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627崛起南海-第4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看似温和的条件,实际上并没有给本地民众留下太多的选择余地,黄三元听完之后愕然半晌才道:“顾老爷,本地人若是拿不出官府盖章的房契地契,又该如何?”

    顾凯一脸平静地应道:“拿不出来也没关系。我们也不会把乡亲们避上绝路。但官府把这地划给我们了,你们如果就在这里继续占着我们的地,也说不过去吧?不如这样,只要愿意为我们海汉工作的人,都可以继续留在这里生活,至于土地。你们无需担心,为我们工作的人从来都不会为了没地方住,没饭吃这种事情担心,这些东西我们都可以提供,并且定期会给所有的雇工发佣金,前提是你们要服从安排。”

    “这……”黄三元脸上露出了很明显的为难之色。好好的自由人当着,谁愿意突然就变成别人的奴仆呢?在这里当渔民穷是穷点。但起码生活得很自由,黄三元认为顾凯的这个建议并没有什么吸引力。但他也不敢冒然反驳对方,海汉的名声在去年就已经传开,控制本地多年的刘香一伙就是被这群人打得屁滚尿流滚回了福建,普通老百姓哪里招惹得起他们?起码现在还能谈谈条件,要是惹火了这些人,谁知道会不会被他们手底下的士兵直接给赶出这片地区?

    “顾老爷,此事可否容小老儿回去之后召集乡亲们商议商议,再作答复?”黄三元不敢当面拒绝顾凯的提议,就只能使出拖延战术了。

    顾凯当然很容易就能猜到黄三元的心思,笑了笑道:“这自然可以,不过有件事我刚才忘了提,现在补充一下。愿意给我们做雇工的人,吃住全包,每月工饷二两银子起。”

    “二两银子?还包吃住?”黄三元眼睛一下就瞪大了。

    岛上渔民的生存状况可比不了生活在大陆上的农民,这里最主要的产出就是海产,但由于保鲜和运输水平所限,他们并没有将大宗新鲜海产送去广州的能力,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将海产卖给过往此地的商船,但这种纯粹的买方市场根本就卖不出什么理想的价格,因此岛上这些渔民的生活一直都只能处在勉强维持温饱的状况。卖海产所得到的那点收入,一年下来都存不下几两银子,要是遇到台风天把房顶给掀了,或是家中有人生病之类的事情,往往还得举债度日。

    二两银子是什么水平?对于岛上这些渔民来说,如果每天都能装回来满满的一船海产,二两银子基本就是辛苦劳作一个月的收益。当然这种情况并不现实,就算排除每个月因为天气原因而无法出海的日子,渔民们也还是得花时间维护渔船,修补渔网,所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正是这个道理。如果算上生存所需的开支,海汉开出来的这个待遇真的不算低了,以黄三元的价值观,恐怕大部分本地民众都难以抵挡这种诱惑。

    至于说自由?利益当前,那点可笑的自由又有什么意思?要知道去广州给那些老爷当家仆也才几钱银子的月饷,人家海汉人这可是开出的二两银子起!

    看着黄三元诧异的神色,顾凯便知道自己这一个小把戏起了作用。顾凯打了个响指,甲板前端正在整理缆绳的一名水手立刻回头看过来——路上这两天时间他已经习惯了顾凯的这种召唤方式。

    “水手,报上你的个人情况和现在的收入。”顾凯决定给黄三元展示一下活生生的例子。

    那名水手立刻起身立正答道:“报告首长,小人韩松,现年十九,去年九月进入海运部当差,如今是闪电号专属水手,海运部评定二级劳工,每月工饷为流通券五元,出差津贴另行计算。”

    “很好,你告诉这位老人家,在我们海汉管辖的地方,流通券和银子怎么兑换。”顾凯继续下令道。

    “一流通券可换千足银一两,小人每月的工饷,也就是等同于五两银子。”这水手倒也知情识趣,明白顾凯要他说出这些情况是什么意思,当下便很自觉地说了出来。

    “五……五两银子!”黄三元听到这个数字之后,连呼吸都急促起来。海汉人有钱,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但在海汉人手底下当差,居然收入也能如此可观,这是他之前没有想过的事情。渔村这些人别的没什么技能,但从小在海边长大,这驾船的本事几乎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但黄三元从未想过这个技能居然会如此值钱。(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百五十八章 吸纳移民的套路() 
对于现在平均每月至少有两艘200吨级新船下水的海汉来说,造船技术早已经不是制约海上扩张速度的主要因素,缺乏拥有海上航行经验的水手,才是目前让执委会最为头疼的难题。

