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士-第7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快了!
那家丁的腰刀刚刚拔出一半,身体便失去了力量,从马背上摔了下来。一个书生弯腰将那个家丁从地上抓了起来,另一个书生拉着那个家丁的战马,风驰电掣而去。
一处山谷。
荒芜人迹。
地面上挖了两个大坑,里面各自放着一匹马和那个家丁。三个书生将土回填,又将草铺回去。其中一个书生道:
“我们可以回去向王头领回报了。”
数日后。
茂盛胡同。
王翠翘看着手中的信,冷冷一笑。
“那个张居正倒是老实,还没有给徐阶传递消息。”
“罗信他们走了?”
苏州。
大都督府内,胡宗宪神色凝重地问道。
“走了,这个魔鬼终于走了!”
依旧是那个胡宗宪的心腹将军,一脸的心有余悸道:
“名字有起错的,称号却从来没有起错的。这罗砍头真是名不虚传啊!竟然真的砍掉了近七百头颅。
他将所有的武官都杀了,便是到了北方边关,如何作战?”
胡宗宪摇了摇头道:“南方卫所的那些武官都已经烂到了根子,他们哪里会打仗?你又不是不知道,当初抗倭的时候,他们除了逃跑,还会干什么?
到了北方,只要琴双将北方边关的那些老兵调过来一批,提拔起来,要比留着那些南方卫所武官强百倍。
只是……”
说到这里,胡宗宪叹息了一声道:“这些卫所兵丁,老弱病残占据六成,这些人估计永远都回不来了。这一去,就是送死啊!”
“朝堂可是够心狠的,如此一来,都不用裁军了。”
胡宗宪想到自己如今的处境,不由叹息了一声。
罗信带着近十万大军开始拔营起寨,他没有去找胡宗宪告辞,他觉得应该让胡宗宪自己冷静一下,思索一下自己的出路。自己总去劝说,反而起反作用。自己是想要帮他,但是不意味着自己允许他造反。
最关键的是,罗信心中十分清楚,胡宗宪如果造反,根本就是死路一条,他没有那个智慧和实力,更没有一代开国帝王的心胸。
这不就是闹了吗?
所以,罗信也通过不告辞,给胡宗宪一些压力。让他知道,自己不能够再拖了。
道路两旁都是相送的百姓,很多士兵的家属远道而来,哭声四起。几乎所有的人都明白,就以南方卫所这些兵丁去了北方,估计十个人能够回来一个就不错了。
此番见面,便是生离死别。
罗信看着眼前的景象,知道在这样下去,悲伤的气氛会影响到兵丁,说不定就会现出兵乱,凝声喝道:
“加快速度!”
罗信将近七百的武官斩杀之后,临时提拔了一些兵丁成为新的官员。当然,这都是假的,因为北方边关根本就没有战事,这些南方卫所的兵丁去了北方,就变成了百姓。
但是,那些被提拔的人不知道啊,虽然前途一片黑暗,去了北方可能就是送死。可是不管怎么说,都是升官了。所以,这些人还是在心中十分激动的。
罗信的命令快速的传达了下去,这些刚刚升官的兵丁立刻开始催促,大军加快了速度,向着北方行去。
随后数日,四川的张菊,江西的陶大临,湖广的陈瑾,广西的温应禄,福建的周玉,广东的张洵也都按照罗信的计划,成功行事,开始带着大军向着北方开拔。
*
第1283章 又让这小子成功了()
南七省哗然一片,没有人想到这次朝堂派来的人,会如此的血腥,几乎将南七省卫所所有的武官斩杀,抄家,封存屯田。
原本还有些文官和世家大族眼馋那些屯田,但是这个时候,却没有人敢再谈论此事。不过,那些世家大族也在看笑话。他们太了解南七省的卫所兵丁了,老弱病残一堆,而且都烂到了根子里,这样的并去北方和高丽打仗?
恐怕一到北方边关,就是送死吧?
七十几万的人一下子都死在了北方边关,不管那些人是不是老弱病残,对于罗信这个统帅来说,这绝对就是一个大罪,甚至说是死罪都不为过。
他们都在看罗信的笑话,看着罗信怎么死!
