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两汉往事-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刘邦此时对他的这支多兵种部队是抱着很大信心的。他的打算是用10万骑兵去和匈奴人对砍,20多万步兵、车兵在四周布防呐喊,从而一举歼灭其有生力量,剪除眼前这个祸胎。
介绍到此,本次pk的结果已毫无悬念。
但刘邦不同于常人。如果只搞数字游戏,似乎展示不了他异于常人的魄力,前边提到的那道极为要命的军令,就充分展现了刘邦这方面的能力。
刘邦的军令下达后,汉军全速向平城全力进发了。
当然,代步工具的不同,跑出来的效果也就不尽相同了。刘邦骑的是马,因此他带着10万骑兵马不停蹄地首先赶到了目的地,而那20万仁兄则很无奈的用两条腿在后边量路。
刘邦率先跑到平城后,冒顿也悄悄地逼了过来。
冒顿本着把刘邦忽悠到底的精神,在平城西的白登山设下埋伏,然后派那群攀胳膊吊腿的仁兄们赶去平城诱惑刘邦。
刘邦见此情形,极为兴奋,率领骑兵蜂拥而出,一直把那群老弱病残撵到了白登山。
到这里后,刘邦不撵了,也并不是他不愿意撵,而是无需再撵了。当然也不是刘邦把人家消灭了干净,而是人家把他团团围了起来。
看着四周密密麻麻的人群,刘邦愣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对方的10万骑兵会有这么大的规模。
一直以来看到的老弱病残不见了,而是整齐划一的铁血精锐。西面是清一色白马,东面是清一色青马,北面是清一色黑马,南面是清一色红马,每面是10万骑的方队,而刘邦则很不幸的待在了中央。
如果谁再在他的耳边说什么“匈奴只有十多万人马”,他肯定会毫不犹豫地砍掉他的脑袋,因为这些人只给他点清楚了一个方向的人数;如果此时还有人说对方只是些老弱残兵,他也会毫不犹豫地砍掉他的脑袋,因为那清一色的战马和昂扬的斗志,纵然是个兵盲也该看出其中的蹊跷。
刘邦不再亢奋了,替而代之的是无奈和茫然,此时的他,抱头痛哭的心都有。
第七章 烽烟再起—(十三)白登之围(中)()
就在刘邦被匈奴大军团团围住,焦头烂额之时,周勃率领的20万步军才匆匆赶到了平城。周勃这次来的比较晚,一则是代步工具不给力,二则是在跑路的过程中还捎带办了一件极为漂亮也极为关键的事。
周勃这位仁兄也是一位硬汉,不过他的出身比刘邦还要寒碜。早在参加革命前,这位仁兄靠编制蚕箔为生,每逢有人办丧事,他还会客串一把弹唱演员,为送葬队伍营造一些氛围。
但他的出身并不影响他的生猛,从刘邦早期的游击战开始,周勃逢战必身先士卒,威猛无敌。不过他不同于灌婴,灌婴因生猛狠辣而常被安排去打前锋,为大军开路架桥;他也不同于夏侯婴,夏侯婴因刚勇多智常被安排做后军,为刘邦擦屁股。而周勃则智勇兼备,虽然没有韩信那种大谋略,但每次战役都习惯于刨坑、诱敌、打埋伏,因此常被安排为领军主将,统筹指挥。正因如此,刘邦在这次冲动前,特意安排周勃率领步兵主力随后跟进,这个安排也是刘邦转危为安的得意之笔。
早在冒顿引诱刘邦追击的前期,另安排一支人马进驻硰石(今山西省宁武县),这支人马就是韩王信的部队。虽然我们称之为韩王信的部队,实际上领军主将是赵利、王黄,除了那些士兵是韩王信曾经的手下外,事实上和姓韩的没一点瓜葛。
当初冒顿在正面引诱汉军主力,而命令赵利、王黄悄悄进军硰石,试图让其斜插汉军后方,犹如一把尖刀,切断其粮草,和匈奴大军做犄角之势,让汉军首尾难顾。一旦刘邦陷入匈奴大军的包围,赵利、王黄则急速靠拢,最终合兵一处,并力剿敌。
这种安排可谓狠辣,如果是普通人遇到这种状况,必将陷入绝地。刘邦不是普通人,但当时的他在满脑冲动的状态下还不如一个普通人。这次要完全靠刘邦拿主意,汉军休矣。
但刘邦有一项过人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用人,例如这一次,他这次人事安排,算的上是他本次战役的绝佳之作。最终,刘邦在冒顿派来的老弱病残的引诱下头也不回的跑到了平城,把周勃丢在了身后走路。
