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两汉往事-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俩人争执不下,吕臣提出请示大王。

    大王?项羽从来没把那个人当过领导看待,现在竟然有人要征求他的意见,他懂个屁。他不过是我叔父弄来装点门面的,现在竟然成领导了。怒火上冲,站起来就想去揍吕臣。刚站起来就有人按住了他的胳膊。

    要是一般人拽他,项羽肯定把他甩出老远,可这一次没有,因为这不是一般人——亚父。要说这个称呼不是胡来的,项梁在世时,对这个七十多的范老头礼遇有加,相约兄弟,并拉项羽过来磕头认亲,称为亚父。也就是要他把此人当父亲看待。项羽虽是个赳赳武夫,却对叔叔的话言听计从。要说范老头真没白活这七十多年,简直是人精里边的数,每次说话都能点中要害,让这叔侄俩无比诚服。因此项羽在心里实实在在把此人当老爹看待。

    范增说话了,“将军稍安勿躁,且听吕将军无妨。”

    项羽又坐了下来,可吕臣却适时起身告辞。吕臣刚迈出大营,刘邦说话了。“将军如要起兵,我刘邦定会义不容辞。”说完也告辞而去。

    “亚父刚才为何拦我?”

    范增看着项羽,“两个原因,其一老将军刚死,此时军心不稳,如若发生变故,章邯复来,楚国休矣;其二吕青在大王身边,现在得罪吕臣,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范增顿了一顿,“将军目前需拉拢刘邦。”

    项梁死了,重新洗牌的机会来了。

    范增说的吕青就是吕臣的亲爹,吕臣当初被章邯赶出陈县,父子俩结伴跑到项梁手下,他爹管内勤,儿子管打仗,父子俩配合的非常默契。不过项梁在时,吕青基本在跑龙套,想放个屁还得看项梁脸色。而现在大不相同,唯一的阻力被章邯轻易搬开。

    项梁战死,吕青拉着熊心抬腿就跑,刚到彭城,芈心就准备招项羽回来,因为他叔死了,怎么着也得慰问一下,并且还需要一个替代项梁的角色。

    就在熊心准备把这个命令发出去的时候,吕青说话了,“大王难道要让项羽成为第二个项梁?”

    对,这些天我虽然被称为大王,事实上只是起了这么个名字而已,人家根本没把自己领导看待。熊心停了下来,静静地看着吕青。

    “大王,令犬子以防项羽,诏抚刘邦,笼络楚将,孤立项氏,方可真正面南称王。”此时的刘邦把混混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成了两边争相拉拢的对象。

    吕青的话说完了,熊心陷入了沉默,开始回忆几个月来的不快。最终他给吕臣下了一道命令,“安定军心,监视项羽。”

    当然,项羽和吕臣谈心时,并不知道吕臣已经有了旨意,其中旨意的下半句就是针对他的。

    第二天,项羽和范增带领几个长随来到刘邦军中。几句场面话过后,范增开口了,“沛公英勇神武,和项将军一般无二。”

    刘邦一听很高兴。项羽的想法自己很清楚,而自己的想法他却一点也不了解。但项羽的确是个人物,刘邦在心里是佩服的,他的身手和气魄,足以让任何人为之低头。但刘邦没有低头,因为项羽有气魄,而刘邦更有雄心。不管怎么说,此时的刘邦是看好项羽的。

    就在刘邦高兴的时候,萧何说话了,“两位将军何不结为异姓兄弟,双剑合璧,足可傲视天下。”

    项羽一听双手赞同,此行的目的达到了,并且还超额完成任务。也不用看日子、定时辰,刘项二人当庭结拜。根据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先是同舟共济,紧接着就会同室操戈,现在上演的是剧情的上半部分,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很守规矩地按下半部分剧情有序的展开。

    几天后,项羽收到了一封诏书,诏书内容不长,晋封他为“长安侯”。与他同时被封的还有几个人,吕青为令尹,吕臣为司徒,刘邦为“武安侯”,黥布为“当阳君”……

    项羽虽然被封了个称号,但同时很多人都升了官,大家一下都平起平座了,你项氏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了。这是熊心的小九九,最起码他现在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他还太不了解项羽的为人了。在这一串职务或称号公布过之后,项羽就来彭城住着吧,军队的指挥权就和你就没什么关系了。

