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撼唐-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屈突通心情复杂,尧君素、王行本则是听着杨侑对阴世师的许诺,心中都是觉得,有这样的帝君,就算战死,又有何妨?大丈夫,青史留名,轰轰烈烈,方不枉到人世间走一遭!

    杨侑叹息着,道:“阴将军战死,为大军争取了机会,也麻痹了反贼李渊,使得我军有休整之机。这份大恩,孤不敢忘,大隋第一座功德碑,就是为阴将军而立。萧国舅,这件事交给你去办。”

    “嗯,另外还有其他阵亡的将士,也要一一记录,他们的家人,抚恤加倍,若是家中没有劳动力,就由政fu抚养!此事事关重要,一定要落实!崔爱卿,不管财政有多拮据,抚恤千万不能少。”杨侑说道。

    崔毗伽皱皱眉,道:“殿下,此事重要性臣明白,可是如今财政日渐萎缩,臣与民部官员几度商量,总觉的难以增加财政收入,若是增加赋税的话,恐怕民心不稳。”

    杨侑摇摇头,道:“农业税不能提高,而且孤还打算降低,鼓励百姓种粮!”

    杨侑这话一说出来,不止是崔毗伽愣了,萧瑀、窦热艘层读恕1纠锤乘熬偷停钕禄挂档停饣鼓苁罩胶饴穑肯衄r沉默着,忽然他问道:“殿下,如果要将农业税降低,那么只能在其他方面想办法了。”

    杨侑点点头,道:“不错。”

    杨侑叹口气,心想穿越者也不好当啊,毕竟这些人受到时代的限制,还需要他提点提点。他看着崔毗伽,道:“崔爱卿,有几件事,你先记下来,再和户部的官员商量一下,结合实际,给孤一个章程。”

    “第一,是要将盐、铁坚决官营,尤其钱币的铸造,民间不得私办,若有私自铸造者,斩。”巴蜀有井盐,是一个重要的赋税涞源,铁更是战略物资,要加强管控。

    “第二,鼓励经商,崔爱卿可以制定一个标准,比如说,某个商人一年或是半年,这个时间由你确定,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应缴纳五十万吊钱,官府可以返还一成,一百万吊钱,返还一成半。以此类推。同时,若是他们缴纳赋税超过一定数额,可以获得官府的敕封!”众人听了,心中更是惊讶。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何其低,殿下这是要提高商人的地位啊。

    “第三,是关于酒水。孤决定禁止用粮食酿酒,以节约粮食。至于酒,可以酿果酒,也可以从外购买,但必须要有一个手续,手续要向户部申请,其中包含了购买数量,何家酒店贩卖,户部要派人定时查阅,账目是否符合。”

    “第四,粮食收购由国家向民间统一收购,这个价格,可以略略高于市场价,尺度由户部把握,要让百姓觉得种粮食有利可图!才会多多种粮,收购上来的粮食,由官府统一经营贩卖。”

    杨侑说道这里,忍不住喘了口气,这些日子他思考甚多,在关中,数家米行联合起来关门,加剧了粮价上涨,这非常不好!要想办法抑制,而这个办法,就是官营!杨侑要将他牢牢的掌控在手中。

    崔毗伽小心翼翼的道:“殿下,臣有几点疑问,不知该不该说。”

    杨侑呵呵一笑,道:“孤又不是吃人的老虎,崔爱卿只管说来。”

    崔毗伽道:“殿下,士农工商,历朝历代都是定律,如果提高商人的地位,会不会造成混乱?”

    杨侑摇摇头,道:“不光是商人,其他职业,孤也有提高的打算。就像商人一样,比如说农夫,他种植的土地超过了多少亩,可以减免赋税多少,还可以颁发一个优秀种植手之类的称号嘛!工、商也一样,这个爱卿可以仔细研究,再递上来。”

    这种构思,让众人吃惊,如果说历朝历代有鼓励农业,比如说商鞅变法,就曾发布垦草令,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同时剥夺了贵族的一些特权;东汉初年,也是鼓励农业,对商业多有打压。这种思想,是因为中国的特殊结构造成,在他们的心中,大多数人根深蒂固的认为,农业才会促进社会发展,而商人只是做些投机倒把的事情,不事生产,是社会的败类,必须要抑制。

    萧瑀有些疑惑,道:“殿下,此事关系重大,恐怕会受到巴蜀官员、世家的抵制。”

