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漫漫大唐路-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见完礼,又彼此做了互相介绍,孔颖达便邀请三人在柳下休息,刘达、梁三等人又端上了清凉解暑的西瓜汁。
颜氏父子看着面前冒着“热气”的冰镇西瓜汁,一时有些错愕。
“三位夫子请放心饮用,这并非是热汤,是冰饮。”王小麦开口解释说。其实颜思鲁的两个儿子颜相时和颜勤礼年纪并不大,二子颜相时看起来三十多岁,不到四十;三子颜勤礼也就顶多三十岁。之所以称呼其夫子,一是表示对其尊重,二是不知道怎么称呼人家。
他们家和老孔家一样,好古风,又没有官职在身,称呼时下流行的二郎三郎显得不够尊重,直乎其名字吧,关系又不够熟。反正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干脆就直接都叫老师好了。后世碰见不认识的人,一般也会称呼一句老师,或是师傅。
“多谢王助教,”父子三人简直演练过一样,整齐划一的向王小麦施礼道谢,“原来这并非是热气,而是寒气,受教了。”
“不敢不敢。”王小麦忙起身还礼,古代就是麻烦,不过在品格高尚的颜子后人面前,可是不敢失礼。
三人饮用完冰镇果汁,都是交口称赞。旁边的粱三赶紧再给添上,却被颜思鲁拒绝了:“炎炎夏日,能品尝到如此美味的果酿,已经是人生美事,此物如此贵重,一碗足以。”
孔颖达笑笑:“不妨,这冰镇寒瓜酿虽然罕见,但却并非是什么贵重之物。这些冰也并非是冰窖储存之物,而是今日刚刚制成的。”
“夏日制冰?”颜家三父子都是一脸的困惑。
“不错!”王小麦站起身来,示意梁三把制冰的工具拿过来,“三位请看,这里有半桶芒硝,倒入水后,两者相遇,便会吸取热气,使其周围气温下降,再在其上放置一个盛水的铜盆,便得到冰了。”
三人看着铜盆里的水慢慢的凝结成冰,都是瞠目结舌,过了好半响才总算回过神来。三人又是施了一礼:“三人行必有我师,多谢王助教赐教。”
王小麦又是一番鞠躬还礼。给国子监众人改变思想,可是花了不少小心思,几乎把头脑中的小实验都想了个遍,这芒硝制冰便是其中之一。硝石矿在国内分布的很广,药店却只当是一味普通的药材用,王小麦买了几大车回家,有了这制冰的办法,这个夏天总算好过了点。
俩家世交坐在一起自然免不了聊起些家长里短的话,王小麦在旁边静静的听着,倒是把俩家的情况了解了个大概。孔颖达的两个儿子现在都在老家冀州务农,老孔说的简单,他这样的身份儿子哪能真的下地干农活,还不是地主一个。
老颜家则一直是担任公务员,颜思鲁他老爹颜之推做过北齐的黄门侍郎,是皇帝的秘书,颜思鲁在隋朝也在秘书省任过职,现在颜家三兄弟的老大颜师古,是李渊的起居舍人,也相当于高级秘书了,这一家简直就是秘书世家。
在封建王朝,孔家和颜家,一直都是因祖先的萌荫而处于超然的地位,,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家代表着读书人的信仰,但也正是因为这份超然的地位,想获得更高的实权也很难。权力和信仰都集于一身的情况历史上出现了不少,中世纪的教皇,先知默罕默德带领下正在崛起的阿拉伯帝国,还有后世的红色帝国等等。
儒家那一套理论学术体系现在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若是能把这两家说服了,或是不用说服,至少他们不反对,基本上就能把风向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因此王小麦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他们接受科学这个新生儿。
老孔还是比较好说话的,虽然这家伙一直冷着一张脸,一副对自己不假辞色的样子,但是很多时候,这种面冷心热的人更具有革新精神,更希望作出一番事业。
老颜家就不一样了,这一家现在还保留着很多古风,说好听点就是不忘祖宗家法,不好听就是有些墨守成规。尤其是颜之推弄出一套《颜氏家训》来,足见这是一个家长作多么严重的家庭。并非是说《颜氏家训》不好,而是王小麦觉得,科学精神主要在于怀疑,怀疑是一种勇气,没有这种勇气,成就不了伟大的事业。有怀疑才会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权威这东西是怀疑的天敌,逻辑上的对立面。
对待颜家人,必须要慎重考虑该如何相处。,、、,!
