清在校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学校决定授予朱子清荣誉校友称号。

    对于这个决定,网友满意了,认为自己的请愿得到了重视。媒体也满意,一连串事件为他们创造了无数的新闻。粉丝也满意了,虽然被开除,但荣誉校友弥补了一切。

    唯一不满意的估计就是那些黑子了,但这个时候,没人会在意他们的意见。

    然后,这出闹剧就在皆大欢喜之下画上了一个句号。

第七十七章 势成() 
势,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摸不着看不见又确确实实存在。势,很难形成。一旦形成了自己的“势”四两拨千斤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用力气挣钱很难,用钱挣钱很容易。没有形成‘势’的时候做事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有了‘势’无往而不利。

    一个人想形成自己的势很容易也很难。

    容易在于,你有几个钱有点人机关系就可以说自己有了‘势’。只是这个势是‘小势’只局限于一个小圈子,作用也小,也容易被外力所打散。

    难就难在要形成‘大势’,大势影响范围大,威力无可阻挡。与之相反的,能成大势者凤毛麟角。

    文人要形成自己的‘势’也很难。

    不要把写作当成多么高大上的一件事情。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了一件事儿,作者是可以培养的。

    某大学学者随机抽取部分人群,对这些人进行严格培训,最后发现这些人都能写出不错的文章。

    这些人的文章达到了什么程度呢,和文学圈的作者作品相对比,处在中等水平。也就是说这些流水线上走下来的‘作者’的水准超过了文学圈半数的作者。

    看到这里估计有人要说我瞎吹了。无数的牛人大拿说过,写作是要靠天分的。一个大拿可能是出错,那么多大拿怎么可能都出错呢。写作靠的就是天赋,怎么可能批量生产呢。

    而且,如果作者能批量生产,为什么没有机构这么做呢?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批量生产作者的不足之处了。他们是用固定的模子生产出来的,也被模子限定住了。比起‘天然’的作者,他们缺少灵性。而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灵性。

    没有灵性的作品只是堆砌起来的文字,乏善可陈。

    而且一个模子里生产出来的产品,相似之处太多。一大批相似的‘产品’冲击市场,最终大家都没饭吃。

    所以这个实验最后的结论是:作者是可以培养的,作家是不可培养的。

    也不要把写作想的那么简单,入这一行容易,想混的好很难。大部分作者也就挣个茶水钱。

    所以作者群体大部分都是兼职,写作只是业余爱好。真正的专职作者连百分之十都不到。(在不算网络作者的情况下。)

    说的夸张点,百分之九十的作者都只是堆砌文字的‘工匠’,他们的作品能不能卖得出去,会不会受欢迎全看运气。也因此,在文学圈这些人无所谓‘势’不‘势’。

    剩下的百分之十是属于有灵性的作家,能创作出有灵魂的作品。他们是构成文学圈的中坚力量。这些人用作品为自己构筑了‘势’。

    灵性作家里有极少数把灵性具现为了思想,用自己的思想影响更多的人。这种人就是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