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两汉往事-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服,齐国也一定会据守边境以图自强。与燕国、齐国僵持不下,那么刘邦、项羽的胜负就很难分明。以自己短处攻击敌人的长处,这是不足取的。”
分析完形势,李左车停顿了一下。
韩信连忙问道:“先生认为该当如何?”
李左车道:“目前应按兵不动,抚恤阵亡将士,笼络人心。然后向燕国的道路上布置重兵,再派说客前去游说燕王臧荼,以将军神武,臧荼定会迎风而降。燕国归降,齐国将无能为矣。”
李左车的话,让韩信茅塞顿开,大笑着站了起来,“好,很好,就这么办。”
于是,韩信立刻遣使进入燕国,游说臧荼。
使者来了,在爱吹牛的臧荼面前把韩信定赵的故事,形象生动地进行了一番描述,然后又把韩信吹嘘了一番,再把臧荼自己曾经消遣项羽的事情拿出来分析了一番。
使者的话说完了,臧荼犹豫了。
臧荼虽然爱吹牛,但他明白吹牛是需要一定资本的,最起码不能让别人明白自己手中的筹码,而这一次,自己手中的筹码已被对方摸的一清二楚。
更为重要的是,自己当初陪着项羽打齐国,让齐国和赵国都比较讨厌他。而后来彭城大战后,赵国的陈余和齐国的田横都纷纷向项羽示好,最终都成了楚国的盟友。而成为盟友的齐、赵却不怎么喜欢臧荼,还时不时跑过来骚扰骚扰,他们这些行为让臧荼受够了。更要命的是,臧荼觉得项羽已经不再信任他了,在项羽的心目中自己似乎还不如田横、陈余那两个角色,因此臧荼很失望。甚至他还怀疑项羽有一天可能会转过头来收拾自己,因为自己前一阵的行为已经濒临项羽所能忍受的底线。
因此臧荼犹豫了。
看到臧荼犹豫的表情,使者明白了。这个使者是个聪明人,立马对前边所说的话进行了一个总结,“降汉后,仍为燕王。否则,韩大将军将兵临燕国。”
鉴于韩信定赵的表演,臧荼自认没有拦住韩信脚步的信心,因此很干脆地修书投降了。
当使者带着臧荼的投降信返回赵地后,兴奋的张耳和韩信赶紧打发使者向待在荥阳的刘邦报喜。这个消息让刘邦乐开了花,为表彰功绩,安抚赵地,借着这股喜气,刘邦封张耳为赵王。经过一年多的折腾,张耳又重新恢复了项羽曾经给过他的这个身份。
也许你会问,张耳和韩信俩人都在这里,并且韩信的功劳比张耳大的多,为什么要封张耳为赵王?韩信怎么什么也没得到,还的带着兵接着去干那份很是危险的工作?
这就是政治,政治需要考虑功劳,但也绝不会严格按功劳的大小确定每个人的身份地位。因为有些人功劳很大,却不合适那个位置,或者说有人比他更适合。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地方,去做合适的事,这就是政治。简单点说就是平衡,平衡各方面利益、关系,达到最佳的配置,那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否则只能功败垂成。刘邦是这方面的高手,而项羽恰恰是这方面的弱智,对于谁来当皇帝那个角色,孰优孰劣就一目了然了。
张耳是曾经的赵王,在这里有声望、有人脉、还有地位,更重要的是张耳自己很想当,并且和刘邦的关系还很好,他来干这份工作很合适。当然,主要是刘邦会很来事,他一眼就看穿了其中的精髓,就这样张耳称王了。
称王后的张耳很高兴,但现在的刘邦很着急,因为此时的刘邦正被项羽围在荥阳城内敲打。
刘邦在荥阳的事情我们在前边是做过介绍了的,而此时的张耳、韩信也很忙活,因为项羽在围困荥阳的同时,也不忘派遣骑兵渡过黄河攻打他俩。因此在这段时间里,这两位仁兄也基本算是正副救火队长,四处灭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赵地城邑全部平定了下来。赵地平定了,可刘邦还在受气,因此又连忙派人去荥阳支援,可不幸的是派去的人很不幸地被项羽赶了回来。
