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十三年-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亲自牵头左护卫的改革,这点还不明白?他提出长史司的调整,既是在我对长史司动手以前争取主动,也是在担心我们产生误会。在大明朝,当宰相是风险最高的职业。郑安民熟读本朝典籍,人也很聪明,这一点他清楚。他是在用实践中遇到的大量问题来委婉劝谏我,让我不要把用兵的步子跨得太大,免得扯到蛋!”
“讨厌!人家还是黄花一朵吔!”朱平槿重重挨了他老婆一巴掌。
远处,一群新选来在世子和罗姑娘身边实习的太监宫女远远吊着。或许因为见识太少,见到世子的肩背挨了罗姑娘一记,他们顿时都惊呆了。
……
开会,最重要的任务不是集思广益,而是统一思想。蜀王府要统一思想,自然先要朱平槿和罗雨虹两口子统一思想,然后再推而广之。两口子借着休会半小时,把内部矛盾解决了,其中一项重要共识便是对洪其惠的使用,可是洪其惠这个被使用对象还惘然无知。
洪其惠这是第一次进入蜀王府,第一次跨进巍峨的蜀王府承运殿。
他以前来过成都几次,都只能站在红墙之外,远望着那些层叠雄伟的庑殿顶,想象着里面的人如何生活。那几次进省,除了一次是访友问师,其余都是参加四川的乡试。只是可惜,数场惨败之后,他的秋闱折桂之梦就此止步,他的治平家国之心也只能悄悄收起,重新落回了他在雅州的田庄和商店。
科举不利,或许他会就像许多书生一样,从此在家乡终老一生。谁知年初雅州民乱,一场大火,竟然烧出了他与蜀地王者之间的对话,从此他的命运改变了,一夜之间,从一个州学的老生员,变成了雅州的实际掌权者。知州王国臣一瞬间对他礼遇有加。乡绅们对他先是面上不理不睬,骨子里恨之入骨。在张大户入狱之后,这些人又重新出现在他面前,痛哭流涕、摇尾乞怜。
人生轨迹的剧变,让洪其惠大彻大悟,让他领悟到了过去三十几年人生中都没有领悟到的复杂人性!
这次调往成都,他拜别父母妻儿,给副手傅元修打了个招呼,甚至等不及与曹三泰交接,便快马加鞭赶到了王府。前日他往长史司投书求见世子,结果只得了今日参加朝会的口谕和一堆资料。这堆资料的量很大,他躲在客栈一直看到深夜,这才在老仆洪伯的反复提醒下睡了。今日天未亮,他便从梦中惊醒,洗脸更衣正冠,骑马赶到了端礼门前。到了门前,见着一位文官钻出轿子,原来是松林山见过的王府右长史郑安民。郑安民倒是对他很热情,一路攀谈着领着他到了承运门前。
按照王府规矩,承运门只会在世子即将到达承运殿之时才会打开。这时,受命参加朝会的官员和其他人员,便鱼贯进入承运门的侧门,然后通过宽阔的承运殿前广场,按照文左武右的次序,在丹碧下站好队,准备参见。这时就不能随便走动说话了,否则长史司会以失礼之罪参劾。听到平台上的太监宣见,便从两厢爬上平台,进入殿内见礼。
当承运门在洪其惠面前打开时,这个来自雅州的秀才瞬间惊呆了。一座恢弘壮丽的重檐庑殿顶的宫殿伫立在眼前高高的平台上,从云端俯视着人间的芸芸众生。皇权至高无上的威严,通过建筑语言急剧放大,一瞬间彰显到了极致,压迫得洪其惠双腿发软,几乎就地跪下。此时,他脑中一片空白,剩下的只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大防了。
待到殿前站队,洪其惠很自觉地站到了左列最后。在他前面,有几位身着官袍,头戴乌纱的官员。可郑安民检查站班时,却把他叫到了前排,让他排在自己身后。洪其惠一下站到了郑安民之外所有朝廷命官之前,让他感觉非常吃惊。
或许看出了他的拘谨,郑安民只是微笑着轻轻道出了原委:蜀王府朝会站队,并不是按照官身有无,也不是按照品级高低,而是按照世子定的待遇级别来确定顺序。洪其惠在五月下旬的任职文件中,已经明确为正团级。也就是说,他与郑安民这位王府右长史是一个级别的。洪其惠身后那些官员,审理贾继昌是正六品,只相当于正营级;昨天在长史司接待洪其惠的典簿王彬,更是正九品小官,只能享受正排级待遇。
文官中今日朝会的正团级文官还有一位,便是他洪其惠的老师,雅州举人程翔凤。只是程翔凤作为世子办公厅的首席文案,一般会随侍左右,以便把世子旨意随时记录下来。随侍左右的还有一位来自雅州的女官名叫谭芳。她是罗姑娘的文案,一般跟着罗姑娘。郑安民半开玩笑对洪其惠道,雅州人杰地灵,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能让世子和罗姑娘做出同样的抉择,可是很不容易的!
