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两汉往事-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章 军挺咸阳—(三)胡亥之死() 
就在项羽大战巨鹿,刘邦挺兵西进之时,咸阳也热闹非常。该不管事的依旧不管事,该杀人放火的依旧杀人放火,虽然东边几波人正在卯着劲闹腾,可过往的生活习惯和办事方式一时半会又改不过来,因此咸阳的局面开始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深渊滑去。

    赵高杀了很多人,把那个横扫天下的大秦帝国已被折腾成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但对赵高来说,这还不够满意。因为自己还不是天下无敌,还不是老大。宫里边住的那个二球好像才是一把手,因此赵高很生气,也有了想法。

    有想法的赵高准备干件大事——让那个二球出去凉快。可准备干这件事情之前,还得做个试验,试试这滩浑水有多深。这难不住赵高,因为赵太监这一辈子别的本事没有,干坏事的能力绝对算是无敌,因为他开创一个先河,为那群身体有缺陷的人树立了榜样,并且还创造了个成语。他在干坏事这方面真的很牛逼,如果要对坏人下个等级的话,赵高算是超特级闻名无敌天下第一大坏蛋。

    这天早朝,他把一头鹿拉进大殿,对胡亥说,“这是一匹马”。

    胡亥不是瞎子,但他是个傻子,因为他根本没弄明白赵高这句话的含义。在后代有个成语来形容赵高的行为很贴切——颠倒黑白,在后代有个罪名描写赵高的行为也很贴切——欺君,然而胡亥没弄明白。

    胡亥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了马。”(李斯死后,赵太监当了丞相)

    在得到胡亥这个回答后,赵高并不紧张,因为到此时才是他试验的开始。赵高回头问左右大臣,大殿安静异常,大臣们缄默不语,过了一段时间后,很多人开始附和赵高,“这的确是一匹马”。

    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可胡亥没感觉到,他的第一感觉是自己的眼睛可能出了问题。

    当然,很多人也并不是所有人,也有个别人没有附和赵高,当庭就提出了反对意见。可这些仁兄没想到的是,只在几天后他们的脑袋全部都挂在了城墙上。

    赵高这种胡作非为的行为虽然很放肆,但他并不怕。杀人的理由太好找了,这对赵高这个流氓来说简直不算是个事,并且此时的胡亥从不过问自己杀了谁,只会问最近没杀谁。不过这样一来,大臣们更怕赵高了,也更没人敢说话了。胡亥连鹿和马都分不清了,你还去说啥呀。

    对赵高而言,这次试验是成功的。通过这次成功的试验,他准备着手干件大事。还没来得及动手,两条不好的消息传了过来——项羽灭王离降章邯、刘邦过武关抵峣关。

    赵高害怕了。这个太监一直以来在胡亥耳边吹风,说什么“关东盗毋能为也。”而现在这些“毋能为”的贼盗却开到了咸阳边。赵太监害怕了。因为他也怕那个二球找自己麻烦,因此推说有病,待家里不上朝。

    怕啥来啥,纵然装病也没能躲过胡亥的责问。要说胡亥来找赵高问罪也不没有经过什么思想活动、心里斗争而来的,只是因为一个梦而已。胡亥梦见一只老虎吃了自己一匹马,这让胡亥很不爽,不爽的胡亥就想找点事做,也想给赵高寻点事情做,因此派人以有关盗贼的事情去指责赵高。

    这一下,赵高真的害怕了。赵高这个坏人的名号绝对不是白给的,因为这个害怕了的太监准备再干件坏事,这件坏事干完,自己就成极品坏蛋了。

    就在胡亥很不爽的同时,赵高叫来了自己的做女婿咸阳令阎乐(赵高应先有女儿后被阉割),弟弟赵成(也是个太监)商量,商量的内容很胆大——废掉胡亥。

    干这种事情,对别人来说很难,可对赵太监而言那却比较简单,和吃饭睡觉这种日常生活没多大区别。自己因为这些天来一直在杀人,朝里边有些想法的都被干完了,自己动动屁股,剩下那帮人巴不得追过来闻,因此那些大臣几乎可以排除在考虑之外。唯一的困难就是胡亥身边的护卫们,不过就这么个小小的问题是难不到赵太监的,找个由头就能明目张胆地干这件有前途的事情。

