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野心家诸葛亮-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葛亮之所腿瘸,主要原因是他的母亲是太抠门,舍不得花钱。

    诸葛亮出生时,他大哥已经12虚岁大了,大姐诸葛桂也4岁了,二姐诸葛兰也有3岁了。家里有这么多的小孩子,可是家里只有一个丫鬟。

    诸葛玄的妻子曾跟诸葛亮母亲说:“嫂子,你家有了一大帮的孩子,只有一个丫鬟,是不够使用的,该多买一两个丫鬟来使唤吧。”

    诸葛亮母亲说:“买一个丫鬟就花去我一套衣服的钱了,不再添丫鬟了。”

    诸葛玄妻子说:“嫂子,你现在用的这个丫鬟她只有12岁大,你给她又带孩子,又洗衣服又做饭,她太苦太累了。”

    诸葛亮母亲说:“买来的马就要骑,买来的丫鬟就给她做工。她要是嫌苦嫌累的话,她就去找钱来赎出去吧。”

    诸葛亮母亲不单为诸葛家敛下很多的钱财,而且她还为了促进诸葛家族的人丁兴旺可立下了不巧的功勋。

    诸葛亮母亲15岁大就嫁进诸葛家来,当年就生下了大儿子诸葛瑾。她年满2o岁时,就生过5个孩子,可惜除了大儿子命硬能活下来来之外,另外的4个孩子都是刚生出来,诸葛珪还来不及给他们取名字,就夭折了。

    古时候,由于医学和医药太落后,婴儿的成活率是很低的,许多初生的婴儿刚出生不几天就死去。

    诸葛亮母亲生第6个的孩子就是诸葛亮的大姐,紧跟大姐来到人世间的就是诸葛亮的二姐。诸葛亮是紧排在二姐的后头。

    诸葛亮1岁大时,家中使唤的丫鬟只有12岁大,这时诸葛亮母亲有怀上了一个胎儿,这个胎儿就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

    那天,丫鬟背着小诸葛亮在井边洗衣服。

    差不多5岁大的诸葛亮的大姐诸葛桂出于好奇,也是出于见到丫鬟姐姐背着弟弟太好看,就想仿学她,也要背一下弟弟。于且诸葛县长的大小姐就来缠丫鬟姐姐,嚷着:“我要背弟弟!”

    丫鬟起先不敢让老爷的大小姐背小少爷的,但是,这个大小姐就撒娇趴在桶口不让丫鬟姐姐洗得衣服。

    丫鬟是不敢拖开大小姐,她怕她一惹得大小姐哭了,她又挨大夫人搧耳光,罚跪,不给吃饭。她只好哄劝大小姐别闹。

    诸葛桂偏偏要闹,只要丫鬟姐姐不让她背弟弟,她就趴在桶口沿上,不让丫鬟用桶提水。

    丫鬟洗不了衣服也挨骂挨打的,为了不被打骂,丫鬟姐姐只好从她的背上卸下小少爷,给大小姐背上去。丫鬟只想小少爷长得这么胖,好沉的,只让这个大小姐是背得一下,大小姐就马上吃不消又叫解下弟弟的了。就给大小姐背小少爷片刻吧,反正大夫人很少来井边的。

    丫鬟姐姐用背带将小少爷诸葛亮捆绑在大小姐诸葛桂的身上了。之后,丫鬟她还特意的吩咐诸葛桂说:“大小姐你不得告诉你娘你背过弟弟,记得了吗?”

    诸葛桂点头说:“嗯,我不告诉娘的。”

    丫鬟姐姐又说:“大小姐你背了弟弟就不得乱跑呵。”

    诸葛桂又答应了,嗯。

    诸葛桂一背上了弟弟,她就很高兴的在井旁边试跑起来。这时诸葛亮的二姐诸葛兰就跟在诸葛桂的后头跑,追着她。

    诸葛桂虽然比诸葛亮大4岁多,但是诸葛亮长得胖,诸葛桂背着他就像3斤重的猫要拖2斤重的老鼠。那是相当够呛的喽。于是,她跑了一圈就跑不动了。

    诸葛桂要站下来休息了,要是她嘴不贱就没事了,可是她偏偏嘴贱,很得意的向妹妹诸葛兰炫耀说:“你看,我能背得了弟弟,你能背得吗?”

    诸葛兰不服气,她说她也能背得的。诸葛兰为了显能,她就动起手来跟大姐争抢要弟弟来背一下。

    诸葛桂更显能,背着弟弟站立在妹妹跟前说:“我就是不让你背!”

