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远东王庭-第9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比之下,远东掷弹兵则装备了能够在两百码外杀伤敌人的班组武器——掷弹筒!由机械铠结成钢铁壁垒挡在前方,掷弹兵们可以从容不迫地撑开三角支架,将掷弹筒固定在阵地上,观测员测出攻击距离和当时的风速,借助计算尺熟练地算出射击诸元,炮手根据上述数据调整炮口仰角,填入一颗带有稳定尾翼的榴弹,伴随一连串砰砰闷响,迫击炮弹如同鸟群腾空而起,在战场上空划出一条条优美的抛物线,吊射到两百码开外的战壕当中,对那些躲藏在阴沟里的帝国守军予以当头痛击。
一轮试射过后,远东掷弹兵根据炮弹落点校定射击诸元,其后射出的迫击炮弹愈发精准,超过半数落入堑壕,炸得帝国守军鸡飞狗跳。
对面抛射过来的炮弹不断在堑壕中爆炸,声声轰鸣伴随着血肉横飞的惨状,使驻守堑壕的佣兵陷入极大恐慌。担当弓弩手和掷弹手的雇佣兵可不讲什么骑士精神,参加战争对他们而言无非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命都快没了,赚钱还有什么用?相比坚守阵地,当然还是保命更重要。恐慌如同瘟疫在东岸阵地上迅速蔓延,奉命驻守外围堑壕的佣兵纷纷抛下武器,顺着堑壕抱头逃窜,毫不吝惜的将阵地让给远东官兵。
远东一方的攻势也并非总是顺风顺水。铁丝网和堑壕阻挡不了铠骑士推进的脚步,然而设置在堑壕与铁丝网之间的地雷阵却能对这些沉重的钢铁巨人造成极大威胁,倘若触发地雷,机械铠当场就会被掀翻在地,运气好的还能爬起来继续作战,运气差的就被炸断下肢管线,失去移动力,沦为战场上的一座固定炮台。除了地雷,东岸阵地上广为散布的碉堡炮台也对机械铠构成了威胁。炮台内部安设有一门魔晶步兵炮,轰出的炮弹足以将机械铠击倒并且造成重创,而机械铠装备的魔晶速射炮只能发射1磅弹,杀伤敌军有生力量效率很高,却很难破坏岩石堆砌的坚固碉堡,魔晶机炮的射程与深藏在碉堡中的步兵炮相比也居于劣势。
为了破解攻坚战中必然遭遇的上述两大障碍,远东炮兵第一师指挥官尤里·波波夫将军从司令部那里获得一项特殊指令,授意其在反攻作战中使用一种全新的、尚未经过实战检验的炮兵战术,从而为攻坚部队提供更有效地火力支援。
这种新战术并非尤里·波波夫将军的发明,而是鲁道夫一世诸多军事思想遗产当中最宝贵的一项。鲁道夫·寇拉斯在其生前撰写的炮兵战术教材当中,将这种积极运用火炮为步兵开道的战术称之为“徐进弹幕射击”。
准确地说,“徐进弹幕射击”也不能算是鲁道夫·寇拉斯独创的炮兵战术,其灵感来自五年前罗兰在露西亚高原上旅行时的一个意外发现。
第1934章 反击的号角(Ⅻ)()
五年前远东尚未建国的时候,罗兰曾经陪同父亲鲁道夫一世率军北上讨伐“龙之眼”。在一次与“龙之眼”的遭遇战中,罗兰无意间发现己方炮兵的自由射击构成了一道弹幕,追踪溃逃的半龙骑兵不断向前移动,由此触发联想,回忆起地球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法联军曾经多次运用这种“徐进弹幕射击”战术打击德军,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罗兰把这种自己也只是略懂皮毛的炮兵战术介绍给了父亲,在其后的日子里,他除了提供上述创意就没再关注过远东炮兵的发展演变。鲁道夫一世则把儿子提供的创意转化为军事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测试,最终形成一套成熟的战术,并且在炮兵演习中多次加以实践。当帕维尔元帅提出要在西线反攻中应用这一战术,罗兰心头感慨万千,既为父亲的军事思想有机会经受实战的检验而感到欣慰,同时也为父亲英年早逝、来不及亲眼目睹自己的军事成果而深深抱憾。
由于是先经过严格的训练以及多次演习,远东炮兵第一师全体官兵早已对“弹幕徐进射击”的精髓了然于心,初次应用于实战就取得极好的效果。
这种战术的特点如同其名,将高度密集的炮火投放到战场上的狭窄地带,使炮弹落点形成一道道大体上平行的“弹幕”,关键在于保持弹幕刚好处于己方进攻部队的正前方,并且只打到他们前面大约500~1000码处,这样既可以为己方进攻部队构筑一条不断向前推进的火力网,拔除弹幕行经截面上的敌军工事,同时还不至于误伤弹幕后方亦步亦趋跟进的己方官兵。
