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御极大明-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由校望了望紧闭的西暖阁大门,悠悠的叹息一声,正要向东暖阁而去,忽然,西暖阁大门大开,孙承宗迎面对立。

    “师傅醒了?睡的可好?”

    朱由校见到他,莞尔一笑道。

    孙承宗只穿一身睡衣,连鞋都没穿,激动的快步走进朱由校跟前,深深跪地,哽咽叩拜,“老臣何德何能,受陛下如此大恩,臣臣呜呜”

    孙承宗激动的说不出话了。

    朱由校伸出双手,弯下腰将他扶起,看到他泪流满面,哭的像个孩子似的,宽慰的说:“师傅为国事日夜操劳,鞠躬尽瘁,朕深为感激。如今的大明气象革新,万事艰难,没有师傅的鼎力相持,朕恐怕真的坚持不下去。朕应该感激你呀!”

    “臣臣”

    孙承宗老泪纵横,心里再有话也激动的说不出,只能以泪来表达他对圣恩的浩荡之情。

    孙承宗用完膳,便到西暖阁与朱由校商讨国事。

    朱由校把今天在校武场阅兵、太和殿举宴、彻查徐元春的事都告诉了他。

    听完,孙承宗一声叹息,拱手板惭愧道:“都是臣考虑不周,差点让骆总督枉死。”

    “这不怪你,事情准备的也太仓促,演不好也在所难免,也是朕太天真了以为演一场戏就能骗过金使。唉,舒尔哈齐,苏克萨哈都是当世英杰,岂能这么容易瞒过?只是那帮大臣们小肚鸡肠,完全不以大局为重,这才是让朕寒心的!”

    朱由校长吁短叹的说。

    “党争从嘉靖年末就已显现,万历年后尤为明显。自古党争祸国殃民,危及皇权。”孙承宗附声道。

    “朕登基伊始就力除党争,怎奈是杀伐不尽呐!看来,消除党争还需时日,当下还是要解决北方之祸。”朱由校凝眉说道:努尔哈赤假意派使示好,暗中却亲率大军借道侵犯我腹地。哼!这种雕虫小技岂能瞒的过朕!”

    孙承宗敬道:“臣也这么认为,察哈尔林丹汗西迁,漠南诸部归顺的归顺,暗中媾和的媾和,听说南喀尔喀部也与努尔哈赤结盟了。”

    “是啊,更可怕的是努尔哈赤与蒙古人的亲缘关系比我们近,又结亲立盟,扩军增兵,实力大增。朕可以断言,这次进犯的女真人中定有蒙古兵!早做准备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金使那边好好招待,派人严加监视,不得让他们随意出入窥探机密。”

    “遵旨!老臣会妥善安排。”

    两人在乾清宫又深谈了一两个时辰,就此定下了详细的策略。

    在驿馆,舒尔哈齐虽然受到了特殊优待,但不能随意走动,到哪都有锦衣卫的便衣跟随,名义上是保护他们的安全,实则是严密监视,这都是心知肚明的。他在出使之前,努尔哈赤特意交代,不能在明朝那逗留太久,否则万一两国开战,他作为使臣难免有杀身之祸。

    他的任务就是麻痹明朝,任务既然已经完成也就没有必要再多待下去,不几日,便向朱由校递上了辞呈。朱由校高兴的又在太和殿举行了一次宴会,欢送金使,并派一队人马护送出山海关。

    出了京城,舒尔哈齐暗暗的对苏克萨哈感慨:“明朝皇帝虽然年轻,但是英明睿智,恐怕不是好对付的。咱们想窥探京师防务也没机会下手。”

    苏克萨哈也是感叹,“奴才也认为明朝皇帝绝非庸碌之辈。校武场上阅兵时我就觉得可疑,自古都是强兵炫耀,点兵威慑,他们竟然用一群老弱残兵检阅,太不合乎常理了。再观群臣,似乎君臣不和是真的。”

    “嗯,这个我也注意到了,文武官员不和,君臣有嫌隙,看来咱们还是不虚此行呀!”