    诸葛兰抢不到弟弟来背,怒了,就冷不防的猛推了大姐一把,把大姐推得仰倒下地来。

    诸葛桂躺在诸葛亮的身上。她挣扎了很久,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爬将起来。

    小诸葛亮也很好长的时间才哭出声。

    诸葛兰怕得连忙去叫丫鬟姐姐来。

    丫鬟姐姐把诸葛亮从诸葛桂的身上抱了下来。任由丫鬟姐姐是怎样的哄他逗他,他就是哭个不停。

    因为丫鬟怕小少爷哭声引来了大夫人来看到了,她又挨打一顿。于是她就抱小少爷去跟大夫人讲,夫人,二少爷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哭不停呢。他是不是病了?

    诸葛亮母亲给诸葛亮糖果吃,因为小诸葛亮平时闹哭,大人一给他含糖,他就马上止哭。可是这次小诸葛亮总是哭闹,见糖也不吃。他母亲拿来一匹银马玩具给他玩。这个玩具配有铃响,平时小诸葛亮非常喜爱,宁愿玩它不吃糖。然而,小诸葛亮见到了银马,他也不要。小诸葛亮就是哭个不停,他母亲就怀疑可能是丫鬟偷偷拧痛了她儿子了,才导致小诸葛亮大哭不止的。

    诸葛亮母亲就立刻审问丫环,问她是不是打了二少爷。

    丫鬟咬紧嘴巴,一句也不说。

    丫鬟不说话,主妇就打她。诸葛亮母亲将丫鬟毒打一顿,打得她皮开肉绽,几次昏过去。可是丫鬟总是不讲小诸葛亮跌摔过的话。

    诸葛亮母亲考打盘问丫鬟没有得出结果,只好放过了她。

    浑身青肿的丫鬟趁着天黑没人注意她,悄悄地跑到河边去跳水自尽了。

    诸葛亮母亲在泰山县城里是有名的慈祥夫人,她平时出衙门在街上,总是慈眉善目,想不到她竟然在家里却这样的凶残的狠残的毒打丫鬟。

    后来诸葛亮长大了,才知道,他母亲的慈祥夫人的称号,就是他父亲当县令封给的。安上了称号,好去领取皇家的赏银。所以后来他再不相信官方所标榜的各种各样的榜样。官方所标榜的好人好事,统统都是骗人的假东西。

    诸葛亮后来跟叔叔过日子的时候,他婶婶跟他讲:“你母亲当年打丫鬟时,还叫你的两个姐姐来在一旁看她如何惩罚和教训丫鬟。她的意思就是让两个女儿就像两只小猫的那样,从小就跟母亲学到怎样整治下人的本领。然而她就是不知,就是她叫来了两个女儿在旁边看她毒打丫鬟,使得两个女儿更怕母亲知道因她们姐妹俩推搡了才让弟弟挨痛的缘由,要打她们一顿,而不敢说出弟弟为什么大哭不停的原因了。最后的结果是才导致你终生残疾的。”

    后人有诗云;

    只因母亲不修心,

    儿子才变残疾人。

    若是孔明腿不瘸,

    世上也许不传名。

    诸葛亮到了晚年,却时时有所感慨的说,哎呀,我也要感激老天爷安排我当了瘸子,我才发奋去争当蜀汉的宰相的。这是后话先说。

    废话不多说,就说当时受伤了的小诸葛亮的嚎哭又是怎样处置呢?

    手机: 电脑:

第23章 。道士来救命() 
野心家诸葛亮;第23章 。道士来救命

    小诸葛亮哭了两天两夜,他的父母亲都是认为他是中了邪得了病,请了几个郎中来给他号脉抓药。濠奿榛尚小诸葛亮吃了几天珍贵的药汤,还是不见好。

    诸葛亮母亲没办法,只好叫诸葛亮父亲写一张咒文乞求神仙贵人来帮忙。

    咒文就是这般写的:

    天皇皇,地王王,诸葛家有个大哭王,从早晨哭到晚上,从天黑哭到天亮。请玉皇大帝派神来,帮我制服爱哭王。

    诸葛亮的父亲不同意着样写,他说这样写是叫神仙来收二儿子的命了。他就改写成:

    天皇皇,地王王,诸葛家有个爱哭王,从前天哭到昨晚,从昨晚哭到天亮。神医名士快光临,帮我治愈爱哭王。

    这样的求医榜文写了许多张,拿到街头庙前去到处张贴。

    很快就有个道士揭榜前来见琅玡县令。

    道士的法号叫一清道人。一清道士在泰山县境内是个很有名的人,他不单念的道经很灵,而且施符法治人病也很灵,就连老天爷的脸色,他也看得懂的,知道老天爷哪天下雨刮风。可是人们很难看得见他的,因为他经常出门去云游。

