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虚拟三国之品评天下-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后董卓收回了目光,大袖一挥,说:“回宫。”说完转身回了马车上。

    李儒当即松了口气,擦了擦冷汗。

    红马回到了马厩,看见白马落下的金马桶时,心中很是高兴,又把马桶藏了起来,继续原来的生活,虽然换了人骑,但是她的日子还是一样的舒坦。

    丁原已然死去,战事彻底平息,有了丁原这个前车之鉴,其他有心要对付,董卓的人也暂时息了心思。

    尤其是在城里还有长天这一支,不明阵营的力量所在,那些人更为小心谨慎了。

    虽然这异人,在丁原董卓火并的时候,未曾上场,说是只守护洛阳安危,不参加私斗,谁攻洛阳,他就打谁。但事实上,谁知道,这长天到底是什么想法。

    至于董卓,灭了丁原,并了他的兵马,收了吕布等大将,自然越发肆无忌惮,动辄要人性命,众人皆知,废立之事,已然无人能阻了。

    某日早朝,百官云集,董卓自居群臣之首,站在最前方。

    董胖子,不等太监说话,直接对诸人说道:“自老夫剿灭丁贼以来,天降大雨,涝水成灾,此乃司空之责也,今罢崔烈司空之职,权由老夫领之,诸君以为如何?”

    胖子觉得自己官太小,转而看上了崔烈的司空,然后因为天上下雨下太多了,所以要罢了崔烈,他自己来当司空。

    崔烈忍住一口老血,差点没喷出来,自己的太尉,因为劝灵帝放弃凉州而被罢免之后,又花了十亿钱,买了个司空,现在这该死的董胖子,竟然要强行抢过去,玛德你当司空,这雨就会停吗???

    百官立刻不约而同的把崔烈给卖了,齐声说道:“甚善,甚善。”

    “嗯。”董卓点头,很是满意,这抢官只是试探,下一步才是目的,他要真正的确立起,无比的威严。

    董卓往前走出几步,踏上了皇帝御阶,站在和皇帝一个平面,转身看向众人,面色肃整,目光威严,气势磅礴,力压全场,文武百官不敢与之直视。

    众人心道:“来了。”

    董卓缓缓开口道:“先帝近丧,今上却无人子之心,岂可奉于宗庙,加之威仪全无,不似人君。老夫欲效伊尹、霍光之事,废当今为弘农王,另立陈留王协为帝,诸君以为如何?”

    绝大部分官员,默不作声,不敢反驳,不过还是有人站了出来大声指责道:“昔昌邑登基二七日,罪状千条,故有废立之事。今上年幼,并无失德,非前事可比!擅行废立,乃是大逆不道!”

    这人是卢植,一向秉持忠义,因此极力反对废立。百官也窃窃私语,显然很是支持卢植的话。看到群臣议论纷纷,颇有不忿的情况,立刻又有一人站了出来,想借机赚一把,大骂逆贼的名声,正是一直反对长天的老匹夫丁管。

    “大胆狂贼,擅言废立,老夫当以颈血。。”丁管还没骂完,突然闭口不言了。

    因为他发现,周围悄无声息,他左看右看观察了一番,发现大家都静静的看着自己,不过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董卓也双目冒火,在瞪着自己。

    丁管心中顿时充满懊悔,本来想挟大势骂贼,混在人堆里,根本不用怕,结果别人都缩了,这下可要了自己老命了。

    丁管一个激灵,当即改口,说:“老夫,老夫以为,此举,此举也并非不可行。嗯,此举甚善,甚善。”

    他捋着胡须,仿佛在自言自语,一边说一边点头,而且老家伙还不动声色的往后挪,很快就回到了人群当中。引得一众官员,大为鄙视。

    就连董卓也不想杀这种货色来立威,简直是脏了手脚。

    他把目光放在了卢植身上,卢植怡然不惧,与董卓对视,毫不退缩。

    董胖子杀心大起,讨黄巾时就是接了这家伙的锅,才让自己连战连败,现在此人竟然还敢,反对自己,当真是不怕死啊!