周勃这个人比较稳重,办出来的事都有板有眼。冲动的刘邦要求他认真走路,尽快来平城会合,可他走着走着突然发现赵利、王黄的举动有些过火,因此自作主张走了个s形,绕道硰石。他这个举措为整个败局挽回了一丝生机。
而此时的赵利、王黄这两个汉奸却没按冒顿的要求办事,这两个家伙跑到硰石后停下了脚步。他们对切断汉军粮路这件事没有多少信心,而只是专等冒顿忙活完了自己好赶过去会合。
要说这两个人也很无奈,他俩很清楚自己都领的是些什么货色,这些人排排队、助助威还可以,你要靠他们打仗,那就扯了。如果想弄明白这支部队的攻击力指数,敬请参照抗日战争时期的皇协军。
就在赵王二汉奸搬个板凳看冒顿演戏时,周勃来了。周勃这次突然绕道,让两位汉奸同志猝不及防。最终周勃没费多大周折,就把他俩赶的到处乱窜,一退八十里。
赶跑两个汉奸后,周勃顺便收复楼烦三城。这楼烦三城是冒顿为准备此次大战临时的屯兵蓄粮地,虽然地理位置比较靠前,但取用方便。冒顿本准备让赵利、王黄截汉军粮草,可没想到自己的粮路先被人家给断了。
而就在此时,刘邦则无奈的陷入了匈奴大军的包围圈。
这个消息传来,周勃连忙催动大军急速前进,及时地赶到了平城。
周勃赶来了,可似乎他并排不上多大用场,因为自己带的绝大部分都是步兵,把这些人排阵设防似乎还可以,让这群大爷去攻阵,那简直是在开玩笑。
但老大被围到了中央,自己不办点实事似乎也说不过去,况且仰头看戏的事情周勃也干不出来,因此他把大军布成阵脚,缓缓推进,把步兵方阵推进到了匈奴骑兵的阵前,阻击匈奴骑兵。
整个战场的布局极为搞笑。匈奴骑兵围着刘邦欺负,周勃步兵在匈奴外围骚扰,哪个人都很急,但都毫无办法。因为刘邦跑不出来,而周勃也冲不进去。当中隔着的匈奴骑兵也很焦躁。但总的来说,这个局面对刘邦是最为不利的。
周勃的努力减轻了一些刘邦的压力,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刘邦的性命还需要自己去把握。
此时的刘邦虽然很无奈,但也很顽强,更关键的是身边带过来了一堆猛男,他率领大军试图突围,可努力了好一阵后毫无成效。面对四面合围,刘邦也布下了一个很无奈的阵脚。
把兵车四方摆开,围成阵脚,并把大军分成四队,靠背而立,四面设防。灌婴面南抗敌,夏侯婴面北布阵,樊哙面东设防,靳歙面西而战,而刘邦自己带着剩余将领中央支援。这个阵脚完全一副挨打相,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这是刘邦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次危险,无论当初彭城逃亡还是荥阳受困,他都没有感受过这一次的压力。
天寒地冻,雨雪飘摇,士兵手脚冻坏者十之二三;四面合围,万骑长鸣,匈奴大军频繁掠阵;粮草断绝,形势飘摇,毫无一丝转危为安的痕迹。一方受挫,则全局崩盘。此种局面下,连刘邦都亲自操刀,参与血战,这是刘邦之前未曾遇到过的。
而此时的冒顿也极为焦躁。面前的刘邦已经成了瓮中之鳖,看似随时都能拎过来玩弄一番,可几经冲阵,却一无所获。更为关键的是楼烦失守,自己的粮草供应也基本断绝,全凭马背上士兵带着的一些干粮过活,如果一举拿下刘邦,则满盘皆活,但不敲掉眼前的这个顽石,自己的也将面临受冻挨饿的困扰。仗打到这种程度,是冒顿自己也不曾想到的。
第七章 烽烟再起—(十四)白登之围(下)()
刘邦、冒顿两位猛男在着飘飘雨雪之地一连对垒了七天。这七天来,擂动的战鼓响彻云天。匈奴大军不停的攻阵,倒下一片再冲上一批;而被围着的汉军则更为艰难,死了一拨再补上一茬。汉军和匈奴人的尸体交织堆积,犹如山丘,鲜血染红了泥浆;空鞍的战马,有的在双方的阵营中横冲直撞,有的在主人的尸体旁徘徊长嘶……
