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两汉往事-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讲到此,大家也许就能弄明白这个人的分量了。简单点说,这个王特务才算得上是刘邦真正的亲信,他甚至可以掌控满朝大臣的命运走向。
当然,有很多人清楚这一点,其中就包括陈平同志。这一次,陈平没敢亲自出头,去找王特务帮助。这一步棋,陈平走对了。
不过说来可笑,陈平能和王特务瓜葛到一起,还是得益于他行贿受贿方面的能力。
当初,陈平跑到刘邦麾下后,被任命为都尉,监护三军将校。简单点说,陈平是特务处的组建者,也是第一任特务处处长。
陈平当上处长后,明目张胆地搞起了创收工作。谁给的钱多,评他个优等生,在老大面前多说几句好话,派给他个好差事干干;谁给的钱少,那就评他个中等生,在老大面前少提他几次,给他分个不太容易出成绩的差事忙活忙活;谁要是敢不给钱,那对不起,直接定个差生,等着穿小鞋、吃牢饭吧。
陈处长这么大刀阔斧地一搞,让很多人受不了,骂娘的骂娘、告状的告状,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在陈平的一番花言巧语后,刘邦不但没收拾掉陈平,反而大加褒扬。如此一来,没人作闹了,没办法,只好送礼了。
陈平干特务处处长的那些年,工作成绩非常显著,最出彩的要数弄死范增的那一次,那是他的巅峰之作。
在陈平当特务处处长的那些年里,送礼最卖力的人有很多,其中就包括我们将要讲到的王卫尉。
由于礼送的到位,王卫尉也成功上位,渐渐在老大的面前露出头角,还为陈平打了一段时间的副手。
刘邦称帝后,陈平常随刘邦出征,主要负责军界的督查调研工作。而留守后方,监查百官的重任就交给了这个王卫尉。也就是说,这个人掌握着文武百官日常言论和生活习惯,他现在每说出的一句话,将影响着百官的命运。
这一次,陈平看的很准,并也收效颇丰,因为王卫尉准备冒一下险,帮一帮萧何。
然而,就在王卫尉准备上台时,另外一个人先说话了。这个先开口说话的人就是现在的御史大夫赵尧。赵先生这次说话,差点打乱陈平和王卫尉的计划,也差点要了萧何的命。这个人,就是去催命的。
不过他说出来的话还是很委婉,也很耐人寻味的。这是个说话的高手,当初几句话,挤走了老上司周昌,并且成功取而代之。现在,他准备再说一句话,挤走现在的老上司萧何,也希望能够成功取代。赵尧这辈子很热衷于干这种事情,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最终也栽在这些事上。
要说他有这种想法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我们前边提到过,御史大夫的一项主要职责是辅佐丞相处理政务,并且还被明码标定为后备丞相。萧何不走,他赵尧就很难有出头。而这一次,刘邦为他创造了个机会。因此,他准备把握一下。
实际上,在萧何刚被扔进廷尉署时,他就想站出来说句话。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又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不是他不愿意说,一则是他没号不准刘邦的脉,二则是他认为时机还不够成熟。因为萧何和刘邦的关系,绝不是普通人所能比的,如果这一步棋下不好,待得萧何东山再起之时,可能就是他赵尧受难之日;况且现在的萧何还没展现出自己的能量,待这个人的能量展现出来之后,才是自己下手的绝佳机会。因此,他忍住了。
赵尧一直在静静地观察着世局的走向,探寻着刘邦的态度,如同一匹饿狼,默默地寻找着下手的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
群臣三番上书,两番挨打,表明了刘邦的态度;萧何全家的被捕,更增加了一份成功的把握。更重要的是,群臣们的表现,更反映了萧何的能量,这在过去是赵尧不敢想象的阻力,而现在却是个绝妙的借口和绝佳的机会。