    即便不将民团海军的编制计算在内,仅仅只是海运部下属的各类货船、渔船等等,就需要近千名水手才能保证正常运行。而去年海军从民团分出来之后,原本海运部的船员编制中有大量的熟手都被划给了海军,加上去年一整年的造船方向都是以军用为主,导致了海运部的船员编制出现了极大的缺口,以至于今年胜利港船厂开始大规模打造民船之后,船员水手的数量已经开始供不应求了。

    整个海南岛南部拥有驾船出海经验的民众,几乎都已经接受了海汉的雇佣成为了归化民,甚至连崖州水寨也有一些人脱了军籍加入海汉。但就算是这样,船员水手的招募速度依然有些跟不上节奏。

    顾凯在来到香港岛了解了本地的情况之后,其实就已经动了在这里招揽人手的心思。本地这几百居民里渔民就占了几乎七成还多,刨去老弱妇孺,从中挑选出两三百名合格的水手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这个数量如果依靠现有的移民引入体系来进行招募,可能需要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前段时间为了抓捕锦衣卫探子,李家和驻广办曾经联合在广州南门外的珠江码头上摆了几天招揽船员水手的摊子,那么大的阵势,到最后总共也就只招到七八十名合格者而已。

    如果能在这里招到一批水手,一来可以解决征地之后本地民众的安置问题,二来也可以在近期缓解一下海运部的编制缺口压力,对于执委会来说无疑会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顾凯既然发现了这个机会,自然不会轻易再放过,当下拉着黄三元,将海汉招揽归化民的政策择要解说了一番,听得黄三元一愣一愣的。

    对黄三元来说。管吃管住还给高额酬劳,这样的生活状态听起来可要比他们现在的状况强多了。这些东西听起来,可就比先前顾凯所说的土地处理办法有诚意多了。如果海汉人真能做到所说的这些待遇,那渔村这些民众的苦日子就到头了。

    顾凯花了一个多小时与黄三元商谈,然后让属下取了十两银子以辛苦费的名义交给黄三元,黄三元推辞了几句,但还是扛不住这白花花的诱惑最终收了下来。至于说黄三元回去之后怎样向本地民众转述。顾凯其实并不是特别在意,海汉占据此地的大趋势并不会因为本地这点数量级的民众所持的意见就发生改变。即便这里的民众不乐意,海汉依然照着自己的规划将这里变成一个新兴港口。当然如果这里的民众选择合作,那么他们未来的生活肯定能得到比现在更好的保障,至于如何选择,就全在他们的一念之间了。

    相比这些花费少量银子就可以打发的普通民众,顾凯还是更在意从广州来的这群腰缠万贯的富商。昨天的情况介绍会结束后,顾凯在晚间的聚餐中作了一下了解,大致有投资意向的外来资金至少超过三十万两白银,这笔钱莫说开发这个海湾。就算开发整个香港岛,省着点用也都够了。

    当然了,顾凯并不会因为驻广办拉来这么多的意向性资金就感到满足了,钱这东西,没有人会嫌多的。砸在这里的钱越多,今后所能建成的香港岛据点就越完善,哪怕是能多筑一段防波堤。多修一个炮台,那也是好的。实在钱多到用不完,以后还可以在太平山上修建几栋穿越者专属的度假别墅,让大家都有机会能享受一下作土豪的感觉。

    虽说顾凯并不是工程方面的专业人士,但事关海汉在大陆的发展大计,他还是很负责地跟随建设部派来的工程人员一起对本地的地形地貌进行了勘测调查。

    香港岛与鸭脷洲之间的海湾毫无疑问拥有极佳的港口条件。在另一个时空中香港仔湾、深湾、大树湾都建有规模很大的码头,而鸭脷洲岛面朝香港岛的东北两个方向也都修筑有成片的港区。如果按照驻广办军事小组所提交的方案那样在鸭脷洲的制高点上修筑炮台,那么鸭脷洲这个小小的岛屿将来肯定就会划给军方作为军事区使用。

