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军工帝国-第5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沪市这边的厂,本身规模也不是非常大,而且在后世大飞机生产布上正规之后,庞大的订单让这家飞机厂面临扩张被限制的问题,最终不得不把飞机厂搬到蓉城……
“刘主任,既然你们已经发现了很多的问题,那么,我觉得有的技术问题,我们就必须得全部说出来才行,我们的飞机,虽然说现在已经进行飞行了,但是还有很多的技术问题没有解决……”马凤山到了后面一直很少说话。
作为一名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到这飞机上面的总设计师,他实在是无法承担刘一九说的那种后果。
一旦飞机失事,那将会是上百条的人命!
“你要说的,就是目前大飞机遇到的制造问题对不?尤其是大飞机蒙皮生产技术问题,复合材料加工的质量问题,发动机的生产制造精度以及零件精度等等的问题对吧?”刘一九问着马凤山。
后者听到这些,倒是直点头。
刘一九他们看来对整个运十项目已经全面了解了。
“这些问题,确实非常有难度,但是对于目前的我们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接手大飞机项目的目的,不仅仅是希望我们的蓝天上飞翔着我们自己的大飞机,更是看重大飞机项目对于整个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以及科技体系的促进作用。这是国家成立九院的目的,也是我们一直奋斗终身的目标!”
刘一九的话说道这里,顿时就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原本从双方一接触之后,因为他刘主任的态度问题,以及提出一些刁钻刻薄的问题使得双方的气氛非常尴尬,但是现在,这些人,都是由衷地给他掌声。
谁搞大飞机不是为了有一个强国梦?
对于搞大飞机的人来说,沪市政府的人,是为了带动整个产业体系以及科技体系的发展,设计人员是为了让蓝天上飞翔中国自己的大飞机。国防安全什么的,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是很少去考虑的问题。
国防科技工作者的心思,在这个年代,很是单纯。(。)
671 光鲜外表隐藏下的烂摊子()
“刘主任,王主任,这事情,或许,我们应该跟沪市政府那边商量一下,严主任同意,也不能代表沪市政府的同意。”对于双方讨论的热火朝天,一直都很少发表意见的熊风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对于九院的要求,沪市政府其实根本就不会同意的。
要是整个设计团队都被搬走了,大飞机厂存在也就没有了什么意义。
而且,九院在蓉城大兴土木建设大飞机厂,没有人不知道。
当然,知道的人也不会是太多,毕竟那边属于军方的管辖,同时,也是属于保密单位,普通人根本很难进入那一区域里面看到内部的情况。
“沪市政府的态度,确实是比较重要,我们会跟他们进行沟通的。如果双方没有在这上面谈妥,其他的一切都没有必要继续下去。而且,如果我们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运十的项目团队,很可能会被拆分。”王顺义也觉得刘一九的转变实在是有些太快了。
沪市计划委员会并不能够代表沪市政府的官员们的态度。
同时,沪市在中央的地位并不差,从建国以来就是这样,所以中央在关于这些事情上面,一定会听从沪市政府的意见。
最后很大的可能就是中央按照民航总局的建议下马运十,设计团队被拆分,优秀的设计人员调到各个飞机设计单位,剩下的人员用来充实各个单位,最后剩下一批不怎么样的留在大飞机厂里面等待着。
“王主任,这事情你们可以方向,沪市政府的诸位首长们对于大飞机项目一直都是非常重视的,他们不会希望看到我们为之付出努力了这么长的时间的大飞机会这样就下马了……”严如云知道熊风暴并不希望被九院管辖,但是这事情,沪市政府也真的没有办法。
地方政府在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钱。
而且,即使把剩下的三架飞机零件组装起来,还得有进一步的设计改进计划。还得扩大生产规模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沪市政府根本就拿不出后续的资金,要不然他也不会同意刘一九等人的这些提议。
“那行,今天的见面会,我觉得就到这里就行了。我们应该在等待航空工业部的领导以及民航总局领导到这边的时候对整个工厂以及项目情况做一个更加详细。更加直观的了解。同时,跟沪市政府进行一些接触。”王顺义觉得,沪市政府以及中央主管单位的态度非常重要。
在没有明确他们的态度之前,其他的一切都是白搭。
“如果他们不同意,我们就把整个技术团队吃下。”这是刘一九的态度。
“可是技术资料以及一些设备根本就不可能随着人走而搬走。还是跟他们谈吧。实在谈不拢的时候再说。”王顺义可不想去干这些事情。
“民航总局以及航空工业部的态度,其实最为不重要的,重要的就是沪市政府的决定。他们跟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一样。”刘一九也是认同这一点。
他们考虑的是如何促进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这不仅仅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国防考虑,也是为了他们工作的方便而在考虑。
但是其他的政府部门考虑的就不是这样的情况了,政府部门首先第一就是考虑政绩!