因此,赵尧准备出手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萧何,你给我腾位吧。
赵尧是个十足的小人,通常小人都蕴含着让人难以想象的能量,这一次,他也差点把萧何推进无底的深渊。
赵尧的表演开始了。
第九章日落长河—(七)萧何的痛苦(七)()
赵尧进宫了。
在皇帝面前东拉西扯地聊了半天,终于扯到了萧何的身上。当刘邦揪着萧何贪腐的事情,热情洋溢地问候一遍萧何全家后,赵尧开口了。
赵尧颇似感慨地叹口气,“李斯相秦,有善归主,有恶自与。相国深受眷宠,本应竭力报君,奈料……”
听完他的话,刘邦阴沉的脸上又蒙上了一层寒霜。
赵尧留意着刘邦表情的变化,又刻意叹了一口气。他准备为萧何下剂猛药。赵尧幽幽地说道:“相国经营关中多年,百官依附,民心所向,不可不警。然,相国得百官所重,陛下此此雷霆之举,万防大变,臣以为不可不深虑之。”
赵尧的话听起来似乎还有些委婉,但事实上,字字杀机。他明知皇帝忌惮萧何的威信,偏要拿这个说事,只怕萧何死的太慢。
赵尧的话说完了,刘邦的眼瞪大了。的确,满朝文武的行为已提前验证了赵尧的话。刘邦的两排钢牙紧紧的咬了起来。
赵尧偷眼望去,一丝冷笑在心中掠过,他知道自己的话,在刘邦的心里发生了化学反应。
赵尧这一次,算是帮着刘邦拔出了钢刀,并且唯恐刀刃不快,还很认真地替他磨了磨。这个人,真是坏透了。
纵然如此,赵尧认为这味猛药还不够辛辣,还缺了一个“药引”。赵尧又开口了,“有一传闻,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邦瞪眼看着他,吼了一声,“讲!”
“臣闻的,相国虽身处廷狱,并无拘禁,仍有官员探询。此为传闻,亦或不准,因此臣不敢妄言。”
明明都说了出来还不敢“妄言”,赵尧的阴风扇的刘邦怒不可遏。
最终,愤怒的刘邦叫来了王恬开。在一连串的质问和责骂过后,让王狱长瑟瑟发抖。
萧何的好日子彻底到头了。
回到廷尉署,王恬开一改以往面孔,也不与萧何商量,枷锁脚镣直接给萧同志套了上去,不过多少还留了一丝面子——没有上刑。
萧何是个聪明人,王恬开的举动所表达的就是皇帝的态度,他明白刘邦将随时会向他挥起屠刀,而自己所能做的只是老老实实地住在廷尉的牢房里,静等命运的判决。
萧何绝望了,群臣的努力他知道,但他很清楚,群臣们闹的越狠,他萧何死的将越快。他真不曾想到,提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建议,竟让自己沦落到如此地步。
回首自己的一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辅佐刘邦亡暴秦、诛项羽、怀柔天下、泽被苍生,对得起天地良心,也对得起汉家天下,更对得起黎民百姓,然而却是这么个下场。
萧何慢慢地闭上了双眼,深深地叹了口气,“刘邦,你来吧,老萧在这里等着你。”
就在萧何陷入绝望之时,陈平和王卫尉也感觉到了一些异常。因为廷尉王恬开的态度转变太快,这个人的行为代表着刘邦现在的态度。不能再等了,一定要赶在刘邦动手之前开展些工作。
就这样,王卫尉急急忙忙地登台了。
对萧何来说,这是最后一丝机会,也是最后一个筹码。当然,此时的他并不知道这些。
看来,人还是要多做些好事,多交些朋友。也许在自己春风得意之时,他们没有分享喜悦;可自己身处绝地之时,他们却无私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共担痛苦。这一次,萧何是应该庆幸,因为他用自己的善行换来了很多人的真心。
王卫尉终于登台了。
受他的职业性质决定,他一直都具有单独奏事的机会。这一次,他顺利的站在了刘邦的面前,汇报了一些官员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态。当然在他的这些汇报中,难免会涉及些萧何的事情。不过这些事情对萧何本人来说,都是有些帮助的。
刘邦勾着脑袋听完他的汇报,只点了点头,说一声知道了,就没再有什么动静。
按照惯例,王卫尉此时应该磕磕头,说一声“臣告退”,然后夹着屁股走人。然而,这一次王卫尉没走。他的举动引起了刘邦的疑惑,抬起头问了一句:“还有何事?”
