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士-第4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京城。

    俞大猷已经被打入了大牢,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只要俞大猷被押解进京,就一定会被嘉靖帝迅速地斩杀。

    但是……

    令他们奇怪的嘉靖帝却保持了沉默。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嘉靖帝面前摆着罗信的奏章,这份奏章他已经看了好几天了。嘉靖帝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他的主意很难有人能够改变。但是罗信的奏章中列举了几个建议令他深思。

    第一个就是俞大猷斩了徐海的头颅,有功。

    王直,徐海,叶麻和辛五郎是四大倭寇,俞大猷斩了徐海是大功,斩有大功之人,不详。

    第二个是此时正是国家用人之时,俞大猷是一个有能力的将领,甚至罗信毫不掩饰地提出,如今在东南能够对倭寇有威胁的,能够平定倭寇的将领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俞大猷,另一个是戚继光。奏章中根本就没有提胡宗宪。

    第三个提到了张道源,罗信认为张道源根本就不足惧,大明二百年,张士诚的后代不知道传了多少代,作为一代明君,根本就不用将目光和精力始终关注在张士诚的后代上,罗信自信地告诉嘉靖帝,他罗信能够抓住张道源一次,就能够抓到他第二次,除非他就此隐居,再不出世。如果张道源再不出世,那抓不抓也无所谓,他对大明形成不了威胁。

    当然,俞大猷丢掉了张道源还是有罪的,只是希望嘉靖帝从轻发落。(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章 救俞() 
事情过了这么久,嘉靖帝已经不像之前那么暴怒了,已经能够冷静地思考此事。他如今也觉得罗信说的有道理,只是面子上还过不去,没有台阶可下。所以,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罗信的奏章。

    而且从罗信的奏章上,他想到了罗信。

    从张道源这件事情上,他看到了罗信的能力。他的心中十分清楚,大明需要一个定海神针,毫无疑问,罗信就是这个定海神针。

    从平定北方,再到经营市舶司,到如今平定东南倭寇。

    对于平定倭寇,有着锦衣卫,嘉靖帝不可能不知道几次歼灭倭寇是罗信率领的,和胡宗宪关系不大。但是,罗信不贪功,把功劳让给别人,嘉靖帝也乐于装糊涂。因为如果罗信不让出功劳,以他十七岁的年龄,已经贵为一品侯,嘉靖帝觉得对罗信已经赏无可赏,而且罗信的威望也会大增,不利于控制。所以,嘉靖帝才装糊涂,将封赏给了别人。

    既然知道了事实的真相,嘉靖帝在心里不可能不重视罗信。

    罗信有大功,但是却不张狂,内敛而谦虚。

    更为可贵的是,罗信还有理财之能。

    “国之栋梁啊!”

    嘉靖帝将奏章放在了桌子上,叹息了一声。同时在心中对罗信也忌惮不已。一时之间,他都不知道如何对待罗信。俞大猷的事情,反而成为了小事。

    陆府。

    陆炳也在反复看罗信给他的来信,信是罗信的书童鲁大庆几天前送来的。罗信在信中写得很直白,而且姿态放得很低,就是请求陆炳帮俞大猷一把,而且还送了五十万两银票。

    对于陆炳来说,罗信姿态低,还送礼,这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陆炳看好罗信的未来。虽然跟了嘉靖帝这么久,隐隐能够感觉到嘉靖帝对罗信的忌惮。但是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告诉他,罗信能够渡过这个难关,而且还会鹏程万里。所以,他必须交好罗信。此时帮了罗信,他相信在未来,罗信也一定会帮他。

    作为锦衣卫的大都督,可以说罗信的所作所为,几乎都在他的监视之下。罗信南征北战,以及市舶司敛财的能力,在陆炳看来就是神乎其技。罗信数次被逼到了绝境,其中就包括来自嘉靖帝的逼迫,但是都被罗信从容化解,这样的人,这样的手段,陆炳是非常乐意结盟。

    而且他的心中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要再结一个盟,鸡蛋不能够放在一个筐里,希望不能够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

    和谁结盟?

    当然是高拱和徐阶中的一个。

    那陆炳决定和哪一个结盟?徐阶?还是高拱?

