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动力时代-第4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不是美国人出面调停,我们早就把这帮家伙全部消灭了!”
“现在也不晚。”杨卫平眼含深意地望着杨家声笑道。
“你的意思是?”杨家声顿时老眼陡凝,紧盯着杨卫平肃然问道。
杨卫平轻轻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太好了!”杨家声猛地用力拍了下大腿,长身而起,开怀笑道:“你终于肯下决心了!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我还以为我这辈子无法看到全缅真正统一的这一天到来。”
“统一全缅,我们四年前就可以做到。”杨卫平淡然笑道:“只不过我当时不想给缅北各族人民造成太大的负担,因为他们经受了太多太久的战乱荼毒,必须让他们喘口气。
天工集团投资缅甸,是为了帮助缅甸人民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环境,不是来抢地盘当军阀。我杨卫平行事,向来都是先付出,再图回报。现如今,我已经给了缅北各族人民很多很多,也该他们为我们作点贡献了。”
杨家声满眼敬重神色地望着杨卫平,“卫平,你为缅甸人民所做的一切,一定会载入缅甸的史册称颂千秋!我们杨氏一脉在这块土地上生存了三百多年,但从来没有哪个统治者能把缅北贫瘠之地建设得如此富足稳定团结。
千千万万的缅甸人民,对于他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经常会怀疑是不是在做梦。即算是做梦,他们也不敢奢望家家户户都有彩电、冰箱、电话、收录机、摩托机等如此众多的奢侈品,甚至不少家庭都拥有了小轿车。
不论南缅那些人如何攻击天工集团,抹黑天工集团,事实胜于雄辩!深刻感受到自己切身利益体会的缅北各族人民,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称。任何妄图破坏北缅安定团结大好局面的个人和组织,都将面临北缅七千五百万人民坚决地抗击!”
第610章 翁婿一家亲()
杨家声越说兴致越高,似乎是想把积压在胸中的很多话一次性地一吐为快。
“卫平啊,听到你终于下决心了,我真的非常激动!”杨家声深深地吸了口气,老脸上容光焕发,“但我同时也很冷静。六年前,秋局长率领磐石的精锐来到缅甸,不仅拯救我们杨氏一族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全力帮助杨家重振先祖之荣光,铲除我们的世仇死敌,消灭了缅北所有的军阀武装。
没有你和秋局长,我缅北杨氏一脉早已经全部亡族灭种。此等再造之恩,我杨家从老到小六十三口,无不永铭心底。不管你将来所图的最终是什么,老朽只知道一点,任何时候都以维护你杨卫平的个人利益作为我们杨家全体族人的最高利益!”
杨卫平脸色平静地望着眼前这位性格钢毅、坚强、睿智的老人,从他那双炯炯有神的老眼里流露出来的那种明显的狂热、崇敬、钦仰情绪,让他深感欣慰之余,又有一种难言的愧疚。
以杨家声近半甲子的丰富人生经验和阅历,怎么可能不知道他杨卫平从一开始就在利用他。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个精明老练的缅北杨氏土司嫡系后裔还从没表现出任何的不满和不甘。就像他刚说的那样,包括他这位当家人在内的全体六十多位杨氏族人,确确实实是上下一心拧成一绳,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执行着他杨卫平的所有指令。
杨卫平不知道杨家声是真心实意地把当成女婿至亲,当成他们杨家的一份子,还是在效仿越王勾践卧薪藏胆另有所图。最起码一点,在秋芳对北缅人民军高级将领重新洗牌的时候,杨家声非常配合地将杨家在军方权益全部交了出来,让杨家从军人家族逐渐向政治和商业家族转型。
“老爷子。您老的心意,我都知道。”杨卫平很是真诚地望着杨家声说道:“我杨卫平说过,凡是跟真心实意跟我合作的人,一定都是双赢!对于真正的合作伙伴。我杨卫平从来都是非常大方的。
回顾这六年多来我们一起走过的路。我相信你我心里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和心得。在这我就不多罗嗦了。我只想对您老真心地说一声谢谢!感谢您老对我的信任,感谢您老在社会各界舆论都在攻击抹黑磐石公司的时候依然时定不移地选择支持我。支持天工集团!”
