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两汉往事-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说韩王信的举动是可以理解的。自从投奔匈奴后,就再也没种过地、也没纺过纱,整天待在那荒草胡地,除了能养几头牲口外,其他日常用品全部靠抢。可他妈自从和陈豨交朋友以来,能抢的地方逐渐缩小,生活也日益拮据,因此他看中了这个地方。这个地方要说也没什么特点,主要是相对匈奴而言比较靠南。

    在这里韩王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韩王信来了,在这里抢了一阵后,竟然住了下来。看来他还是比较喜欢住房子,那种搬家方便的帐篷生活还是有些不习惯。

    可他这么一搞,刘邦不干了。不办绿卡就想搞遗民,有些过分了吧?因此刘邦准备把他驱逐出境。

    就这样,一个叫柴武的人来了。这个人我不想再做什么介绍了,原因只有一个——关于他的史料太少。不过就有限的史料看,他也是个猛人,并且常随刘邦,和靳歙那个角色有点相像。

    韩王信这些年混的不是太好,可有一点他一直以来做的很不错,这一点就是他熟人多、人缘广。只要刘邦派来的人,他都认,并且关系还很要好。不能不叹服这位仁兄的交际能力。

    柴武来了。韩王信准备拿对付陈豨的办法来招呼这位仁兄。

    说客来了,并携带着韩王信的亲笔信。

    然而令说客没有想到的是,柴武一口回绝了他的说辞,并当场为韩王信写了一封很有水平的信,把刘邦吹嘘一番,然后竟劝韩王信重新倒戈。

    韩王信犹豫了。但只是犹豫了一下而已,因为他想起了自己曾投降项羽,再后来投奔匈奴,现在又攻占汉城……无论是哪一条,都能砍掉他的脑袋。

    最终,他又给柴武写了一封回信,信的最后写了这么一句话,我准备抄下来,展现一下当汉奸的下场。

    他的话是这样说的,“今仆匿山谷间,乞贷蛮夷,仆之思归,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也,然势不可。”

    此时的韩王信已无雄心壮志,只是在苟延残喘而已,让自己沦落到如此地步,实为可怜。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还有人将会步他的后尘。

    深夜,就在韩王信痛苦地反思着自己波澜起伏的一生时,柴武行动了。汉军悄悄地逼近了城墙,叩开了这个参和的大门。

    韩王信这一次没跑,不是他不准备跑,而是实实在在没有跑掉。在乱军之中,他结束了自己耻辱的一生。

    韩王信死了,而王黄和曼丘臣还活着。之所以活着,是因为他们并不在这里,而在陈豨那个方向,正交流感情。

    韩王信的死,让他俩人多少有些失落。无论他俩怎么无视韩王信的存在,但姓韩的毕竟是他们的领导,没有了他的存在,这两个人也没有了方向。

    就在漫无目的的流窜几个月后,他们的好朋友陈豨终于要起来闹腾了。

    这一次,是陈豨主动找的他们,并通过他们和冒顿挂上了钩。他们终于顺利地走到了一起。

    而事实证明,他们并没比韩王信多活几天,因为刘邦真的要出手了。

第八章红霞万里—(二十三)陈豨的闹腾(七() 
刘邦终于要动手了。

    就在他整顿兵马准备出发时,发生一件令他没有想到的事情——陈豨率先出手了。

    刘邦前一阵使的阴招太多,折腾的陈豨浑身不自在。本以为愤怒的刘邦会没头没脑地跑到自己面前理论,可不曾想他躲在邯郸不动弹,并且还时不时会捣鼓一些损人利己的事。陈豨不能再等了,如果再等下去,身边的将领该跑完了。这让他有些着急。

    着急了的陈豨调回在河岸排队的几位嫡系将领,开始了自己的表演。这一次,他兵分三路,准备给刘邦一些颜色看看。

    第一路,我们的老熟人王黄挥师向南进驻曲逆(今河北完县东南),兵压邯郸。

    第二路,张春率军渡过黄河,进军聊城(今山东聊城西北)。

    第三路,候敞率军一万,流动作战,骚扰汉军粮路。

    陈豨的这次出手还是很有看头的,要说他的这个布局不算太丢人,如果早两个月前他就开始这么搞的话,应该会给刘邦制造一些小麻烦。可现在他才想到来这一招,有些晚了。因为各路诸侯已先后抵达邯郸,兵力充足的刘邦不会对陈豨的做法坐视不理,也不会让他轻易得逞。