第四十九章 礼勤的勤礼()
安排好颜家人在城中住下,王小麦却单独把老三颜勤礼邀请了出来。这颜勤礼人如其名,聊了没一会儿,已经行了三次礼了,王小麦也只能依照规矩还礼,搞得他疲惫不堪,早知道就叫他二哥出来了。
“王助教,刚才多谢你的指点,没想到大千世界,真是无所不包。刚才那个显微镜,竟然真的把一滴水里的世界真真实实的呈现在了眼前。那些肉眼难辨的小虫子,看着着实让人感到惊奇受勤礼一拜。”颜勤礼说着话,又要鞠躬。
王小麦连忙无奈的扶住他:“行了行了行了,勤礼兄不要多礼了,我是个后生晚辈,你一再的拜我,真是担当不起啊。”
“朝问道夕死可矣,”颜勤礼一脸的激动,“若非王助教今日不吝赐教,勤礼又怎能学到如此之多的学问。就拿刚才的显微镜来说……”
“勤礼兄,说到这个显微镜,其实我还没介绍完……”
颜勤礼又是行了一礼:“还请王助教赐教……”
“勤礼兄,”王小麦苦笑着把他扶住,“我可以说,但是你能不能不要老是这样拜我,我是个不知礼的人,你这样搞得大家都很累。”
“那怎么可以?”颜勤礼摇着头,“恭而无礼则劳……”
“勤礼兄,”王小麦停住脚步,“你先听我说完,礼于形式,王世充谋朝篡位,但是对待他人都是礼遇有加,甚至连贩夫走卒,都执礼说尽了好话讨好他们,你说这是真正的礼吗?”
“不是,”颜勤礼不假思虑的答道,“但是……”
“不用但是,”王小麦接着说道,“礼是外在,只要我们心存仁心,自然做什么都是符合礼节的。否则,就算像王世充那样面面俱到,也不算知礼之人对不对?你我平辈相交,就像常人一样不就好了吗?”
“常人?”
“就是表达感激之情的时候道一声谢谢,大不了拱拱手……不用搞得每次都鞠躬这么严重。你若是再这样,我就只好落荒而逃了,学问你自然也就听不到了。”王小麦作势要走。
“王助教……”
“叫我名字就可以了。”
“好吧,”颜勤礼皱着眉头,“继开,既然如此恕勤礼无礼了……”
“这就对了,”王小麦拍拍他的肩膀,“勤礼兄大不了我几岁,我们兄弟之间,何必如此客气呢?”
“你刚才所言,显微镜还有何学问在里面?还请继开赐教。”颜勤礼刚要习惯性的鞠躬,猛然想起王小麦刚才所说的话,急忙停住。
王小麦满意的点点头:“首先就是里面的光学是一大学问。”
“光学?”
“不错,”王小麦说,“一门研究光的学问。你想想,光可是一门大学问。你看,那落日余晖,火烧千里云,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壮丽的景色?”
“在下不知……”颜勤礼看着西方的云霞,脸色被映的火红一片。
“还有,光照带给万物生机,这其中道理何在?”
颜勤礼茫然的摇摇头。
“我们生来就能感受到光的存在,那光到底是何物?”王小麦拍拍他的肩膀,“如果我们能解开其中的奥秘,是不是说,我们就能够掌握光里面所含的力量呢?”
“掌握光的力量?”颜勤礼张着嘴,这人还真敢说。
“其实我们已经掌握一些皮毛,就是照明。”王小麦看着街边一个个逐渐点亮的窗户说。
“这……”
“勤礼兄肯定当我在说大话,但是你想想这显微镜,其中的原理你也了解了,这不就是对光的一种研究吗?”王小麦说道。
“不错,在下原以为光线只有在铜镜的反射下才能改变路线,没想到竟然会通过这琉璃时也会改变路线。”颜勤礼边想边说。
“这是光的一种特性,了解了它,我才造出了显微镜,揭开了冰山一角。”
“冰山一角?”