王卫尉一咬牙,亮声问道:“相国何罪?陛下系之。”
刘邦一愣,他还真没想到这个特务头子竟然关心起萧何来了,因此怒声说道:“吾闻李斯相秦,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萧何于下敛财,却用上林苑媚民,不可不治其罪。”
正方的观点表达完了,观点很明确——萧何罪有应得。按理说,得到这种答复后,王卫尉就应该磕头走路了。
然而他不但没走,反而开始说话了,“秦皇不知其错而失天下,李斯分过,何足效法?相国职责之事,为民请愿,则为真宰相。圣上为何因疑心其敛财而惩之?如此,陛下让天下人怨之,吾认为不可取也。”这个王卫尉的确很有一套,明明是在为萧何求情了,还不失时机地替刘邦“着想”了一把,的确是个忽悠人的高手。
刘邦就被他的话忽悠的一愣,他突然觉得自己的确有些冤大头。如果以这种方式整治了萧何,自己的这个恶名似乎是背定了。
就在刘邦暗自盘算之时时,王卫尉又开口了,他要为刘邦解开心中的疑惑。如果不解开这个疑惑,他这次冒险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当然这句话的发明人应该是陈平。
“且陛下与楚相持数年,后陈豨、黥布谋反,陛下又亲征平乱,当时相国留守关中,如有异心,只需稍有举动,则关中不属陛下所有了。相国不在当时牟利,而于现在敛财,陛下认为可信吗?”
这段话砸住了刘邦的麻骨,勾起了过去的一些记忆。的确,论自己是个混混,还是个皇帝,萧何这些年来一直在默默地支持着自己。他和萧何之间是有感情的。
可他心中并不怎么高兴,因为萧何最近几年的名声和势头,大有盖过自己的意思。但他心中明白,王卫尉似乎是对的,此时收拾了萧何,对自己名声没有多大好处。
刘邦犹豫了。
王卫尉心里明白,自己的话起到了效果,但还需要最后一句话,才能彻底打消皇帝的疑虑。
陈平最后的一段话被卫尉说出来了,“现治罪相国,易予人口舌,也不利于彰显陛下爱民之心。臣以为,让其归家,多置耳目,暗查所行。若其真有不善,陛下系之,则可让民心所归、群臣无诤。”
听完王卫尉的话,刘邦笑了。的确,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至此,王卫尉暗自松了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
当天,在廷尉署闭目等死的萧何迎来了使者。他第一反应是刘邦要动手了,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人尊尊敬敬地把自己请了出去。当全家人再次重逢,已恍若隔世。
见刘邦开恩,萧何诚惶诚恐,不敢归家,直接进宫谢恩。
此时的萧何已是63岁的老头,因多日来身带刑具,手足溃烂,且蓬头赤足,污秽不堪。进得宫来,满头的白发在冬日的一缕残阳下瑟瑟发抖。
当萧何跪拜到刘邦脚下时,刘邦的心里多少有一些愧疚,一股痛楚油然而生,挥之不去。“都老了,何必呢?”刘邦心中暗想。
刘邦强笑着起身,扶起跪在地上的萧何,“相国不必多礼!这次的事,原是相国为民请愿,我不允许。你是贤相,我是桀纣之君。我关押相国,就是要彰显相国的贤能和我的过失啊!”
刘邦这句言不由衷的话,吓的萧何重新趴到地上请罪。
从这一刻开始,萧何不再是以往的萧何,再也不去谋国安邦,再也不会为民请命,对国事他开始保持沉默,只是一个待在家里无所事事、瑟瑟发抖的老头而已。
汉初三杰一个死了,一个怕了,还有一个当道士去了,属于他们的时代终于过去了。但他们的名字,被记录了下来,将万世流芳。
萧何这个老实人的痛苦经历终于写完了,另外一个老实人却比较幸运,他的日子因张良曾经的一个建议,而过的无比舒心。
第九章日落长河—(八)四皓定储(一)()
我们本节要讲到的老实人就是太子刘盈。
事实上,在萧何痛苦的那段日子里,这位兄弟过的也并不快乐,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刘邦依然在捣鼓“易储”这件事。
这件事,要说刘邦已折腾了好多年,虽然我们讲的断断续续,可事实上刘邦,他在这件事上算是下了大功夫。
纵然如此,刘邦依然没能弄成功。毕竟刘盈也是自己的亲儿子,虽然不太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