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革兴大宋-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祯没理会他那没有营养的话。自顾发布自己的感慨:“你跟其他人不一样,懂得更多,也知道航海是件风险很高的事,一定要安全回来!”
杨斯恩只是无声地点了点头,并不是他真的没心没肺,只是不喜欢伤感的氛围。
“来看看朕要收集的东西,朕都写在这个小册子上了,还配了简单的图画。这些东西的名字都是朕取的,至于那里的人怎么叫它们朕也不知道,甚至长得跟朕画这个图像有出入也并非不可能。朕把那片大陆叫美洲。这会估计还没有正式的国家出现,有的也就是些原始部落,这些部落一般都是打猎为生。很少种植食物。所以你要收集的这些物种应该都还是野生状态,多带点种子回来,并且记录它的生长环境……”
赵祯指着册子上面陌生的东西,极尽自己记忆的样子,给他详细讲解,杨斯恩也认真的听着。两人整整聊了一下午,赵祯才把那些东西介绍完。
杨斯恩收好这本小册子:“皇上,臣一定尽力把这些个东西带回来!臣有些奇怪,您说这个土豆还真跟咱们的大豆不一样哈。居然是长在土里面的,难怪您叫它土豆!不过。臣有一点担心,您说要是我们过去的时候。这个土豆在土上面的部分干枯了的话,还真不好找呢!”
赵祯对此深表赞同:“你说得没错!本来这活朕应该交给农业司的来做,可是向忠天他脱不开身,朕只有让你辛苦一趟。你说这个土豆的问题,还不单单是这一个,像这个红薯、豆薯还有花生都是在地下的,都不好找。朕想你们可能还是得跟当地土著试着交流交流才行,他们或许不种,但应该知道这些东西的存在,反正到时候都得靠你们自己去想办法,朕也无能为力!”
“臣明白!臣会跟他们一起想办法,您这上面记载的橡胶、玉米、红薯、土豆、辣椒、四季豆、番茄、西葫芦、菠萝、木瓜、向日葵、豆薯、花生、南瓜、笋瓜、佛手瓜、莱豆、腰果……等等,臣都尽量把它们带回来!”
“唔嗯,朕等着你们回来!如果实在是太困难,其他的可以不管,但玉米和土豆一定要找到,哪怕是其中一样也行!还有橡胶也不能少!”
“是,皇上!那臣是不是先回去准备?”
“不慌!朕再给你讲讲航线的事情。”赵祯从箱子里面拿出来一个球一样的东西放在桌上,并像他问道:“还记得朕给你讲地理课的时候,提到过的经纬度么?”
“嗯,臣还记得,就是给咱们这个地球弄的一个人为的坐标系嘛!”
“没错!你看,这是朕做的一个地球仪,上面还有些地方可能不太准,大体上就是这样子。这一条横着最长的就是赤道,竖着的这些线条就是经线……总之,朕就是以咱京城为起点,把这个地球竖着分成三百六十块,再从赤道两边分别画上一百八十道圈,这样就可以把地球分成一个个小块。你把这个地球仪带着,沿途做个参考,并且把你们的航线和中途遇到的事情记录下来,以便后人之用。”
“臣记下了,等回来了,臣也弄一本游记啥的,您看怎么样?”
“喜欢写你就写,朕不拦着。还有一点,朕要告诉你,在海洋上航行,与在江河里面的情况大不相同。尤其是像你们这样远洋航行,季风和洋流很重要,朕给你们规划的这个线路正好就是利用洋流的,这样去来都相当于顺流而下。再加上冬季出发的时候,季风整好是吹向东方,如果你们能够敢在夏天回来,那么回来的时候还能借到风……”
“皇上,您这么一说,臣想到唐代诗仙李白那首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不就是臣即将经历的么!想想都好激动,臣也想作诗一首……”杨斯恩没有真正经历过海上的苦难,这会居然还有闲情逸致在那抒发自己的激情。
赵祯忍不住给他照着脑门来了那么一下:“等朕说完你自个回去做你的诗,你们到达美洲之后,就沿着南边的海岸线从南到北上走一趟,运气好的话就能收集到那些种子了,到时候直接从北边返回来。行了,就这么多了,回去做你的诗去吧!”