“你我翁婿一家亲,一荣俱荣,一损皆损。”杨家声老怀宽悦地宏声笑道:“当初既然上了你这条船,不管他是条小舢板。还是一艘航空母舰,哪怕再大的风浪,也自当风雨同舟,共济共勉。
六年多光阴弹指一挥间,有时候回想起来还真像是做梦。工业体系从无到有,产品从低端到高端,从单一到多元化。钢铁、纺织、化工、食品、机械、冶金、电子、航空、汽车、船舶等等现代化工业企业。就像是雨后春笋,遍布缅北大地。这是多少代缅甸人做梦都不敢想像的太平盛世啊!
六年前,全缅国民工业总产值不到一百亿美元,而今。去年我们的工业总产值竟然突破了四千亿,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和华夏,名列亚洲第三!全世界所有的经济学家都称我们是‘北缅奇迹’,要我说,你杨卫平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奇迹!”
呵呵,这老头果然眼光犀利,竟然看出我杨某人是这个世界最大的奇迹。姜,还是老的辣啊!杨卫平心里暗自感慨着,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地淡然笑道:“如果没有华夏政府的支持,我杨卫平能耐再大,也变不出北缅一千五百万产业工人大军。”
听杨卫平提起这个话题,杨家声一双老眼中不由升出极为费解的神情,正色问道:“卫平,既然你说到我们的产业工人大军,我还真有点难以理解华夏政府为什么会这样做?他们不是正在搞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吗?为什么要放弃那么多的重工业生产线?放弃那么多的产业工人?这不是自断其臂吗?”
“说实话,我也弄不明白。”杨卫平苦笑着摇头答道:“如果不是在华夏国家工业体系的建设规划上我跟政府的决策层有着太大的分歧,我现在也没可能跑到缅北来单干。
我不知道华夏现在的领导人脑子里究竟是怎么想的,片面的强调经济增长速度,而忽视基础工业的发展。或许,他们把那些投资大见效慢的基础工业项目砍掉后,集中资金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来钱项目,确实能在短期内让gdp迅速增长,甚至是接连翻番。
但我可以断定,这种以牺牲基础工业发展起来的所谓国家化工业,必然是个畸形的怪胎!不重视基础工业技术研发和投入,将来的华夏,会变成世界最大同时也是最廉价的血汗工厂!”
杨家声眼含深意地望着杨卫平,缓缓说道:“所以,你想用北缅的成功来证明,你是对的,他们是错的?”
“没错!”杨卫平毫不犹豫地断然点头答道:“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不尊重产业工人的地位,不重视产业工人的培养,无论它怎么发展,都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强国!
这些年,您老应该也看到了华夏国营企业的下岗工人越来越多。但华夏当今的领导人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数以千万计的下岗工人,是华夏建国后经过三十年时间培养锻炼出来的产业技术工人群体,是华夏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如果不是吸纳了这些人人都能熟练掌握了一门甚至多门技术的产业工人,北缅的国家化工业体系就没可能在短短五年的时间发展成型!可以说,我们是捡了一个天大便宜!否则的话,北缅的工业想要发展起来,最少得花费十年以上的时间来培养建设产业工人队伍。”
杨家声默然思考了片刻,忽有所悟地抬眼问道:“按你的推测,随着华夏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将来,华夏的工人阶级岂不是会变成一个不被政府重视的最大的弱势群体?一个国家的工业如果不强大,它的工业怎么可能会强大?”