    就在熊心做这项好人事安排,准备去享受自由自在的幸福时光时,赵国来求救了,此时的赵国正被章邯围着欺负。因此芈心准备出兵,可由谁当主将呢?熊心犹豫了,这个人选如果不安排好,这一阵的辛苦就白忙活了。

    就在此时一个人说话了,说话的也是我们的老熟人田显,就是前边和宋义聊天的那位仁兄。这位老兄在半路住了一段时间,等得到项梁战死,章邯北去的消息后,才慢悠悠来到楚国,刚住下没多少天,就碰见熊心在抓耳挠腮的想心思,因此一激动就说了一句话,“宋义论武信君必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可谓知兵。”

    熊心笑了,是很满足的笑。领兵的人找到了,让人很满意,也很放心,不用再挠头了。可事实上如果熊心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的话,相信他还会接着挠头的。

    高兴了的熊心立马派人召宋义回来,因为这位仁兄到齐国出差至今未回,正在很努力、很辛苦也很有效地拉拢关系。宋义认为这些关系对自己很有用,事实上他一个也没用上,不是人家不让用,只是自己根本没机会用。

    宋义回来了,熊心通知大家开会。项梁、刘邦、陈婴、黥布等一干人都来了,自从赵国求救的信使到来,这一帮人就没少请命,可芈心就是不发话,因为他心里清楚自己等的那个人还没回来。今天这个人终于到家了,熊心很满意,准备开个会,确定一下这个人的身份,当然展现一下自己的领导风采。

    会议议题只有一个——打秦兵,但具体套路有两个。

    套路一:派兵西进,直奔秦都,并约定谁先攻下咸阳,就封谁当汉中王。

    应该说这个激励措施的诱惑力还是蛮大的,但敢付诸实施的也没几个人,因为难度系数太大。以往周章他们尝试了一下,结果把命都放那了,因此愿意去的人也不多。

    但还是有人愿意去的,项羽是一个,刘邦是一个。

    项羽敢去,但自己不愿意去,因为章邯不在咸阳,项羽现在找的不是秦兵,而是章邯,因为现在的他,报仇是第一位的。

    更重要的是熊心也不愿意让他去。因为项老兄太过生猛,每到一地就爱屠城,一旦开杀就不留一人。你说派他去咸阳,先不说能不能打赢,纵然攻下咸阳,如果他把城里的人杀光,那占的城还有啥用?

    熊心不愿意让项羽去。剩下愿意去的也只剩下刘邦了,并且刘邦人缘也好,还有不少人替他说话。从目前的局势来看,秦强楚弱,跑去人家腹地,很有可能成为肉包子打狗,可就这么个差事让刘邦高兴的不得了,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了。就这样定了下来,刘邦向西进军。

    套路二:派兵北进,解救赵国。

    此路人马的目的很明了,不需做过多的宣传鼓动工作,关键是合理的人事安排。在审视了大家一会,熊心胸有成竹地道出了自己考虑多日的人员配置方案。这个自认为堪称绝佳的人员配置方案,最终将把自己打回原形,事实证明,你真的什么都不是。

    这支人马的一把手是宋义,而二、三把手分别是项羽和范增。应该说熊心还是比较认可项羽的,他也知道这位老兄比较能打,不用也不行,但也不想着意用,因此很有创意地给他按了个领导。而宋义也没有掂清自己的分量,煞有介事地给自己起了个称号“卿子冠军”。

    就这样,这支各怀心思的军队向北进发了。

第三章 乱世纷争—(五)章邯的战略() 
由于这个时期的人物太多,很难理清事件的脉络,我曾试图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理清各个环节的前因后果,可后来发现,这个真的很难。因此,为了给读者展现每个人的全貌,在很多时候我没有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介绍。

    可就在一件大事即将发生之前,我犹豫了一天,觉得应该给大家做一个整体的背景展现。因此还是补充了这一节,如果这个环节不弄明白,读者也很难了解那件大事发生的背景。

    大秦帝国从来不缺少武将,从白起到王翦,再到蒙恬,代代精英辈出,将星云集。而章邯只是个文官出身,前边我们介绍过的。但自从陈胜发难到诸侯兵起,几十万大军兵临函谷关时,承担起大秦命运的却是我们这个文官。靠组织犯人起家,一战挫败周章几十万大军,灭吴广、杀陈胜,然后追的各路诸侯无处藏身,虽被项梁赶着跑了一段,最终也顺利拿走了项梁的脑袋。至此,章邯无疑是最为牛逼的人物,可谓功绩显著、战果累累,似乎有章邯的存在,重振大秦军威已无可争议。