为了实现上述既复杂又危险的战术,后方炮兵必须与前线部队保持相同的推进节奏。为了应对战场上的突发事件,前线部队与后方炮兵的指挥官还要借助军用魔导广播台和魔导通话仪随时保持联络,从而使后方炮兵与前线攻坚部队相隔数里仍能保持同一步调,默契配合,如同一架精密的钟表。
除非发生意外状况,弹幕炮击必须严格遵循事先约定的时间和空间规律,尤里·波波夫将军给麾下炮手定下的规矩是“每隔5分钟炮弹落点前移100码”。在这种弹幕徐进战术的指导下,战斗在最前线的远东官兵可以在新一轮炮击发起前赶到上一轮炮击落点附近的安全区域。到位后,前线官兵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清除掉所有被己方炮火压制的敌军防御点,然后跟随己方炮兵发起的新一轮弹幕射击继续向前推进,如此周而复始地执行上述战术步骤,直到完全控制敌军阵地。
五月六日清晨,远东西线部队展开反攻行动之初,尤里·波波夫将军统率的远东炮兵第一师就按照预定战术严格进行“徐进弹幕射击”。这一战术在战场上最先体现出来的好处倒不是杀伤据守东岸阵地的帝国官兵,而是扮演起“清道夫”的角色,为担当攻坚使命的铠骑士第一旅和掷弹骑兵师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帕拉丁娜在阵地前方大量布设魔导地雷,本以为能够阻挡远东铠骑士旅向前推进,然而她没有想到,铠骑士尚未抵达雷区,来自敌军后方的炮火就抢先一步轰击雷区。炮弹构成的帷幕如同一把巨大的扫帚,干净利落的扫荡雷区,每落下一发炮弹,爆炸后激起的震荡波扩散开来,就会将周边百尺之内埋设的魔导地雷全部引爆。阵地上尘烟滚滚,殉爆声络绎不绝。帕拉丁娜听在耳中,疼在心里。
不出半个钟头,帕拉丁娜辛辛苦苦设置的雷区就被远东炮兵的徐进弹幕清扫出一条安全通道,铠骑士与掷弹兵跟随弹幕向前推进,有惊无险的穿越雷区,抵近东岸阵地。
此时帕拉丁娜寄以厚望的防御炮台也继地雷阵之后沦为远东炮兵“弹幕徐进射击”的牺牲品。岩石构筑的碉堡能经受得住掷弹筒轰击,藏在碉堡内的步兵炮与机械铠装备的魔晶机炮相比具有射程与火力上的优势,然而这些优势面对大口径榴弹炮狂轰滥炸的时候就都化作泡影。
随着远东一方的火炮弹幕不断向东岸阵地纵深推进,行经地带的碉堡大多被轰得坍塌崩溃,藏在碉堡中的步兵炮也大多哑火,无法对后续跟进上来的远东攻坚部队构成威胁。
远东空军也没有闲着,乘势发动空袭,巨鹰俯冲轰炸比十里之外打过来的炮弹更精准,投下的重磅航空炸弹总会落在碉堡屋顶,将之连根拔起。一轮空袭过后,东岸阵地上那些侥幸逃过弹幕扫荡的碉堡也几乎全被摧毁。现在,帝国军东岸阵地上已经没有什么可靠的防御工事能够阻挡远东西线集团军步步进逼的攻势了。
……
一支军队就好比一座房屋,无论平时看起来多么美观、坚固、无懈可击,只有当其处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之下才能检验出是否真的表里如一。当地震爆发,台风袭来,那些根基不牢、结构脆弱的房屋会被连根拔起,化作废墟;而当一支军队面对步步进逼的强大敌人时,也有可能因为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而发生分裂——特别是当这支军队的不同兵种之间乃至高层将领之间本来就存在尖锐矛盾的时候,就更有可能爆发内部分裂。
一六二五年五月六日,下午一点过十分。远东西线集团军发动的全面反攻已经进行了一上午,负责正面攻坚的远东独立铠骑士第一旅和基特兰德掷弹骑兵师,在己方炮兵以及空军的掩护下取得超出预想的战果,冲破重重防线,顺利推进到帝国军东岸阵地指挥部的视距之内。按照这个节奏持续推进,天黑以前就有可能彻底攻陷东岸阵地。
眼看远东部队就要闯进自家大门,此时驻守帝国军东岸阵地的两位年轻将领之间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第1935章 反击的号角(x3)()
恩格尔将军安排巴泽尔和帕拉丁娜共同驻守东岸阵地,名义以帕拉丁娜为前线最高指挥官,但是两个人的军衔相同,各自的嫡系部队又隶属于不同的系统,再加早有私人恩怨作祟,事实帕拉丁娜很难指挥得动巴泽尔。
巴泽尔率先发难,指责帕拉丁娜设计的防御体系只是样子货,在远东人发动的攻势面前轻易被瓦解,非但起不到阻击敌军的作用,反而成了限制己方精锐骑士发挥战力的桎梏,简直是作茧自缚,愚蠢透顶!