    首先找到汉军的是侯敞。这位侯仁兄带着自己的万余人一路南下,进驻襄国(今河北邢台)。

    这位侯兄算是个没事找抽型的人物,陈豨给他的命令是采取游击战骚扰汉军粮路,而这位仁兄生怕自己抢不到功劳,偏要一路向南,跑的比兔子还快,结果让他的这次表演以悲剧的结果收尾。

    因为他刚到这里,屁股还没坐稳,一位猛男就赶来了,这个人就是樊哙。自从上次被匈奴赶出代地后,这么多天来这位樊仁兄一直抬不起头,正愁没地方泄火,侯敞却很是配合地送给他了一次机会。

    樊哙还是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在这里他让侯敞做了一场噩梦。通常情况下,做为领军主将,应该站在后方指挥,动动嘴吼几声似乎就算是很对的起自己的身份了。

    而樊哙却很是出人预料。樊哙带军跑到城外后,没等小弟们排好队,就吼一声“冲”,率先跑了上去。

    他的行为让小弟们一愣,还真没想到这位大哥这么彪悍。

    好吧,不用再排队了,老大都冲上去了,再不行动起来似乎有些说不过去了。

    这次攻城算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葩,因为它一次性成功,并且樊哙本人又整出了一个“先登”的记录,简单点说就是他第一个爬上城头。

    樊哙这次整的太快,连让侯敞痛苦的机会都没给,直接就替他解决了所有问题。

    樊哙这次算是过了瘾,但他不满足这点成绩,因为他进城解决了侯敞后,扭头就又跑了出来,直奔曲逆。

    在曲逆,把所有流程重新复制一遍以后,樊哙才真正解了气。不过唯一不同的是,王黄没有侯敞那么傻,在城破之时率先跑了出来,一路奔逃至东垣。

    王黄虽然逃了命,但就其以后的经历来看,还不如直接战死这里。因为他很不幸地让自己还的经受一段痛苦的历程,就这一点上来说,他没有侯敞幸运。

    陈豨派出来的三支奇兵,被樊哙三下五除二给解决掉两个。事实上在樊哙解决掉王黄部队之前,陈豨的另外一支部队早已灰飞烟灭。

    解决掉那支部队的人叫郭蒙,职称为东武侯。前边我们实际上是提到过他的,简单点说这个人是吕家的部将。

    应该说,郭蒙还是比较生猛的,他属于那种见树踢两脚见人砍三刀的角色,是个生来就爱打群架的主,早在吕泽手下时,就经常当开路先锋。他的这种性格不光很让吕泽的赏识,也获得了刘邦的认可。早在刘邦大封天下时,就一举博得食邑排位第41的好名次。这一次,他又露脸了。

    在樊哙爬墙之时,这位郭仁兄正马不停蹄地往聊城跑。

    在聊城,刚摸到大门的张春正撅着屁股往前冲,冷不防后边有人狠狠踹了他一脚。张春刚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砍掉了脑袋。他碰上爱打群架的郭蒙那也只能发蒙了。

    至此,陈豨和刘邦的第一回合对垒,以完败结束。这个开局,让陈豨充分体味到了什么是恐惧,而事实上真正恐惧的还在后边。

    扫清北上的道路后,刘邦开始行动了。这一次轮着他兵分三路,给陈豨一些颜色看看了。战局转变之快,真让人目不暇接。

    刘邦的三路大军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路刘邦亲自带队,进军东垣。现在在这里驻扎的有三个人赵利、曼丘臣、王黄。这三个人通过多年来的努力,终于把自己的老上司韩王信摆置死了,可他三位仁兄也没能快活几天。在冒顿那里充当炮灰,在陈豨这里依然是个炮灰。这三个人,我很无言。

    第二路由周勃带队,向西绕道太原,奇袭代地,兵发马邑,以期切断陈豨与匈奴的联系,也堵住陈豨北逃的路线。

    第三路军的带队大哥是卢绾,这位燕王同志率军,从北京出发袭击陈豨东北。

    三路大军出发了。然而令刘邦没有想到的是,周勃和卢绾一路进展顺利,而偏偏自己的主力部队却碰到一点难题。

    在东垣,刘邦遇到了赵利军的顽强抵抗,让刘邦在冰天雪地里站了一月多岗,硬是没让他进去。

    就在刘邦抓耳挠腮之时,赵利不知道哪根筋别错了地方,他想了个主意,给有些丧气的刘邦鼓了鼓劲。赵利的主意实际很简单——骂人,他组织守兵变着法地骂刘邦,从刘邦爷爷入手,一直骂到他的孙子,一个不剩。