“传说极北之地有无数座冰山,而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人们看到的只是水上的部分,水下的大部分,是看不到的,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王小麦解释说。
“一座冰山……”颜勤礼低头思考了一会儿,“继开你真是学富五车,这个比喻的确贴切无比。”
“咱们来时的路上正赶上夏收,五谷的生长离不开光照,如果能揭开光的秘密,是不是就能控制五谷生长,天下就再也没又饥馑之患了呢?”
“言之有理,”颜勤礼说道,“只是想做到,又谈何容易。”
“勤礼兄博学多才,一定知道海南之地有一座大岛,岛上有三郡之地。”王小麦问道。这个时代没有详细的地图,他问了好久,才从老徐那里知道了海南岛现在的情况。
“不错,大业三年丁卯改崖州为珠崖郡,后又析西南地区置临振郡。大业六年庚午,又将原二郡改置为珠崖、儋耳、临振三郡。”颜勤礼不做思考,张口就将海南岛的现况说了出来。
“那里一年四季如春,光照充足,据说稻米可以一年三熟,不知道勤礼兄知否?”
颜勤礼摇摇头:“在下只听说那里是烟瘴之地,朝廷流放犯官之所,倒不太清楚此处的风容地貌。”
海南岛直到南朝梁国时才被划入行政区域,在岛上刚设了衙门,流传到中原的信息自然是少之又少。
“总之,这海南之岛可谓是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并非是什么烟瘴之地,因此当地的百姓不用像中原百姓一般受尽劳作之苦,便可以仓廪充足,阖家无忧。这是不是光照的好处呢?”王小麦又把话题撤回来。
“此事当真?这海南之地竟然有如此的条件?”
“我还能骗你吗?”王小麦肯定的说,“所以说这光里面的学问……”
“但是,”颜勤礼摇摇头打断他,“那里毕竟只有三郡之地,就算全种满粮食,也不够天下百姓食用……”
“这可不一定,”王小麦想到后世的杂交水稻技术,“那里的条件也很适合作物的改良技术……唉……和你说这些干什么,咱们聊聊光学吧。”
“改良作物?”颜勤礼看着他,“还请继开兄赐教。”
“好吧,”王小麦整理了一下思路,“我中原每年只有一到两季作物,就是说司农每年选种育种只有一两次机会。如果在海南之岛进行这个过程,便多了一倍的机会,找到良种的几率岂不是大增?”
“在下曾研读贾思勰所著之《齐民要术》,书中所言良种事关作物的产量,我也曾询问过家中佃农,他们也是这样认为。”颜勤礼回忆说。
“勤礼兄你竟然连这本农书都看过?”王小麦惊讶的看着他。
《齐民要术》是一本综合性的农书,里面详细总结了中原地带的农业知识,但书中却有一句“丈人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嘲讽孔子不重视农业,孔颖达到国子监上任之后,避讳,国子监的同事便不当着他的面提这本书,算是国子监内一点小小的潜规则。
没想到这颜勤礼竟然涉猎如此之广,连农书也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颜家虽是孔夫子门生,但从不为尊者讳,这是祖父遗训。再者,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乃是一本难得的农学书籍,岂有弃之之理。”颜勤礼解释道。
确实,中国古代读书人肯俯下身研究农业的人太少,以至于一个千年农业大国,都没留下多少农书传于后世。
“农学是一门大学问,看着不起眼,却事关天下老百姓的肚子,农业是国之根本啊。”王小麦感叹说。
“不错,”颜勤礼赞同道,“刚才你所说的海南之地气候适宜育种,言之有理。若是真能实现此事,必是一件利国利民之大事。”
本来只是想让他见识见识光学,没想到却聊到了农业上,唉……王小麦有心把话题往回引,却几次又被这颜勤礼说了回来。最后只好把自己肚子里不多的关于农业还有遗传学的知识跟他说了一些。
“水稻乃是雌雄一体,又如何将其改良呢?”颜勤礼问道。刚才王小麦无意中提到了杂交水稻的高产,没想到却引起了这颜勤礼极大的兴趣。
王小麦努力回忆当时看的那部介绍杂交水稻的纪录片,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些残存的片段:“有些不育的野生水稻好像是单性的,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