第二百七十九章承运朝会(五)()
文武意见冲突,世子未等辩论便宣旨休会。武将堆里的舒国平和孙洪趁此机会,立即小声商量起军事方案如何完善。郑安民自个溜到偏殿用茶,一个属官从人也没带。
舒国平年初在雅州城楼上英姿勃勃的形象,一直留在洪其惠的记忆中。还有一人给他的印象更深,那就是已经调到泸州的贺有义。洪其惠满怀心事,先上前与殿内等人寒暄几句,随后便给三弟洪其信使了个眼色,一前一后走到殿外庑殿回廊下。
洪其惠叫出弟弟,主要目的当然是打听消息。军队提出的调整计划,不是个简单的部署调整,也不是个简单的数量增加,那是争夺天下的前奏。联想到世子招揽他时做出的“五年不失一州府”的承诺,洪其惠不由浮想联翩。
洪其信已非那个初出茅庐的浮躁小伙了。他身板笔挺,肌肉结实,目光有神,充满自信。洪其信与贺桓合称总参双壁。一个是世家大族的秀才,文笔好,总参的行文呈文多半出自其手;一个是世代将门子弟,从小积累战争经验,能对总参的计划提出实用性的操作建议。洪其信在蜀王府已经干出了感觉,比起他还在眉州投献科饱受煎熬的二哥洪其仁,那是舒畅太多。
“大哥,军事调整计划正是小弟执笔草拟的!”洪其信言语坦荡,毫无隐晦,“世子主旨,要我们大步向前,莫要像小脚老太,瞻前顾后、踟蹰(CICU)不前!天下大变在即,计划调整也需紧跟。故而小弟除了将川北军队数量大幅调高以外,还将情通、兵站、火器和水军四样加上。世子曾道,川北土暴子乃是蜀地心腹之患,务必于崇祯十六年中之前斩草除根!总参计算过,若要清剿土暴子,没有十个团四万人以上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完全清剿土暴子!”
“那钱粮用度你等可曾算过?”
“倒不曾仔细算过。不过打仗的话,一营每年五万两银子是要的。其中军饷二万五,军械战马军服一万余,还有粮食五千石,草料、火药、铁子若干。若是用兵,军械战马军服人员都有损耗,所以至少再加五成。”
“养十个团四十个营便是二百万。若是用兵,还要再加五成!”洪其惠心里震动了。
一个雅州,每年的赋税才多少!
昨晚阅读的四川经济资料里,目前蜀地每年赋税总额也就三百多万两银子!
从奢安之乱起,四川已经历经了三十多年的战乱,三四千万亩耕地,起码抛荒了一半以上,现在最多仅存一千五百万亩。这些耕地全部做到了“十税一”的“一刀切”,按一亩两石的产量和一两五钱的的粮价,不过价值四百五十万两银子。光是为了打川北土暴子所养之兵,就要花掉三分之二,难怪郑长史要赘言用兵!
可世子的目标很明确。清除匪患,从长远上也是势在必行。这就有个长痛与短痛的问题了。如果单用三百万两银子,就一劳永逸地清除川北的匪患,那这银子花得还是值;就怕花掉了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三百万两,匪患却依然存在。为了剿匪,不得不养兵;为了养兵,不得不加税,不得不逼得更多的百姓变成土匪,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一年不成,两年难结,最后变成经年不息的长期战争,那样可就大亏而特亏!