杨卫平眼显悲伤神情的叹然说道:“当农民工队伍逐渐取代产业技术工人那一天来临的时候,当一个国家把土地变成提高gdp增长的最大依靠的时候,庞大的人口基数照样可以把国民经济和工业总产值堆到世界经济强国的高度。只不过,这样的经济强国,就好比一只香喷喷的肥得流油的羔羊,谁都可以扑上去狠狠地咬几口。”
杨家声一双老眼里满是难以置信之色,喃喃说道:“华夏的领导人一个个都堪称雄才大略,他们怎么可能如此短视?这太不可思议了”
“呵呵,谁知道呢?”杨卫平很是无奈地喟然长叹了一声,“唉!不说这个了,华夏的事我们管不了,先把自己家里这档子事好好理顺了再说。南缅那帮人这些年可没少给我们制造麻烦,我杨某人也被他们抹黑得不能再黑。该好好跟他们算算总帐了。”
“只要你真的下决心,我明天就可以用总统的名义发布总统令!”杨家声郑重无比地说道。
“自古以来,两军交战,都讲究师出有名。”杨卫平沉吟着说道:“那条北纬二十度停火线,是美国人搞出来的。所以,动手之前,我们提找个理由充足的说法,怎么着也得给美国人一个面子。”
“卫平,如果我们真的武力统一全缅,美国政府有没有可能强行出兵干涉?”杨家声慎重地问道。
“暂时不会。”杨卫平胸有成竹地摇头答道:“只要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南缅政府军的反抗力量全部消灭,在美国政府作出反应之前造成全缅统一的既成事实,我们就赢定了!”
“嗯!”杨家声用力地点了下头,“我对北缅人民军的强大战斗力,充满信心!”
“老爷子,我向你保证,让杨家成为缅甸历史上根基最强大,最受人民拥护的王室!”杨卫平深深地注视着杨家声,第一次郑重地向对方作出承诺。
“我信!”杨家声欣然笑道:“因为你也是王室中的一员!卫平,这都过去三年多了,你跟心茹的婚事,你看是不是挑个日子,给办了?”
杨卫平乐呵呵地笑道:“老爷子,心茹是你最器重也最疼爱的女儿。我要娶她,当然得准备一份最有诚意的聘礼才行。所以,全缅统一之日,也是我杨卫平迎娶新缅甸王室长公主之日!”
“哈哈哈!这份聘礼我满意!”杨家声伸手在杨卫平肩膀上用力拍了拍,然后望向对面坐着的脸上满是羞红娇态的杨心茹,哈哈笑道:“我相信我的女儿也同样满意!”
“卫平,你准备什么时候动手?”秋芳在一旁忽然出声问道:“我需要把局里最新收集的情报再细分整理一由。”
“作战方案总参谋部早就准备了好几套预案。”杨卫平思量着说道:“各部队也都做好了充份的战争准备。只要你们情报部门确定南缅政府军辖下的那几个军事基地和军用机场不出现变数,三天后,15日凌晨三点,开打!”
第611章 我们必须全力争取得到杨卫平的支持!()
东枝,北缅发展速度最快的大型城市之一,是北缅东南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富庶之地。同时也是北缅面向生活在南缅政府军控制下的缅甸人民,展示北缅独立建国以来所取得的光辉丰硕成果的一个巨大展示窗口。
在南缅有很多人在听到自家在东枝的亲戚朋友描绘出北缅美好幸福生活后,不断地想方设法拖家带口举家迁移来到东枝。只不过因为南缅政府军在二十度线沿线设有严密的军事封锁防线,至使许多家庭没法越过封锁线,只能北望兴叹。
在东枝,除了有来自南缅的新移民,还有一个特殊的移民群体。他们就是有着“泰北孤军”之称,自1949年到1954年间从缅甸北境撤往泰国北方,驻扎在泰国北部边境,与缅甸、老挝交界地带的原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八军7师、第二十六军93师残部及家属。
杨家声领导的北缅人民军以雷霆之势扫清缅北地区所有武装势力,建立北缅民主联邦共和国后,台湾当局通过天工(台湾)重工集团穿针引线,向北缅政府提出申请,希望北缅政府能接纳安置这批总人数近十万,一直没能取得泰国合法身份证明的无根之萍。
这事在得到了杨卫平的首肯后,北缅政府也没有刁难这些**残部,前提当然是放下武器,接受北缅人民军的整编。
也就是从这件事后,大量的台湾企业和商人来到北缅进行投资考察,进而成为北缅经济建设大军中一支异常活跃的生力军。
1982年11月12日,位于东枝市中心位置的阳光假日国际大酒店,北缅台商协会来了几位穿着打扮很普通却很得体的男女老少,很快便由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安排住进了酒店的一间总统套房。
临近吃午餐的时分,一位行色匆匆,精明干练的白领丽人敲开了这间总统套房的房门。
“安小姐,快请进。沈老等您多时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