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两汉往事-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这些事情办完了,这位老兄又有新的目标了。这个目标主要是搞建设。这次他很舍得下本钱,本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组织几个庞大的建筑队,当起了工程师,开始进行项目工程建设。一口气修了几个陵墓,还把阿房宫盖的有模有样。
经他这么一折腾,老百姓不愿意了,因为他的工程建设项目太大,一天到晚修坟,谁都受不了。但不愿意又能怎样?在这位猛人手下,不听话就是找死。好吧,算你狠,打不过你就听你,看你能折腾多久。
可嬴老兄本着把折腾方针贯彻到底的精神,在屋里架了个小锅炉,亲自搞起了金属冶炼,并开始在自己身上做起了化学反应实验。当然,嬴老兄没准备推广他的冶金技术,主要目标是把自己弄成金刚不坏之身,好再折腾个万儿八千年。这个技术难题最终也没让嬴老兄攻克。就在冶金技术取得卓越成效之时,老先生终于累倒在科研考察的路上,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可爱、可敬的科学家和化学家。
这下很多人高兴了,因为老嬴不折腾了,可事实证明他们没高兴多久。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嬴的儿子小嬴比他爹更能折腾。老嬴折腾起来让人头疼,但还是干了不少实在事,可小嬴折腾起来就有些无厘头了,在批判吸收了他爹的优良传统后,开始无底限、无原则的折腾。
公元前210年,大秦公司董事长嬴政升仙去见他爹了,嬴政的小儿子胡亥,也就是小嬴同志在赵高和李斯经过幕后交易后,站到历史的前台。
事实证明,胡亥缺根筋,是个二球。
当领导是该有规划的,有些二的胡亥就结结实实地办了一件实在事——杀人。当皇帝了嘛,不杀些人怎么能显示权威的存在?这件事的妥善办完,胡亥董事长就高兴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公元前209年春,胡亥带队跑到山东,蹬蹬泰山看看海,然后绕到浙江绍兴转一圈,返回都城咸阳时已是夏天。这次旅行让胡亥感慨良多,胡亥这次跑的够远,世面见了不少,一时兴起对赵高说了句,“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通俗点就是要吃喝玩乐个够。
赵高是什么个东西不用我介绍大家都知道,坏到头上生疮、脚底溃脓的一个太监。每次说到这个人,我都有骂人的*,可怕带坏小朋友,狠狠吐了口唾沫咱们接着说。
赵高脑子极为活泛,在经过短暂思索后,眯着小眼文绉绉地说了句极为无耻的话,“诛灭大臣及宗室……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陛下则高枕肆志宠乐矣。”每次看到这句话我都不寒而栗,而胡亥的反应却是非常高兴,认为这个办法极好,交给赵高全权负责。按理说胡亥当时已二十一岁,那些为人为君的道理纵然不算明了也不会傻到这么离谱,可事实真真切切的发生在他的身上。从此赵高为祸秦廷。
方针定下了,那就动手吧!当然,杀人也得分梯队来,有近及远,有条不紊,大刀阔斧,绝不含糊。
第一梯队是胡亥的兄弟姊妹。很快逮捕十二个哥哥,把他们全家拉去咸阳菜市场砍了头。紧接着又在杜邮(咸阳东)将另外六个哥哥和十个姐妹及其全家杀死,刑场血流成河,惨不忍睹。还有将闾等三个兄弟(另两个没有查到名字)由于比较沉稳,胡亥搜肠刮肚实在找不出罪名,就把他们关在宫内,最后也懒得定什么罪名,直接逼他们自杀了事。还有一个叫嬴高的兄弟比较有眼色,知道自己不会幸免,本准备逃跑,但为保全自己全家老小,就上书胡亥要求为父皇殉葬,胡亥一看高兴了,还没找他事呢就这么主动,省了自己挖空心思想罪名,于是免了他全家死罪,还赏赐十万钱把嬴高给活埋了。到此为之,嬴政三十三个儿女,三十二个翘辫子,只剩下胡亥这根独苗了。好好长吧,能活着就不是件容易事。