头一天进入王府,就遇到了这等棘手之事。长史司王典簿专门为给自己准备一大堆经济资料,肯定便是世子的安排。洪其惠已经预感到,复会后世子必然点名自己发言,要求自己从经济角度建言献策,确保对土暴子的战争保障。
洪其惠脸色变幻,苦思解决之法。他一点点将脑中资料的细节提取出来,把它们一项项放在现实的环境中考量,又一条条否决。金殿之上,君臣奏对,那是他一生的梦想,他可不想弄砸了。
洪其惠在苦思奏对之策,他小弟洪其信却意气风发笑道:
“大哥,世子这次调你来,小弟不知缘由。不过依小弟看,自从天使驾到之后,世子便一心琢磨着大力扩军。不要说十个团四十个营,就是一百个团四百个营,他都嫌少!贺先生调任泸州,舒先生、孙先生、贺桓和我在浣花楼为他践行。贺先生喝高了,突然于席间唱了一句,‘试看当今天下,谁堪英主敌手’!
贺先生当初便要投到世子门下为奴,只是世子要他出仕,所以没收。此番贺先生和宋将军到泸州,跟着过去的各地移民有十万之多,加上原住民和土司,泸州捡兵入队者不会少于一万!高先生带着土司兵,过去了两个连。还有护庄队,成都府各县至少抽了一个基干排过去,仁寿抽了三个,彭山和双流抽了两个。他们与第四营合编,很快第三团就会齐编。小弟猜测,泸州极可能组成护商队第一个旅级单位!
世子厚集兵力于泸州,眼睛盯着的可是何处?必是重庆、夔州、遵义三府(注一)。顺着长江水道出川去,那里便是湖广和南京。若是再向南,便是黔、滇、粤三省……”
洪其信所说全是实情。洪其惠在雅州,也得到了类似的命令。雅州今年秋收的粮食,屯在雅州广盈仓的王庄租子十五万石几乎一粒不剩地运往了泸州。雅州要想自己有点积贮,还得等到余粮征购到位。雅州本身的流民不多,但是从邛州经雅州乘船东去泸州的人不少,为此两个知州王国臣和徐孔徒还你来我往打了一阵笔墨官司。至于农具、车辆等器物,雅州的作坊更是日夜不停地赶做。
三弟说得不错,世子有帝王心思,更有帝王手段!借着天下大势激荡起伏,这个目标并非要谋反才能达成。如是洪家能搭上世子的大船,公侯将相可能并非一场春梦……
想到这里,洪其惠拿出大哥的威严,制止了他幼弟往下说。
“其信,慎言!天家无私事!你现在身处军机要地,万不可信嘴乱说,引来族灭之祸!”
“大哥,小弟只是想……”洪其信低头认错,却悄悄吐吐舌头。
“好了,两刻钟快到了。郑长史说得明白,他反对今年大规模用兵,并未反对在今年大规模征兵,更不是反对明年大规模用兵!郑长史身为王府之首,既然反对,必然有他的道理。军事计划既是你的手笔,那计划调整之事早晚还要落在你身上。你要好好想一想!军队就是个销金窖,没有仔细地算过花销怎么行!”
“用兵本是世子主意,大哥你叫我如何去……”
“你忘了,世子身边坐着罗姑娘!世子花的钱,可都得罗姑娘一文一文地挣回来!”洪其惠骂道。
“罗姑娘曾写信与我,年初民乱、成军、农贷三件事,已经掏光了蜀王府老底子。现在一个‘四川填泸州’,又把王府今秋的几十万石收成投进去了。马上在川北用兵,没有钱,没有粮,早晚军队要饿肚子。不行,这事我要谏言!”
洪其信沉默半响,终于提醒道:“既然如此,大哥你奏对时可得称臣!王府官除了舒师傅和高先生,现在没人敢在世子面前自称学生!”
……
世子和罗姑娘手牵手联袂而来,朝臣叩头再拜。
朝会继续。世子并未如洪其惠所料,立即让他奏事。因为承运殿中已经多出了两个人,一位是坐在所有臣子之前的世子傅舒师傅,另一位则是舒师傅的堂侄,政研室首席文案舒国明。
舒国明是奉旨应卯,而舒师傅则是不请自来。
舒师傅在王府中住了一段时间,仿佛住出了感觉。蜀王府的御花园,当然比他自己的宅子更漂亮、更舒适。舒师傅没有级别,但是一样有待遇。世子按照传统的师生之礼,按月给他送去束脩,具体多少不知道,但据说非常丰厚,远高于正团级。舒师傅对自己的待遇那是非常满意,平日或者延亲访友,或者把自己关在屋里写东西。
舒国明是成都秀才,年龄较堂弟舒国平大几岁。他为人谨言慎行,不喜交际,给人印象有点口钝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