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楚怀王-第4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冠子府中。

    公子子青来到大厅,见冠子正与庞暧在说话,于是,立即上前行礼道:“子青见过先生,见过师兄。”

    “子青来了,坐。”冠子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指着庞暧对面的位置示意。

    公子子青坐下后,急忙拱手问道:“先生,学生今日与太子章在外游猎,惊闻赵王废了太子章,改立公子何为太子。敢问先生,可知其中缘故,是不是赵王在楚赵两国关系上”

    话还未说完,冠子摇头打断道:“子青不必多虑,大王在楚赵两国关系上,并没有改变态度。”

    “那赵王为何会突然废了太子章?”

    “这是因为吴王后的临终之请,大王答应了下来,故而才会另立公子何为太子。”

    “荒唐!”公子子青听完了废立之事的始末后,难以接受道:“赵王一向英明,怎会做出如此儿戏之事。太子乃一国之本,岂能因为区区夫人之言,就行此废立之事,动摇国本。赵王也不是昏庸之主,怎会如此糊涂。”

    冠子一脸沉重的道:“事虽是糊涂事,但是大王却并非糊涂之人,而是性情中人。大王对吴王后感情极深,面对她的临终之请,赵王实在不忍拒绝。”

    公子子青依然无法接受:“即便如此,难道赵王就可以这么做了吗?”

    此时,庞暧摇头道:“大王的确不应该这么做,太子章乃是韩王的亲外甥,更是楚赵两国联姻的关键所在,太子章无故被废,必然会让楚韩两国与赵国与赵国离心,使赵国陷入孤立的地步。如此行为,实非明君所为。”

    说着,庞暧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但是大王就这么做了,且为之奈何”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七百九十一章 归意() 
公子子青闻言,立知庞暧也反对另立公子何为太子,庞暧如此,那么身为赵王近臣的老师鹖冠子呢?

    想着,公子子青露出希翼之色道:“先生,不知此时是否还有转圜的于地。”

    鹖冠子摇头道:“短时间内恐怕不可能了。为师得到消息后,曾入宫劝谏大王,不仅是为师,相国赵文、大将军赵成、重臣肥义等,得到消息后全都入宫见过大王,但是,群臣全都未能让大王回心转意。”

    “什么?这···”公子子青顿时大失所望。

    赵王不听群臣之言,这是说明改立公子何一事已经大局已定。

    在秦楚决战之际,赵国出现这种事情,这让楚国怎么想,这让齐魏秦三国怎么想。

    这无疑会让各国以为楚国已经失去了赵国这个盟友,此举无疑是在楚国背后捅上一刀,让楚国的外加关系大为恶化。

    鹖冠子接着道:“不过子青也无需太过担心,太子章曾跟随大王多次患难,二人的感情极深,太子章虽然被废,但是大王一定会对他做出补偿。并会对楚韩两国进行说明,此事并不会改变赵国与楚韩两国的关系。”

    公子子青默认,对于鹖冠子口中的补偿之说,全然不信。

    不是不信赵王不会补偿,而是什么样的补偿,能比得上太子之位,能比得上整个赵国呢?

    赵王他补偿不了。

    而且,这事对楚国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他赵王更加补偿不了。

    此时,鹖冠子见公子子青沉默,心中知道他在想什么。

    想了想,鹖冠子终究还是觉得赵王废长立幼时分不妥,心知公子子青与太子章关系极好。

    于是,开口提点道:“世人皆知大王对吴王后的感情极深,因吴王后之故,而立公子何为太子。

    但是,许多人却忘了,大王对韩王后(韩王仓之妹太子章之母)的感情也极深的。大王行冠礼后,立即迎娶韩惠王之女为后,韩王后还在时,大王更是专宠韩王后一人,二人的感情不比大王与吴王后差。正是因为如此,太子章一出生,便被大王立为太子。”

    说到这,鹖冠子的目光投向赵宫所在,缓缓开口道:“如今大王还未从吴王后之死的悲伤中走出来,是以现在谁劝都没有用。但是,将来,待大王对吴王后的记忆退却,然后看着面前依旧孝顺的太子章,想起昔日的韩王后来,想起太子章所遭受的磨难,或许大王就会回心转意。”

