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文娱-第3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人越是成功,就越是打脸,证明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目前真的经营成了SB了!
即使想要卖,也悄悄的卖给别的局外人,之后,看着买家跟老对手竞争,也是一番乐趣。
“邵六叔真是好兴致啊,生病住院,也要到酒店来散步?”林棋倒是没说什么,但是他的那个秘书可忍不住了,有点生气的讽刺。
“呵呵,这是谁家的狗没有看住,跑出来乱咬人。要是没有主人的话,那我就管教管教,省的到时候咬了别人,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邵逸夫没说话,但是邵六叔的手下院线公司的经理黄决明率先帮邵逸夫争颜面,准备给林棋的秘书一个教训。
“小于,邵六叔仅是去了一趟医院体检,这是养生之道,看他这样年级还这么健康,就知道了,要学着点,别乱说话!”林棋皱眉说道,虽然,这个年轻的秘书,有点那啥,但毕竟是自己人,即使真的是条狗,也只能自己去训,轮不到别人家的狗去咬。
在林棋说话之后,几个保镖也把小于秘书当做保护对象,将发作的邵氏院线公司经理隔开,避免两个人打起来。
“林老板,你贵人事忙,先忙你的吧。我也有点事,先告辞了。”邵逸夫冷淡的说道,随后,坐上了轮椅,邵氏院线的总经理,连忙跟在后面推椅子。
邵六叔身体虽然健康,但毕竟不如年轻人,走一段之后,还是要坐轮椅歇息。所以,即使他平时步行出差,后面人也会备一把轮椅。
“林总,是不是我搞砸了?邵氏根本不跟我们谈。”小于有些垂头丧气,对于他而言,林棋交代的事情没有完成,让他有一种深深挫败感。
“走吧,不是你的责任,是邵六叔暂时真的不考虑把院线卖给我。相信,邹老板、雷老板也一样,想要买邵氏院线,却是一直碰壁。”林棋看到这个新的秘书,这么怂的样子,不仅感觉到现在的年轻人啊,还是缺乏定力。
如果邵逸夫真的考虑卖院线,香港也确实能找到不少感兴趣的买家。尤其是,电影行业的老对手,嘉禾、金公主,都是想要吞并邵氏,彻底巩固院线市场龙头地位。
拥有香港本地市场霸主地位,就能拉拢绝大部分的电影制片公司,无论电影成绩好坏,只要上座率不低到无利可图,那么,院线公司的稳坐钓鱼台,至少拿走一半的收入的。
邵氏电影公司的院线资源,林棋虽然想要。
但是,未必真的一定要收购邵氏的院线资源,只不过,林棋觉得收购现有的院线资源,更有利于快速的布局。
要知道,邵氏的院线虽然经营不太理想,但是大部分院线面积都不错,地段也是市区人气最旺的黄金铺面。
换做是重新布局院线资源,要有那么好的地段,则是比较困难了。
至于,邵氏的电影院线设备老旧,片源垃圾的问题。这对于林棋而言,根本不是事!
