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大明国公-第4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钐笏闶潜冉狭私獾姆氡驼啪诱耍土欧捕贾溃钐笾曰嵴庋且蛭娜肥嵌杂谡飧龌疤夥浅8行巳ぁ�

    而显然,就连对于自己的母后并不是太过了解的朱翊钧,他也是明白自己的母后很想要明白其中究竟有什么内容。当然,即便是朱翊钧他自己,也是很想要知道。

    张居正明白了之后,却也是乐的解释一番。毕竟有些事情,亲口说出来,确实要比只是写在纸上让人观看而来的更加有说服力。而且……

    “还有,张卿家。”李太后继续说道,“不要跟哀家说那些大道理,说点细致一些的事情。”

    “微臣遵旨。”张居正躬身作揖,开口说道,“微臣如今已经想到了一些细致的地方,其中又有两条最为重要。”

    “哦?哪两条?”李太后问道。

    “第一。”张居正再一次清了清喉咙,说道,“朝中负责监察的自然就是都察院了。且如今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葛大人,为人老成持重,忠君体国,绝不会包藏祸心。”

    张居正说到这里的时候,在场的其他人倒还没什么,但是朱翊钧却是对着他翻了翻白眼。特别是当张居正说出“老成持重”这四个字的时候,朱翊钧的一双眼睛都快要翻得没有边了。这让看到了的张凡,也是心阵好笑。看来朱翊钧确实是因为之前挑选人接任礼部尚的那件事情,对于张居正的意见实在是不小。

    不过也难怪,对于处世未深的朱翊钧来说,他自己第一次碰到的麻烦就是这件事情,而且这还是一件无论是关系还是后果都非常重大的事情,并且那天发生的事情,恐怕朱翊钧是很难忘却了。而如今,张居正居然还能够“不知羞耻”地在他面前告诉他葛守礼老成持重,老实说朱翊钧对于张居正是有些鄙视的,甚至就连他自己都有些听不下去了。

    不过好在如今的时间和场合并不适合他说什么或者做些什么。且不旁有李太后在,朱翊钧不敢那么做,就连张凡也是在对他摇头,并且在暗中对他打手势,让他克制一番。

    “于是,微臣就想,这件事情自然是要接着都察院来达成。”也不知张居正是没有注意到,还是说他现在没有那份闲心去管别的闲事,总之张居正没有在意朱翊钧,而是继续对李太后说道,“微臣想出了一个办法。不论是朝廷六部还是都察院,其下的官吏所要办的事情,都应当有个期限。而且无论是这些人所要办的事情,还是这些期限,全都应当分别三本账簿之上。

    “其中,这三本账簿,应当有六部与都察院共同留作底册。而另外,应当送交六科,毕竟倘若是有什么人做出了什么差错,六科的官吏一来能够察觉出来,二来六科的官吏们也绝对不会放过那些犯了错的官吏们的。”

    说到这里,张居正也也是会心一笑,而在场的其他人也都笑了起来了。当然,六科的职责就是要审核六部的官吏,而且六科的人大都是一些心中正义感极强,或者就是被朝中的其他官吏们“迫害”过的,所以他们对于朝中的其他人犯错,自然是要更加“上心”了。

    “最后还有应当呈交内阁,以便出了什么事情之后,内阁能够直接查阅,少了许多麻烦。”张居正继续说道。

    “嗯,这倒也是不错。”李太后仔细地听了张居正的话,细细地想了想,才说道,显然,她在这件事情也是很上心的,并不马虎,“还有吗?”

