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3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世纪最伟大的数学物理学家之一,为杨米尔斯方程千禧难题的大厦盖上最后一块石砖,并分享一百万美金……至少三分之一的部分。

    对于做理论工作的学者而言,这笔奖金已经相当不菲了。

    当然,他解决这个问题的动机也并非是什么奖金,至少在他看来钱和荣誉都是附带品。

    怎么说呢?

    用自己的双手推动文明向前,本身便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距离报告会还剩十五分钟,与会学者基本已经到场,还没有出现的大概也不会来了。站在报告厅门口的保安打开了隔离带,开始有选择地放一些等候在报告厅外、没有拿到邀请函的硕士、博士以及博后学者入场旁听。

    站在会场旁边的走廊上,穿着一身黑色正装的布莱恩教授看了眼手表,接着向会场的方向投去了视线,眼中不由浮起了一丝失望。

    这时候,一位穿着黑色西服、领口打着领结的侍者走了过来。

    心中一动,布莱恩教授立刻看向那位侍者,开口问道。

    “陆教授来了吗?”

    那接待微微愣了下,随即摇头道:“没有。”

    听说陆舟没来,布莱恩教授眼中的失望更浓烈了。

    不过,也仅此而已。

    虽然陆教授没有出现在这里是件遗憾的事情,但来听这场报告会的大牛也不算少了。不管陆教授是否看好他的研究,他的报告会都会一如既往地进行。

    十五分钟过去,报告会正式开始。

    走到了台上,布莱恩在幕布上展示了自己的ppt,开始从论文摘要地部分,神采飞扬地阐述起自己研究质量间隙问题的思路,以及在证明时用到的一些方法。

    坐在台下,罗文轩深呼吸了一口气,将笔记本在膝盖上摊开。

    上面罗列着他在研究杨米尔斯方程、以及布莱恩教授的论文时发现的几个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在报告会中得到解答,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不能的话,他会在提问环节指出。

    另一边,来自普林斯顿的彼得·戈达德和爱德华·威滕坐在一起。

    两人都是数学物理领域的大牛,而且主要从事的都是弦论方面的研究。当听说这位牛津大学的布莱恩教授宣称解决了质量间隙问题之后,正好在ern访问的两人立刻一拍即合,乘坐飞机来到了英国这边。

    听着台上布莱恩教授的讲述,戈达德院长忽然有些惋惜地叹了口气。

    “如果陆教授在这里就好了。”

    身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院长,当初在陆舟向他递交辞呈的时候,他试着挽留过这位前途无量的学者,但很可惜最终并没有成功。无论是多少次回想起这件事儿,他都难免会感到有些遗憾。

    “他也有他的难处,”威滕笑着翘起了腿,将笔记本搁在了膝盖上,“而且不管他在不在这里,我相信身为该领域的专家,无论在不在现场他都不会错过这场报告会。”

    戈达德:“你觉得布莱恩教授的论文如何?”

    威滕想了一会儿说道:“我需要一段时间考虑,毕竟从放出预印本到现在他已经修改了至少十次,直到一个星期前我才看到最终的正式版。值得肯定的是他的证明思路有值得称赞的地方,但我总感觉哪里有点不对劲。如果《数学物理》打算邀请我作为审稿人的话,届时我会将我的看法写在审稿意见中……你觉得呢?”

    在报告会开始之前,布莱恩教授已经公开表示过,会将最终定稿的论文投稿在《数学物理》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对于这种重大命题,《数学物理》那边至少会组织五人以上的评审团对论文进行最严格审核。

    身为获得过菲尔茨奖的顶尖数学物理学者,《数学物理》显然不会漏掉他威滕的名字。

    当然,坐在他旁边的彼得·戈达德,也是一样。

    对于威滕教授抛过来的问题,戈达德院长沉默了一会儿,开口说道。

    “我和你的感觉类似,他的证明可能存在缺陷……而且,对于这个问题我有另外的看法?”

    威滕抬了下眉毛:“哦?”