    除了鸭脷洲这边的制高点之外,海湾东南部的山地也是极好的瞭望观测点。另一个时空中香港海洋公园所在的位置,就完全可以用来作为监控南面海域的了望哨。

    如果一定要说这里的自然条件有什么短板不足,那么应该就是临海的平原区域面积实在太小了一点。根据工程人员的初步测算,这片被山地从东北两个方向包围起来的狭长临海区域大约只有不到两平方公里的面积。即便连鸭脷洲上那点可怜的平坦地形也算上,顶多也就跟胜利港初期开发时的面积差不多大。

    这种条件用来建立海外货物转运港或者军事基地倒是勉强够用了,但如果要建成商贸中心,很显然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从长远来看,占领整个香港岛仍然是海汉接下来一段时期内必须要走的一步棋。不过无论是驻广办还是执委会,都没有太急切地要去走出这一步,只要先在香港岛一隅扎下根来,日后控制全岛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至于岛北边驻扎的那支明军水师部队,其实执委会倒并不会担心与其发生冲突。毕竟刘香海盗团伙在附近水域盘踞了好几年,水师都一直没敢有所动作,只要民团海军这边不主动打上门去,相信水师的人也会很默契地演好小透明的角色。参照之前的成功范例,不消一两年时间,这处水寨大概就会跟崖州水寨一样,被渗透到空留一个壳而已。

    考察团队在本地停留的第三天下午,黄三元便再次找到了顾凯,称经过本地渔村民众的讨论,愿意接受海汉所开出的船员雇佣协议,但希望海汉能够让这些渔民继续保有他们在本地的土地和房产。

    顾凯听完之后摇摇头道:“老人家,你这个要求不太合理。首先,官府已经把这块地区交给了我们。从法理上说,这片地区已经属于我们海汉,如果要去官府打官司,肯定也是我们占理。其次,只要愿意为我们做事,住处和生活问题我们都会妥善解决,不会让你们出现生计问题。你们也不需要再继续依附于土地生存。我还是那句话,只要能拿出官府签发的房契地契。我们都认,愿意卖的,我们就花钱买,不愿意卖,我们也不勉强。”

    顾凯见黄三元不吭声,便继续劝道:“我们原本可以根本不管这些,但出于道义,我们愿意给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一条更好的出路,只要跟随我们的指引。大家都可以有机会过上更富足的生活,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黄三元犹豫一阵才开口说道:“顾老爷,并非小人不相信你所说的话,但口说无凭,这好歹也是关系到几百口人的生计……”

    “你们不就是担心投靠了我们以后的生活吗?这个好办,亲眼去看一看就知道了。”执委会对于这种情况早就有了驾轻就熟的一套处理模式,顾凯自然也运用得非常纯属了:“你们大可推荐几名代表。随我们的船一起返回琼州岛,看看我们在当地的经营状况,问一问当地为我们做事的几万百姓,打听一下我们的承诺是否有过没有兑现的时候。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在这里吹出花来。也不如你们亲自去看一看更直观。至于费用问题也不需担心,你们推选的代表,来回所有费用都由我们负责承担,你们一个铜板都不需要出。”

    这下黄三元还真是找不到拒绝的理由了,当下便向顾凯告辞,回去招呼村民推选代表了。

    马力科从广州带过来的商务考察团只在这里待了三天就离开了,而这个时候工程人员的勘察工作还并没有结束。因此各家商户们也未能及时获得更详细的投资方案。不过所有的商户在走了这一趟之后都保留了投资的意向,并没有任何一家打算申请退还保证金,也足见这些商户对海汉的信心倒是很足。毫不夸张地说,驻广办这次拉来的大明投资商,靠的就完全是海汉过往所积累的良好商业信誉,以及马力科等人的嘴炮了。

    商务考察团返回广州之后,立刻就会启动组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