而一些文官,却已经提前开始上本,痛斥罗信,张居正,陶大临等人滥杀无辜,为官暴戾,特别是徐党,将所有的火力就集中在罗信的身上。
只不过这些风传也好,奏章也罢,此时还都在路上。北方,特别是京城,还没有人知道。即便是嘉靖帝,也还没有收到消息。
无论是嘉靖帝,还是徐阶好高拱,实际上对罗信都不放心,他们都不仅在罗信的身边埋有钉子,而且还派出另一波人,监视罗信。
但是,罗信他们去的地方山高路长,便是另一波人得到了消息,想要送回京城也需要时间。而且王翠翘的人早已经将这三方人盯的死死的。
罗信吩咐王翠翘,嘉靖帝的人盯着就好,不要管。因为即便是嘉靖帝得知了消息,也不会泄露出去。但是对于徐阶和高拱的人,那就一个字:
“杀!”
所以,高拱和徐阶派出的心腹,都死在了途中。一直到罗信带着大军都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徐阶和高拱才从南七省文官的弹劾奏章中,得知了罗信等人在南方究竟做了什么,现在在哪里?
徐阶和高拱当即就感觉到一丝阴谋。
罗信再怎么嗜杀,也不可能在上战场之前,把所有的将领都给杀了。这是自毁长城。
这一定有阴谋。
但是……
会是什么阴谋呢?
北方?
徐阶和高拱两个人思索了一天,从早晨到黄昏,终于心中灵光一现。
北方真的有战事吗?
为什么诸大绶没有去南方,而是去了北方?
这些日子,他们两个都一心关注南方,毕竟那是罗信要去做的事情。如今在朝堂上,也只有罗信能够吸引他们两个的注意力,而且还必须注意。
因为他们两个已经隐隐地感觉到罗信强大了起来,如今在朝堂上,已经不是徐阶和高拱的双雄会,而是徐阶,高拱和罗信的三足鼎立。
原本罗信的实力在这三足之中要差上不少,但是最近似乎罗信得到了嘉靖帝的信任,这就让罗信腰杆直了很多,也让徐阶和高拱忌惮了很多。
罗信离去了这么久,没有一点儿消息传回来。这这么会不让徐阶和高拱担心?
就算张居正和陶大临有罗信的监视,传递不了消息回来,但是自己可是暗中派出去一批人,那些人呢?
久久得不到消息,让两个人心中越来越不安。直觉这是一场大阴谋。
毫无疑问,罗信他们的大军行进方向是北方,如此罗信的目标也应该是北方。
那么……
阴谋也就应该在北方!
北方!
罗信究竟在那里布了什么局?
这两个人一旦将注意力从南方调到了北方,没有用上三天的时间,便弄清楚了前往北方的诸大绶在干什么。
特么的,他竟然在丈量土地。
罗信这是要做什么?
两个人更是觉得不妙,心中便浮现出一个令他们自己都十分震惊的念头。
北方真的有战事吗?
两个人瞬间就注意到了关键的问题,随即便以最快的速度,派出心腹,前往边关和高丽接壤之处。
罗信已经派人通知王翠翘,不要在针对徐阶和高拱的人了。因为此时罗信带领的大军已经进入到了北方,早就得到消息的诸大绶已经前来迎接,而且已经安排好了一切。
当这些江浙的士兵得知他们并不是来打仗,而是要在这里变为百姓定居,便慌乱了起来。可是随后听道每个人可以分到一百亩良田,一下子又欢呼了起来。
这个时代的百姓要求很低。
只要能够活下去就行了!
而如今呢?
不仅能够活下去,而且还能够获得很好,有了自己的田地,一股幸福感就降临了。欢呼之后,也就静下来继续听罗信讲话。那幸福感就更浓了。
朝堂不仅给他们分田地,而且还会派人将他们的家人都接过来。
罗信自然不会将这些兵丁都定居在一个地方,一个地方也没有那么多地啊!