    戈达德用圆珠笔在笔记本上点了四个点,随手画下了两条线:“一个以su(n)或者s(n)以及sp(n)为规范群的四维规范场论,可能会等价于一个以/n为弦耦合常数的弦理论……如果是这样的话,无论是质量间隙还是夸克禁闭现象都可以得到完美的解释。”

    威滕感兴趣地抬了抬眉毛:“从弦理论的角度出发?”

    戈达德侧目看向他,点了下头:“正是。”

    威滕笑着说:“你的观点成功引起了我的兴趣,也许一会儿等报告会结束了,我们可以一起去附近的咖啡厅喝一杯。”

    戈达德笑着说:“哈哈,如果你请我的话。”

    在交流着这条新的证明思路时,两人浑然不觉,打心底里他们已经对这场报告会不抱任何希望了。

    两个小时的时间过去,报告会进入了尾声。

    随着布莱恩教授完成了最后一页的阐述,报告厅内响起了掌声,而整场报告会也进入到了提问环节。

    因为之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对于台下学者的提问,布莱恩教授都一一作出了回答。

    很快,报告厅内已经没有人举手。

    就在布莱恩教授打算宣布报告会结束的时候,忽然一只手伸了起来。

    “等一下。”

    朝着人群中那只孤零零立着的右手看去,布莱恩教授微微皱眉,不过很快便舒展了眉头,和颜悦色地说道。

    “什么事情?”

    深呼吸了一口气,罗文轩合上了手中的笔记本,站起身来。

    坐在报告厅的另一侧,看着站起身来的那人,威滕的脸上顿时浮现了一抹惊讶。

    注意到了这惊讶的表情,戈达德向他投去了询问的视线:“你认识?”

    饶有兴趣地盯着站起身来的罗文轩,威滕笑了笑说:“当然,他可是我的学生。”

    虽然出席报告会的经验已经有过不下二十次了,但被这么多知名学者盯着,罗文轩还是感到了不小的压力。

    让自己平静下来,看着台上的布莱恩教授,他开口说道。

    “我有疑问。”

    布莱恩:“请讲。”

    罗文轩:“第页5行,我注意到您在论文中采用了在环面eulid时空中定义规范不变作用量的方法……对吗?”

    布莱恩抬了抬下巴:“当然,如果我们打算从格点的正规化讨论这个问题,这一步对整个论证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正如您所说的,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可是……”罗文轩深呼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可是您打算如何证明格点步长趋于零时极限?”

第652章 这就解开了?() 
您打算如何证明格点步长趋于零时极限?

    听到这个问题的瞬间,布莱恩教授皱了皱眉。

    这还用问吗?

    当然是……

    然而,就在这一瞬间,涌到嘴边的话却是卡住了。

    布莱恩张了张嘴,然而过了好一会让,一个单词也没吐出来。

    如何证明格点步长趋于零时极限?

    法克……这玩意儿该怎么证明!

    在完成这二十页纸论文的时候,他似乎直接把这当成一个理所当然的结论拿来用了。然而这也不能怪他,毕竟这个细节实在是太小了,小到甚至根本不用在论文中花费太多篇幅去阐述。

    一滴冷汗从他的额前滑过。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嗯,很有意思,我当然可以证明它……”念叨着一些无意义的话拖延时间,满头大汗的布莱恩脑筋转得飞快,思索着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

    然而遗憾的是,越是着急,他的思维便越是迟钝。

    报告厅内鸦雀无声。

    一片寂静的可怕。

    事实证明,拖延时间是无济于事的。

    看着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布莱恩教授,原本安静的会场也渐渐骚动了起来。

    最后惊讶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学生,坐在报告厅一侧的威滕合上了摊开在膝盖上的笔记本,笑了笑说:“看来《数学物理》的审稿邀请不用指望了。”

    环面eulid时空中的规范不变作用量。

    确实是一个不易察觉且刁钻的角度。

    如果让他审稿的话或许不会漏掉这样的细节,但在报告会的现场想要找出如此刁钻的漏洞,着实有些困难,毕竟值得留意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不过想到罗文轩现在在金陵高等研究院任职,他立刻便释然了。