“臣遵旨!”
杨斯恩刚出门口,赵祯就听到外面传来他那鬼哭狼嚎的声音:“大海全是水,蛤蟆两条腿,哦,不对,蛤蟆四条腿,啊……谁砸我!”
第32章 裁军伊始()
赵祯策划这次美洲探险,最主要的目标当然是为了找到橡胶,其他的不过是顺带为之,之所以打着寻找食物解决百姓温饱,那只不过是为了减少朝廷反对的声音。
不这么做,肯定会有人跳出来骂他昏君,劳民伤财尽搞些“没用”的东西!
其实,真要解决粮食问题,短期来说,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派船去南边占婆国或是真腊国“买”些回来,反正这些地方地广人稀,还一年三熟,把那里的人都养懒了。
除了派人去美洲收集物种,赵祯还下令让大宋各地把自己那的各种作物种子,哪怕是没用的,都送到了京城。自从先前的“石头令”之后,这种类似的怪命令已经不鲜见,再多弄出个“种子令”也没激起啥波浪。大家就当是当今皇帝脑子间歇性犯抽,亦或是没见过这么多稀奇玩意,反正这些个东西到处都是,费不了啥劲,皇帝喜欢弄给他就好了。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赵祯对于百姓对自己的诽谤,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这也怪不着老百姓,历来都是这些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接收信息最晚,知识水平最低,适应社会变化理所当然也是最慢的。对他们来说,这个新皇登基之后就是怪花样多,简直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不,“种子令”的风波还未平息,京城周边的百姓又听说皇上要跟北边的人干架了,连守卫皇城的禁军和野战军都派到北边去了,看样子这回是要跟人家死磕的节奏。
就在老百姓提心吊胆无所适从的时候,朝廷终于出来辟谣了,从皇家时报到地方官府张贴通告等各种手段,在极短的时间内澄清了事实。原来这是新皇在搞啥裁军。说是要降低军队开支,以便以后减轻百姓负担。
对于皇帝这么想,大多数老百姓肯定是表示支持的。还有什么比能够让自己少缴税跟好的事情呢!
当然,也有不少读书人表示反对。认为这是在给敌人可趁之机!
不管民间风声如何,裁军的圣旨一出,那就已成定局。
神卫军和龙卫军共计五万余人,很快便赶到了宋辽边疆,分别接管了保定军和安肃军的防线。随后,野战军也赶到了位于河北西路祁州安国城外的永宁军(永宁军既是当地的行政地名,地位等同州府,一般设在军事要地。同样也是对驻军的称谓)营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加强我朝军队现代化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和思想素质。即日起,河北两路诸军开始接受整编。特命你部即刻出发前往永宁军集结,限期一月内赶到,违者军法从事。钦此!”随着神卫军和龙卫军去的锦衣卫,分别在保定军和安肃军的营地大声宣读了圣旨。
前往保定军宣旨的正是当年随孙复去辽国幸存的两位锦衣卫中的一个,因为那次的功劳,这个叫贾三的家伙也混到了小队长的位置。
待他念完圣旨。保定军的军官们都朝他围了上来,这倒不是他们想造反,只是想打听一点情况安安心而已。这种大范围的裁军要是放在其他朝代估计不是兵变就是有人带头造反。惟独在宋朝很难出现这种情况,或许这是赵祯最感谢历代“重文轻武”决策唯一的一点。这些个文官搞好事可能不在行,但是他们却把武将管得死死的,没有将军带头,下面的小兵就算有啥想法也掀不起波浪。
保定军的主将带头向贾三问出了无数疑问:“天使大人,您能不能给咱们说说,到底什么情况?为何圣上突然让吾等前往永宁军?吾等驻防边疆,这样一来岂不是离开了边疆么……”
贾三虽然是个传令的,身份比较特殊。但他也知道自己跟人家一军大将有不少差距,也没端什么架子。和气地说道:“回禀将军,小的就是个传话的。圣上让做啥咱就做啥,小的不敢妄自揣度圣意。不过,小的可以告诉将军一个消息,此次接到这个命令的除了你们保定军外,还有安肃军、永静军、顺安军以及永宁军,而且圣上亲自创建的野战军也已经抵达永宁军。小的这么说,将军可否满意?”