帕拉丁娜最初还能勉强控制住怒火,坦率地承认自己低估了远东军队的攻坚能力,堑壕、炮台、雷区和铁丝没能发挥出预想的效用。她承认自己技不如人,如果巴泽尔有什么更高明的退敌良策,她将虚心接受,并且配合执行。
巴泽尔这头“公牛”在帝国军界以蛮勇和残忍着称,而非以战术巧妙见长,如今陷入远东大军的重重围困,他像一头负伤的困兽,满脑子想的还是进攻,提议召集全部兵力发起一轮反冲锋,消灭攻入阵地的敌军,重挫远东人的气焰,从而夺回战场的主动权。
巴泽尔明知道远东一方投入进攻的兵力远己方用于防守东岸阵地的兵力更多,却还敢于主动出击,底气在于他坚信出身于“惩戒骑士团”和“破法骑士团”的帝国精英骑士在个人实力具有绝对优势。
“在武场,任何一位高贵且英勇的帝国骑士都可以轻易击败十个远东士兵,而你却要把我们的骑士束缚在铁丝和堑壕构筑的阵地,让高贵的骑士蹲在壕沟里抵抗对面攻来的叛党士兵,并不会一个身穿皮甲、手持弩弓的卑贱佣兵更管用,只有将骑士团投入到反攻当,给骑士们提供一处可供纵马驰骋一展所长的战场,才能充分发挥出这支精锐部队的巨大威力!”
帕拉丁娜承认巴泽尔的观点有一定道理,阵地防御战的确束缚了精锐骑士的战斗力,然而她也要提醒巴泽尔面对现实。
“阵地之外的战场并不是你所说的‘武场’,布满弹坑的地面崎岖不平,头顶时常会有敌方航空兵投下炸弹,远东人的大炮更是一刻也不停歇地轰炸我军集结的地带,帝国骑士固然英勇强悍,然而挨一颗重磅航弹照样会被炸得血肉横飞,遭到大炮轰击照样会落马阵亡,我不认为冒着暴风雨般袭来的炮弹发起冲锋是一个好主意——这根本是在自杀!”
“现在发起进攻,风险的确很大,可是如果连进攻的勇气都已经丧失,即便苟活一时,最终也难逃一死!”巴泽尔毅然决然地回答,“相困守在阵地,等着被远东叛党俘虏,我宁可选择殊死一搏——哪怕形同自杀,总好过束手等死!”
丢下这句话,巴泽尔离开指挥部,率领嫡系破法骑士团第一旅、侍从轻骑兵师以及两个仆从步兵师主动出击,向阵地外围的远东铠骑士第一旅发起殊死反扑。
除了帕拉丁娜嫡系的第一惩戒旅,巴泽尔几乎将东岸阵地的全部兵力都投入到这一波反冲锋当,力图毕其功于一役,将正面逼近来的远东部队彻底粉碎。
五月六日下午两点整,巴泽尔男爵终于可以摆脱帕拉丁娜的防御体系,在一马平川的荒原发起一场他渴望已久的骑士战争。巴泽尔得到了他想要的开阔战场,裹挟而来的兵力也远远超出对面的远东攻坚部队。然而残酷的战场容不得一腔情愿,巴泽尔既然选择了孤注一掷,要接受赌场的全部游戏规则。
战场除了那些对巴泽尔及其麾下骑士有利的因素,还有更多不利因素。正如帕拉丁娜担心的那样,巴泽尔的军团刚刚聚集起来引起掌握战场制空权的远东空军的警觉,珍妮弗立刻给司令部汇报敌军最新动态,同时命令麾下巨鹰航空兵紧急出动,投弹轰炸巴泽尔军团的集结地带。
五分钟后,珍妮弗的报告由冷溪镇司令部转达到尤里·波波夫将军所在的炮兵阵地,附带帕维尔元帅的口谕,要求炮兵根据前方航空兵提供的坐标,对正在集结、试图发起反攻的帝国军团进行炮火压制。
此时东岸阵地空已经看不到帝国空军的踪影,完全处于远东空军的掌控之下,东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