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虚拟三国之品评天下-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绍瞎编的话,却说的跟真的一样,让大家顿时信了几分,这种时候对神鬼传说,祥瑞天降,都抱着一些敬畏之心,也不敢去反驳。

    此时各路诸侯,倒真的有些相信,玉玺是在孙坚手上了,至少他们知道,玉玺绝对不在皇帝手上,因为这两年的圣旨,都没有传国玉玺盖印,而只是一方天子印,于是纷纷用诡异的目光,盯着孙坚。

    只有袁术心里愤愤,他算是知道袁绍的意思了。

    孙坚勃然大怒,竟然用这种手段诬赖他,怒声喝道:“我敬汝为盟主,方听你号令,不想你竟然如此构陷于我。莫不是你袁绍,还想强逼不成!”

    袁绍无比淡然的说道:“速速取出,免得自误。”

    孙坚看见众人怀疑的眼神之后,眉头大皱,他自诩英雄了得,不怕人诋毁,但是在座的那一个不是和他相仿的太守、刺史和州牧,孙坚忍住心中怒火,只得恨恨说道:“我若私藏此宝,他日不得善终,必死于刀剑之下!”

    这样诸侯的眼色,才稍稍松懈,对孙坚信了几分。

    袁绍则挥了挥手,让人从后面叫出来一个小兵,对孙坚说道:“打捞之时,可有此人?”

    这小兵,正是孙坚帐下的亲兵,孙坚看到后,顿时怒气爆发,拔剑就要斩杀此人,口中还骂道:“大胆贼子,安敢诬我!”

    他的攻击被颜良文丑给挡住了,袁绍也同样拔剑在手骂道:“乃敢欺我!”

    一时间孙坚的部下同时拔剑,和袁绍的部将对峙。

    此时不少诸侯站了起来,劝阻孙坚,让他离去。

    孙坚狠狠的看了袁绍一眼,又有些失望的看了看袁术,最后果断的离去,孙坚回营拔寨,当晚便奔赴长沙而去。

    袁术则一直静坐不动,对孙坚的离去,不置一词,他只是等着袁绍的,下一步。

    袁术的表现显然不同于袁绍本来的预期,他只在等袁术自己跳出来,然后抓住机会逼迫对方,就算无法让对方拿出玉玺,也能让袁术威信扫地。

    既然已经打定了争霸的注意,那么是敌是友就要好好的分分清了,董卓烧了洛阳,显然是不会再出关东了,那么自己称霸的道路上第一个大障碍,自然是他的亲弟弟袁术,所以针对他,绝对没错,陷害孙坚找机会拖袁术下水,是他本来的想法,只是他这弟弟突然变隐忍了,让袁绍很意外,不过能挑起孙坚对袁术的不满,也算成功了一小半,对自己的小弟,毫不维护显然不是个称职的老大。

    对于让袁术在众人眼中的形象,降低了一个层次,显然让袁绍很有些自得,至于下一步,就让自己这好弟弟,耐心等着吧。

    而传国玉玺,算不上是必要的东西,有是最好,实在没有,他也能想办法。

    至于曹操在袁绍的眼中,从来都是自己的小弟,刘备则根本不成气候,长天远在江南,而且跟袁术关系很差,要打也是和袁术打,所以现在反倒是个可以拉拢的对象,当然如果要花大力气,那是不值得的,这异人还不够资格。

    至于离他最近的韩馥么……呵呵。

    袁绍想了很多,此时竟面露微笑,自斟自饮。

    不少诸侯,此时心里也开始明朗,这是要真正的分阵营了,挑准大腿,就能在接下来的乱世中存身。

    袁绍坐在正上首,端着酒盏,面带微笑,看着下面面色各异的诸侯。

    随后,他把目光看向了韩馥,韩馥差距袁绍的目光后,有些迟疑,但是经不住袁绍,不露声色的逼视,于是放下酒盏,开始说道。

    “诸公,请听我一言,董贼暴乱无道,恣意妄为,荼毒天下,虐流四海,祸加至尊,擅立伪帝,挟持九州,号令苍生,贻害万千。当今天子,实非先帝亲出,如今僭妄至尊之位,不过一傀儡耳,若听之任之,我等皆将死于其手。故韩某有意,拥立圣君,扫清天下,还大汉以安宁!”