即使是一个设备先进的院线,被林棋收购,也准备大卸八块,重新进行改装。设备、布局都要跟传统单厅大戏院不同,而是要改成两三百座位的多厅电影院。
现在香港的电影院,上映周期很多,一般票房还不错的电影,都不超过一个月的放映周期。就是因为,电影院是单厅的,一千多个座位的电影院,一旦观众少于两百,即使电影再好,也要彻下画。
而如果改进成多厅,每个电影院200座,同时放映多部电影。届时,电影院线的整体票房收入,就将会更加稳定。
除了单厅改多厅之外,新创业系还要研发出了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将电影院发行电影的胶片拷贝,更换成了用硬盘存储的数字拷贝。
这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电影放映设备,在未来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标准。要知道,后来的电影院,哪有传统的胶片?数字电影院线才是未来的电影院的主流,电影放映机标配的拷贝,后来都是硬盘。
而新创业系正是目前世界上的大容量硬盘技术的领先者,目前,1GB存储容量的成本,已经降低到了100美元。
结合目前新创业系研发的2K高清电影标准,单个数字电影拷贝的容量,大概在15GB~30GB之间。也就是说,单个高清电影的硬盘拷贝成本价也就在1500~3000美元之间。
这个价格虽然比传统的电影拷贝要贵,但是,目前的电影放映技术,甚至还达不到1080P。跟新创业系的数字电影院线的2K高清标准,是有巨大的差距的。
所以,2K高清电影院,也是林棋在技术上的杀手锏。
等到收购了一家电影院线之后,林棋会在自家电影院线推广这种技术,之后,吸引全世界的电影院线的关注,进而将新技术推广到全球,以此分的全世界的电影院市场的放映设备更新换代的市场红利。
一套高清电影放映器材,林棋给的报价是200万美元。如果,每年全球有1万个银幕,更换这套系统,那么一年就是200亿美元的超级大市场。这个市场隐含的利润规模,甚至电影票房市场更加诱人。
由于,站的位置不一样,导致了林棋的布局,远远超过邵六叔、邹老板和雷老板的想象。毕竟,这些香港电影行业的大佬,基本上都是传统商人的理念去做电影,或许,个人也比较爱好电影,但是,由于这些大佬没有技术背景,也不太懂计算机,所以,做不到林棋这般,投资产业是抢占未来的新技术标准的风口。
实际上,林棋也推广过了这种2K放映系统,但是,香港的电影院线经营者,一听一套设备200万美元,全世界都找不到同行采用这种新技术,于是就纷纷把头摇的向拨浪鼓一样。
也正是因为,林棋不由自己出头:“电影院线如果不自己主动改变,那么,我就用新技术和经营理念,去颠覆电影院!”
第502章 各自的算盘()
“那你说,我该怎么说服邵逸夫呢?”林棋在香港遇挫,回到深圳的别墅中,跟蒙欣抱怨说道,“难道,施加压力,让邵氏生意进一步难做,破产再购买债务,通过破产债务重组的方式,将邵氏的资产拿到手?”
债主对于财产的处置拥有优先权,优于公司的股东。如果一家公司明显出现财务问题,集合主要的债主,有权要求冻结公司资产,以此保证债主利益,避免公司经营不善,老板转移资产,卷钱跑路。
与此同时,负债率较高的话,大部分债主甚至可以联合申请公司破产清算重组。所谓的破产清算,也就是先算算公司多少资产,卖掉之后,按照优先权获得资产。债主排在股东之上,公司资产清算之后,偿还了债主的利益之后,如果还有剩余一点残渣,才会按照股权比例,分给股东。
但基本上一家公司如果走到破产清算流程,应该说即使清算后还有一点资产,公司也缩水了一大截了。
所以,对于大部分的公司经营者而言,即使是把公司卖掉,也比走破产清算流程更划算。
而申请破产重组,虽然是现代合法的手段,但是,在传统商人看来,这是非常不仗义的行为。
“万万不可!这样的做法即使成功了,也会带来大量负面名声。要知道,邵逸夫老先生,更大的名气,不是他的公司经营成功,而是,他在内地捐资助学方面的成就!仅仅是现在,他每年捐款内地就不下于1个亿,甚至,比TVB公司每年给他的分红都要多。用下作手段对付邵老,以后绝对是污点!”蒙欣皱了皱眉头说道。
貌似她从读高中开始,就是在逸夫楼度过了三年高中生涯,到了大学时候,依然能看到邵逸夫捐建的教学楼。
可见,邵逸夫的捐资助学事业,涉及的范围又多广,受惠的人群有多少。
“之前看的邵氏家族的资料,看到邵逸夫的几个子女几乎都没有什么意愿继承他的公司,也就是说,在邵逸夫百年之后,这个公司就要落到他人手里了。到时候就是不卖给你,也要卖给别人。所以,只要取信于邵六叔,让他相信卖给你是最好的选择,你能够保留邵氏的电影品牌,这样他最终多半是会同意!”