    由头找到了。这天赵高叫宫廷里的内应告诉胡亥说有一大群强盗来了,因此命令阎乐发兵追击。阎乐带住兵了,可赵高又有些不放心阎乐了,为体现人文关怀,就把亲家母(阎乐的母亲)接到自己家中给看了起来。这一下,不管阎乐愿不愿意都的跟着干了。

    抓强盗的阎乐带着一千多人直奔望夷宫而来,这里住了一个人,就是胡亥。抓强盗能抓到皇帝身边,真可谓有才。不过赵高这个借口实际也不是胡说的,因为就胡亥这一年多来的杀人行为来看,他完全具备强盗的资质。

    在宫门口,阎乐把卫令(守门的头)抓了起来,并且还不失时机地冲他开了个玩笑,“强盗都跑进去了,为什么不阻止?”

    卫令一时没反应过来,还反驳道,“防卫严谨,强盗怎么敢闯进去?”

    卫令的话还没有说完,阎乐就用行为告诉他,强盗就在眼前。因为阎乐二话不说就把他砍死在阶前。

    卫令死的实际一点也不冤枉。胡亥那个大强盗天天就在他眼皮底下进进出出,他却视而不见;眼前阎乐这个小强盗都和他说了半天话了,竟然还不知道。就他的智商和他的眼神,能在胡亥手下混这么长时间,应该说死的一点也不冤枉。

    阎乐杀了卫令,带着人就冲进了宫殿,一边走,一边四处射箭。里边的人跑的跑、窜的窜,也有几个不长眼的过来搏斗,不过都被阎强盗轻松搞定。

    就这样阎乐轻轻松松就进了胡亥的卧室,正在床上睡觉的胡亥一见有人向自己的帷帐上射箭,非常生气,起来大呼小叫地让身边的人上前搏斗,可那帮人一个个躲在角落里筛糠,就是不过来。

    不过还有个宦官陪在胡亥身边,没有走开。胡亥逃到内室,这个宦官也跟了进来。胡亥扭头问这个宦官,“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竟然到了这种地步!”

    宦官抬起头,有些不屑地说,“我不敢说,所有保住了命。假如我早说了,早就被你杀了,还能活到现在?”

    胡亥无话了。

    阎乐很适时地跟了进来,张牙舞爪地把胡亥教训一番,数落数落他的罪行,最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你死吧!”

    “我能不能见见丞相?”胡亥无奈了。

    “不能!”

    “我能当个郡王吗?”

    “不能!”

    “我能去做个万户侯么?”

    “不能!”

    “我去当个老百姓吧?”胡亥没招了。

    “不能!”

    在一连串讨价还价过后,胡亥发现自己原来没有了一丁点本钱,不是皇帝就是死尸,痛苦的胡亥最终用自己的双手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这个人,死的当然,死的其所,死的罪有应得,对于他,我只能说,他死的太晚了。不过他死在一个似乎是最不该让他死的人手里,因为让他死的人更该死。这不能不说是个笑话。

    总的来说,胡亥不光是二球,更是个小丑,在不属于自己的舞台上,跳了场异常滑稽也很不合时宜的舞,最终被那个蹩脚的导演赶下了舞台,最终也让自己和那个蹩脚的导演都落下很不光彩骂名。

    这两个人,我很鄙视!

第四章 军挺咸阳—(四)子婴出降() 
胡亥死时,刘邦已兵临武关。就在郦食其准备财宝准备去做开路先锋的同时,赵高的使者来了。

    赵高逼死胡亥后,有了新的规划。不过要完成这个规划,需要刘邦的配合。使者站在刘邦的面前,抑扬顿挫地表达了赵高这个规划的内容——分王关中。

    刘邦冷眼看着使者的表演,心中阵阵冷笑。你赵高算个什么东西,死到临头还想拉我下水?分王关中?就你的那点能耐和你的为人,还想留的命在?不用我刘邦动手,杀你的人大有人在。最终,刘邦赶走了使者,拒绝了赵高的提议。

    当使者把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回报给赵高后,赵高失望了。本以为自己这个创意会得到很多人,至少会得到刘邦的支持,可没想到竟然是这么个结果。实现理想得靠敌人帮忙,赵高的确有才。

    赵高真的想称王,但没有敌人的帮忙,要实现这个理想那将很难。自己虽然很牛气,逮谁灭谁,但在这一亩三分地上他姓赵的和人家姓赢的真的没法比。人心,赵太监知道自己拥有多少人心,在一片颂扬声中,却是暗流涌动。毕竟一直支持着自己的那个人已经被自己干翻了。