    在捕鱼儿海,努尔哈赤率军驻扎与此,这里西向距林丹汗残部不足三百里,南下明朝宣大防线也不足三百里,正是能迷惑人们视线的好地方,造成追击林丹汗的假象,实则是瞅准时机南下穿越科尔沁草原,直入明朝腹地。

    一个计划很久的战略,马上就要实现了,只等舒尔哈齐回来探得的消息就率兵南下。他的军队大部是骑兵,一天的时间就能突破宣大防线,而且目标就定在喜峰口。他早已派人探得,那里年久失修,且驻军不多,是最好的突破口。

    努尔哈赤走出营帐,望着一片无垠的草原和蔚蓝的湖水,雄壮的骏马在草原上奔驰,善战的士兵们操练,深深地对天祈祷,愿上天保佑他计划成功,只要能攻入明朝腹地就能沉重地打击明朝经济,伤其元气,他挺进中原便指日可待,不管明朝皇帝多英武都不会再有机会翻盘了。

    “大汗,”

    范文程走上来,恭敬的叫了一声。

    为了此战,他让范文程也随军出征了。

    “是范先生啊!什么事?”努尔哈赤问道。

    “察哈尔属部及鄂克托们求见。”

    “快请。”

    努尔哈赤忙道。

第三百零九章决策伐明() 
努尔哈赤召见归顺的察哈尔诸部,并热情的款待了他们。

    科尔沁、扎鲁特、巴林、奈曼、敖汉、喀喇沁(哈喇慎)、土默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阿苏特等部封建领主对林丹汗加强汗权、统一蒙古的意愿是十分抵制的,他们虽然属于察哈尔,但是在自己的领地里有十分大的自主权力,就像国中之国一样,随着林丹汗越来越灼灼逼人的强化汗权政策是越来越不满,建州女真的崛起正好遏制住了他的同意蒙古步伐。

    努尔哈赤将战略目标定在了西侧的林丹汗,两次的征讨迫使他西迁,目的是避开女真兵锋,向西发展图谋右翼蒙古诸部。

    漠南四十一部被他带走的带走,被努尔哈赤剿灭的剿灭,如今就剩下十多部归顺了大金,整个漠南彻底成为了大金国的势力范围。

    努尔哈赤向诸部许诺,他们世代为王,永不相侵。诸部也奉努尔哈赤为蒙古共主,上尊号“淑勒昆都仑汗”。

    至此,努尔哈赤向他们坦言,这次率兵西征,意在借道攻明。

    诸部听完,大感惊讶,他们原本希望努尔哈赤能乘胜追击林丹汗,没想到他肚子里藏着这么大的计谋。

    借道攻明,这招真是高明啊!

    漠南与明朝宣府、大同边镇相邻,历史上有野心的蒙古首领多次从这里突入明朝腹地进攻京师,想恢复大元辉煌一统中原的梦想,但随着蒙古的衰落,他们再无实力突入明朝腹地了,只能袭扰边境掠夺财富。这几年的天灾让蒙古们的日子很不好过,尤其是漫长的冬天,牛羊牲畜大批饿死,灾民也是困苦煎熬,各部实力也多有受损,因边关的战事和林丹汗的多次出尔反尔,与明朝的互市也关闭了,没了货物交换,他们早就渴望能再入中原攫取财富。

    努尔哈赤一口开,诸部皆俯首赞同,并愿意出兵共同征明。

    努尔哈赤高兴万分,承诺所得财富分一半给他们,若攻战明朝京师,必西征林丹汗消除他们的后患之忧,并将蒙古草原分封在座的诸位。

    这一次的聚首皆大欢喜,他们载歌载舞,一直到暮色降至才散去,努尔哈赤意犹未尽,这是自辽东之战以来最为开心的一天,他离他的宏伟战略计划越来越近了。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舒尔哈齐了,大明京师的情报对他入关后的进兵计划十分重要。

    舒尔哈齐出了山海关直奔捕鱼儿海。此次进京对他的印象十分深刻,中原的繁华和宏伟壮丽的宫殿令他流连忘返,大明皇帝的威仪更令他神往,怪不得人人冒死都想做皇帝,那种感觉的确令人痴迷和向往。

    两日的路程,舒尔哈齐到达了湖水与草原形成的一片靓丽风景的捕鱼儿海,这里有着肥嫩的的草场和碧波荡漾的湖水,战马长饮,将士高歌,像是一次休假一般,在广阔的草原上尽情的奔放,享受碧波蓝天。

    努尔哈赤站在湖边,披着一件狐裘衣,遥望不见边际的捕鱼儿海。兴叹道:“多美的地方呀!我起兵三十年,不过想建立女真人自己的国家,没想到能据有辽东,兼并察哈尔四十一部,也许这是冥冥之中上天要兴我女真啊!”