    杨侑哈哈一笑,道:“此事诸位不必担心,孤心中早有计较,崔爱卿,孤给你一个月的时间,理出章程!”前些日子因为大迁移,很多事情都压了下来,此时忙的差不多了,一个月应该足够了。

    窦实溃骸暗钕拢恢篮问比胧瘢俊�

    杨侑这时神色一凝,道:“此事务要声张,孤还活着的消息,不能告诉旁人。”

    “萧国舅,暂领汉川郡太守之职,安抚百姓。孤估摸着,李渊就要派兵南下,夺取汉中巴蜀了。李靖驻守在兴势山,紧扼汉中要道。孤许你募兵之权,征召两万精锐,以待来年反攻关中!”杨侑缓缓说道。

    “臣遵命!”萧瑀说着。

    杨侑又将目光放在丘氏兄弟身上,道:“两位爱卿,你二人随着大军,赶往巴蜀。注意,一日之间,行军不过二十里。”

    丘氏兄弟虽然不明白殿下何意,但还是点点头。

    天水。西秦帝皇宫,春风吹拂,绿芽丛生,好一片勃勃生机。

    薛举在院子中踱步,郝瑗在一旁,劝道:“陛下,杨侑战死,李渊拥立新王登基,占了关中,依微臣之见,他下一步便是要夺取巴蜀。”

    “何以见得?”薛举问道。

    郝瑗笑了一笑,道:“陛下,自从李冰在蜀地建有都江堰之后,蜀地成为天府之国,又因天气温暖,粮食多产,百姓富足。此地虽然封闭,却只是对外封闭,其内部四通八达,成都更是平原,历代历代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若是拿下巴蜀,以蜀地之富,足以养兵!”郝瑗缓缓说道。

    薛举眼中一亮,道:“以爱卿之见,不取关中,反而去拿巴蜀?”旋即又摇摇头,道:“山路难走,西秦国多是骑兵,不习惯山地作战,难,难!”

    郝瑗笑道:“陛下,杨侑身死,隋军与李渊有大仇,若不是哗变,就是同仇敌忾,与李渊不死不休。陛下若是打着为代王杨侑报仇的旗帜入蜀,或许能兵不血刃,拿下巴蜀之地!届时,以巴蜀之富,陇西精兵之强,何愁李渊不灭?”

    薛举沉默着,他在思考着这一步计划的可行性。

    这时,郝瑗又说道:“陛下,如今关中人口锐减,李渊迁各县百姓补充长安,如今又是春耕,不妨派兵四处骚扰,以防李渊恢复实力。”

    薛举目视着郝瑗,他忠义点点头,道:“郝爱卿于朕,实乃汉之张良,此计甚妙!”

    大兴城,此时已经被李渊改名为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这也是李渊试图稳定军心、民心的想法体现。

    长安朝廷新建,事情太多,既要稳定内部,又要防备敌人,种种事情都让李渊父子忙的不可开交。

    杨侑撤走,带着了大批忠于大隋的官员,余下的官员如顾览、韩绍等人,都被阴世师坑杀,整个长安朝廷,官员竟然不足百人,这让李渊不得不将太原的一批官员迁来,同时对独孤怀恩为首的独孤家、韦霁为首的杜陵韦家,以及其他一些世家子弟大加重用,这才勉强凑齐了朝廷的框架。

    李渊觉得身心疲惫,原先夺得长安的兴奋正在逐渐退却,取而代之的是忧虑。这一次他派刘文静、安兴贵出使突厥、西凉李轨,虽然成功说服了他们,可是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付出了大量的钱帛,下一次若是薛举攻来,还有多少财富可以供他使用?

    李渊在书房里,渐渐睡着,他太累了,一名宦官看他睡着,轻轻为李渊披上了毯子,这时,李孝恭出现在门外,他拱拱手,道:“王欣俊,唐王在吗?”

    王欣俊是大兴城宫中的宦官,已有四十多岁,有一个儿子叫做王多多,据说已经七八岁了。王欣俊是在五年前入的宫,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入宫做宦官,在他身上有着不少谜团。杨侑南撤,并没有带走他,李渊攻下大兴之后,李渊见他还算老实,就将他收在身边,做了贴身宦官。

    听到李孝恭的询问,王欣俊点点头,道:“唐王在里面,不过却睡着了。”

    李孝恭表示理解,他知道唐王这些日子很忙碌,自己虽然有事,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好,他正要退出去。这时,书房内响起了李渊的声音:“是孝恭吗?”

    李孝恭忙走进去,道:“唐王,是我。”

    李渊有些疲惫挥挥手,道:“此处没有外人,何必叫我唐王,这等生疏?”他坐起来,又道:“是有什么事吗?”