    “来人。”董卓立刻就要杀卢植。

    不过因为卢植从不争权夺利,因此人缘很好,绝大部分人都来劝阻,董卓则把头看向了长天,想看看他的意思,如果长天要保卢植,自己就卖个人情给长天,又能不落下害贤的名声,何乐不为。

    长天闭口不语,没有为卢植求情,如果开口求情,肯定能将与刘备的关系,更加拉近一步。但是却会在这事上欠下董卓人情。

    自己之前不反对董卓废帝,是为了董卓见自己情,好方便他保下废帝刘辩,他不愿浪费在这里。

    此时,曹操走了出来,对董卓说道:“董公息怒,古语有云,文安邦,武定国,缺一不可。今董公以武略震天下,无敢不从,亦当以文韬济邦国,安稳社稷,方为长久之策。卢尚书为天下大儒,广受世人敬仰,今若杀之,则海内失望,无人再愿为董公效命矣。”

    董卓想了一会,点头说:“既如此,罢去卢植尚书之位。不再录用。”

    随后看向百官说道:“我意已决,众当遵行。再有阻大义者,皆以军法从事!”

    董卓话音刚落,殿外的吕布,站在殿门口,手中铁戟往地下一杵,震慑诸人,吕布还向长天处,挑衅般睨了一眼。

    长天根本不看吕布,现在的《世界》,有资格和自己叫板的人很少,吕布并不在其中。

    董卓见百官不语,很满意,于是看向了袁隗道:“有请袁太傅,解皇帝玺绶,废其帝位。”

    长天一听暗笑,这董卓也不笨,将这废立的祸水,硬生生泼给了袁家一半。

    袁隗面无表情,点头称是,走上前去,行废立举动。

    董卓在边上看着,眼中冷光闪烁,心道“能忍的都不是善类,当死!”

第二百八十七章 抉择() 
袁隗走到皇帝御座边,解下了帝王玺绶,然后把玺绶奉给了陈留王协,让刘协坐在了皇位上,然后扶着弘农王下殿,对刘协称臣。

    袁隗是太傅,太傅是辅弼新君的大官,皇帝初立设太傅一人,太傅死,则不再置官。要等到另立新君,才会在找个太傅出来。

    对于现在形势十分清楚的袁隗知道,对抗董卓绝无好处,招董卓进京,本来就是臭棋,不知道袁绍为什么,连商量都不和他们商量,就私自行事。

    其实当时的情形,根本无需召外将,只等小施手段,让太监弄死何进,然后让袁绍袁术,领兵杀入皇宫,以后这汉朝就是他袁家说了算了。

    不知袁绍为什么会干这种蠢事。不过事到如今,只能先忍了。

    袁隗自然不知道,袁绍相对于天下袁家独大,更喜欢天下袁绍独大,因为袁家并非他袁绍一人,比如还有个事事和自己作对的袁术。既然如此,还是用许攸的计策,搅乱洛阳这一滩浑水才好!这些是袁隗没有料到的。

    刘辩胆小,遇到这种情况,更是双目含悲,哭泣不已,无助得看着自己的母亲何太后,这情形让百官众皆暗自流泪,但是却莫不敢言。而何太后更是哭天喊地,悲痛欲绝。

    董卓有些厌恶的看了看,痛哭流涕的何太后,十分不耐。

    随后胖子又厌恶道:“何太后迫董太皇太后,令之暴毙,此举悖反伦常,大逆不道。迁于永安宫,不得离开半步。”

    何太后一听,那是脸色煞白,失魂落魄,再也没了太后的仪态。

    而刘辩听到自己的母后要被囚禁,顿时又放声大哭,听的董卓心烦不已,正待呵斥之时,有人先发话了。

    “好了。有什么可哭的,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哭哭啼啼,成何体统。”

    这声音不大,但是人人都能听的清清楚楚,所有人都看向了发言者,此人正是长天,到现在他总算说话了。

    “昔日,我就跟你父皇说过,皇帝这位置,没什么好坐的,累死累活,也落不到好名声,还得每日对着,贪官污吏,满朝奸佞的嘴脸,不坐也罢。你虽失了帝位,却也是丢了负担,自当开开心心的活着,何须哭泣。”

    “我答应过你父皇,要保他儿子无恙,所以我会护你周全。”

    刘辩泪眼朦胧的看向了长天,他不认识此人,不知该如何称呼。

    “我是右将军都亭侯领崇明县令,长天,和你父皇是朋友,你可以叫我,叔父。”长天淡淡说道。

    “叔父在上,请受侄儿一拜。”刘辩此时也反应了过来,这是自己唯一一根救命稻草了,立刻对长天拜道。

    “起来吧,跟随我便可。有我在,无人会对你不利。”

    长天当众说出此话,就是在告诉董卓,自己要保这刘辩不死,而且这是底线,你董公也不能触碰。

    董卓对长天要保刘辩,其实并不在意,一个废了的皇帝,有什么用处,不过长天的话,还是让他很是不快,跟老夫私下说不行?为什么要当场站出来?难道老夫会不给你面子?

