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跃马大唐-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钧忙道:“启禀陛下,义父不是打南诏时受的伤,而是在两位钦差抵达成都宣旨的第二天遭遇到了刺客的袭击。十几名刺客在成都散花楼趁着义父赏月的时候闯入行刺,义父身受重伤,差点死在刺客手里。”

    玄宗皱眉道:“那里来的刺客?”

    /》

    柳钧道:“事后查明是爨氏蛮族豢养的蛮族武士,因对义父灭爨氏一族之事怀恨在心,于是混入成都城中伺机行刺。义父胸腹受伤,还中了他们的毒,幸而得妙手神医救治,才保住了一条命。现在虽然渐渐康复,但却依旧无法下床行走。临行前义父叫我不要将此事告知左相和陛下,怕引起陛下和左相的不快。但刚才伯父责问我为何义父不亲自来京时,我不得不说出实情来。”

    玄宗怒道:“好个南诏蛮族,这时候了还在作恶,当真可恶之极。朕还打算同意他们的和议条款,早知如此,王源便不该同他们和议,将太和城一举拿下,将这些蛮子统统赶到山林去才好。”

    杨国忠忙道:“陛下息怒,此事和阁罗凤没关系,是爨崇道手下的爨氏余孽。当日在嶲州城外,王源使反间之计将爨崇道和他手下的九千兵马尽数歼灭,爨崇道也死在王源手里。爨崇道族人尚有存活,故而前来刺杀寻仇的,那可不是阁罗凤的错。”

    玄宗沉默片刻,开口道:“王源伤势已然无碍否?”

    柳钧忙道:“义父正在恢复,义父要为两位钦差被杀之事请罪,但其实我知道其中的原因,义父并非没有保护好两位钦差,完全是因为发生了意外之故。”

    玄宗道:“你说说。”

    柳钧道:“本来义父命剑南军兵马使率两千兵马随同两位钦差巡边,肩负保护之责的。因为打完南诏之后,我剑南三万多大军尽数留在姚州休整,而且也是为了监视南诏国是否会反复,所以成都城中只有数千兵马。义父为了保护两位钦差几乎将城中的一半兵马调去保护,这已经做到极为重视了。不是我多嘴,我剑南很多将领和官员都认为,若不是城中一下子少了两千兵马,导致兵力捉襟见肘,才被刺客以可乘之机。说起来,不是义父保护不利,而是两位钦差的到来害的义父被刺客找到了机会呢。”

    “钧儿,不得胡说。”

    “柳钧,不可胡言。”

    秦国夫人和杨国忠同声喝道。

    玄宗并没有见怪,皱眉道:“柳钧之言倒也并非全无道理。成都规模巨大,四五千兵马都未必能维护好治安之责,更可况是调动了一半的兵马去保护王鉷和罗希姡АV荒芩荡炭拖率值幕峋牡难≡瘢行乃阄扌模贾铝苏饧碌姆⑸H辉螂薏幻靼椎氖牵热慌闪肆角П砘に停趸崛猛罗说檬至耍磕训劳罗舜缶咕沉嗣矗俊�

第五一四章 请求() 
杨国忠道:“陛下,吐蕃人还没那么大的胆子,但正是因为王源遇刺之后,成都城中一片混乱。 ://efefd当时王源性命垂危,必须要有人出来主持大局,故而他不得不命人通知保护王鉷和罗希姡パ胖菅膊榈乃谓üΑK谓üκ墙D暇硎梗馐焙蛑荒苡伤鞒执缶至恕6遥宋榷ǔ啥嫉木置妫┎冻侵械拇炭停谓üΣ坏貌唤角П硪徊⒋亍K谓üσ灿凶嗾鄢时ǖ搅吮浚菹虑牍俊!�

    杨国忠将宋建功的奏折呈上来,玄宗接过来仔细的读了一遍,点头道:“原来如此,那种局面下,确实需要宋建功带着兵马会成都稳定局势。宋建功奏折上说,他的离去是征求了王鉷和罗希姡вυ实摹?蠢词请薮砉滞踉戳耍踉床⒚挥凶铩!�

    杨国忠轻声道:“是啊,王源也是难为,他也没料到自己会遇刺,而且两位钦差只是巡查边境会被吐蕃人杀害。若说有罪的话,那也是无奈之罪。事实上宋建功离开时曾经告诫过王鉷和罗希姡В切⌒脑谝猓ㄒ樗遣灰钊氡呔匙蠼悦夥⑸馔狻R蛭蹉p和罗希姡Я饺酥八狄肷衬校焦筇频谋呔辰胪罗衬冢顾狄磐罗衬诘纳惩粱鼐鬃韵虮菹抡故尽O衷诳蠢矗蹉p和罗希姡Р⒚挥刑ィ遣坏钊肓松衬沟兀颐允Я朔较蛭蟠车搅送罗吮呔车囊芭3亲蠼獠疟煌罗朔⑾郑贾铝巳绱说囊馔狻H羰且莱伎蠢矗饧赂踉纯梢坏愎叵刀济挥小!�

    玄宗叹了口气道:“糊涂的很,逞强作甚?沙漠中岂能乱闯,王鉷这罗希姡У闭媸呛康暮埽讼允镜浚膊槐厝绱恕!�

    杨国忠点头道:“是啊,可惜了。就这么丧命在吐蕃人的手里。我只能说,幸而有七名南衙禁卫逃了出来,遇到了雅州当地进入沙漠中寻找沙蝎和沙蛇的百姓,得到他们的帮忙才逃出生天。他们亲口讲述了过程,政事堂六房管事均在场,留下了他们的笔录口供。否则,肯定有很多朝臣会暗地里散布一些针对王源的谣言了。这七人能活着出来,也澄清了此事的事实和过程。”

    玄宗皱眉道:“谁会散布谣言,散布什么谣言?”

    杨国忠道:“陛下难道忘了以前朝廷的几名官员在范阳被奚族人和契丹人袭击身亡的事情了么?当时便有很多人散布谣言说是安禄山所为。若非陛下对安禄山信任有加,安禄山当时便会被这些谣言连累。有些人就是喜欢阴谋论,唯恐天下不乱。”

    玄宗点头道:“你说的是,此事既然过程都清清楚楚,那么便不允许有类似的谣言流传。国忠你以政事堂的名义给各部发公文,将此事的经过详细列出,以正视听。谁要是敢拿这件事做文章,朕绝不轻饶。”

    杨国忠躬身道:“臣遵旨。”

    “王鉷和罗希姡溃⒁哺酶切┌保浼胰诵└簟Aκ浚饧履闳ヌ骐薨炝耍扌戳椒炝愀腿ニ歉希痛托└糁铩J谆夭焕矗⒁鹿谮B≈叵略岜闶恰!�

    高力士躬身道:“老奴遵旨。”

    杨国忠轻轻松了口气,重新拿出王源的奏折道:“陛下,王源的奏折您还是瞧一瞧吧。”

    玄宗摆手道:“他没什么过错,这请罪的奏折便不必看了。”

    杨国忠忙道:“不光是请罪,王源的奏折上还说了两件事情,陛下还是看一看为好。臣觉得王源提出的事情很重要。”

    玄宗哦了一声道:“你给朕念一念吧,朕坐着听。”

    杨国忠连忙答应,将奏折展开来读道:“罪臣王源上奏。吾皇万岁万万岁。臣有负圣恩眷顾,未能恪尽职守,汗颜无地。日前朝廷派驻剑南的两位钦差在雅州边境之外遭遇吐蕃人袭击身亡,尽为臣之过失,请陛下不吝赐罪,罪臣绝无二言。特命柳钧携此请罪奏折上奏于吾皇,罪臣王源顿首自愧,诚惶诚恐。”

    玄宗微笑道:“这个王源,倒是不说一句推脱之言,把责任尽数归于自己了。”

    杨国忠继续念道:“……臣之罪是臣个人之罪,但剑南道乃我大唐西南门户之地,臣不敢因个人之罪怠慢国家大事,故而重新将两件急务禀报陛下得知,往陛下早做定夺。其一,关于与南诏国和议之事,朝廷迟迟未有旨意安抚,乃至南诏国阁罗凤等心中惶然。和议之条款和缘由臣已于日前上奏朝廷知晓,安抚南诏为当务之急,否则剑南兵马便被牵制在姚州一带以防生变。此举徒耗兵力钱粮,也违大局之势。”

    玄宗皱眉道:“南诏国的和议朕正在政事堂的意见,你们政事堂和六部官员商议的如何了?”

    杨国忠道:“李相国抱恙在家休养,此事一直停滞。”

    玄宗点点头道:“继续念。”

    杨国忠道一声遵旨,继续念道:“……如今同南诏和议修好已是刻不容缓之事,吐蕃国嶲州之败后便一直虎视眈眈作秣兵厉马之态,雅州嶲州姚州一带边境均禀报有吐蕃兵马试探的身影。身在剑南,臣深知绝不可同南诏和吐蕃同时为敌,否则以剑南军之力,无力于两敌抗衡。此为臣所言的第二件事。臣建议陛下,一则尽快宣旨南诏,达成和议,稳定南诏阁罗凤,杜绝吐蕃再次拉拢南诏之举。”

    “此举一则可稳固和南诏国的关系,二则可让剑南大军得以解放。从目前的情势看,臣认为要在雅州嶲州一道边境增驻兵马,在边境一线修筑烽燧,及时预警。以防有变。……吐蕃虎狼之国,罔顾我大唐对其善意,不断滋扰我大唐边境,今次又杀我朝廷大员,罪恶滔天,孰不可忍。臣在西南一日,便决不许吐蕃人如此猖獗。但臣也不得不请求陛下,早日定夺决断,以利于剑南之局向好。”

    杨国忠读完奏折,将奏折举起来,高力士上前捧过,递到玄宗手中。玄宗眉头紧锁,默默的将奏折看了一遍,沉声道:“照王源这份奏折的口气,倒像是受到吐蕃国重兵威胁的意思。吐蕃人难道不自量力真要进攻剑南么?”