再后来的事前边也介绍过了,刘邦逃出荥阳,在关中带兵攻下成皋;后来项羽又把他赶了出来,一路长跑,赶到赵地;再后来刘邦亲自带兵南下修武和项羽对垒去了,当然韩信也在随后没几天也开始向齐国进发了。在齐国,韩信将实现他的梦想,达到他这一生的巅峰。
第五章 楚汉争锋—(十九)游说齐国()
就在韩信整顿大军,准备开拔之时,郦食其又一次来到了刘邦的面前。
他准备再进行一次表演,这次表演将精彩绝伦。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表演也让他彻底归于沉寂。然而这次表演,是他这一生最为璀璨的亮点,也让他荣登说客排行榜的榜首。
好了,咱们不说废话了,腾出时间让郦老兄表演吧,因为这位仁兄表演的机会也不太多了。
郦食其绕了半天舌头,讲了一大堆大道理后,最终给刘邦提了个建议,“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大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
这句话中的荥阳、敖仓、成皋、太行、蜚狐、白马都是地名,都是兵家必争之地,郦食其能一口气把这几个地名连到一起,一点也不奇怪,但总的来说,这个建议还是比较实用的。
这个实用的建议引来刘邦频频点头,让郦食其心花怒放,借着这兴奋劲,他接着又讲了一段话,开始了他真正的表演:“目前,燕、赵已定,只有齐未攻下。现在田广占据齐地,二十万大军驻扎历城,背靠大海,倚仗黄河、济水之险,南接楚国,纵然派几十万大军区攻打,也不能够短期击破,我请求出使齐国,劝其归降大王。”
前边几次提到齐国,但自从彭城之战后一直没顾得上对齐国再进行介绍,现在我们简单做一补充,免得留下疑惑。
当初项羽掠齐,在齐国腹地横冲直撞,田荣被杀,田横怒起,立田广为齐王,和项羽在城阳对砍多日,难分伯仲。就在两家打的难分难舍、热火朝天之时,刘邦乘机攻进了彭城,项羽派主力和田横接着对砍,自己亲率骑兵回军彭城,把刘邦赶的四处乱窜。彭城大战以后,各路诸侯实力大减,项羽声望与日俱增,连比较能闹腾的陈余都连忙示好。而与此同时,城阳的楚、齐军队也都对砍的筋疲力尽,项羽的声望也影响了田横,最终田横约合,项羽爽快答应,两家和好。双方互派使臣,田广承认项羽的霸王地位,项羽许诺田广的齐王身份,各自表示了睦邻友好诚意,就双方权益达和地盘达成共识后,各自罢兵,重归于好。
与楚国和好后,田广和田横对项羽很客气,而对四处逃窜的刘邦很不礼貌,这让刘邦有些受不了,因此刘邦对齐国耿耿于怀,可自己一直实力不济,没顾得上收拾姓田的叔侄,使田氏叔侄在齐地惬意很长时间。而现在终于有了机会,因此派韩信去攻齐国,然而韩信前脚刚走,郦食其又来献计,还说的头头是道,还不用劳兵费卒,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因此刘邦答应了郦食其的请求,让其出使齐国。得到许可的郦食其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齐国,而此时的韩信还带着兵在半路散步。
终于站到了齐王田广和齐相田横的面前,郦食其清了清嗓,亮声问道:“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吗?”
齐王心中一阵冷笑,你明明替刘邦当说客来了,还用问吗?不用动脑就知道你要说什么。不过颇有城府地田广还是假装疑惑地问道:“我不知道。”
郦食其不管田广有什么思想活动,若无其事地说:“若是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那么齐国就可以保全下来,若是不知道天下人心归向的话,那么齐国就不可能保全了。”
田广差点笑出声了,他真没想到眼前这个老头这么能唬人,不过他还是强忍住了笑意,故作迷茫地问道:“天下人心究竟归向谁呢?”