    刘邦拒绝了,赵高开始站到前台表演了,他个人认为,下场戏的成功上演将使自己的位置稳当的保留下来。而他没想到的是,这场戏他只唱了一半,就被人轰下了舞台,没把他这个人保留下来,只把他那肮脏、恶心人的历史保留了下来。

    赵高把所有的大臣都召集了起来,告诉他们杀死胡亥的经过。最终他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现在六国都建立了政权,秦国地域又缩回了原来的容貌,仍然称帝徒有其表,应该称王,这样比较合适。”为了表现自己的大公无私,他向大家推荐了一个人来干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这个人的名字叫子婴。

    这个人的身份一直是个迷,有人说他是扶苏的儿子,也有人说他是嬴政的儿子,也就是说他和胡亥是叔侄关系,但具体谁当叔叔,谁当侄子很难有个定论。就翻查史料和推断来看,他应该只是胡亥的本家,他们的关系并不会这么直系。

    先不管这个子婴在史料上留下什么样的记载,单看胡亥对他的态度就能分析个一二,他的身份绝对不会和胡亥太为直系。因为当初胡亥大杀宗室之时,把所有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人全部干完,子婴能活着,说明他和皇位的距离非常远,与胡亥无皇位争夺的利害关系,所以不在所欲清除的亲戚之列,反而能站出来劝谏不要滥施诛杀。

    有人说子婴是扶苏的儿子,我觉得这纯粹胡扯,胡亥连姐姐妹妹都毫不客气地送她们归西,扶苏的儿子会能留他活着,并且给他机会跑到面前叽呱叽呱叫唤?

    因此,这个人只是胡亥的本家。

    就在胡亥大开杀戒之时,这位仁兄也时时刻刻胆颤心惊的隐忍着,装着糊涂、充着愣,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能不走路就不走路,硬是熬了过来。在那非人间的日子里,胡亥和赵高的一举一动让这位仁兄恶心至极,但也毫无办法。就在这隐忍过程中,一些有些良心的大臣开始慢慢向他靠拢。直到赵高逼死胡亥,大臣们心里的天平彻底倾斜到子婴的身边。只需一个机会就能把那个太监打回原形。

    而此时的赵高却顾上分析这些变化,为了不成为众矢之的,不成为被群殴的对象,赵高看中了子婴,让子婴来背秦国这口烂锅。打这位仁兄的主意,只能说赵高是瞎了他的狗眼。

    赵高匆匆忙忙以平民的礼节埋了胡亥后,就立子婴为秦王。

    虽然已是千疮百孔,但该有的礼节还的有。就在子婴成为秦王前,仍需斋戒五天。就在这五天里,注定了赵高的命运。

    子婴叫来他的两个儿子,“赵高杀了胡亥,害怕群臣诛伐,立我为王,如果现在继位,必将受他控制,不如我装病不去,赵高一定会亲自前来,到时杀死他,然后联络大臣灭其全族。”

    方针已定,三人分头布局。

    继位的日子到了,赵高派人来请子婴,子婴称病不去;再请,再不去。在几次拉锯后,赵高决定亲自去叫他过来。给你脸不要脸的东西,赵高暗骂着向斋戒宫室走去,一见子婴就没好气地训斥道:“国家大事,你怎么不去?”

    没有得到子婴的回答,却冲进来一群拿着武器的军士,进门后二话不说提刀就砍,把赵高和随行的人全部砍死在子婴的面前。

    静静的欣赏完赵高被砍死的经过后,子婴又说了一句话,“去其家,诛其全族。”

    然后几百名军士二话不说直奔赵高家而去。聚在赵高家的赵成、阎乐本准备开个庆祝会什么的,却不想迎来了全副武装的士兵。不过他们这一行为,方便了军士们的诛杀行为,不用四处乱找了。在一阵刀光剑影后,这些人全部倒在了血泊之中。

    这个恶心人的太监终于被赶下了舞台。

    子婴称王了。

    称王后的子婴本准备干些实事,重振大秦雄风。可当他推开秦朝帝国这扇巨门后,眼前的全是血腥和腐臭,刀兵和败亡,腥膻味和打斗声惊的他全身冷汗,连忙重新关上这个大门,等待命运的抉择。

    事实上,他并没有等多长时间,一个多月后,刘邦站到了咸阳城门外。做了四十六天秦王的子婴,用丝带系着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