    “第二。”张居正继续说道,“六部和都察院所保留的那本账簿,按照上面的,逐月进行核查。上面所的官吏或者事情,对应所属官吏所办过的事情,每每完成一件,都需要立即登出一件。反过来也是如此,也必须要如实报上来,倘若敢有人违抗,则要以违罪惩处。

    “而且不仅如此,即便是六科,也可以根据账簿上面所的东西,要求六部没半年上报一次执行的状况,倘若是发现有违命不遵之人,也要根据事情大小进行议处。

    “等到六部和都察院,或者是六科发现了什么问题之后,便可上报内阁。倒是,内阁亦同样依照那本账簿上面所的事情,对于六科的核查进行核实。

    “朝廷中的事情,难以详述。其中的各方势力,相互牵连之余,其是牵涉难辨,无法让人看得清楚。微臣此法,虽然说分成三份,其中的假象必然会小了很多。毕竟这三方虽然说是相辅相成,但是其中也牵涉到很多相斗的事情,所以关联自然就小了很多。到最后弄虚作假的事情虽然还可能会有,但是绝对要比之如今的状况好出太多。

    “毕竟对于这三方来说,相比起相互牵连,相斗要来的更加实在一点。那么一来,相互之间的包庇也要小了很多。到时候查起来,真实的也就会多起来。再说了,毕竟三本账簿,倘若只是更改其中的或者两本,但是所的事情与第三本不符的话,依然没有效力。但是倘若想要将三本账簿上面所的事情全都做了改动,这在微臣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张居正所说的并不容易,实际上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朱翊钧在内,心里面全都明白,改动或者两本或许还算是容易些。但是想要将三本账簿上面的东西全都做了更改,这可就不是张居正所说的不容易了,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中尤其是放在都察院的那,有着葛守礼在,这就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此想来的话,张居正所出的这个主意的确是不错。倘若能够施行下来,朝廷的氛围也必然是会有极大的改观。但是,理论和实际总是会有些不同,将来到底会再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那可没有人能够预料的到。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

第五百六十一章 但求无过() 
“嗯,这个法子却是可行。 ”李太后听完了张居正的详细叙述之后,点了点头,说道,“分成三本账簿,将来核查起来,倘若是其中出了什么问题的话,那的确是一目了然。这么一来,想要赏罚分明也就不是难事了。而且,三本账簿,尤其其中的还在都察院的葛卿家手里,就算是有什么人想要改动,那也是难上加难了。”

    不错,所谓一而再,却不可再三,用在这里其实是一个道理。就算是有人为了想要掩盖自己所做过的什么事情,或者是想要夸大自己的功绩。或许这个人的确是有能力,并且手眼通天,想要改动其中的或者两本账簿,也还算是容易。但是毕竟账簿有三本,将来核查起来,三本账簿都要拿出来同时核对。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其中的是在葛守礼的手中。这就意味着,将要改动它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不过这么一来虽然可以算是万无一失了,但是在场的人心中都不由得想到了同一件事情。

    既然说葛守礼手中的账簿几乎是不能更改的,那么反过来,也就是说在六科和内阁当中的两本账簿并不怎么牢靠。虽然这么说也并不能够改变什么,将来核查起来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但是这件事情反过来说的话,也就是等于在说,六科和内阁并不牢靠。

    其实这么说也并没有什么过错,毕竟六科和内阁本来就是如此。不要提,六科当中究竟是有多少心生不满的,借着主持正义之名来泄私愤的人了。而内阁,听起来是朝廷管理天下的最高组织,但是实际上,有明一朝的内阁斗争就从来都没有间断过。

    如今,最多也是因为张居正为内阁首辅大学士,而且不论是朝中还是内阁当中也都是没有人会跟他过不去,内阁这才是平静了下来。但是实际上,有着一个主导存在的内阁,比之有着两个人相斗的内阁,那是更加的要让人难以防范。毕竟只有张居正一个人的话,倒不是说不相信他,而是因为一个人就非常容易会被很多的事情所误导。

    而且张居正也并不是一个丝毫不会牵涉到任何势力里面的人,毕竟就从现在的状况来看,他跟冯宝是站在同一边的。而如今,冯宝在朝廷里是大权在握,并且冯宝也还在不断地思索着如何加强自己的权力,清除掉朝中对自己不满,或者与自己不合的人,并且想要安插很多自己的人手进去。

    而张居正,虽然不说他到底有多大的野心和抱负,但是他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有主见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也并不是什么好事。毕竟他是一个每天都需要处理无数国家大事,甚至他的每一项决定都关系重大。而太有主见的人,会在平日里不知不觉地加进很多的主观思想,无法客观公平地看待问题。