    长天自然知道如此当众表态,等于和董卓唱对台戏,但是长天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董卓有难长天会拼力救他一命,因为长天欠董卓的。

    但是这件事上长天不得不如此做,他必须站在董卓的对立面,而且一定需要现在就站出来,还必须很强硬。因为长天知道,不这么做他保不下刘辩,刘辩很快就会被李儒毒死。

    因为毒死刘辩,是董卓必须执行的一步,即便他现在不知道,但是他边上的李儒不会不懂。

    古来废帝、废太子从来没有善终,就算是禅让帝位的也多有死于非命,为什么?就是因为怕别人再次拥立这些人为傀儡皇帝,与自己抗争。

    要是自己不在现在提出,而私下和董卓商讨的话,那么但凡流露出一点要保全刘辩的意思,李儒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毒死这刘辩。而且很可能是私自行动,根本不会提前知会董卓,事后请罪就行了。而董卓也肯定会原谅李儒,因为这么做是完全正确的。

    长天自问没有把握,在这种情况下保住刘辩。

    在现在站出来保住刘辩得罪董卓,或者跟董卓私下提议不得罪他,但是有极大几率会让刘辩死掉,这两者之间,长天必须要作出选择。

    而他选择了第一个,作为代价自然是让董卓不快。但是人生中的选择,往往都伴随着相应的代价,他赵长天又何德何能可以免除掉呢。

    如果说在西凉,董卓问长天,以后会不会敌对,长天回答‘会’的那时候,长天心里还有这样那样的,包括类似与曹刘之间的关系,这种利益、厉害需要考虑、衡量,并且进行抉择的话。

    那么这一次,则只是单单为了,完成对刘宏的承诺,而义无反顾。

    他,必须这么做!

    长天说完之后,除了董卓以外的所有人,都不像董卓这么想。

    曹操等人佩服长天的仗义和决断,有一部分人则嫉妒,长天此举能够博取的名声,又有一部分人则哀叹,这长天看来是要另立朝廷,与董卓抗礼,大汉从此战乱无休矣。

    李儒则眼中精光一闪,心知除掉长天的机会终于来了,开始盘算着,怎么跟董卓陈述利害。

    李儒突然走上一步,对董卓说道:“司空大人,下官以为,曹校尉之前那番文武之论,所言极为有理,眼下正是用人之际,不如司空大人,大辟天下名士,出谋划力,定可使天下承平,百姓安康。”

    “嗯?此言甚为有理,依你之见,当辟何人为好?”董卓一听大为意动,他是粗人,所以十分喜欢招募知识分子为自己效力,尤其是有大学问的人,那就更好了。

    李儒微微一笑说道:“依下官之见,首选康成公。”

    “嗯。不错。郑康成大名,老夫早有耳闻,乃海内之士,人所景仰。还有么?”董卓继续问。

    “还有,荀爽、韩融、陈纪、申屠蟠等,俱为德高望重之人,安定社稷之人。”

    “嗯。不错,都有大名在外,当辟而用之。还有没?”董卓再问。

    “还有。。”李儒说到这里突然笑了笑,然后看向了长天。“还有大名鼎鼎的蔡伯喈。下官闻听此人,正在右将军属地开学讲道,却不知右将军,愿不愿意割爱,让蔡邕为国效力?”

    李儒说完,朝中之人都看向了长天,包括董卓也是,他并没有开口反对,只是看着长天,想看他的选择。

    长天淡淡的说道:“李儒此言颇有不实之处。蔡伯喈乃是在本将军属地客居,行止从未受本将军节制,何须来问我?至于割爱一说更是荒谬绝伦,伯喈非是本将军私有之物,岂能以割让转送之言论之!此言置蔡伯喈于何地?”

    然后长天又说道:“我与蔡伯喈是忘年之交,自然愿意看他平步青云,但是若有人敢威逼胁迫,莫怪本将军,翻脸无情。”

    长天并没有十分强硬的要留住蔡邕,一切确实还看蔡邕自己的,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