而且到了北方之后,罗信还把一个个卫所打散,重新编户,一路前行,安排好一批人,带着队伍便继续前行,安排下一批人。而在这个时候,南方其他六省的卫所士兵距离北方也越来越近了。
这个时候,得到消息的徐阶和高拱已经不知所措了。
以他们两个人的智慧,只要细细一想,便明白了罗信的全盘计划。
悄无声息地将裁军之事做完了。
哪里有什么高丽犯边,哪里有什么草原移动,这分明就是陛下和罗信合作出来的计谋。
裁军没有什么,计谋也没有什么,有什么的是,这一切他们这两个内阁都不知道。
这就太特么的操蛋了!
他们两个是谁?
内阁啊!
这预示着什么?
预示着陛下对他们两个的不信任啊!
在嘉靖年间,失去了嘉靖帝的信任,意味着什么?
不知道?
那就看看严嵩的下场吧。
这个时候,他们两个要怎么做?
给裁军下绊子?
别闹了!
恐怕这个时候,嘉靖帝正紧盯着他们呢!
裁军对于大明和嘉靖帝来说,那是天大的事情,如果因为他们两个搞小动作……
实际上,也不是不想搞,而是没有了机会。如今罗信已经开始给江浙的卫所士兵分田地了,计划已经开始实施,想要阻拦破坏的机会已经非常少了,几乎就是不不可能了。
“又让这小子成功了!”
*
*
第1284章 老君观()
徐阶和高拱忍不住都在自己的府中骂道。 .更新最快
他们两个在背后痛骂,罗信却是一点儿都不敢放松,很多事情越是到了最后,越是愿意出事情。所以,这些日子,罗信几乎是每事亲躬,身心疲劳至极。好在在罗信亲躬之下,一切都顺利地进行着。
当江浙的兵丁安排一半的时候,陶大临带着江西的卫所士兵进入到了北方。他们一路上向着罗信所在的方向行去,看到了热火朝天的景象。那些分到田地的卫所兵丁,此时正在盖房子。
为了能够将这次裁军顺利地进行下去,嘉靖帝也不小气了。除了罗信抄家的银钱之外,朝堂也拿出了不菲的银钱,分发给兵丁,让他们盖房子,而且还送了当年的粮食种子,让他们种地。
实际上,精明的嘉靖帝心中非常清楚,看似为了裁军,朝堂拿出来大量的银钱,真正计算起来,朝堂绝对不亏。因为如果不裁军,朝堂每年都需要拿出大量的银钱作为军费,但是裁军之后,朝堂却不用再拿出一分军费,只是一年省下来的银钱,就足够这次裁军的花费了。
陶大临见到了罗信,心情很是复杂。但是高兴还是居多,看眼前的模样,这次裁军是成功了。如此,就算是罗信领了大功,他们也少不了功劳。而且这次他们这些人可都是独自领军前往各地,完美的将卫所士兵带了过来,这绝对是大功。
罗信和诸大绶摆酒为陶大临接风洗尘,然后划出了一片区域,让陶大临主导江西卫所裁军分田地的事情。陶大临慨然应允,心中自是高兴,他不怕罗信给他事情做。裁军做到这份上,已经成功了一大半,接下来,每做一件事情,都是一份功绩。
罗信主导裁军的事情终于传播了出去,让文武两界瞠目结舌。而张居正,陈瑾,温应禄,周玉,张洵也先后来到了北方,裁军之事进行到了最后的关头。
来来回回,已经过去了三个月,分田地还在进行之中。但是罗信又率领着北方卫所三十五万大军,带着挑选出来的南方卫所代表和众多的家书,再一次向着南方行去。
这一次是去将南方卫所的那些家属迁移到北方,不会再有什么危险,却是一个十分繁琐和辛苦的事情。
同行的还有张居正,陶大临,陈瑾,温应禄,周玉和张洵。将分田地的事情都交给了诸大绶。而此时这件事已经不用再保密了,各个衙门也参与了进来,陶大临只是作为一个统筹和监督的作用。倒是比之前轻松了许多。而且他也是一个大才子,对于罗信等人离开,却也不在意。反倒是极为兴奋,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其中,他深知这是自己的一次磨砺,也是自己的一次难得的资历。
进入到南方,罗信等七个人再次分开。三十五万军队首先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十万人,这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