    韩馥的发言,震得其他诸侯,一愣一愣的,再立个皇帝?立谁?如果这样倒也不是不行,至少从龙之功,是少不了的,自己的官职爵位势必水涨船高,于是不少人心思活络了起来。

    袁绍看着有些心动的诸人,心中冷笑,暗道蠢货,这事要是处理得好,自己不花一兵一卒,就能轻易控制大半个汉朝,至于西京,到那时候,还算个屁。

    不过显然,有人不会让他如意。

    “不可!”有两人同时大声喝道。

    一人正是袁术,而另一人则是从帐外走进来的曹操。

第三百八十章 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袁绍当即挑眉大声反问袁术:“为何不可?韩文节欲举再兴之主,此诚定国安邦之道也。西京名有幼君,实非先帝血亲,于洛阳时,自公卿下,谄媚事卓者,多不胜数,岂可复信?但使精兵屯关要,贼众不得东顾,必党内征伐,自死于西。我等东立圣君,可保汉室太平,有何不可?你我家世遭戮,血亲尽没,此大仇未报,安可再复西面伪帝?今幽州刘伯安,素以仁德见称,名望播于海内,我等若奉刘虞为帝,必能使九州承平,四海安乐,为何不可?”

    袁绍的语气,十分像是一个兄长在教训自家的兄弟一样,听得袁术目中寒光四射。“到现在这个家生子,还不忘压自己一头!”

    在洛阳市时候,袁术对于袁绍建议招董卓入京的事,自然一清二楚,袁术也当然知道,董卓这头猛兽入京,必然会掀起大乱,因此他提起一步将玉玺揣到自己的怀里。

    当然不是他在那时候,就有了称帝的心思,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是顺势而为,无一例外,那种一算几十年的纯粹是胡说八道,战略可以定的远大,但是在一点苗头都没有的时候,就妄想定什么远大目标,纯粹是YY罢了。

    人力能抗衡的所谓大势,那就根本不是大势。

    大势是指未知的,但又必然会降临的未来里,所包含的,无限可能。

    人类能做到的,只不过是在漫无边际的命运长河里,不断抗争罢了,将事物的发展,尽可能的倒向,对于自己有利的方面,而即便如此,也只有出类拔萃的,寥寥数人,能做到。

    袁术取玉玺,无非是为了,以后能献出玉玺,立下足够能名垂青史的功勋。他袁术,在董卓大乱之时,救出了汉室重宝!免于让贼子染指,这就是盖世功勋。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皇帝年幼,还被逼到了角落,并且完全受董卓的控制,所谓的皇权,早已变成象征,有名无实。那么,这种是时候,他这个长大后不学无术的袁家浪荡子,却身怀了传国玉玺这种国家重器,是不是种天意呢?

    这个是袁术在这几天里,经常会不由自主想起的问题。

    他的心,有些蠢蠢欲动了,有什么盖世功勋,能比得上自己当皇帝么?没有!绝对不会有!

    至少袁术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袁术此时哪里肯答应袁绍,再立一个傀儡皇帝,立了伪帝,他袁术以后,还得听他袁绍的号令,这让袁术怎么可能愿意。

    袁术双眼微眯,神色十分坚决,冷声说道:“今上聪慧睿智,可比周之成王,董贼不过趁乱发难,一时威服群僚,无非又一张角也,平之即可。今卓乱未息,复欲再兴一乱,更云‘非先帝血亲’,汝先诬文台,又构陷至尊,是何道理!我等秉承先人之志,自幼便知,处世当以忠义为先。袁本初!你还有何面目,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

    袁绍听得勃然大怒,刚要起身大骂袁术,但对方没有给他机会。

    袁术立刻又大声说道:“刘伯安心有仁慈,信义卓著,虽知董卓,是为祸害,然深明大义,必不肯为此割裂天下之举,如若不然,又与那董贼何异?你我门户绝灭,血流漂杵,幸蒙远近诸侯,不畏艰险,千里驰援,汝不在此时,上讨国贼,下洗家恨,反图谋另立,此古之未闻也!更言‘血亲遭戮,安可再复西面’,此老贼所为,岂国事哉!!!君命,天也!天若杀我亲族,我等岂能恨天!何况,国仇家很,但在老贼耳!术赤胆忠心,满腔热血,只为灭卓,不知其他!”