第二梯队是朝里的大臣。翻开历史看看,秦朝从来不缺少猛将,但到这个时候,秦军的顶梁柱非蒙恬莫属。但胡亥对他很不感冒,因为蒙恬严格意义上是扶苏的人,虽然扶苏死了,也不能再让他活着。当胡亥派人送毒药给蒙恬,迫使他自杀。蒙恬悲愤地说:“我手中有三十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仍足以谋反。但我宁死也不反,不然我无颜面对先人。自祖父起,我蒙氏对君王忠心无二,如今我无辜被害,难道做过愧对上天之事吗?”低头沉思片刻后,又无奈地自言自语:“我的确罪过不轻,起临洮到辽东筑长城,挖沟渠一万多里,可能破坏了地脉,这也许是我的罪过吧!”说完变服毒自杀了。蒙恬的死,彻底瓦解了秦朝大军的军心,也拉开大秦帝国灭亡的序幕。他的死讯传到军中后,兵将痛哭不已,随后他们用战袍兜土安葬蒙恬,由于人人兜土,以至于把蒙恬的坟墓修的高如山丘。
右丞相的冯去疾和将军冯劫见胡亥大开杀戒,知道自己难免一死,就找个机会一商量,说了句“将相不受辱”,就一起自杀了。随后,赵高肆意屠戮、诛连大臣几百人,安排亲信,将朝廷上下全部洗牌,至此秦朝全权掌握到这个死太监手上。
当朝大臣处理差不多了,换换对象吧。第三梯队就是那些可怜的地方官。公元前209年,胡亥出巡全国各地,途中稍带着把那些不听话的官吏全部诛杀。一路下来,杀了不少人,也造成了一个恶劣的影响,那就是很多地方都没人敢当官了。回到咸阳后,胡亥对这次杀人事件做了一个最终总结——腰斩李斯,夷其三族。
敌人都杀完了,胡亥现在快乐了。收集天下美女以供淫乐,美女多了住不下,就盖房子,典型案例就是加快阿房宫的建设进度。还养了不少珍禽异兽供赏玩,为给这些牲畜提供粮食,很有创意地让全国各地官员向咸阳供应粮食,而且还禁止送粮食的人在路上吃所运的粮食,必须自带干粮。
不管怎么说,胡亥是快乐的,因为在他的眼里,现在的自己是无敌的,想杀谁就杀谁,眼都不眨一下,威风的很。但也让大秦帝国走到崩溃边缘。
嬴政统一全国后,狠锤猛砸了十几年,让老百姓苦不堪言,但有一点还是好的,满朝能臣猛将,再坚持几年不成问题,如果后继者能减轻重压,让秦朝重新步入正轨完全可能。可不幸的是,继任者是个二货,他爹只欺负老百姓,他则欺负所有人。把能臣武将杀干净了,大秦公司也该关门破产了。
第二章 大泽乡起义——(一)起事()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胡亥听信赵高挑唆,开始残杀大臣,先后赐死蒙恬、蒙毅兄弟,促使军队士气低落。朝廷和军队中些许氛围的变化,立刻让匈奴人嗅到了异样的气味。当年频繁南下,骚扰北方各郡,时不时跑到长城下示威游行,顺便抢个劫、杀些人。
胡亥的理想是享乐和折腾别人,但比较烦别人折腾自己,因此就想办件实事——征调人员去长城站岗。人有的时候会好心办坏事。胡亥这一生很失败,从来不干正经事,吃喝玩乐、赌博杀人啥都干,可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就干这么一件正儿八经的事,彻底把自己玩完。胡亥真的好无奈,费力不讨好,干了还不如不干,要是知道后果的话,打死他也不会干的,因为他征调这些人中有一个叫陈胜。
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郡守根据董事长要求,安排两名军官押送九百人去渔阳(北京密云)。九百人不是个小数目,让这帮大爷提着两条腿去北京,沟深石头多,难保半路有逃跑的。逃跑一个半个没大碍,但要是成群结队地开遛,谁都受不了。这两名军官很明显没有刘邦的大无畏精神。
因此在出发前,从这些民夫中挑选了两个人,任命为屯长,让他们去管理这九百人。从管理学角度来说,这两个军官真的很有眼光,也很会管理。这个天才的配置,促使一件大事的发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一个先河,也送了自己的小命。这是两个军官自己都没有想到的,虽然最终连名字都没能留下来,但我个人认为,这两个军官对推动中国历史的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是没有他们,就不会有这次成功的旅游活动,就没有或会延迟这件大事的发生,就可能重改中国的历史……