第141章 穿越者山大王〔上〕() 
金牛道上,三十余缓缓而行。

    这些人,看他们的打扮,应该是商人,为首的一个少年,身高七尺,剑眉英目,鼻子高挺,嘴唇厚实,下巴圆润,上面有着几根刚刚冒出来的胡须。

    在他身边,是一个长须飘飘,年约二十五六岁的汉子,看他的模样,似乎是一个账房先生。两人身边还有几名身材高大的汉子,手中提着棍棒,应该是保镖。

    余下的人,似乎是民夫,他们挑着沉甸甸的箱子,跟在众人身后,朝着南方缓缓而行。

    少年正是杨侑,账房先生则是杜如晦,至于身材高大的汉子,则是侯君集、李靖、丘行恭、尧君素等人。挑夫都是禁军之中的精壮汉子,个个都是打仗的好手。

    杨侑这一次的目的地,便是成都。陈茂在益州经营多年,势力不弱,若是带兵直接南下,免不了一场恶战,而且葭萌关、剑阁都是险要,指不定难以拿下。所以杨侑选择了智取。因此他特意将李靖找来,让王行本、丘师利等人替他留守兴势山,便是想多一个智囊。

    众人从西县(陕西勉县附近,此处有定军山)一路南下,经过十日的奔波,众人即将抵达了义城郡的绵谷(四川广元),此时正是中午,一群人在一个小镇上停下,寻了一处酒肆,准备吃饭。

    这三十余人一涌而入,顿时将酒肆占满,侯君集更是上前,低声对老板说着什么,很快老板一脸喜色的走出来,道:“各位,小店已经被包了,还请去其他地方吃饭吧!已经吃的朋友,分文不取!”

    食客们本来还有着意见,此时听到老板说着,都纷纷站了起来,朝着屋外走去。

    杨侑听着老板的蜀中话,顿时心中微微一笑。这时,远处一名乞丐走上前来,道:“各位老爷,行行好,赏一点饭菜吧!”杨侑见那人衣着破烂,身影瘦弱,一挥手,道:“拿几个馒头给他!”

    乞丐听了,心中大喜,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多谢老爷,多谢老爷。”

    侯君集蹲下来,鼓起眼睛,道:“你眼睛瞎了吗?我们殿、少爷才多大,有那么老吗?”

    杨侑笑道:“老侯,你别吓坏了他!”

    这时老板拿来几个馒头,侯君集一把抓起,塞到乞丐手中,道:“拿去吧,拿去吧!”说着裂开嘴一笑,一巴掌拍在乞丐身上。

    那乞丐吃痛,脸色大变,急忙拿着馒头跑了。李靖笑道:“老侯这一巴掌,可着实不轻!”

    侯君集搓着手,讪讪地笑道:“习惯了,习惯了!”

    杨侑道:“坐下,吃东西吧!”

    侯君集坐下,与李靖、杜如晦坐在一张桌子上,杨侑轻声道:“这一路走来,巴蜀情景与他地不同,果然是天府之国。”

    李靖点着头,低声道:“正是蜀地死于安乐,故入巴蜀的政权多中途夭折,不成气候。”李靖说着,看着杨侑。

    杨侑明白李靖心中担忧,他笑了一笑,他将李渊的入中原之策改成了入蜀,他知道李渊的心中是疑惑的,但他并不愿去解释,只是笑着道:“诸位放心,我心中自然有计较。”

    这时,酒菜陆续被端了上来,让人食指大动,杨侑站起身来,高声笑道:“多吃点,才有力气赶路!”

    众人轰然应诺,毫不客气的大吃大喝起来。

    杨侑坐下,他看着李靖,笑道:“若是定了巴蜀,你也该纳妾了。”

    李靖心中一震,他摇摇头,道:“国家大事未定,哪能享受欢乐。”

    杨侑呵呵一笑,道:“国事、家事,都是大事。要是都是这么想,天下再也无人矣!”

    李靖一笑,拿起馒头,就着绵谷特色酸菜吃了起来,李靖一边吃,一边赞道:“都说巴蜀之地,美食无数,果然不假。”

    杨侑心想,巴蜀之地,多有好吃的,所以历来盛产吃货,后世巴蜀美食可是遍布天下的,岂是浪得虚名?他尝了一口,那种曾经熟悉的味道传入口腔,心中竟然带着微微的感动,杜如晦见杨侑一时沉思,有些不明所以。他并不知道杨侑的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