    袁绍被袁术的一番话,说的先是怒,后是惊,再然后心中有了了然,反而平静了下来,自己这弟弟,保国卫汉的心,是绝对没有的,只怕是有了玉玺,自己想做皇帝了,真是蠢货,汉室还没亡,自立为帝,只会变成众矢之的,这是把所有针对董卓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来的,最愚蠢的做法。

    他倒是有些,乐得看袁术,自取灭亡,当然如果他袁术最后求饶,自己也不是不可以帮他一把,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他袁绍得了天下,那么让袁术做个富家翁,倒也无不可。

    “呵呵,公路倒是身怀赤子之心,只是此前却为何,从未见过?好了,你意我已悉知,只是匡扶天下,绝非一腔热血,便可成事,此座谈客耳,扶危救主,当顺天应人。违逆天意,实在不祥,愿汝细细思之,莫要辜负了为兄,一片好意。”袁绍淡淡笑道。

    不过他也没准备,让袁术再开口说什么,转而对着曹操问道:“孟德又有和高见?”

    他说话,还不忘压了压曹操,等于暗示对方,说话想想好了再说。

    然后曹操又怎么会吃他这一套,曹操挺立身形,站在大帐之中,神色阴沉,语气十分坚决,说:“董卓之罪,四海皆惧,我等举义兵,而远近莫不相应者,皆因大义之故也。今幼主微弱,受制于逆贼,而非有亡国之实,一旦改易另立,天下孰得安宁?”

    随后曹操,朗声大喝:“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曹操的这一声大喝,再次震的诸侯惊愕,同时心中也隐隐有些了愧意,当然这种完全是属于本能,而不是他们深思熟虑的想法。

    属于那种看见前面的人扶起了一棵歪倒的小树,让人们觉得,嗯此人不错,于是后面的自己也会想要去扶正一棵歪倒小树的心理。

    所以这点羞愧之心,很快就会被他们完全剔除掉,抛在脑后。

    刘备听了曹操的话后,紧紧握了握拳头,竟似有些振奋,但是没有言语。

    而袁绍也没有问刘备和长天的意思,在袁绍眼里,他们还不太够格,他对曹操说:“孟德所言,并非无理。然,世间之事,不可一概而论得失,当因时变而制宜适也,况家国大事呼?再者,帝本非孝灵之子,岂能僭越圣位?孟德,还须三思。”

    曹操摇头冷笑道:“吾不听汝也。”

    袁绍皱了皱眉,还待再说,但是有人插话了,袁绍是丝毫没有询问长天和刘备的意思,不过长天可不会一言不发,他虽然心性不错,但是还达不到刘备的程度,长天开口冷冷的说道。

    “袁盟主,汝口口声声说,陛下非孝灵亲子,可有凭据?”

    长天的语气很平淡,但是谁都能听出,他话语里包含的寒意。

    袁绍愣了一愣,这东西本来就是瞎说的,怎么可能有凭据,他根本没有准备回答过这种问题,因为他不认为会有谁,会在这种事上较真,会来质问他袁绍,这是想和他袁绍翻脸,还是什么?

    不过此时袁绍又不能不回答,于是只得往边上一指道:“此事,吾听文节所言,右将军问文节便可。”

    韩馥心中大骂袁绍,是你跑过来和老子商议,要立刘虞为帝的好不好,这特么刘协不是刘宏的儿子,不也是你暗示的,卧槽,什么时候成我说的了。

    长天听后,双眼如利剑一般,刺向了韩馥的瘦脸,眼中凶戾之色,根本毫不掩饰。

    韩馥懦懦的正准备想些什么说辞。

    长天不等他开口,直接从怀中掏出一物,正是灵帝给他的圣旨。

    “孝灵帝圣旨在此,诸君跪迎!”长天大声喝道。

第三百八十一章 叔父的担当。() 
众人心中纳闷,什么时候这长天会有先帝遗旨了,以前怎么没听过,只有陶谦并不惊讶,他就曾被长天威胁过,只不过之前的印象不算深刻,现在倒是记起来了,陶谦眼中隐隐露出凶光。

    “险些忘记,此贼还有圣旨在身,如同大义在手,已成心头大患,必须要尽早除之。”陶谦低着头,心中想到。

    “你这莫不是矫诏吧?”乔瑁吞吞吐吐道。

    乔瑁以为别人都和他一样,用矫诏行事,不过他这矫诏二字一出口,刘岱的恨意顿时飙升,他此时弄死乔瑁的心思,更加的坚定起来。

    “上有传国玉玺大印,岂能有假!诸公还不跪迎!”长天喝道。

    众人无奈,纷纷单膝跪地,恭迎圣旨。

    “大汉皇帝诏曰:今海内纷乱,贼党群起,逆乱丛生,以至汉室飘摇,朕夙兴夜寐,苦无助力,至此心力俱疲,将撒手而去,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