被挑选出来的两个人,一个叫陈胜,河南登封人,以打长工为生,整天吃了上顿没下顿,饿着肚子、光着膀子下力气,要说是大老粗或者是个老实巴交半天憋不出一个屁的人,都能让人相信。可事实上,这个人很会说话,估计还读过几天书,认的一些字,虽然没到文豪的地步,可也够用了,还留下来两句话,到今天还被一些人当座右铭用。并且这个人还比较幽默,有一次和一群老实巴交的苦力在别人地里干活,干着干着就突发奇想,爬别人脸前说“苟富贵,无相忘”,见这个人没反应,立马爬另一个人脸前重复一遍。搞的别人莫名其妙,一个苦力,怎么富贵呀?见别人笑话,陈胜说出了他的第一句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另一个叫吴广,河南太康的一个农民,除了长的壮,一把力气、能打架之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事实上陈胜起初并不认识吴广,只是被通知一起去旅游后,才在道上相识。陈胜的冷幽默在别人那不是太管用,但吴广却崇拜的五体投地,俩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目的地很明确,那就出发吧!于是俩人发着感慨、讲着笑话、领着队伍直指北京。这次万里长征还没走一半,刚到大泽乡(安徽宿州),问题就出现了——下雨。一连多天的大雨,大水淹没了道路,让这支队伍停了下来,无奈之下只好休息。可休息是有成本的,因为这样的连番休息已经难以准时赶到北京,肯定要错过旅游的大好时机,饱眼福是小事,更关键的大秦公司不知道哪个缺德玩意制定了一条制度——“失期,法皆斩”。就是指叫你什么时候到什么地点,你就得什么按时到达,误了时间,全部杀头。这制度制定的,一点也不考虑实际情况,你看缺心眼不缺心眼。正因为这个缺心眼的制度,成了整个事件的导火索。
继续旅游的结果是杀头,陈胜吴广没有那么傻,两位大哥都不是善茬。要我死?也不让你好过。俩人找个机会,肩贴肩、头对头地密谋半天,思来想去决定干件大事——造反。造反是个技术活,不是到人群中吼一声“造反”大家都跟着你干的,陈胜没有那么幼稚。因此俩人决定做些准备工作,烘托烘托气氛。
准备工作分两步走,具体设计的有些复杂,但操作起来比较简单。
陈胜脑子好,就负责方案制定工作;吴广身手好,就去干搞技术、下体力工作。
几天后,陈胜弄点朱砂绞尽脑汁的在绢帛上写了三个字——“陈胜王”。绢帛是丝织品,两个苦力竟然能搞到这么上档次的东西,可见没少下功夫。吴广去弄条鱼,强塞硬捅的把弄进鱼肚里,然后找个当地渔夫,把鱼给他,然后再打发人去把鱼买回来,还煞有介事地说是要打牙祭。好了,到此为止,第一步准备工作算是完成了。
如果你要问,这有什么用处?我给你说,只要把鱼买回来,总不会去养吧?这九百人里面也没有和尚道士,更何况当时还没产出和尚道士呢,也没有什么善男信女,逮着鱼就去放生。这些苦力吃上顿没下顿的,见个能吃的,恨不得连骨头都给咽下去。
所以买鱼回来肯定要吃,既然吃就的杀吧?要杀鱼需得把鱼肚扒开吧?扒开后会有什么?连血带肠的,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绢帛。绢帛本身也没什么,只是待在鱼肚子里被扒出来,脏了些,也会让人吃惊些罢了。可关键是那上边有三个字,并且那三个字里说了一个人,还煞有介事的给这个人安排了个身份。更关键的是,这个人就在这群苦力中间。
当然吴广清楚,往鱼肚里塞东西真不是件容易事,可他现在不愿意说,因为他知道,让别人知道他掌握这项乱塞东西的技术活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跑去北京该杀头还得杀头,胡亥不懂得体贴技术人员的。
绢帛在哪里能生产出来,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可巧的是竟然能在鱼肚里出现这东西,难道是上天这样安排的?上天的旨意要告诉我们某件事?这条鱼就是上天安排来传旨意的?当鱼和上天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条鱼出名了,具体被吃了没有我不敢说,不过按我的分析,这条鱼肯定会被郑重其事的埋掉,因为他已经不再是一条鱼,而是上天的信使,神的东西谁敢乱动呀?鱼被埋了,陈胜,你出名了。
但这两位大哥似乎还觉得准备工作没有做够,另一项具体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