现在的刘邦是痛苦的,这一次是他一生中最为顽强也最为艰难的一战。没有退路、没有粮草、甚至没有像样的援军,看着四周茫茫的匈奴大军,找不到出口,也寻不到生机。一直以来,无论是作闹秦廷,还是对拼项羽,他都有一种侥幸的成分在里面,手下的小弟们抛头颅洒热血,但他总会有那么一点忙里偷闲的时间供自己消遣。而这一次野地对抗赛,没有了那种机会。也是这一次,他难得的展现了自己的阳刚和霸气,咬着牙和匈奴人硬拼了一星期,这真的很不容易,因为不要忘记,他身边的骑兵只是匈奴大军的四分之一。
而现在的冒顿是焦躁的,这一战也同样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一战。这些年来,南杀北战、东征西讨,灭东胡、逐月氏所向披靡,而这一次围着刘邦在这冰天雪地里敲打了一星期竟毫无结果,刘邦的顽强程度大大的超出了他的预料。按自己最初的设计是围着刘邦,纵然不把他打死也要把他饿死,而现在情况大不相同了,因为周勃在外围切断了自己的粮路。刘邦受冻,自己也在受冻;刘邦挨饿,自己也在陪着挨饿。如果按原计划执行,等把刘邦饿死,自己也饿的差不多了,那也无需再回大漠,和刘邦手拉着手直接到地底下接着干架吧。这一仗打到这个程度,冒顿不能不焦躁。
这是一次极为惨烈的对抗赛,要说两位老大折腾到这个地步,按常理推断的话,不打出个所以然来是不肯罢休的。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双方打的难舍难分之时,一个转机出现了,这个转机让本次痛苦的对砍事件蒙上了一层喜剧的色彩,这真的是难能可贵。
创造出本次喜剧效果的也是我们的老熟人,这个人就是陈平,他的每次亮相都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表现,这次亦然。
就在刘邦痛苦并顽强的抵抗匈奴大军攻击时,陈平站出来说话了,因为他这一次很不幸地陪在刘邦的身边,当然对刘邦来说应该是很幸运地让他陪在了身边。“匈奴阏氏在军中,冒顿宠对其言听计从,可设法打点,让其出面斡旋。”
要说冒顿这个人还是很有意思的。当初东胡王跑来和他抢老婆,他慷慨地答应了这个无理的要求,等到他灭了东胡王,不但把自己的阏氏抢了回来,连东胡王的老婆们也一并笑纳了来。如果用“塞翁失马”这个成语来形容冒顿这次行为,似乎也比较恰当。因为匈奴人本就没有三从四德、从一而终之类的说法,只要是个女人,无论经历过什么,也不管当过谁的老婆,都是无所谓的事情。这种无所谓的精神,让人瞠目。
虽然这位阏氏经历了这么复杂的事情,而在冒顿心中的地位却依然很高。自从经历过“抢老婆”事件后,冒顿每次出行,无论到哪都带着这位阏氏,生怕有人再抢。这一次对砍刘邦,这位阏氏就很荣幸地待在冒顿的大帐。不过就阏氏本人来说,她的原意只是陪着眼前这个男人,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大战竟然还有她的戏份,真是难得。
陈平的建议引起了刘邦的重视,因为陈平这个人有两个异于常人的能力,一个是设局坑人,另一个就是行贿受贿。这两个能力都深得刘邦的认可。
就拿行贿受贿来说吧,别人不敢收的贿赂,他敢收,并且还收的理直气壮,拿到老大面前还能说出个道道;别人行不出去的贿,他能行,还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第一次行贿气死了范增,现在他又把这个本事亮了出来,不能不引起刘邦的重视。反正也没什么好办法,死马权当活马医,因此陈平的这个建议列进工作计划,开始付诸实施。
这天,汉匈一阵大砍后,双方进行短暂的休整,就在这个有限的空档中,刘邦派使者跑去了冒顿的大帐,按照陈平交代的套路开始了表演。
使者腆着脸在冒顿面前恭维了一番,表达了刘邦的罢兵的想法,也送上了刘邦的臣服的办法。当把想说的话完完全全表达一遍后,转身打开了身后的十几口大箱,金银珠宝将整个大帐映的璀璨辉煌。
冒顿笑了。打仗为什么呀,不就是为了这些吗?自己带着四十万大军搞这么一趟旅游容易吗,死了那么多人,受了这么多天冻,挨了这么多天饿,不就是图的是这些东西吗?
就在冒顿大笑之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