    在最初的几个月里,章邯基本是谁闹腾的狠就打谁,没有制订个几步走战略规划。周章折腾打周章,周巿闹腾打周巿,项梁硬气打项梁,就这样一路打来,杀了三个王,灭了一堆将。可就这样四处救火,攻城略地之时,全国造反形势仍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灭了项梁,周章准备制订个战略规划。

    就在项梁死时,关外之地的造反环境并不怎么轻松,因为此时的胡亥已清楚知道各地局势已经乱的是个什么样子,因此调集各路人马,甚至将在长城上站岗的兵士都抽调回来对付各路诸侯。

    此时关外,黄河南边布满秦军势力,只有少许魏国的残余力量。就在章邯敲打项梁之时,胡亥命令守长城的王离带领十几万边军南下,进攻赵国和燕国。齐国由于刚被秦国打败(田儋战死那次),更重要的是后继的田荣痛恨楚国不杀田假,赵国不杀田角(拥立田假称王,当时逃跑到赵国),因此拥兵自守,龟缩齐国。

    在此背景下,做了一个大的战略调整——北合王离攻取赵国。

    也许你会问,楚国已经被他打的稀里糊涂,为什么不一举灭掉。事实上我告诉你,章邯也不是不想灭掉楚国。章邯虽然杀了项梁,威震楚国,但其有生力量仍然比较可观,并且项羽、刘邦等各路人马已退到彭城,而且进退兼备。虽然楚国正在内讧,楚怀王在此时到处发飙,架空项羽,但整体实力还是有的。如果章邯逼的太急,难免会携起手来,同仇敌忾,那也不好收拾。更重要的是章邯也没有一举灭掉楚国的信心,如果再吃败仗,那将万劫不复。

    也许你可能会问,如果失败怎么就万劫不复了呢?

    因素一:此时的秦朝内部也正在权力倾轧,为了座位摆放问题生死相搏,冯去疾、冯劫自杀,李斯腰斩,嬴政留下来的能臣武将彻底清洗,没牵扯到章邯是因为他正在当救火队长,秦廷内部是顾不上和各路诸侯叫板的。因此消灭诸侯的任务就交给他这个救火队长来干。

    更重要的是,胡亥和赵高的杀人功夫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那真是随心所欲、见血封喉。一旦自己兵败,那将丧失最后的底牌,失去工作的章邯将会是案板上的鱼肉。

    因素二:彭城远离关中,对秦国威胁稍小,而赵国却很近。不幸的是王离和赵国拉了几个月锯,没弄出一个结果来。如果不先结束了赵国,而攻打彭城的话,那将是孤军深入,粮道很难维持,也难免会被了包饺子。分兵不如合兵,北上和王离一起攻赵,灭掉赵国,以解后顾之忧。

    因素三:就在此时赵国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的发生坚定了章邯北上的决心。具体事件是赵国有个叫李良的杀了武臣,并投靠了王离。武臣死了但赵国没有投降,经过一阵混乱过后,一个叫赵歇的当上了大王。但赵国经此一乱,国力大幅下降,此时灭赵可谓是良佳时机。

    因素四:还有第四个因素,应该说这一条不应该是因素,而是此次战略规划的最终意图。会合王离军团围城打援,以赵国为诱饵钓天下诸侯来争食,诸侯不救则灭赵国,诸侯来救则定天下。如果这个规划实现,应该能为摇摇欲坠,满目疮痍的大秦王朝迎来了一线胜利的曙光。

    因此章邯北上了。而领章邯想不到的是,他制订的这个天才的战略规划,直接宣判了秦朝的死刑。因为你的赌注投的太大了,章邯和王离两个军团几乎是秦国现在能拿出手的最后的本钱,一旦赌输了,则再无翻身的机会。

    但就当时来看,这个战略规划是完美的。直到那个狂人的真正亮相,才知道这个规划到底有多么蹩脚。

第三章 乱世纷争—(六)张耳的痛苦() 
就在楚国内部各怀心思,相互使绊子的时候,此时的赵国因一个人叛变而发生了混乱,就是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