    赵利嘴上过瘾了,刘邦和他急了。最终,刘邦催动大军连番攻城,硬是在东垣城墙上挖了个大洞,冲了进去。

    就在汉军冲破城池那一刻,东垣守军投降了。不过这些人在投降之时还做了一件事情,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并且还不失时机的赚了些外块。这件事情就是他们逮住了自己的那几个领导——赵利、王黄和曼丘臣。

    要说守军们能有这样的举动,最主要还是得益于刘邦给那三个人标定的价码,既能表示诚意,还能赚些外块,算是一举两得。这三个人也算是废物再利用。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此挖烂城墙的人还是那个樊哙。樊哙这一阵的表现尤为抢眼,以至于让兴奋的刘邦赏给他了个“左丞相”的帽子戴了几天。

    刘邦拿下东垣后,还很有闲心地干了一件事。那些在城头骂过刘邦的那些人,很荣幸地获得了一份大奖——砍头;至于没能参与那次活动的,就比较遗憾了,仅获得个纪念奖——黥刑,就是往脸上刻了些字。

    王黄等三个人的结局,也敬请参照骂过刘邦的那些人。

    不过我唯一闹不明白的是,真不知道刘邦何以能分的这么清楚,站在城头骂两句,他就能辨别出来,看来这位仁兄真是很有一套,至少在摆置人方面他绝对是一流的高手。

    随后,刘邦继续挥师北上,连克卢奴(今河北定县)、上曲阳(今河北曲阳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安平(今河北安平)等地,把大军推进到代郡。

    这一路走来,樊哙同志表现的依然很抢眼。在无终、广昌,活着守将毋卬、尹潘;战横谷,斩守将赵既,虏代国丞相冯梁、郡守孙奋等十余将……

    这一次,樊哙彻彻底底洗刷了几年前的耻辱。

    当然,就在刘邦高歌猛进之时,另外两只部队也没闲着,尤其那个叫周勃的人,更是可圈可点。

第八章红霞万里—(二十四)陈豨的闹腾(八() 
周勃这一路最近也比较忙活。

    前别介绍过,周仁兄打仗一直以来都有板有眼,从不马虎,成效显著。这一次独自将兵,绕道太原,北攻代郡,他的表现依然很是出彩。

    现在的陈豨正一门心思关注着东垣的战况,不成想周勃绕道而来,这让陈豨大吃一惊,连忙派一个叫乘马降的人去半路拦截。可这个人是个愣头青,闷着脑袋往南跑,一头扎进了周勃的包围圈,左冲右突,再也没能跑出来。

    就在陈豨还在愣怔的档口,周勃兵临马邑,准备关闭陈豨北逃的大门。

    在马邑,周勃还是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因为马邑是汉匈之间的门户,当初刘邦在这里被围几天逃出性命后,一直在这里设重兵把守,并不断修筑城墙,抵御能力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强悍。然而,这里很不幸地属于陈豨的地盘,刘邦放在这里的守军也理所当然地归到了姓陈的名下。更不幸的是,他们都是陈豨的嫡系。

    陈豨这次造反,也并没动用这里的守军,他在心里是打了一些小九九的。

    马邑是自己和匈奴联系的纽带,控制好这里,一则防备刘邦,可以请来匈奴友军的帮忙;二则防备冒顿,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减少匈奴对其的蚕食。陈豨真是太会做生意了,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他做起来还是得心应手的。

    而令陈豨没有想到的是,周勃竟然跑的这么快。

    在马邑,周勃遇到了进军以来最大的麻烦。他围着马邑轮番敲打了十几天后,毫无成效。

    那些守军算是铁了心不让他进城,也不准备出来。无论周勃怎么按门铃,他们就是不让他进去;当然,无论周勃怎么引诱,他们也不出来溜达,大有把周勃冻死城外的想法。

    最终,他们的行为激怒了周勃。这位仁兄虽然喜欢刨坑打埋伏,但并不是不会啃骨头,这种事情他干起来一点也不比樊哙差。

    随后的几天里,这位仁兄就站在城外不走,把大军分成几队,白天黑夜频繁骚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