“满意满意!”保定军主将急忙回道:“圣旨上没有说明边防驻地怎么解决,敢问天使可否还有其他旨意?”
“将军放心!圣上岂能不知这点。神卫军和龙卫军即将抵达,他们将分别接防你们保定军和安肃军,将军与他们交接好后尽快启程吧,耽误了时间就不好了。小的就先回去复命了,诸位将军保重!”
“天使走好!”
贾三离开后,保定军将军账瞬间便炸开了锅,各级将军都在那发布自己的看法,吵得主将头都大了,他烦不胜烦,大声吼道:“都他娘的安静点!圣上的旨意岂是你们能够评头论足的,还不快去做好准备工作,真想误了时间被砍脑袋啊!”
大家一看平时文质彬彬的主将都暴粗口了,都飞快地作鸟兽散。
于此同时,其他几个军也在上演这种情形。末了,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都乖乖地带着士兵朝着永宁军赶去,谁也不想因为这事被皇帝砍了脑袋。
于是乎,宋朝第一次大规模军事改革就此拉开了帷幕。
目前大宋的情况是这样的,大宋三十多只军队,共计兵力一百五十余万,光是在宋辽边境就放了近一百万。虽说实际人数可能有出入,但这么多军队(不考虑战力问题的话),对于地盘并不算大的宋朝来说,确实有些饱和。
按照赵祯的构想,必须把现在的军队进行精炼,大致分成野战军、卫戍军和预备役三个等级,并且把老弱病残裁掉,逐步推行服役期限制度,以保障军队全部都是壮丁。
一个月后。第一批参与整编的军队都已按时集结完毕。为了容纳这三十多万人,永宁军还不得不突击扩大营地。
为了开好这个头,第一次主持改编便是由折惟正亲自负责。他手下的野战军,哦不。现在应该称为麒麟卫才对,麒麟卫的士兵既要担任教官,同时还得维持纪律。
所有的士兵稍事休整几日,刚缓过赶路带来的疲惫,便被集合了起来。
三十多万人,说起来就是数字,可真要这么多人站在一起,哪怕是一个紧贴着一个。估计一眼望去都很难看到头。
“今天,对于你们来说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历史也将记住你们今天的变化!本官乃原野战军指挥使折惟正,现如今圣上希望你们来延续野战军的威名,本官希望尔等不要污了野战军的名号……本官宣布,北方野战军第一集团军的整编工作,今日正式开始!所有将军留下来开会,士兵们都解散!”折惟正看着密密麻麻的的几十万人,也懒得啰嗦,仅仅简单讲了几句豪言壮语意思一下。
真正的核心问题,讲了士兵们也听不懂。或者听不清楚,这些都得在接下来的会议上宣布。
在场所有军队里面排得上号的将军,加起来大约一百来人。都挤在一个营房内,等待着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大人好!”见到折惟正带着手底下十几个大队长走进来,众人赶忙起身见礼。
折惟正也很和气地回道:“诸位将军好!都坐下吧!本官接下来说一说具体的事情。”
“是,大人!”众人齐刷刷地坐下,身上的盔甲碰在一起,声音甚为壮观。
折惟正示意几个大队长找个地坐下,他这才拿出一叠纸放在桌上:“本官不喜欢啰嗦!希望大家以后有啥事也都直言不讳,不要跟本官绕弯子。本官奉圣上的命令,主持此次整编事宜。希望大家多多配合!”
“请大人吩咐!吾等敢不从命!”
“很好!接下来,本官宣读圣上命令。大家起立!”折惟正见大家都站规矩了,才拿出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了适应新国际环境变化,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现决定展开军事变革,力图打造大宋强军。原野战军升级为麒麟卫,专职负责军队训练和新式武器试验,而野战军将由各地军队重新编练。北方野战军第一集团军,作为第一支整编部队,希望尔等做好带头作用,不得有误。钦此!”
“臣等遵旨!”虽然这次接旨没有让大家下跪,但该有的口号还是不能少。
“或许诸位还在奇怪为何今个接旨不让你们下跪,本官告诉你们,这也是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