如果长时间没有获得收益,甚至也没有政绩的出现,任何官员都不可能长时间在一个位置上面一直待下去,这就使得他们追求的就是能够短期内看到成果,让整个高层都注意到他们的工作成果。
“现在只能等待了。这边的装配车间。很多都是采用手工的办法,生产线基本上全部得重新投入,你在蓉城那边建设新的工厂,这一步倒是不错。”各种问题,在他们参观了设计研究所以及组装工厂之后,体会得更加明显。
九院管理委员会对于这些设备以及生产线,基本上不看好。
说是生产线,还不如说是纯作坊来得好。
即使运十项目已经完全取得成功,要想大批量地制造,也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沪市大飞机厂里面的情况。咱们就能够看到歼七的生产以及歼八2的生产情况了。难怪国内目前还是以强五为主。”不说这一点还好,一说到这个,刘一九就有些头痛。
62年,空军从苏联手中拿到米格…21的全套技术图纸。开始仿制生产,一直持续到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沈飞以及蓉城飞机厂仅仅只生产出来了73架!空军也就装备了两个航空团的歼七战机。
在中越战争爆发之后,国内加大了对歼七的生产,数量才增加起来。
在最开始生产的73架歼七里面,由于材料生产、装配工艺等不过关。生产出来的歼七质量不稳定,故障率高,甚至相同的材料在不同的飞机上面都不具有互换性,无法通用。造成了飞行成本以及维护成本高,后勤保障难度太高,空军一直不愿意使用歼七,他们宁愿装备更多的强五,靠着数量去抗衡强敌的先进战机。
如果不是刘一九出现,提前让军方高层看到了七专技术协议的好处,并且在国内军工系统开始进行强制推行,才保证了零件的质量,使得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之后,共和国的歼七战机生产数量有了一个非常喜人的成绩。
歼七没有多长时间的命运,即使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出现了改进了的E等型号之后,国内的工业系统生产质量提高起来,歼七的生产质量才稳定起来。
所以,在拥有了歼十,拥有了歼二十,歼三一这些更加先进的三代机,四代机之后,共和国国内依然拥有大量的七爷在服役。而且,还在投入巨大的资金进行改进。
同样是因为歼十的生产能力不足。
即使高低端搭配,也不应该是歼七这样具有轰炸功能以及空中格斗能力的多用途战机来成为低端配置。
在更加先进的战机面前,这些仅仅是二代战机的轻型战机,只能是空中的移动靶子。
造价还是非常高昂。
“问题是,如果要改进这方面,没有大笔的资金根本就没有多大的可能。越到后面需要的资金量也就越庞大,很可能我们的民品单位造血功能跟不上。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样庞大的系统都是非常让人头痛的。你倒好,一个人非得海陆空全部插手……”谢和平这几天如同霜打的茄子一样。
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力气。
运十的2号样机,现在就停在装配厂外面的机场里面,庞大的机身,光鲜的外表,让人根本就看不出这架庞大的飞机基本上就是手工装配出来的!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我们不着手,到了最后,国家意识到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大飞机的时候,再动手,已经晚了……”
刘一九不想去继续谈论这个事情。
一开始,他有心理准备,但是彻底了解了之后,才知道,现实比他预想的最差的情况还要差不少。
曾经有资料说,共和国在二十一世纪之前制造的每一枚原子弹,即使相同的当量,威力都不一样。每一枚战略导弹,即使相同的单位生产的同一型号,精度都是不一样的。他不相信。
但是现在,他信了。
“问题是,怎么入手?还得从沪市政府手中抢这个烂摊子!搞不好还要跟民航总局的打嘴皮官司……”王顺义一脸不顺眼地看着刘一九,“如果是你爹,绝对不会干这些事情。如果我是你,宁愿去尼普多桑或者非洲那边,至少少了这些掣肘,最终往国内出口技术也是一样的效果。”
“王叔,在外面搞,白手起家确实容易,而且还不会有那样多的技术封锁。但是有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缺少的大量技术人才,我们怎么解决?在国内,有着完善的工业基础,而且还有着完善的人才培养系统,虽然很多年荒废了,但是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一批学生进入技术系统之后,用不了培养多久,而且以后每年都有人才源源不断地供应……”刘一九很是严肃地问着王顺义。
“行了,你小子别跟老王去顶牛,咱们好好地呆在山里面多好,非得跑出来找气受。目前咱们的小日子过的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谢和平见到刘一九跟王顺义两人起了争执,赶紧劝架。
这两个家伙要是斗气起来,什么都别想干了。
王顺义不想呆在国内了,总感觉干什么都是受到限制,原本在山里面就浪费了他们不少的时间,就因为等着刘一九的成长。
现在刘一九这小子各方面都是很让人期待,说明刘素学的布置有了效果,他们自然希望少一些掣肘,看看刘一九究竟能够发展到什么地步去。
“谢叔,咱们这倒不是什么顶牛。这是摆在眼前的困难。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即使我们解决了人才,也是没有办法应付。那就是我们需要国家成为我们的靠山,在外面,任何的地方,我们都是属于外来者,但是对于国内不同,这里是我们的根,国家永远都是我们的后盾,我们不需要考虑我们研发出来太过先进的技术之后,最终会被那些强国给抢走……”(。)
672 咱们九院不差钱,在乎你们名航总局的订单吗?(为driden大大加更3/5)()
“接手运十设计团队之后,整个工程面临的各种技术难度,我们都会竭力解决,在没有解决各种技术难题之后,我们不会让大飞机出现在市场上,没有经过上千个小时的试飞,我们也会向市场上出售……”面对民航总局、航空工业部,沪市政府的众多大佬,刘一九丝毫不惧场面太大。
对于他来说,老爷子以及一众军方大佬都不会让他胆怯,这些人还没有达到那种高度。
沪市政府跟他们之间的沟通并不是非常顺利,民航总局一直都是抱着反对的意见,他们的意思是,运十项目下马,至于航空工业部,态度依然不是非常明朗,属于那种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
国防工业部属于军方,他们倒是希望九院能够接手这个大飞机项目,毕竟大飞机对于军方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不管是用于远程空降还是用于战场物资投放,大飞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主任,在一开始我们就已经强调过,这个不是我们反对,运十现在的试飞,连三分之一的项目都没有完成,各种问题,一架飞机已经能够测试出来了,没有必要再继续组装剩下的几架……”民航总局局长屠森严肃地对着刘一九说道,“即使搞出来了,也不过是国际上六十年代的落后技术,而且后续需要的资金并不仅仅是这三四千万。”
屠森是最为反对运十继续下去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