    徐阶……

    这个人陆炳有些琢磨不透,当初严嵩还在的时候,徐阶给他的感觉就是一个跟屁虫。但是严嵩倒台之后,徐阶却异军突起,一些手段,杀人不见血。这种人,陆炳抱着很大的戒心,他觉得和徐阶结盟,无疑与虎谋皮。高拱虽然清高,但是最起码的信用还有。而且陆炳自问,自己的名声还不错,而且这次是为了俞大猷,想必以高拱清高的性格,也应该心中着急想要救俞大猷,自己送上门去,和他一起保俞大猷,应该能够赢得高拱初步的信任。于是,陆炳便登门拜访高拱。

    高拱对于陆炳前来拜访有些出乎预料,不过都是老谋深算之人,脸上带着自然的笑容,将陆炳迎了进来。当听到陆炳的来意之后,高拱心中一愣。他这些日子确实是在发愁怎么就俞大猷。也和徐阶在朝堂商议过,最后却是两个发生了争论。徐阶根本就不想管俞大猷,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陆炳会救俞大猷,没有听说过俞大猷和陆炳有关系啊?

    想不出陆炳和俞大猷有什么关系,他便从俞大猷的关系网上想,俞大猷最为直接的关系无疑就是胡宗宪。但是把责任都推到俞大猷身上的人正是胡宗宪,所以不可能是胡宗宪委托陆炳救俞大猷。

    那么,会是谁呢?

    罗信!

    他突然想到了罗信,俞大猷和罗信在一起围剿张道源,又一起闯驴头岭,结为杭州府,应该是在那个时候,罗信和俞大猷有了友谊,或者是惺惺相惜。这种关系下,罗信一定会帮助俞大猷。

    但是,陆炳和罗信有关系吗?

    应该是,听说罗信和陆鼎相处的不错。陆炳不可能不照顾本家,也就是通过陆炳的本家,罗信和陆炳结成了友谊。

    这罗信真是无孔不入啊!

    高拱以往对罗信就很重视了,但是那种重视也是前辈对后背的重视,而且曾经还把罗信当过棋子,比如将罗信赶到东南。但是,现在通过这件事,他对于罗信警惕了很多。虽然此时的罗信只是一个四品知府,但是却让高拱把罗信当成了能够和自己博弈的对手,而不再是棋子。

    弄清楚了程序,高拱只是略微思索了一下,便痛快地答应了下来。因为他也不想和罗信结仇,更想和罗信结好。如今他和徐阶斗得难分难解,如果通过此事,在外能够结好罗信,在内能够结好陆炳,便能够对徐阶形成合围之势。而且救俞大猷,又能够在士林赚取好名声,争取更多的人支持,何乐而不为呢?

    嘉靖帝原本就有不再追究俞大猷的意思,只是碍于脸面拖着,如今有了高拱和陆炳联手相保,嘉靖帝也就顺坡下驴,将俞大猷从大牢内放了出来,让他即日前往东南,该罪立功。

    俞大猷从大牢内出来了,他的心中自然是知道谁救了他。出狱的当日便前往罗府拜谢,随后便立刻离开了京城,披星戴月向着东南奔来。因为他知道此时东南正直战乱之时,而且在他出狱之后,陆炳派了一个锦衣卫给俞大猷送了一封信,心中告知他此时东南的局势。当他知道胡宗宪将倭寇都逼进了杭州府境内的时候,俞大猷急了。罗信有大恩于他,此时正是他报恩之时,只怕去晚了。

    *

    *(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一章 旷野() 
求订阅!

    *

    再说罗信。

    此时正向着淳安县的方向不紧不慢地行军。一个个斥候不断地往返,禀报着倭寇于罗信大军的距离。罗信既然已经知道倭寇想要和他正面一战,便不再着急急行军,反而是缓慢而行,让士兵保持着体力。

    前面突然出现了几十条身影,大军停步,两万多机工扛好了竹枪,严阵以待,但是脸上却充满了紧张,虽然对面只是过来的几十个人,却让这些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踏踏踏……”

    戚继光的骑兵从两侧冲了出来,向着那几十个人包围了过去。你几十个人见到骑兵过来,便停了下来,手中虽然有着兵器,却并没有出鞘。如此戚继光等人自然也不会上去就砍,而是将他们包围了起来,戚继光催马上前,喝道:

    “你们是谁?”