    想必这些东西,早在来英国之前,他就已经和那个人交流过了……

    惋惜地看了台上的布莱恩教授一眼,戈达德点了点头。

    “是啊。”

    作为一名出生在伦敦的英国人,他当然还是希望布莱恩教授能够成果的。

    不过,现在看来除非布莱恩教授能够在后续对论文的修补中,补上这一致命的漏洞,否则最终这场报告会只能变成一场不欢而散的乌龙。

    很遗憾,他们白跑了一趟。

    难怪陆教授没来……

    而此时此刻,会场里已经开始陷入了混乱,不少人甚至已经开始离场。

    虽然坐在这里的学者也不至于忙到几分钟都抽不出来,但那也得看等待是否值得。

    眼见报告会似乎发生了意外,站在报告厅两侧的记者疯狂地按着快门,不少人甚至连助跑的姿势都备好了,只等报告会一结束便冲上去向布莱恩教授递出手中的话筒。

    牛津大学的工作人员虽然试图稳定现场的秩序,但现在看来已经于事无补。

    仍然站在那里,罗文轩感觉头皮有些发麻。

    尤其是那个布莱恩教授用吃人一样的眼神看着他,更是让他浑身冒起了鸡皮疙瘩。

    原本他还打算在这边浪几天的。

    但现在看来……

    还是早点回去算了。

    ……

    金陵高等研究院。

    位于走廊角落的办公室里。

    坐在办公桌前的陆舟,正在安静地在草稿纸上写这些什么。

    因为罗师兄不在的缘故,金陵高等研究院那边也没什么值得可以交流问题的对象,正好自己也有一段时间没在金陵大学那边露脸了,陆舟这些天来便将工作的地点从高等研究院那边搬到了金大这边。

    一来是换个环境,让自己的思维更开阔些,二来是顺便指导下自己的学生,回答他们一些在学业中遇到的问题。

    趴在办公桌上,将报告会的视频从头看到了尾,坐起身来的何昌文推了推眼镜,看向陆舟问道。

    “教授,是您告诉罗教授,那个布莱恩教授论文中的漏洞在哪的吗?”

    正在伏案写作的陆舟停下了手中的笔,思索了片刻之后回答道。

    “我确实有和他提到过关于环面eulid时空中的规范不变作用量的问题,不过就算没有我的提示,以他的能力应该能发现问题在哪。”

    何昌文推了推眼镜,脸上没做任何表情,心中却是暗暗惊讶。

    一直以来他除了知道罗教授是威滕教授的学生、千人计划回国之外,完全没听说过他在理论物理领域做出过什么惊人的成绩,却没想到他还有这种本事。

    毕竟那个布莱恩教授可不是什么默默无闻之辈,即便算不上顶尖的一线学者,但也是二线学者中实力比较强劲的选手了。再加上又是在杨米尔斯方程这一领域钻研了二十余年的时间,能在他的论文中找到漏洞,那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

    看着何昌文脸上不敢相信的表情,陆舟随口问道。

    “觉得很不可思议?”

    何昌文点了下头,老实说道:“是有点。”

    陆舟笑了笑,用轻松的语气继续说:“这没什么不可思议的,名气只不过是能力的陪衬。当你的能力到达了那个层次,无论是名气还是荣誉,都只是迟早的事情。”

    何昌文:“那您觉得罗教授大概在哪个水平?”

    陆舟想了想说:“菲尔茨奖太难,诺贝尔奖运气成分太大不好谈,不过只要他肯花点心思在学术上,在数学物理的道路上继续钻研下去,一枚丹尼欧·海涅曼奖的奖章还是有希望挑战下的。”

    丹尼欧·海涅曼奖!

    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何昌文心中不由震撼。

    这玩意儿虽然在物理学界之外不太出名,但在数学物理领域却可以说是相当有名的一个奖项了。

    放在ern这种世界物理学中心可能不算什么,但放到国内的话,单凭这奖项的影响力,少说也是一个学派的领军人了……

    心中感慨了一阵子,何昌文停顿了片刻,继续问道:“那您觉得布莱恩教授有希望填补这一块的漏洞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