    于是,问题就是出现在这里。张居正如今回这么跟李太后说,说明他并非毫无自知之明,他自己也已经是了解到了这个问题。

    所以说,即便是现在,张居正自己都说了对于六科和由他所领导的内阁不放心,但是最起码,还有着一个能够完全让人放心下来的葛守礼存在着。这么一来的话,似乎也就不是需要太过担心了。

    而且这种事情,还是说出来的好。将来万一当真是出了什么事情的话,也好有个说法,不会显得太过尴尬了。

    不过即便是如此,张居正这么,在场的人心里面还是感觉到了十分的尴尬。但是也就仅仅是尴尬而已,没有进一步的情绪。毕竟张居正这么做都已经可以算成是自打嘴巴了,他既然如此,其他人也就没有必要再继续落井下石了。

    “不过,张卿家。”李太后继续问道,“这个法子,哀家也是第一次听到。光是这么听着,也确实是万无一失。但是当真要施行起来,想来必然是会碰到不少麻烦。哀家不是指如何向朝中的文武百官去宣读这么个决断,哀家知道如此一来下面必然会有异议,但是那是哀家需要操心的事情。哀家只是觉得,这个办法倘若施行起来,必然会遇到什么麻烦。或许这个法子还有些现在还发现不了的空缺;或许时间久了,会有人找到空子往里钻。

    “因此,哀家要张卿家在哀家下决断之情,回去再想想,看看是否还有什么缺漏,做好是能够万无一失才好。”

    “回太后,微臣晓得了。”张居正说道,“微臣回去之后,必然会再看看,倘若是这个法子还有什么缺漏的话,微臣必然是会及时想办法补上的。”

    “嗯,这样就还。”李太后说道,“还有一件事情。”

    “还请太后明言。”张居正说道。

    “这个法子或许不错,但是刚才张卿家你还说了一件事情,似乎这‘考成法’当中并没有提出解决之道。”李太后说道,“就是关于朝廷对于官吏的核查。方才张卿家所提出的‘考成法’,这在哀家看来,大都是针对在京的官员的。而且,我大明朝将于辽阔,治下的百姓繁多,而官吏也是不少。倘若也想要依着这个办法,恐怕是不行了,总不可能将那些五、七官员的行事全都记在账簿之上

    “当然,这也可以委派各省的驯服知州代为记录,也按着朝廷里面的办法来办。但是想来地方上的事情,比朝廷里面还要繁复的多。而且地方的官吏之间的牵涉比之朝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万一他们相互联系,共同弄虚作假的话,岂不是更加难办了。”

    “太后圣明。”张居正说道,“微臣也是想到了这个问题,所以这记账的办法在地方可就不适用了。所以微臣想到了其他的法子。”

    “哦?又有什么办法?”李太后问道。

    “既然如今有了这个法子,将来朝中的‘京察’也就不需要了,那些人就算是想要弄虚作假也是难上加难了。”张居正说道,“但是对于地方来说,‘大计’却是不可废除,但是则需要改上一改。

    “微臣想要让地方上的官吏,无论是做出了何种决断,并且不论事情大小,也都要上报朝廷,用以将来核查的依据。但是‘大计’不能再按照过去那样,每隔三年就准时了,毕竟那样一来,还是有人会想出办法应付朝廷。”

    “那……卿家的意思是……”李太后问道。

    “‘大计’不可废,但是时间上不再固定。”张居正回答道,“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每三年一次。”

    “那么,卿家觉得相隔多久进行一次‘大计’才最为合适呢?”李太后问道。

    “这个微臣也不知道。”张居正说道,“所以微臣觉得,倘若朝廷或者是陛下觉得有必要了,那就要进行一次‘大计’。”

    “这……这倒也是个办法。”李太后对于张居正的话有些赞同,但是也仅仅是有些而已,“可是,哀家有些担心。频繁核查官员,的确是可以让他们安分守己起来,而且也能查出来不少问题。但是‘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