    这几十个人正是王太行几十个人,王太行朝着戚继光拱手为礼道:

    “戚将军,我们是罗大人派到倭寇那边的人。”

    戚继光点点头,他相信了这些人的话,没有人敢面对数万大军撒谎,而且罗信就在军中,一旦撒谎,马上就会被揭破。但是,他依旧谨慎,凝声道:

    “其他人留在此地,你跟我来。”

    王太行很快便被带到了罗信的面前,在罗信身边的郑镖头看到王太行,便问道:

    “你们是见到吕二了?”

    “吕二?”王太行神色一愣。而郑镖头看到王太行的神色也是一愣道:“我派吕二去找你们,因为大军要和倭寇开战,大人害怕误伤了你们,所以取消了任务,让你们回来,怎么?你们没有见到?”

    “没有!”听到是罗信害怕误伤了他们而取消了任务,王太行心中感动,朝着罗信拱手道:

    “多谢大人!”

    罗信摆摆手,心中却是一喜。看模样王太行并没有见到吕二,但是却回来了,难道是发现了死士,并且干掉了?于是便问道:

    “你们找到了死士?”

    众人闻听脸上俱是一喜,目光都汇聚在王太行的脸上,王太行的脸上却是现出了一丝愧色道:

    “找到了,但是却没有完全将他们杀死。”

    “为什么?”郑镖头脸上现出了怒色。

    王太行便将事情说了一遍,见到郑镖头怒气未减的模样,罗信却摆摆手,然后对王太行拱手为礼道:

    “为了不器一人,让诸位冒险了。”

    王太行完全没有料到罗信会给他施礼,而且还会感谢。当即感动得这个杀人不变色的汉子,眼睛都湿润了,双手微颤地还礼道:

    “不敢!”

    “带着你的人归队吧,我们马上就有一场恶战。”罗信凝声道。

    “是,大人。”

    王太行匆匆地去招呼那几十个人归队,大军又重新开拔。戚继光骑马走在罗信的身边,紧邹起了眉头道:

    “大人,末将觉得想要刺杀你的死士未必就只有混在倭寇中那一批,说不定在杭州府内就还有一批。”

    “我知道!”

    罗信点点头,眼前浮现出胡宗宪那笑面虎的形象,既然胡宗宪能够派出一批死士冒充倭寇,就不可能放弃其他的机会。人就是如此,一旦恶念产生,而且赋予行动,就不会半途而废,也不会留手,必定全力以赴。

    “那……”

    “我有准备!”

    罗信低头看了看配在腰间的长剑,他上次在船上被张道源刺杀之后,便知道自己不能够再装比了,手中只有一个大折扇根本不够,所以高价购买两年一柄吹毛断发,削铁如泥的宝剑。再看看插在靴子筒里面的火枪,心中的底气强烈了许多。

    “这些日子,在杭州府就没有发现死士的踪迹?”

    “哪里那么容易发现?”罗信苦笑道:“只有先防着。”

    罗信周围的那些人脸色都不太好看,罗信一个人关系到他们所有人。如果罗信死了,他们的前途也都没有了。所以,他们看待罗信的性命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不要説这些了,我们先屠了倭寇再说。”罗信不想影响士气,凝声道。

    “好,先屠了那些倭寇。”

    戚继光,万大全,鲁仲连和郑镖头的脸上都出现了狠色。

    “大全,仲连,郑镖头,你们三个不要在我身边了。大全,你带领中间的那些机工,作为中军。仲连,你带领左侧的机工,作为左军。郑镖头,你带领右侧的机工,作为右军。到时候,听到鼓声,便给我向前冲。冲起来之后,也不用管什么阵型了,这些机工第一次上战场,到时候肯定是脑袋里充血,只知道向前冲。你们三个只是带着他们向前冲就是了。只是穿透了倭寇阵营之后,尽最大的努力让他们停下来,然后再往会冲。我就害怕他们一冲就冲没有影了。”

    “是!”

    万大全,鲁仲连和郑镖头神色都十分凝重,罗信说的那些话真的很可能发现,第一次上战场,到时候别说是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恐怕脑子里想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第一个念头。然后这第一个念头就贯穿他们整个思维,知道他们筋疲力尽才会停下来。

    而罗信给他们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那就是冲!

    扛着竹枪望前冲!

    使劲儿地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