    如果一个道士老呆在一个地方就挣不到很多的银子的,为了挣到很多‘的银子,他必需要去到处云游。

    该是诸葛亮的命大,就在他腿痛的时候,一清道士突然出现了。要是没有一清道士的出现,也许诸葛亮不烂掉一条腿,也要痛得死去的。

    再说一清道士在寺庙门前看到了求医榜文之后,他就问寺庙里的伙伴是否有人去看过县长小儿子病况了没有。伙伴们都说,还没有人敢去。

    当他得知还没有人去过,他就讲他要去看看。一清道士的同伴都劝他别去惹麻烦。他们的意思是,在朝廷是伴君如伴虎,在县里伴长官如伴虎。你去县长家给小少爷看病,能治好病,你就捞财;你没本事治好人家儿子的病,你就被县长治罪,说不定你还被斩首的呢。

    一清道士说:“只有能到虎口找到肉,这样才能吃上很好的肉。”

    一清道士却认为,人有本事应该亮的就亮,你不敢在名人面前亮本事,你就很难出名。为官老爷家的儿子治病,虽有风险,但更容易出名,得到的酬劳就更多。不入虎穴焉得虎崽。他要去为县长小儿子治一次病。即使不能将病人的病根治,也能减少病人一些痛苦。他当道士就是为人们解除灾痛的。

    一清道士来到了县:“请给县老爷通报一下,有道人前来给小少爷看病。”

    卫兵说:“你这个道士也会看病?骗什么人?快走开!”

    在士兵眼里,道士只会念经文的。

    一清道士说:“牛角不长不过过界,马尾不长不扫街!我没有本事怎么敢揭榜来衙门的呢?你们不给我进去,我就敲鼓喽!”

    门卫兵只好放一清道士进去。

    诸葛珪接待了一清道士,他问道:“师傅是来化缘的吗?”

    平时就有路过的出家人来到县衙门讨要一些银子。

    一清道士说:“贫道不是来讨钱,是来救人命!”

    诸葛珪装着不知道的说:“师傅来救谁的命?”

    一清道士说:“贫道见到县长大人的榜文,就前来给小少爷看病的。”

    道士把榜文拿出来,证明他是有备而来的。

    诸葛珪说:“我的小儿是中邪,他才大哭大叫,师父你能治得中邪的吗?”

    诸葛珪不相信一个道士能治好他的二儿子的哭病。他曾经请遍县城里有名的郎中来看儿子的病,吃了很多的药,还不见效。眼前的这个道士,名不见经传,怎么能治好他的儿子的哭病呢?

    一清道士说:“贫道法力无边,有人中邪了,贫道就给他驱邪;有人患病了,贫道就给他治病!不凑效的,一文钱也不收!大人就把小少爷抱出来给贫道看一下!”

    诸葛珪听了一清道士这么说了,就往里叫夫人抱小诸葛亮出来一下。

    一清道人见到削诸葛亮在母亲怀抱里哭个不停。他就先将一把羽毛扇罩在小病人的头顶上,口里念念有词说,

    天皇皇,

    地灵灵;

    命运硬,

    遇真人。

    保平安,

    佑成人。

    一清道士念完了词之后,他对县长说:“贫道已经给小少爷念了经文,保证小少爷命没有大碍的。”

    诸葛珪问道:“师傅,你已经给我的儿子念了经文,可是我的儿子还哭的呢?这样算有效的吗?”

    诸葛珪心里想,你这个道士,嘴里只念几句话,就说驱邪,就想要我的银子,没有这么容易的呀。

    一清道士说:“老爷,小少爷的邪要驱,药也要吃,双法齐用方行!”

    诸葛珪问道:“那,师傅给我儿子吃什么的药呢?”

    一清道士没有马上讲出药方而是先问诸葛珪说:“老爷曾给小少爷请过郎中了没有”?

    诸葛果讲他请了几个郎中来看过了,就是药不对症,小儿还是哭个不停。看来十分之十是中了邪的了。

    一清道士要求要看之前来给小少爷看病的郎中所开的药方。

    诸葛珪说:“师傅为什么要看别人的药方的呢?”

    一清道士说:“老爷,你别怀疑贫道士要偷师,贫道要看小少爷先前吃过的药,就是为了贫道再给开药方时,不跟先前的药发生相冲相克而害了小少爷的生命而已。”

    原来道士要看先前来治病的郎中到底开过了什么的药。从药方中,道士就知道那些先来的郎中有没有正确诊断出病名,是不是对症下了药。

    诸葛珪见到道士讲的话也有道理,他就拿出早先来过的郎中所开给的药方,全都拿来给一清道士看。一清道士看了之后,他也不说什么,只用手指给小病人号脉,号了脉,他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