    公子子青心中再次浮现出一丝期望。

    对比那个还未会面,尚且还是小屁孩的公子何,他自然是希望太子章能即位的。

    最起码,未来太子章的王后,还是楚国的贵女。

    只是,公子子青还未来得及说话,一个鹖冠子的宾客匆匆从外面走来,然后向鹖冠子禀报道:“先生,刚刚宫中传来消息,太子章在宫中向大王哭诉,大王无以应,最后,大王心有愧疚之下,封太子章为将军,给了太子章一支军队,以安其心。”

    公子子青闻言一喜,赵王对太子章果然还是有感情的。

    只是,听得这个消息,鹖冠子脸色却变得有些沉重。

    今天的赵王这是怎么了?

    难道真的是被吴王后之死打击到了吗?为何昏招频出呢?

    他方才提点公子子青,是希望太子章能通过孝顺感化赵王。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不是因为赵王重情,而是薄情。

    赵王现在因为吴王后的缘故,而忘记了曾经与他关系极好的韩王后,同样的道理,等几年以后,赵王也会忘记吴王后,就如他忘记韩王后一样。

    也只有那时,才是太子章的机会。

    若是赵王真的重感情,那他就不会废了太子章。

    正是因为洞悉了赵王的本质,故而鹖冠子才会开口。

    因为太子章嫡长子的天然名分,再加上其身上极其浓郁的楚韩两国背景,这是孤立无援的公子何无法媲美的。

    如今天下纷纷扰扰,赵王对中山国已经是势在必得,而中山国在上次一战中,败势已露。一旦赵国吞并中山国,那么必然会引起天下注目。

    那时的赵国,正是急需外援的关键时刻。

    同为三晋的小兄弟韩国,再加上多年交好,没有利益冲突的楚国,这不就是赵国的天然盟友吗?

    所以,太子章做储君,这正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至于公子何,不过是赵王重情重义,太子章纯孝忠义的背景,不久的将来,还可以上演一段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佳话。

    但是,现在赵王给了太子章军队,这情况就不一样了。

    鹖冠子知道,太子章果敢强健,上次随上将军牛翦攻打中山国,可是亲自率军冲锋陷阵的。故而军中之人对太子章的感官极好,认为太子章有赵王之风,不愧是赵王的儿子。

    这样一个心中充满怨气的公子章,一旦有了实力,怎么还可能逆来顺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心中的仇恨必然越积越重。

    而公子何现在才六岁,等公子何参政,最起码还要十年,甚至十四年。

    如此长的时间里,公子何根本没有反抗太子章的实力。

    再加上楚韩两国在背后支持,还有其他国家在身后搅风搅雨···

    或许太子章等不到赵王忘记吴王后,等不到局势转变,就会在有心人的说动下铤而走险!

    比如说眼前这个他的学生,楚国的公子。

    鹖冠子看了一眼公子子青,然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只是,即便他看到了这种可能,却无法向赵王进言,尤其是在赵王对太子章心怀愧疚的情况下。

    正如之前群臣都无法阻止赵王废立太子,此刻大家也无法阻止赵王给太子章军队。

    或许,鹖冠子摇了摇头,现在赵国群臣听到这个消息,应该有不少心中松了一口气,以为赵王此举乃是对外示意,他的心意还在太子章身上,现在离公子何为太子,只是安慰刚刚去世的吴王后。

    只是···

    鹖冠子摇了摇头,人心易变,尤其是幼年丧母,几经苦难的太子章。用不多久,赵王与太子章之间或许就只剩下君臣之义了。

    那时···

    想着,鹖冠子不由向天空看了看:难道赵国真的走不出内乱衰亡的怪圈。

    接着,鹖冠子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南方。

    自己离开楚国二十多年,听说楚国这些年的变化很大,楚王在十几年前遭遇挫折后,又跟屈原开始变法了。

    十几年后卷土重来,这次楚王还会失败吗?