“归向汉王。”
田广终于笑出了声,没有新意的回答对田广的吸引力不是太大,因为刘邦派你来的,你不说刘邦那简直没天理了。田广斜靠在王座上,略带调侃地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
田广的态度在郦食其的想象范围之内,他知道田广不是傻子,如果没有实料很难引起这个人的重视,当然郦食其是有实料的。郦老头又一次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最为精彩的一段大论。“汉王和项王当初并力攻秦,约定先攻入咸阳者称王关中。汉王先入咸阳,但项王却弃约而使其王汉中。”
“这个我知道。”田广淡淡地说道。
郦食其看了田广一眼,微微一笑接着侃道:“项王暗杀义帝后,汉王发兵灭三秦,出函谷,收集天下之士,拥立六国后裔。有功者封侯,得财宝而分赠,和天下同得其利,英才豪杰皆乐为其用。而项王却非如此。”郦食其停顿了下来。
“项王又是如何呢?”田广开始对眼前这个老头有些好奇了,因为这个老头卖的关子太多,更重要的是,他真的想听听项羽的为人,这么长时间以来还真没有人替他分析过这个问题。
郦食其微然一笑,朗声说道:“项王有背约之命,杀义帝之行,大失人心。况且项王吝啬,战胜不得其赏,拔城不得其封;人有功而不记,人有过而不忘,非项氏莫得用事;攻城得到财物,宁可堆积如山,亦不肯赏赐;故天下叛之,贤才怨之,莫为之用。大王自视能得信于项王?”
田广犹豫了,他不能不犹豫。当初他和叔叔田横曾和项羽对砍了很长一段时间,曾深深得罪过那位狂人。而狂人待人如此,如果有一天项羽真的赢得天下,那他姓田的能好过吗?
田广的犹豫没逃出郦食其的眼睛,他清楚田广犹豫的关键点是什么,如果刘邦前一阵没那么不济,现在的田广肯定会立马投身而来,而世事没那么多如果。但这对郦食其来说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困难,因为他又一个超未异常的能力——侃。真真假假胡侃一通,一般人都会迷失自我,这就是郦食其的本事。
因此郦食其准备侃了,“汉王率军定三秦、占西河、下井陉,定赵魏、降燕地,所向无敌犹如黄帝军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汉王据敖仓粮粟,阻成皋之险,扼守白马渡口,塞大行要道,把蜚狐关口,天下诸侯谁后投降那就先灭掉谁。您若是尽快归汉,齐国定能保全。”
见田广没有回话,郦食其若有所思地问道:“大王你可知道,汉王已遣韩信几十万大军前来攻齐?”
田广猛然一惊,韩信的名字他是听到过的,陈余二十万大军一天时间就灰飞烟灭,自己能挡的住他吗?最终田广心中的天平倾向了刘邦,表示归降。
得到承诺了,郦食其派人向刘邦报讯,而自己滞留齐国惬意消遣起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地住了下来。
而田广将降书交给郦食其后,也放松了战备,甚至撤除了历下守兵的战备,齐国上下一片升平,然而危险却慢慢向他们逼来。
第五章 楚汉争锋—(二十)韩信平齐()
田广归降了,降书送给了刘邦,当然郦食其也没忘记多备一份送给了韩信。而此时的韩信正带着大军用两条腿量路,人还没到平原渡口,齐国归降的消息就传了过来。
这是一个好消息。不过看这个消息是对谁来说,如果说给刘邦,这的确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而对韩信而言,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这个消息表达了一个意思,郦食其用两片嘴就灭了齐地七十多座城池,你韩信没什么事了。
得到这个消息后,韩信准备停下脚步,甚至想返回赵国接着睡觉。就在他准备下这个命令时,一个人拦住了他,这个人的名字叫蒯彻(史书里为避汉武帝刘彻之违而改为通,而称其为蒯通)。史书里对蒯彻有这么一句评语“善为长短说,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首。”也就是说他的说话能力在当世排名第一。但我个人认为蒯彻最多能排第二,因为还有一个人的说话能力更为生猛。
他排名第几实际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他这次出现,是郦食其的灾难。
实际上我们在前边的文章中是提到过这个人的,他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是陈胜起义的那个时候,当时武臣率军攻赵。攻到范阳,在范阳县令浑身发抖之时,蒯彻就替县令做过说客,给县令争取到了性命还保留了官职。那次的表演很厉害,这一次将更犀利。
然而令人迷惑不解的是从上次表演至目前已过有五年时间,这五年里风云起伏、波澜壮阔,而蒯彻却丝毫没有任何事迹显示他参与这段令人热血沸腾的历史进程中去。我查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