    杨国忠道:“臣认为没那么严重,臣以为王源的意思是要防患于未然。大唐和吐蕃之间已无信任和平可言,或将必有一战。南诏国作乱时,吐蕃国公然调集三万大军协同攻击嶲州,便已经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了。王源大破三万吐蕃大军之后,吐蕃国派来使者言辞强硬,被陛下斥出长安,吐蕃君臣必以为耻辱。以吐蕃人睚眦必报之性,很有可能会伺机报复。这一次王鉷和罗希姡笕胍芭3潜簧保阆允就罗怂亢撩挥泄思晌掖筇频�

    的感受,怀有极大的敌意了。王源恐是因为考虑到这些,才意识到需要尽快解决南诏之事,将兵马腾出手来部署在嶲州雅州姚州一线,以防不测。”

    玄宗点头道:“吐蕃小国丧心病狂,怕是真的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王源所虑并不过分。他是剑南节度使,若是被吐蕃人攻破剑南城池,那可是他的责任。他肯定是急于将兵马调配到位了。”

    杨国忠道:“是啊,现在大军全在姚州,要防止南诏国的反复,所以王源手头无兵可用。否则又怎么会捉襟见肘,导致自己遇刺钦差被杀?陛下,臣认为,和议之事该立刻落实,派宣旨钦差去南诏赐赏阁罗凤南诏王的职位,稳固剑南道的南边,让王源腾出手来防备吐蕃人的窥伺才好。”

    玄宗点头道:“朕准了,派人将和议条款送到李相国府中,让他立刻签名确认,立刻便派人去南诏国宣旨便是。”

    杨国忠大喜道:“陛下英明。”

    玄宗淡淡摆手道:“和南诏国的和议本就是件好事,更何况王源谈了对我大唐如此有利的条件,本就要快速达成和议。只是你们政事堂拖沓了,朕也不知道李林甫心里在想什么?老是拖延的很。”

    杨国忠不想多嘴,已经将责任推给了李林甫便够了,玄宗可不喜欢有人不断的在他面前诋毁他人,杨国忠很清楚这一点。

    “陛下,臣觉得,如果吐蕃人当真有觊觎之心,剑南军增加兵额之事恐怕真的要认真的考虑考虑了。剑南军兵额三万,和吐蕃国接壤之地多达千里。吐蕃国兵马虽然也有限,但剑南军分驻姚州嶲州雅州三处,每处都只有一万兵力,显然是不够的。若是真打起来,兵力绝对不足。臣以为,剑南军起码要增两万兵额,有五万兵马,当可勉强守御。这也仅仅是守御而已,若是进攻的话那其实还是不够的。”

    玄宗道:“增加兵额之事你已经提出过多次,但此事非同小可。各节度使都在要求增加兵额,朝廷的负担太大了。今年范阳平卢;两处要求各增一万兵额,朝廷便要多花百万贯给安禄山养兵,现在西南再增两万,朝廷岂能负担的起?”

    杨国忠咂嘴道:“陛下,臣非多嘴,安禄山所辖两节度兵马已愉十三万之众,若还说防御突厥契丹捉襟见肘,那可说不过去了。安禄山花大量的物资武装奚族人,奚族人难道一点都不给予回报么?怎么也要担负些责任吧。按理说奚族归顺,安禄山该削减兵额才是,怎地又要增加?此事我是不同意的。再说,剑南道现在肩负防御吐蕃之责,乃是吐蕃人主要的攻击对象,不在剑南增兵,却在平卢范阳增兵,这可不是本末倒置么?”

    玄宗想了想道:“朝廷处处用钱,不可能处处增兵。每年增兵两万已是极限,不能再多了。”

    杨国忠道:“那便将安禄山要求的两万兵额拨给剑南军,岂非解决问题了。”

    玄宗皱眉道:“安禄山会不开心的。朕也开不了这个口。”

    杨国忠道:“陛下不想提的话,臣来当恶人吧。臣兼着兵部尚书,臣可不怕他不高兴。”

第五一五章 雨夜() 
(昨日有事,没来得及更新,也没来得及请假,在此致歉!今日端午节,二合一章节奉上,祝诸君端午节快乐。 ://efefd)

    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