    侍奉在一侧的范文程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湖水天色,一边应声附和的说:“这是大汗英明所致。现在的蒙古其他部落已不成气候,林丹汗虽志向远大,然才智疏浅,东山再起无望,只有南朝大明是我们的劲敌。明朝地大物博,实力雄厚,不是一朝一夕能击败的,只有采取蚕食政策,逐步削弱明朝实力,我们才有机会入主中原,统一天下。”

    “是啊!”努尔哈赤长长一声吁叹,“萨尔浒之战让我膨胀轻视,以为明朝不堪一击,入主中原指日可待,辽东之战后让我何地明白了,要取带明朝还需时日呀!我不急于一时,我若不能灭明,后世子孙当承袭我志,伐明一统天下!”

    “大汗是当世英杰,上天必然不负您!”范文程恭维道。

    这时,一名传令兵小步跑来,禀道:“大汗,大贝勒舒尔哈齐回来了。”

    努尔哈赤眼睛顿时闪亮,露出难以抑制的神色,对范文程喜道:“快回大帐!”

    终于把舒尔哈齐盼回来了。他急匆匆的赶回大帐,急切的要知道明朝京师的情况。

    舒尔哈齐一路奔波进入杏黄大帐,在内总算能喝上一口热乎茶,刚喝了两盏茶水,努尔哈赤就到了。

    “六弟,你回来了!”

    努尔哈赤神色飞彩洋溢的上前拥抱了他。

    “你平安回来就好,我就可以放心的伐明了。”

    “多谢大哥惦记,微臣让大汗担心了。”

    努尔哈赤走上首座,顾不上许多礼仪了,用手轻轻的一摆动,示意他们坐下,便急切的问道:“六弟此行可有收获?”

    舒尔哈齐拱手禀道:“回大汗。臣弟这次为使入明见到了明朝皇帝,受到了他的热情款待。臣弟观当今的明朝皇帝,年虽少但英武不凡,不似稚嫩无知的少年。他第一天就带着臣弟检阅一批老弱之兵藏拙示弱制造假象,这一点我觉得他不一般,故意隐藏实力。在设宴款待上微臣与明朝大臣们起了一些争执,明朝皇帝与群臣意见不一,看他们似乎君臣不和。臣弟还听说,明朝皇帝一个多月不见朝臣,似乎有怠政之嫌。”

    努尔哈赤简要的听他汇报,眉头紧锁起来,沉思片刻,幽幽的说道:“皇太极曾与明朝皇帝偶遇几次,他也是赞赏有加。萨尔浒之战中我和他打了一仗,败在了他的手上,辽东之战又吃了大亏,可见是一个智慧超迈的英明君主呀!这次我派你入京为使,他也许能猜到本意,若要借道伐明,他难道就想不到吗?”

    舒尔哈齐点头表示赞同,“臣弟也奏请他同意我大金征伐察哈尔,但最终在群臣的争吵中不了了之,希望这能迷惑住他。”

    坐在下首的范文程摇头表示不赞同,插口说道:“他不表态,说明他知道其中深意,说不定他早就猜到咱们会绕道蒙古侵入。”

    努尔哈赤脸色大变,他担心的就是被人识破他的战略意图,如果是这样,他还能得逞吗?

    “探得京师的防务了吗?”努尔哈赤凝眉问舒尔哈齐。

    他摇摇头,惭色道:“我派苏克萨哈打探消息,却被百姓们识破了身份,差点就不回来了,幸好被逛夜市的明朝皇帝解了围。之后我们就被人严密监视,根本出不了驿馆。”

    “哦,还有这等事?”

    努尔哈赤和范文程吃了一惊。

    “嗯,是的,”舒尔哈齐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

    听完后,范文程不可思议的赞叹道:”这真是令人不可思议呀!”接着他又道:“看来他们知道你们名义是出使,实则是刺探消息呀!你们回来的路上可见有什么异常吗?或者有军队调动的迹象?”

    “没有。”舒尔哈齐斩铁截钉的回道。

    努尔哈赤又问他,“山海关防务怎样?”

    “城池坚固,重兵把守!”舒尔哈齐露出感慨的神色说:“士兵精神,训练有素,看起来比京师城墙上的士兵严整。”

    “呵呵,”努尔哈赤哼笑了一番,自言自语道:“精锐驻守山海关,我们没有去攻打还是明智之举。”

    舒尔哈齐进京可以说在军事上没有什么实质性情报,京师周边的防务没有探得一点可靠的消息。然而,他派出去的密探得知宣府、大同重镇没有任何动向,喜峰口关更是年久失修,只有几百人在那驻扎,几乎让人忘掉了那里一样。

    喜峰口关周围是一片低山丘陵,海拔高度由南二百余米,向北升高至一千余米,地形突兀,交通困难。由滦河所形成的谷道使成为南北往来的天然孔道。喜峰口关处,左右高崖对峙,地形险要。由此出关折东趋大凌河流域,北上通西辽河上游及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