    或许,也该回去看看了。

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 
另一边。

    赵王废太子章,改立公子何为太子的消息传到韩国。

    韩王仓得知后,顿时勃然大怒:“竖子,忘恩负义,妄为人君。

    当年他赵雍年幼即位,外有各国来袭,内有宗室窥视,可谓内忧外患,形势危若累卵。若不是先王联合宋王出兵援助,解决了赵国外患,赵国如何能继续延续。

    而后,先王更是舍弃了颜面,以朝见为名,亲自带着寡人去邯郸替他赵雍做强援,助他稳定国中群臣,震住赵国内部的宗室,若非如此,他赵雍的王位岂能坐的安稳。

    难道他忘了,他父亲,他爷爷,他祖爷爷等人即位的时候,赵国可都是发生过叛乱的。唯独他赵雍即位,赵国没有爆发内乱,但是这个跟他赵雍没关系,这是我韩国的功劳。”

    说着,韩王仓大恨道:“现在,他赵雍竟为了一个区区妇人,就忘记了先王的恩情,忘记了寡人王妹的情意,舍弃了父子之情,置寡人颜面于不顾,废了太子章···”

    接着,韩王仓心中怨气喷涌而出:“赵雍,寡人告诉你,这事还没完。传诏,立即派出使者前去邯郸联系太子章,告诉他,寡人这个舅舅永远在背后支持他。”

    此时,面对暴怒的韩王,公叔没敢反驳,直接应道:“唯!”

    接着,韩王仓再次瞥见案上的信函,心中的怒火再次涌上来:“还有,伐秦一战既然他赵雍不来,那寡人就自己去。计划不变,继续征召大军,准备进攻秦国。”

    “···”公叔看了看韩王,无奈的应着:“唯!”

    当赵国的消息传来郢都,正是黄昏时分。

    “大王!”

    熊槐见陈轸匆匆而来,立即开口问道:“贤卿此时求见,可是各地有变。”

    “不是!”陈轸喘了口气道:“是赵国那边,不久前赵王后薨,赵王废太子章立公子何为太子。”

    熊槐脸色瞬间变得极为冰冷道:“南郑之战还没有打起来呢,这赵王就急不可耐的背叛寡人了。”

    “不好!”熊槐突然一怔,立即向东北方向望去:“赵王废了太子章,必然会让各国以为楚赵两国关系破裂,赵国想要支持各国攻打我楚国。如此,齐魏宋三国必然有变。”

    说话间,熊槐脸上闪过一丝忧虑:“尤其是宋国,宋王与寡人讲和,对寡人进行妥协,很大程度是因为赵国,是因为楚赵联姻,而且,其中宋相仇液出力甚大。

    如今赵王非太子章,肯定会让仇液以为楚赵两国联姻失败,赵王对楚国态度有变。而今齐魏两国也一直都在拉拢宋国,尤其是宋国的重卿田不礼,更是齐国的宗室。

    赵国之变,恐怕寡人的敌国名单上还要加上宋国了。”

    “大王英明!”陈轸拱手道:“大王,我们虽然已经提前在江淮聚集兵力,但是如今局势突变,若是陈地、寿县、淮阴等地各自为战,臣担心会出现破绽。是故,为了防备齐魏宋三国,必然需要一个德高望重且能征善战的重臣前去坐镇才是。”

    熊槐闻言若有所思道:“贤卿的意思是令尹。”

    陈轸点了点头:“大王,大夫景邵离开郢都多日,南郑之战即将出结果,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令尹都不适合继续留在郢都。”

    熊槐微微颔首,正欲开口让景翠前来,此时,一个侍者走了进来:“大王,令尹与犀首在宫外求见。”

    熊槐一怔。

    不多时,景翠与公孙衍一同进入殿中。

    自从景邵率军离去后,熊槐便让景翠与公孙衍密切关注齐魏两国。此时二人一同前来···

    待二人近前,熊槐开口问道:“令尹与犀首一同前来,可是齐魏两国出现了状况?”

    二人对视了一眼,然后景翠应道:“回大王,不久前探子回报,齐魏两国在数日前再次派出一支军队南下。这是两国第二次派出军队,距离第一次大军南下仅仅隔了四天的时间,事宜,臣以为这其中必然是出了状况,是以前去向刺史令询问。

    结果,臣与犀首得知刺史令已经进宫,故而前来求见大王,究竟是什么地方出现了状况。”

    熊槐与陈轸对视一眼,然后冷哼一声。

    果不其然,赵国的消息一传出,齐魏两国果然增兵了。

    接着,熊槐便让陈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