林棋点了点头,确实,邵逸夫的三个子女都有自己的事业,很少去管邵氏电影和TVB。邵氏是一家老牌的家族,在民国时期,就是生意遍及上海、香港和东南亚。
邵逸夫的邵氏兄弟电影公司,能够做大做强,也是因为其本身就是上海电影世家。香港电影还未崛起的时候,其家族已经在上海开电影公司,捧红了一大批明星。而邵氏家族,各族分支里面,财富不亚于邵逸夫的也不少。
更何况,香港的富豪李嘉诚、包玉刚等人,跟邵逸夫也是老交情,真遇到有人恶意收购债券,让邵氏电影破产。那么这些老一辈富豪,随时会借钱给邵逸夫。
而之前,林棋收购的王安电脑,由于王安从小就把王烈当继承人培养,安排的学校和课程,都是跟技术和管理相关。理论上,王烈应该是很适合的接班人,高学历懂技术学过管理,然而,科技行业的特殊性,让王烈还未真正的拿出成绩,王安电脑就衰败了。
当初,林棋能收购王安电脑公司,主要就是跟王安保证,王烈能继续担任公司的高管。甚至,时机合适的话,还允许王烈继续增持股票,重新把王安电脑公司大股东的位置,还给王烈。也正是因为,这个口头的承诺,让王安同意林棋的增资入股。
而邵氏电影公司的问题是……邵氏家族其他人,都忙着自己的生意,对于没前途的影视行业,感兴趣的不多。
所以,主要的障碍,其实是邵六叔本人。
但是究竟该如何让邵逸夫转变心意,这是林棋必须考虑的问题,要想取得那个已经不再是以赚钱和利润为人生目标的老人,简直比登天还难。
换做是一家生意人,收到3亿元的收购要约。
那么,多半是屁颠屁颠的同意了。拿着3个亿的现金,即使存银行,利息也比邵氏电影院线的利润更多。更何况,世界上有无数赚钱的好生意好项目,但是资金永远都是缺乏的宝贵资源!
不过即使再难,林棋也决定去做,所以当天他就让秘书去打听邵逸夫第二天的形成,要想与邵逸夫多接触,那就得不断的制造“偶遇”,不然他们哪里有相处的机会。
秘书这次倒是不负众望,说是第二天邵逸夫要和友人约着去吃大闸蟹。
林棋满脸黑线,吃啥大闸蟹啊,邵六叔这么一把年纪了,能吃这个吗?那个友人,真的靠谱?
……
吃螃蟹不是邵逸夫的意思,而是日方代表邀请。
邵逸夫因为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资产亏的心烦,也确实是准备出售。但是,美国的好莱坞公司,以及香港本地的公司,报价太低,包括院线、电影版权等等资产在内,不超过2000万美元的报价,让他很不甘心。
也正是因此,邵逸夫近期又接触了日方的代表,这次就是日本的投资方代表,邀请邵逸夫吃大闸蟹,顺带着谈生意。
林棋在CRT电视上给了日本电视制造行业重重一击,但并没有影响到现在日本的资本如日中天,在全世界买买买的局势。
因为,日本的资本过剩,本质上是日元升值,全球热钱涌入,造成各种资产价格暴涨,让日本企业纸面财富膨胀。
而不少有识之士,自然看到了这些纸面财富的泡沫。为了避免财富向过山车一般大起大落,所以,不少的日本企业,寻求海外的廉价资产,以此来对冲,未来日本昂贵的资产,可能会暴跌的可能。
由于,日本在全世界收购的资产太多了,以至于,后来日本经济停滞了三十年,不少日本企业连续亏损,却依然靠着卖海外资产,能够继续维持下去。一流的企业卖大楼,虽然是一句调侃,但是,也间接证明了日本企业如日中天时期,在全世界买的资产,确实等于是给未来买上了保险。在不景气时,一流企业可以年年卖大楼,不入流的企业,想要卖大楼还没有大楼可卖呢!
跟邵逸夫谈判的日本人,名叫青山雄日是个四十岁的中年男子,代表的是索尼公司新成立的影音娱乐部门。
显然,强如索尼公司,也渐渐的意识到,做硬件卖产品,并不能长久。反倒是做影视、音乐、游戏等等内容,倒有可能是索尼公司未来摆脱依赖硬件产品的途径。
再加上,现在日元几年内甚至了一倍,日本的很多资本,都是知道,如果不趁机在全世界买买买,那就对不起日元升值了。
而索尼的胃口是比较大的,收购的目标多不胜数。所以,拍到香港计划购买邵氏电影公司的代表,在索尼的地位,也不是那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